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别离

: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耻如一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

参考资料:

1、 隋慧娟 .《唐诗宋词》导读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61-162页 .2、 宁宗一 陶慕宁 .千编经典诗词曲 唐诗 .郑州市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829页 .3、 蒋孟豪 .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 .重庆市 :重庆出版社 ,2006年 :228-229页 .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杖剑:同“仗剑”,持剑。尊:酒器。游子颜:游子往往因去国怀乡而心情欠佳,面带愁容。

(fù)蛇一螫(shì)手,壮士即解腕。
蝮蛇:一种奇毒的蛇。螫:毒虫刺人。解腕:斩断手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志:立志,志向。

参考资料:

1、 隋慧娟 .《唐诗宋词》导读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61-162页 .2、 宁宗一 陶慕宁 .千编经典诗词曲 唐诗 .郑州市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829页 .3、 蒋孟豪 .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 .重庆市 :重庆出版社 ,2006年 :228-229页 .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这首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真有一种“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的气势,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彩笔浓墨描画出大丈夫的壮伟形象。威武潇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仿佛是壮士奔赴战场前的杖剑壮别,充满着豪情。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这里形象地体现出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颈联如此拓开,有力地烘托出尾联揭示的中心思想。“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

  此诗以议论为诗,由于诗中的议论充满感情色彩,“带情韵以行”,所以写得生动、鲜明、激昂、雄奇,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忆秦娥·伤离别

:
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
伤心长记中秋节。今年还似前年月。前年月。那知今夜,月圆人缺。

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
为别离伤感,江南的大雁无法传来你的消息。音讯断绝,我内心愁肠郁结,流下眼泪。

伤心长记中秋节。今年还似前年月。前年月。那知今夜,月圆人缺。
想起之前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和今天的一样。那时候我们还未分别,可今天啊,月亮是圆满的,我们却无法团聚。

伤离别。江南雁(yàn)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
音书:音讯,书信。珠泪:眼泪,因泪滴圆如珠,故称。

伤心长记中秋节。今年还似前年月。前年月。那知今夜,月圆人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8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4

流落征南将,曾驱(qū)十万师。
流落:漂泊失所。征南将:指李中丞。师:军队。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旧业:在家乡的产业。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三边:指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此处泛指边疆。轻生:不畏死亡。

茫茫江汉上,日暮(mù)欲何之。
江汉:指汉阳,汉水注入长江之处。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何之:何往,何处去。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8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4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纽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襄州”,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24-22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清清的江水长又长,到哪里是尽头?夕阳向西落下孤零零的船儿解开了缆索。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群鸟在田野上飞翔一忽儿近一忽儿远,闲人在船上听凭溪水飘荡忽东忽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洁白的云朵飘浮在空中有一千里一万里,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山前的溪水山后的溪水。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从长沙又遭贬谪离开那里令人伤感失意,怀人的情思像江岸潭边的香草那样浓郁。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出版社,2000.01:7072、 (明)黄风池等编绘 吴企明 闫昭典评解.唐诗画谱说解:齐鲁书社,2005年06月第1版:136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xié)
永路:长路,远路。解携:犹言分手。解:原作“自”,据《全唐诗》改。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平芜:杂草繁茂的田野。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前溪:在湖州乌程县境。

(chóu)(chàng)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qī)萋。
长沙谪去:用贾谊事,贾谊遭权贵谗毁,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谪:被贬职。芳草:香草,也比喻思念他人。萋萋(qi):原作“凄凄”,据《唐诗品汇》、《全唐诗》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出版社,2000.01:7072、 (明)黄风池等编绘 吴企明 闫昭典评解.唐诗画谱说解:齐鲁书社,2005年06月第1版:136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时所作,表达了作者的悲愤愁苦之情。全诗景中含情,笔致清婉,结句虽含慰藉,意实深悲,伤感之情,寄于言外。

  前四句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这里晴川、落日、孤舟、归鸟和远行的人,组成一幅江晚送别图。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这两句是作者回忆了数年前因友人梁耿被贬谪远离时,在苕溪为之饯行的情景,他以送别时眼前的“清川”落笔。清川长长,与梁耿的去路一样,不知到那里才是终点?落日时分,孤舟在川,两人只得分手。“落日”预示暮色的将临,给人的联想是前途黑暗;“孤舟”所呈现的是凄凉无助,它标志着人生境遇的险恶;这两句将这凄凉的环境气氛和人的悲苦心情极好的衬托出来了。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这两句描写了别后情景,远处近处的归鸟,飞向平芜深处,渐渐没有踪影,入随着流水,各分东西。这里,设景有象征意义,鸟飞平芜,渐渐隐没,象喻梁耿远去;溪水东西流,象喻人之离别,景中有情。友人离别后的惜别怅惘的心情,都在离别的场景中透露出来。情含景中,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后四句以抒情为主,托物寓意。白云、明月、春草无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千里万里,白云迷蒙,这是梁耿远去贬所沿途云路漫漫的情景,也是他心路迷茫的真实写照。前溪后溪,明月朗照,这是诗人留在送别地望月思友的情景。也是诗人自己的感想。作者这里是说尽管与友人相隔“千里万里”之遥,但飘然浮动、连绵不断的白云却可传载友谊;在同样皎洁的月光照耀下,使人感到相距再远,也只是“前溪后溪”之隔。浓厚的友谊跨越了巨大的空间界限,以白云与月光为纽带,将其二人紧紧连在一起。此句写得深情而婉转,真切感人。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这句点明他此次远行的原因,远谪长沙,梁耿固然惆怅不已,诗人也感到惆帐,为他的远谪感叹不已。这里十分坦白地写出作者对友人遭贬的不平与愤慨。而作者自己,不也遭受了同样的不幸。这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愤之语。“江潭芳草萋萋。”写出作者眼前景色。他驰骋的心绪回到现实中来,眼望无尽的芳革,倍感茫然凄凉,心中的愁苦也正如这春草一样延绵不断,杏无尽头。

参考资料:

1、 (明)黄风池等编绘 吴企明 闫昭典评解.唐诗画谱说解:齐鲁书社,2005年06月第1版:1362、 壮子选注.历代六言诗精品百首: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年06月第1版:203、 唐圭璋,钟振振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你脸上泪水纵横,像一枝鲜花沾带着露珠,忧愁在你眉间紧紧缠结,又像是碧山重叠攒聚。这别恨不仅属于你,我们两人平均分取。你我久久地、久久地互相凝望。再说不出一句话语。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雨收云散,一切欢乐都成为过去,令人无情无绪。从此朝朝暮暮,我将空守孤寂。今夜,当我投宿在荒山野店,我深情的灵魂会跟随潮汐回到你那里。

参考资料:

1、 李炳勋 .宋词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127-128 .2、 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06 .3、 沙灵娜 .宋词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198-199 .

泪湿阑(lán)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qù)
眉峰碧聚:古人以青黛画眉,双眉紧锁,犹如碧聚。取:助词,即“着”。觑:细看。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mù)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断雨残云:雨消云散。喻失去男女欢情。山深处:指富阳僧舍所在地。断魂:指极度的哀思。分付:付予、付给。潮:指钱塘江潮。

参考资料:

1、 李炳勋 .宋词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127-128 .2、 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06 .3、 沙灵娜 .宋词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198-199 .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这首词是毛滂青春恋情的真实记录。情人决别,后会无期,送别一程接一程,从杭州直送到百里之遥的富阳。然而这黯然销魂的别离还足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令作者心碎的帷幕就从此拉开:“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挂满泪珠的脸颊犹如带露的花朵,颦蹙的黛眉像远山一抹。一幅娇怜痛惜的模样,经过妙笔的摹写,就这样呈现出来了。它同周围的景色化成一片,构成一种凄丽哀惋的色调。白居易的“梨花—枝春带雨”(《长恨歌》),张泌的“黛眉愁聚春碧”(《思越人》),为此二句所本。然却用得脱化无痕,形神兼胜,真是色绘高手。这两句塑造了一位含愁带泪的佳人形象。隋唐国力强盛,崇尚雍容富态、健康自然的女性美。宋朝国力渐衰,在审美观念上也一反唐代的标隹,以文弱清秀为美,多愁多病的弱女子形象占据了文学作品的主导位置。到明清时期,“愁病美人”仍然很受欢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代表。

  “此恨”句,说明离愁对于双方是同样的沉重,要知道两人的地位是不同的。一个是宦游四海的贵胄公子,一个则是沦落风尘的烟花女郎。但是地位的悬殊并没有阻止他们倾心相爱。他们热恋着,共同承受着离恨的折磨。当然,他们也知道这种恋情是难以维持的。今番解手,就要相见无期了。所以这次分离,多半成了长别。“更无言语空相觑”一句,纯乎写情,有直指奔心的力量。语已尽,泪已枯,无声的饮泣往往比呼天抢地的号啕更加沉痛,“空相觑”三字反映出一种木然相对的绝望的悲哀。浯朴而情挚,传神之极笔也。

  下片“断雨”二句,写景色之荒残;零零落落的雨点,澌灭着的残云,与离人的心境正相印合。这是一层意思。另外,还有一层双关之意。宋玉《高唐赋》有“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之语,即后人所谓神女生涯也。毛滂兼取此意来形容他与琼芳的恋情。而这种残云断雨的凄凉景象,也正象征着这段露水姻缘已经行将结束了。从此以后,只剩下岑寂的相思来折磨着这一对再见无期的离人了。结拍两句,设想别后的思念,付断魂于潮水。情景交融,绵绵无尽,可说是极悱恻缠绵之能事了。

  总的来说,上片写两人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用画龙点晴之笔,特写泪眼愁眉,营造出一种凄丽哀婉的氛围。接着以“平分取”、“无言”、“空相觑’’写离愁的难言,从外表的神态写到内在的心态,简中有繁。下片写词人深山羁旅的凄苦与思念。先写别后的惆帐,再设想别后的心愿,愿付断魂于潮水,由此再现二人的情义缠绵。

  从艺术风格来讲,这首词与一般镂刻藻绘的别情之作不同,它是以浅近之语传铱至之情而独擅胜场的。愁眉泪颊,断雨残云,本是寻常物态,可是一经作者感情之酝酿融注,便含情吐媚,摇荡人心。

参考资料:

1、 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06 .2、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072-107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烛影摇红·送会宗

:
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门掩绿苔应遍。为黄花、频开醉眼。橘奴无恙,蝶子相迎,寒窗日短。会宗小斋名梦蝶,前植橘,东偏甚广。
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门掩绿苔应遍。为黄花、频开醉眼。橘奴无恙,蝶子相迎,寒窗日短。会宗小斋名梦蝶,前植橘,东偏甚广。

  这首词写老友别后作者的凄凉寂寞心境,同时写他对老友的深切思念之情。会宗名沈蔚,吴兴人,是词人的老朋友,也是当时有名的词人。沈蔚与毛滂、贾收等为诗友,有诗词唱和。

  首二句“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开头即从别后写起。词人晚年官运不佳,家计落拓,无以为生,“老景萧条”并不是作者无病呻吟,而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断”是极、尽之意。“凄断”即极度凄凉。老境本已萧条,更兼老友离去,凄凉冷落已至极点。这是“屋漏更遭连夜雨”的写法。一个“添”字,使本已极度的凄寂更进一步,颇具感染力。从“赠君”句起,作者放下自己这一面不叙,专写老友那一面。“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明明是明月照着友人沿溪乘舟而去,词人却偏要说明月是他送与友人的。这一方面写出了他与友人情谊的深厚,其中也包含了对友人的祝福,另一方面,又表明了词人羡慕友人一路有美景相伴,直到那景色更美的西子湖畔,从而进一步反衬出自己的凄寂。

  下片纯是设想,写友人归家后的情景。“门掩绿苔应遍”。“应”即设想之辞,设想友人多日不归,遂无人迹,绿苔满阶,空落静寂。“为黄花、频开醉眼”。这是写友人回家后对他的思念。作者设想友人分别以后,因思念自己,只能独自一人,醉对黄花(菊花)而已。人的行为,或为他人,或为自己。但是在这里,作者设想老友的行为(饮酒)既不是为他人,也似乎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黄花。友人的饮酒,只是为了不辜负黄花的开放。这个“为”字既写出了老友因同他的分别而深感孤独,又写出了友人对他的思念。“醉眼频开”四字,形象感极强。如果饮而未醉,眼本是睁着的,那只是饮酒赏菊,无需“频开”。用“频开”二字,形象地写出了饮到醉眼朦胧之际,只能用残存的一点意志力去挣扎着“频开醉眼”。这一句,不仅写了醉酒,而且写了醉态。

  最后三句,进一步叙写友人回家后的孤寂之情,从背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词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沈蔚家中小斋名梦蝶(当出“庄生梦蝶”典),斋前植橘树。“橘奴无恙,蝶子相迎”。“橘奴”即斋前橘树。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于武陵汜洲上种橘千株,称“千头木奴”,谓种橘如蓄奴,后因称橘为橘奴。“蝶子”即指小斋梦蝶。这两句是说室外(种橘之庭院)无人,“寒窗日短”是说室内(小斋内)无人。词人设想友人回家以后,橘树当无恙,却只有空寂的书斋(小斋“梦蝶”)相迎,暗写无人迎接。友人因同他分别,只能独对寒窗,打发着一天短似一天的日子。其实,沈蔚回家以后,是不是独自一人,是不是“为黄花、频开醉眼”,这都无关紧要。作者这样设定,只是要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这首词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词),其特点有二:一、一般写送别,多写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送友人》等都是。柳永的《雨霖铃》,上片写送别情景,依依不舍,下片写别后思念之情。这首词则一开头就从别后写起。二、一般写别后思念之情,多写作者一方的情景,写作者对对方的怀念之深。上述柳永《雨霖铃》下半阕即是如此。这首词从第三句始,偏放下作者这一面,只写友人一方。设想友人别后归家沿途的美景,设想友人回家后思念作者的心情,而作者与友人情谊之厚,自然地寓于其中。作者的设想描写愈是细腻真切,就愈表现出自己对友人的关怀之切,思念之深。这种写法在古典送别诗词中是不多见的。杜甫诗《月夜》与这首词的写法依稀相似,不过那是写忆内,这是写怀友,却又不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柳梢青·送卢梅坡

: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同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离别之后,让人怎么不伤心动情?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

参考资料:

1、 萧东海编著,宋代吉安名家诗词文选,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12,第263页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yàn),水上浮(fú)(píng)
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满。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梅:梅花。角:号角,这里指笛声。远:指笛声悠远。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 吹梅:吹奏《梅花落》。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参考资料:

1、 萧东海编著,宋代吉安名家诗词文选,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12,第263页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这首词是刘过为送别在京城结交的好友卢梅坡而作。整首词情深意切,婉转动人。

  上片写离别之苦。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分别之时,词人回忆旧日同在京城之时与友人欢聚的情景。此处,词人选取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场景,“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沉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的诗意,描写重阳佳节,二人同饮菊花酒的情景;“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词句,描写春暖花开之时,二人携手踏青,同赏笛曲《梅花落》的情景。一个“深”、一个“远”分别形象地描述出二人饮酒时的酣畅淋漓和共赏悠远笛曲时的快乐心情。前三句仅用十二字就清楚地交代出聚会的时间、地点和情景,足见词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造诣之深。

  离别之时,词人与好友依依不舍,“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聚散”二字承上启下,词人由前文的“聚”转入描写“散”。“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句哀婉动人,看似写景,实际暗含分别之后,二人均如云边的孤雁,无法找到可以理解自己的知己,又如水上浮萍一般,四处漂泊。相聚的时间如此短暂,转眼就要分别,前路渺茫,离别之后,再聚不知要等到何时,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缠绕在词人心头,挥之不去。

  下片写别后之思。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孤独的词人怎能不“伤情”?友人离去后,他失魂落魄,甚至辗转反侧,无法人眠。这三句词人自问自答,直说别后对卢梅坡的思念。“魂飞梦惊”四个字写出刘过的复杂心情:希望在梦中见到好友,又害怕梦醒时要再次面对离别。

  至此,作者的满腹相思还未吐尽,又用“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三句进行深化。这三句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的句意和贺铸《惜双双》中“明月多情随柁尾”的句意,表达分别之后作者的心像马后的飞尘和天上的明月一样,仍紧紧追随着卢梅坡。

  在这首词里,刘过藏起“金戈铁马”、“誓斩楼兰”的英武之气,以委婉的笔触低低诉说着对朋友的相思,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词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铁血之下的柔情更令人感动。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5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别二首·其二

: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出版社.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4-36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zūn)前笑不成。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樽:酒杯。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出版社.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4-36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像无情;只觉得酒宴上要笑笑不出声。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着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致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像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深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了出来。“惟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案头蜡烛有心还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客观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眼里烛芯却变成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出版社.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4-36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810-81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姬仲实隐士北还

:
纷纷末术例从谀,邂逅淇南论有馀。
贾传自怜多感慨,东门何意泥孤虚。
雨连宾馆留三宿,天遣幽怀为一抒。
觉我胸中闻未有,九峰新说历家书。

纷纷末术例从谀,邂逅淇南论有馀。
末术:不能治本的法术。从谀:zòngyú,亦作“从臾”。奉承。从,通“怂”。

贾传自怜多感慨,东门何意泥孤虚。
东门:复姓。与上句“贾传”均当指人。泥:拘泥、局限。

雨连宾馆留三宿,天遣幽怀为一抒。
孤虚:古代方术用语。古时常用以推算吉凶祸福及事之成败。天遣:上天指使。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

觉我胸中闻未有,九峰新说历家书。
九峰:借喻九疑山。按原诗注:“九峰一作一篇。”家书:家信。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别宴会上,更加容易清泪淋漓。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想念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重逢日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你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呀。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2

海内兵方起,离筵(yán)泪易垂。
“海内”句: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后,先后用兵攻破荆南、后蜀、南汉等,南唐亦已朝不虑夕。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怜:即爱。负米:以“负米”作为孝养父母的故实。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想忆:指别后思念。看来信:一作“望来信”。后期:指后会之期。

(yīn)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殷勤:情意恳切。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2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这是一首送别诗。生离死别,是人生痛苦事。因此,送别之诗大多消沉凄苦,字句显得沉闷。唐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摆脱了这种传统的写法,成为送别诗中的名篇,徐铉的这首送别诗,虽不及王勃诗那样有名,但也别开生面,有其独到之处。

  诗的首联扣题,写送别,先写送别时的形势。当时南唐偏安江南,其他地区正战乱不绝。朋友相别,离愁别绪,本来就够凄苦的了,又值兵乱不绝,更令人焦心。这“海内兵方起”一句,包含甚富,突出了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带出下句“泪易垂”之意。

  颔联归结到王四十五身上,并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负米”事见《孔子家语·致思》,王四十三离开相对安定的地区,不辞艰险,回家尽孝。下句作一转折:“当此落英缤纷之时,我们二人正应把臂同行,赏花饮酒,你要回家尽孝,我只得在此送别,只可惜辜负了春光。”“无可奈何花落去”,惜别之情更见凄婉。送别的气氛,与王四十五的情谊,至此已抒写得淋漓尽致了。于是颈联语气一转,由伤离而劝慰。诗人另有一首《七夕应令》诗说:“斗柄易倾离恨促,河流不尽后期长”。“后期”亦同此义。这句是说,一别之后,可以鱼雁往来,相互宽慰,终还有相逢之日。末联“折柳”相赠,则是古代朋友相别时的习惯,以后就成了送别的代称。《三辅黄图·桥》即记“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代权德舆《送陆太祝》诗亦有“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之句。这一联是说: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君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东都江都在江北,江宁则在江南,友人虽北去,然而思念朋友之时,必定会翘首南望的,所似特地说“此是向南枝”。这样,末联以折柳相赠,慰藉友人,归结全诗。

  此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抒写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诗的语言也平易朴实,颇能感人。在送别诗中,是一首上乘之作。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