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2-33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4-35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14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高适:唐朝边塞诗人,景县(今河北景县)人。薛据,荆南人,《唐诗纪事》作河中宝鼎人。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登临出世界,蹬(dèng)天盘虚空。
出世界:高出于人世的境界。世界,人世的境界。磴:石级。盘:曲折。

突兀压神州,峥(zhēng)(róng)如鬼工。
突兀:高耸貌。峥嵘: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四角碍(ài)白日,七层摩苍穹。
四角:塔的四周。碍:阻挡。七层:塔本六级,后渐毁损,武则天时重建,增为七层。

下窥(kuī)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惊风:疾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huái)夹驰天,宫馆何玲珑。
驰天:可驾车的大天。宫馆:宫阙。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sù)所宗。
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夙:素来。

誓将挂冠去,觉天资无穷。
挂冠:辞官归隐。觉天: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天。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2-33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4-35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14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此诗开头两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将塔势表现得极其壮观生动。

  接下去四句:“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写登临所见、所感,到了塔身,拾级而上,如同走进广阔无垠的宇宙,蜿蜒的石阶,盘旋而上,直达天穹。此时再看宝塔,突兀耸立,如神工鬼斧,简直不敢相信人力所及。慈恩寺塔,不仅雄伟,而且精妙。

  再下去四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写登上塔顶所见,极力夸张塔体之高,摩天蔽日,与天齐眉,低头下望,鸟在眼下,风在脚下。这鸟和风,从地面上看,本是高空之物,而从塔上看,就成了低处之景,反衬宝塔其高无比。

  下面八句,以排比句式依次描写东南西北四方景色。“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描绘东面山景,连绵起伏,如滚滚巨浪;“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状摹南面宫苑,青槐葱翠,宫室密布,金碧交辉;“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刻写西面秋色,金风习习,满目萧然,透着肃杀之气;“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写北边陵园,渭水北岸,座立着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它们是前汉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君王的陵墓。当年,他们创基立业,轰轰烈烈,如今却默然地安息在青松之下。诗人对四方之景的描绘,从威壮到伟丽,从苍凉到空茫,景中有情,也寄托着诗人对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忧思。

  末了四句,“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想辞官事佛,此时,岑参得知,前方主将高仙芝出征大食,遭遇挫折;当朝皇帝唐玄宗,年老昏聩;朝廷之内,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图谋不轨,真可谓“苍然满关中”,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认为佛家清净之理能使人彻悟,殊妙的善因又是自己向来的信奉,因此想学逢萌,及早挂冠而去,去追求无穷无尽的大觉之道。

  这首诗主要写佛塔的孤高以及登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全诗状写佛塔的崔嵬和景色的壮丽十分成功。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16-318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5-20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裴将军宅芦管歌

: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辽东一带九月时节芦叶将断,辽东地方小孩儿们采制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新制芦管声音清悲多么动听,一支曲于随着风儿飘满海边。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海边一带树木凋零天已下霜,吹起芦管声音嘹亮月色苍苍;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白狠河北戍边士卒更添愁恨,玄兔城南离乡人儿都要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辽东将军长安宅中宾客云集,让那美女手持芦管吹起乐曲,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欢奏芦管调儿啾飕胜过洞箫,曲子声卢多么幽远赛过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
半夜时分大堂之上宾客来说,只将芦管声声吹起把酒相劝,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声音精巧惊动路旁丝丝杨柳,又似梅花朵朵飘下落向后园。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
座上客人爱听管瞥不愿离去,高卷珠帘遍插红烛再整酒席;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辽东将军乘醉起舞不肯罢休,吩咐美女捧起芦管再吹一曲。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64-165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15-219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辽东:辽水之东。今辽宁南部辽河以东地区。芦叶断:芦叶垂条,长势正旺,已到了可摘芦管之时。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可怜:可爱。海头:辽东近海,故有此称。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海树:海边树木。萧索:萧条。雨:动词,降下。苍苍:指月色苍茫。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白狼:白狼河,今辽宁大凌河。玄兔:又玄菟,东汉有玄菟郡,在今沈阳市东。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辽东将军:指裴将军。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弄调:调拨、演奏。啾飕(jiū sōu):象声词,指芦管之声。洞箫:即排箫,又名参差,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编排而成。窈窕:本指女子姿态之美,此处用以形容芦管之声优美动听。欺:压,胜。

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杨柳、落梅:这里均含双关义,既指现实的杨柳、梅花,又指《折杨柳》《落梅花》这两文古乐曲。《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有《折杨柳》《落梅花》,皆笛中曲子,常用以抒写伤春悲离之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
珠帘:嵌有珠子的帘子。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64-165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15-219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诗的开头四句写芦管的产地及其声音特色。前两句在点明芦管来历的同时,勾划出九月深秋、芦叶遍地、辽东小儿采芦管的风俗画;后两句则写芦管声的清悲,并以“风飘海头满”来加以渲染;芦管的清悲,透露出边地的凄清和悲凉,以苍凉气氛引起全诗。诗的次四句承开头继续写芦管声音的凄清悲凉。前两句用萧索的海树、下霜的天空和苍苍的月色构成凄凉的边地景象来衬托芦管声调的凄清悲凉,后两句则又以远离乡土、久戍边地的士卒们的心情来陪衬芦管声调的凄清悲凉。以上八句通过边地景物的烘托,人物心情的陪衬来写芦管声调“清且悲”的特色。

  以下十二句写裴将军宅中酒宴之间吹奏芦管。前四句先点出“辽东将军长安宅”这一地点及高堂美女、佳宾满座的环境,然后以“啾飕”、“窈窕”形容芦管声调之美妙,井与洞箫、横笛比较来突出其美妙。宴中之人只觉其动听,而不觉其清悲,与上文比较,已另是一副笔调。次四句接上文仍以时间为线索,进一步描绘芦管声调之巧:不仅使《折杨柳》、《落梅花》等名曲为之逊色,而且使陌上杨柳、园中梅花为之惊动,诗人巧妙地运用双关手法,把对曲调的描写与对景物的想象结合起来,既构成优美的意境,又突出了芦管曲调的无与伦比。诗的最后四句仍以时间为线索,写更阑人静,而宾主都没满足,在人们的这种反映中进一步突出芦管音调之动人。芦管在无休无止地吹下去,诗歌也就在这种无休无止的芦管声调中结束。

  这首诗写芦管,分两方面来写。前幅八句与的是海树萧条、严霜满天、月色苍苍那样一个边地环境中的芦管声,其声凄清悲凉,传达的是戍边战士的忧愁;后幅十二句写的是珠帘高卷、红烛罗列、佳宾满座那样一个将军宅地中的芦管声,其声美妙精巧,传达的是将军高官们的欢娱。辽东戍边是无止无休的,宅中酒宴也是无止无体的,二者通过“芦管”贯穿起来而又在客观上形成鲜明对照。辽东将军而于长安宅中作乐,洞箫、横笛听得腻了,边地的芦管便成了他们最为新巧别致的助酒之物,讽刺之意是富于笔端的。这首诗前半写芦管声,而以边地景物来烘托,以言其“清且悲”;后半写芦管声,而以“会佳客”、“客未回”、“听未足”为线索,以芦管与箫、笛之类乐器,与《折杨柳》、《落梅花》之类乐曲比较并以对景物的想象来渲染,以言其“窈窕”精巧,手法是很高明的。全诗深宏阔大,波澜起伏,意境深远苍凉与清幽婉秀叠用交错。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64-165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15-21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杨瑗尉南海

: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杨瑗因为家中年老的父母须要奉养,所以不嫌南海荒僻而赴任。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因为临海,这里有重重叠叠的海市蜃楼,城乡居民多有鲛人混杂。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大海昏暗三峰常下雨,岭上春花鲜艳五岭如春。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这个地方多产宝玉,千万不要嫌厌那里生活的清贫。

参考资料:

1、 高文,王刘纯选注.高适岑参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8:256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杨瑗:未详。底本瑗下注:“一作张子。”尉南海:赴任南海县尉。尉,用作动词,任县尉。南海,《旧唐书·地理志》:岭南道广州有南海县。在今广东广州市北。不择:不加选择,不嫌。高堂:指父母所居之正室。老亲:年老的父母。

楼台重蜃(shèn)气,邑里杂鲛(jiāo)人。
重:重叠。蜃气:即海市蜃楼。邑里:城乡。杂:混杂往来。鲛人:传说中的海底人鱼。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三山:在南海县境,临江三峰并起,高三十余丈。在今广州市南。五岭:大庾、骑田、都庞、萌渚与越城岭的总称。在今广东、广西省边境。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此乡:指南海。多宝玉:多产珍宝珠玉。据韩愈《送郑尚书序》,南海多珠宝象犀玳瑁奇物。

参考资料:

1、 高文,王刘纯选注.高适岑参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8:256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诗的首联说杨瑗因为家中有年老的父母须要奉养,所以不嫌南海荒僻而赴任,孝情可感。古人有亲老不择官的说法,《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地而仕。’”此诗即用其意。这两句在赞美杨瑗孝顺老亲的同时,已经暗含了不宜前去南海为官的意思;如果不是父母年老,当官是不会选择这样的荒蛮之地的,更何况不过是县尉这样的小官。

  颔联言南海的风土人情,与中原大地不同。此处提及“海市蜃楼”和“鲛人”,意在强调其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海市蜃楼在今人看来乃是人间胜景,但在南海这个特定的环境里,未尝不是边远怪异之象,如韩愈所说:“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潮州刺史谢上表》)而当地居民也多“非我族类”的鲛人,未尝开化,很难交流。设想朋友就要到这样的地方去生活,虽只是平实写来,而矜悯之情,自然流露于言外。这两句描写南海的奇异风物,自然有岑参好奇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形容其地荒蛮,不适合北方人居住。

  颈联继续描写南海的风物,色彩则趋于明朗。海边夏雨气象阔大,岭上春花色彩鲜明。律诗中的第三联是要“转”一下的,作者也不愿过多渲染南海生活环境不如人意,毕竟还是要安慰一下远行者,所以又从劝慰的角度讲此处风景之美。

  诗人在尾联对杨瑗亲切嘱咐:南海这个地方多产宝玉,你千万不要嫌厌那里生活的清贫。诗人语气如此沉重,本意是要朋友转换心态,结果反而可能强化对方忧远伤别的心理;不过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勤珍重的关怀之意。诗人下笔也有言外之意,既然南海多宝玉,何必加一“慎”字,可见他真正的意思是希望杨瑗以节操清廉为重。

  在唐代,今天的两广地区还是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说起来也算是“边塞”了。只不过那里并没有成就功名的机会,派去那里做官,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贬谪和惩罚措施。韩愈被贬谪潮州时心情就极度郁闷,担心自己不再能生还,写诗对侄孙韩湘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所以当朋友要去南海做一个小小的县尉时,岑参赠别的基调就是同情和安慰。

参考资料:

1、 张学君编著.岑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55-5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面对着酒杯沉默不语,今日里满怀愁绪为您送行。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圣明的时代得不到重用,突然皓首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到江南水乡去当个小官,风波经历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诸公挤满了朝廷,只有您一人在渡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我家曾住在富春的江渚,常常回忆起那临江的高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自从听说您要前去,叫我频频望着那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独居僻巷紧闭着门,夜晚寒灯静照着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北风吹起微雪,抱着被子愿意同住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您这一路走到京口,正是桃花盛开之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舟中自会大发感兴,湖上定能多写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虬龙且要深潜屈蟠,黄鹄高飞也不论早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请爱惜您青云之器,努力添加餐饭。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42、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3-73、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2-144

对酒寂不语,怅(chàng)然悲送君。
怅然:失意不乐貌。悲送君:一作“愁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明时:指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盛世。攻文:一作“工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泽国:水乡,江南水量丰富,故云,此处指江宁。从:任职。

群公满天阙(què),独去过淮水。
天阙:皇宫前的望楼,此处指朝廷。淮水:即淮河,赴江宁须经此河。

旧家富春渚(zhǔ),尝忆卧江楼。
富春渚:富春江,为钱塘江上游,在今浙江富阳县南。渚:水中小洲。岑参父植曾任衢州司仓参军,衢州在富春江上游衢江,参随父曾居此。卧江楼:无考。当指富春江畔一小楼,岑参曾居于此。南徐州:东晋南迁,侨置徐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故云。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频望:一作“频梦”。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穷巷:冷僻简陋的小巷。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京口:今江苏镇江。桃花时:桃花开在阴历二月,送别时是冬天,等王昌龄走到京口时,已在二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了。

舟中饶(ráo)孤兴,湖上多新诗。
饶:多。孤兴:陆机《文赋》:“对穷迹而孤兴。”指感时触景,而独自幽赏。

潜虬(qiú)且深蟠(pán),黄鹄(hú)举未晚。
虬:传说中有角的龙。蟠:深屈而伏。此处以潜虬比拟王昌龄才华横溢而不得重用。黄鹄:天鹅。举:高飞。此处也以黄鹄拟王昌龄。黄鹄举:一作“鹤飞来”。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器:才具。青云器,指廊庙才。努力加餐饭:此处告慰好友远行多自珍重。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42、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3-73、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2-144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此诗为送别王昌龄而作,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仕途多舛给予同情,并勉励友人再展鸿图,青云直上。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此四句写为将赴贬所的王昌龄饯行,而悲凉忧郁的气氛笼罩着大家,使他们把盏对斟,欲说还休。君子临治世,当有为于天下,而王昌龄却难君臣遇合,被贬外官。诗人叹息王昌龄徒有生花之诗笔和可干青云的文章,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经世才华。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此四句写王昌龄赴江宁任一微官,而路途遥遥,跋山涉水,又转而叹惋朝廷官员济济,独君被“明主弃”,流落异地,寂寞孤独。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此四句写由王昌龄将赴的江宁贬所,引起作者对往日居住地的追念,诗人对好友的殷切关怀与牵挂,也随好友征帆一路追随到江南水乡那个有过少年时的欢乐与眼泪的地方。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此四句写穷巷独居的诗人,荧荧一盏孤灯相伴,北风卷着雪花在屋外肆意飞舞,如此寒凉之景,作者想起将远行的好友王昌龄,漫漫征程孑然独往,好友的凄凉光景当比自己尤甚。情动之下,临别之余,诗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叙寒暖。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此四句为诗人想象王昌龄南行至京口时,当是桃花烂漫的季节。虽然孤舟孑行,无人做伴,见此桃花纷纭、春意盎然之景也必当诗兴大发,佳篇连成,精神焕发起来。

  “潜虬且深蟠,黄鹊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此四句写诗人赞赏王昌龄的高才大器,虽不得明君赏识,一时重用,亦当如葆真之潜龙,待举之黄鹄,终有一日青云直上,鸿图再展。

  诗人感叹好友远谪他乡,孑然独往,同情好友抱名器而蹀躞一时,不得重用,劝慰好友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当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转机。全篇弥漫着诗人对好友的真切挂念和殷殷祝福。旧居的追忆、陋屋的同宿、远途的想象、春光中的诗兴,诗人设身处地地与好友同悲欢,真挚的友谊不言而喻。语言朴素自然却感情丰沛,思绪万千。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3-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因为喜爱你那青葱的秀色,所以把你移种到这个地方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不曾被植种于御史台中,只能栽于这沙漠之中。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柏树傲视那叶片脆弱易折的门前柳树,嘲笑那花朵滥放媚俗的院内梅花。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9-200页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李十五栖筠:李栖筠,安西节度府判官。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qì)中栽。
台:指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碛:沙漠。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cuī)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9-200页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于柏树浓阴之下,一股清凉之气溢满全身,令人心驰神往。

  颔联二句是诗人对这株柏树命运的叹惜:“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很明显这是诗人引以自喻,即自己不能被任用于朝堂,只好兀兀效力于边塞。其实,柏树无论栽于何处,那“青青”秀色是不变的,也正如诗人不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居身于边塞之远,都能时时以报国为己任,其高风亮节如翠柏常青,千载而后浓阴仍能荫庇后人。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二句运用了拟人和倒装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窃居高位,却不思加强自身修养、为国为民,只是一味地饰言媚上、互相倾轧、争权夺势的无耻之徒的蔑视与嘲笑。

  最后,“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夸赞柏树有四季常青的优良品质,足以傲视严寒。同时也是诗人自明心志,表达了任何挫折困难都无从磨灭自己一心为国的志向。

  全诗清新、秀雅,颇有建安风骨之气象。先写移栽的原因,饱含着对柏树青葱本色的赞赏;承此而叹惜柏树的命运,又蕴涵对其不弃沙漠之地,仍然茁壮成长的钦佩之情,转而贬斥杨柳与梅花的无聊、纤弱,更衬出柏树的不同凡响;最后高扬柏树的岁寒本色。全诗的意境也同这柏树之品质的升华一样登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9-20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楚丘麹少府赴官

:
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微子城东面,梁王苑北边。
桃花色似马,榆荚小于钱。单父闻相近,家书早为传。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感遇

: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正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正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岷山老人头发斑白,抱着古琴两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衫袖拂过白玉琴徽,为我弹奏三峡流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此曲尚未弹到一半,高堂之上好似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风声飕飕穿过石林,好像就在窗户之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手指环绕琴声呜咽,琴弦进出流水潺潺。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幽怨好似楚天浮云,飘渺有如万里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更有阳台阵阵细雨,夹杂巫山声声啼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曲调幽深逗引鬼神,琴声纯净动人心弦。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楚客为之愁肠欲断,湘妃为之泪落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是谁用那青桐木料,拉上根根红色琴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琴中弹出古人乐曲,乐曲转给今人流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知音本来不易再逢,可惜您已到了老年。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曲子奏完月已西落,惆帐且回东斋独眠。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12-3152、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282-285

(pó)皤岷(mín)山老,抱琴鬓(bìn)苍然。
皤皤:白发苍苍的样子。岷山:这里指蜀地的山。苍然:灰白色。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玉徽:玉制的琴徽。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sōu)(liú),忽在窗户间。
石林:林立的山石。飕飕:风声。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chán)湲。
绕指:手指弹琴时的柔韧动作。弄:拨弄。青丝,指琴弦。激:迸射。潺泼:水徐徐流动的声音。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演漾:声音飘荡。楚,原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泛指南方。虚徐,飘渺舒缓。韵,风韵。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兼:兼有。阳台,即阳云台,在巫山之下,这里指楚地。杂:夹杂。巫山猿,见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注。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幽:深远。净,纯正。便,适合。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楚客:指屈原。湘妃:湘水女神。相传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与舜为妃,闻舜死,泪下沾竹,竹叶上生了斑点。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青桐:梧桐,木可制琴。亘:横列。朱丝弦:红色的琴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递:传递。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知音:相传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的心意,后因此称知己朋友为“知音”。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zhāi)眠。
斋:屋舍。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12-3152、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282-285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此诗的开头四句点明题中“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皤皤”、“鬓苍然”交代罗山人之“老”,为后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线。

  中间一段写听琴,是诗中最为优美的部分。随着琴声,人们仿佛置身空山之中,耳边时如山中风过,时如声声呜咽,时如流水潺潺,诗人把所见的弹琴动作与所闻的听觉形象融合起来,编织出“秋夕”空山”的意境,用以烘托琴声的幽婉。紧接着,诗中又扣紧“三峡”二字,始而用“楚云”、“秋烟”这样的视觉形象,继而用雨落猿啼这样的听觉形象来描绘三峡风物,境界悠远而又开阔。其“幽”足以“引鬼神”,其“净”足以悦耳目,其悲怨足以使楚客断肠,湘妃落泪,可见曲调之丰富,变幻之迅速,动人之深刻。以上十四句,诗人由高堂琴声写开去,驰骋想象,以极丰富的形象衬托渲染了琴声的美妙动人。“谁裁青桐枝”以下四句又从琴本身来写琴声的古雅,由古曲而写及今人,自然引出诗的结尾。诗的最后四句写听后。前两句直接写听后所感,借罗山人不遇知音而且年老的境遇,抒写自己年事渐高而不被重用的忧愁。后两句以听后所为写所感。“曲终月落”写时间的推移,惆怅而眠,写心绪的沉重,以无言独眠这种外表的平静写诗人内心的波澜,——罗山人所拨动的,怕正是诗人的心弦。

  唐代诗人有许多写琴声的名篇。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三句用三个形象:松涛、流水、霜钟来写琴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开头就以卿卿我我的亲呢情话作比,接着又用沙场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孤凤等形象来一再比喻琴声。岑参的这首诗则扣紧“三峡流泉”的曲调特色,以石林夜风,呜咽流泉、楚云秋烟、阳台雨和巫山猿写琴声的凄婉动人,想象十分丰富,形象十分新奇,把复杂多变,深婉动人的琴声写得十分逼真。诗为五古,而间用几处偶句,如琴声叮咚,挥洒自如中有着鲜明的节奏。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12-3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思

:
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