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

闲居

: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门前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叫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已变得幽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什么时候去学学禅机参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参考资料:

1、 王洪.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45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2-583

不自识疏鄙(bǐ),终年住在城。
疏鄙:粗野,俗陋。这里指诗人自己疏懒的性格。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chán)声。
过门:登门;上门。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休官:辞去官职。

何当学禅(chán)观,依止古先生?
禅观:即禅理、禅道,学佛参禅。禅,梵语“禅那”的省略,意“静思自虐”,“思维修”,为心注一境、正深思虑的意思。观,即观照。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

参考资料:

1、 王洪.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45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2-583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一个性格疏懒,习于野性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本不乐于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武功县诗》)自己作这样一番解释,是明心迹,也见心安理得了。这儿写身处县城,却透露了心地的静趣。

  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意笼罩。

  在这清闲、清静的城中一隅,诗人是“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这第三联从“病”写性情。病,带点小病,旧时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担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写来步步幽深,益见静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响,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联作者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何时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观,即观照。妄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即禅理、禅道),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借禅理说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

  姚合是写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层层写来,一气贯注;诗句平淡文雅,朴直中寓工巧,而又畅晓自然,所以为佳。

参考资料:

1、 韦立军 .《宋词鉴赏辞典》 :北京出版社 ,2009年05月 :1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夜月中登天坛

: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天近星辰大,山坛世界清。
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秋蟾(chán)流异彩,斋(zhāi)洁上坛行。天近星辰大,山坛世界清。
秋蟾:代指月亮。斋洁:佛教修行的一种程序,素食沐浴,清心寡欲,以示虔诚。

仙飙(biāo)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飚:狂风,旋风。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这首诗意境飘逸雄浑,表达了诗人想远离世俗纷扰,在安宁中度过一生的愿望。全诗语言清丽,想象奇特,尤其是中间两联,高旷悠远,字句圆熟,读来颇令人玩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老马

: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老马卧下后就不能站起来了,只能向主人发出一声声的嘶叫。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最让它惆怅的是东郊的道路,下过秋雨后都变成了稀泥。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sī)
唯:只有。嘶:马叫。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穷边词二首

: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将军镇守着边远的古城汧州,水流清爽山色青葱春光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西域四镇的战士调弓试箭,蕃人不敢靠近东边来侵犯。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千里边防线上都平安无事,平安烽火一站站传入京城。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3-584

将军作镇古汧(qiān)州,水腻(nì)山春节气柔。
将军作镇:将军镇守。作:一作“坐”。古汧州:唐属官内道,领汧源、汧阳两县。今为陕西千县。水腻:水流细涓,滑润如油。山春:山上有了春色。节气柔:天气暖和。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行人征行之人,即士卒。边头:边疆;边地。

箭利弓调(tiáo)四镇兵,蕃(fān)人不敢近东行。
箭利弓调:使箭利把弓调。四镇:唐时称龟兹、于阗、焉耆、疏勒为西域四镇。蕃人:中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通“ 番 ”。近东行:指相对于四镇东西两边来说的。西边为少数民族,东边为唐帝国。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沿边:靠近边境一带。浑:全,全然。无事:平安无事。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3-584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这组诗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诗首句“将军作镇古汧州”,点明此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其实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第二首诗描绘的也是一派太平景象,但这太平景象不是平白无故来的,而是将士们长期英勇守边的结果。如果不是“箭利弓调四镇兵”,就难以实现“蕃人不敢近东行”,当然“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表现出了将士守卫边疆的功劳,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的由衷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1、 孙其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9-97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庄居野行

: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闭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在田间行走,无意中发现村庄中的很多人家空无一人。向路过的村人打听才知道,这些屋子里的人都外出做生意去了。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官家不向商人征税,偏偏征税于劳役辛苦的农民。在这里居住的人,纷纷做生意谋出路去了,以致这里的土地无人耕种,任由行人往来,变成了道路。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这些经商的人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采玉,下水求珠。可边疆士卒要吃要穿,这些珠宝如同泥土,无法充饥御寒。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古来一人耕种,三个人还吃不饱。现在成千上万的人家,竟没有一个人拿着犁锄耕田。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我们的粮仓已经空虚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田园已经完全荒芜。上天不落下粮食,有什么办法去养活众多的老百姓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61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2-383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gǔ)
比屋:一作“比邻”,相连接的许多人家。借问:请问。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lǒng)亩。
税商:征税于商人。“税”用作动词。侵垅亩:一作“侵垄亩”,侵占了庄稼地。

采玉上山颠(diān),探珠入水府。边兵索(suǒ)衣食,此物同泥土。
山颠:一作“山巅”。水府:神话传说中龙王的住处,这里指水的深处。此物:指上文的珠宝玉器。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chú)犁。
把:持,拿。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jí)(lí)。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蒺藜:长有细刺的野生草本植物。雨粟:落下粟米。“雨”用作动词,落下。烝黎:百姓。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61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2-383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姚合在任武功县主簿后曾在农庄闲居一段时期,写了一些反映农村情况的诗,较有社会意义。这首《庄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首。

  《庄居野行》诗歌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重商轻农的风气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受侮辱受损害的农民表示了深厚的同情。由于唐朝政府重商轻农,导致农民都弃农经商,造成“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的严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吁,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视。此诗和刘驾的《反贾客乐》有异曲同工之妙,拓宽了唐诗创作的题材。

  这首诗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诗人落笔便直敷诗人“野行”之其事,突现了农村“比屋皆闭户”的萧条荒凉的现实。接着,诗人便挖掘、剖析了农民“闭户”从商的社会原因,说明农民被迫流离失所、漂泊四方的根本症结,在于“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接下去,诗人又展示了农民被迫采玉撷珠的苦辛和边兵敲诈勒索农民的生活画面,并从古今遥迢辽阔的时间领域上对“官家”逼农经商的昏庸举动进行了鞭笞,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形势动荡的忧恨。结尾“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二句的愤怒质问,更寄寓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之情。

  赋的表现手法在于体物写志,在记叙性诗歌中用得较多。这首诗几乎通篇用赋,诗人从开头“比屋皆闭户”的社会现状入手,层层展开场景,拓展画面,从“田间”至“比屋”,从“屋中”至“垄亩”,从“山颠”至“水府”,从“古来”到“如今”,从“仓”廪到“田”畴..都达到“随物赋形”的地步,而环境的每一推移,又总带情韵以行,让读者透过“皆”、“尽”、“犹”、“常”等充满感情色彩的时间、程度副词而看到唐末重商轻农的政策给社会带来的不幸后果,虽属平铺直叙,却颇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此外,这首诗语言通俗,对仗工整。如“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等句是。“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等句,则对比鲜明,讽指深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雪

:
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与月交光呈瑞色,
共花争艳傍寒梅。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
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迎春

:
半年留醉待花开,晓去迎春夜始回。风暖去行寻曲水,
天晴远望立高台。亦知无处将诗请,唯得终朝把酒催。
今日柳条全弄色,游人相伴看春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和元八郎中秋居

:
圣代无为化,郎中似散仙。晚眠随客醉,夜坐学僧禅。
酒用林花酿,茶将野水煎。人生知此味,独恨少因缘。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春

:
闲人只是爱春光,迎得春来喜欲狂。买酒怕迟教走马,
看花嫌远自移床。娇莺语足方离树,戏蝶飞高始过墙。
颠倒醉眠三数日,人间百事不思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闲居遣怀十首

: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事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闲卧销长日,亲朋笑我疏。诗篇随分有,人事度年无。
情性僻难改,愁怀酒为除。谁能思此计,空备满床书。
白日逍遥过,看山复绕池。展书寻古事,翻卷改新诗。
赊酒风前酌,留僧竹里棋。同人笑相问,羡我足闲时。
好景时牵目,茅斋兴有馀。远山经雨后,庭树得秋初。
道侣怜栽药,高人笑养鱼。优游随本性,甘被弃慵疏。
永日厨烟绝,何曾暂废吟。闲时随思缉,小酒恣情斟。
看月嫌松密,垂纶爱水深。世间多少事,无事可关心。
一生能几日,愁恨也无端。遇酒酕醄饮,逢花烂熳看。
青云非失路,白发未相干。以此多携解,将心但自宽。
万事徒纷扰,难关枕上身。朗吟销白日,沈醉度青春。
演步怜山近,闲眠厌客频。市朝曾不到,长免满衣尘。
野性多疏惰,幽栖更称情。独行看影笑,闲坐弄琴声。
懒拜腰肢硬,慵趋礼乐生。业文随日遣,不是为求名。
生计甘寥落,高名愧自由。惯无身外事,不信世间愁。
好酒盈杯酌,闲诗任笔酬。凉风从入户,云水更宜秋。
拙直难和洽,从人笑掩关。不能行户外,宁解走尘间。
被酒长酣思,无愁可上颜。何言归去事,著处是青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