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九仙:道家将太清境的仙人分为九等: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合称九仙。说见(云岌七签)卷三。
诗歌一开篇便透出一股帝王雄霸之气,收束由景入情,面对如此美好河山,哪里还有人生烦恼忧虑?也不必寻访神仙!
全诗写景,终南山在长安附近,首联总写,其山在渭水之畔,重峦叠嶂,直插云天。颔联写远景,运用了倒装的手法,有设问的语气:那红红的,是从山岭上缓缓升起的太阳,那凝翠谷中的是被树染绿的山间雾岚。颈联写近景,那重重叠叠的松树遮住了阳光,使山间的白昼也仿佛是夜里;那一层层的山崖之间似乎没有分界,成为了一个整体。尾联收束发感慨,这座山就足以使人放下纷繁的思绪,而亲近自然,有了仙气,何必再去苦苦追寻求仙路。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
星旂纷电举,日邀肃天行。
战争的场面如电闪,军情火急,动作迅猛。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满山遍野驻扎了千军万马。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战场如登山一样,指挥也需要灵活。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昨天的战争必将会流血牺牲,却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统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慨然:长叹的样子。抚长剑:手抚腰间的长剑。济世:济世救民。邀名:争名夺利。
星旂(qí)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星旂、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形容行动迅猛,纪律严明。旂(qí):即“旗”。
遍野屯(tún)万骑,临原驻五营。
遍野:满山遍野。
登山麾(huī)武节,背水纵神兵。
登山、背水:形容地形比较复杂。麾武节、纵神兵:形容战斗指挥比较灵活。
在昔戎(róng)戈动,今来宇宙平。
昔:昨天。平:和平统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此诗描写战争场面,抒发时事感慨,充满浩然正气。在艺术表现上,全诗熔议论、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
全诗分三层。首联一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邀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邀”,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背水纵神兵”用典,《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这里作者是以大军事家韩信自比。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末联为第三层,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这首诗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全诗充满浩然正气。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