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自《文镜秘府论》
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见谴至伊水》
黄叶乱秋雨,空斋愁暮心。《客舍秋霖呈席姨父》
通经彼上人,无迹任勤苦。《题上人房》
枫桥延海岸,客帆归富春。《送邬贲觐省江东》
陵薮寒苍茫,登城遂怀古。《登城怀古》
河口饯南客,进帆清江水。《送别》
迁客又相送,风悲蝉更号。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日夕辨灵药,空山松桂香。
墟落有怀县,长烟溪树边。
青桂花未吐,江中独鸣琴。
还家望炎海,楚叶下秋水。[注:此送友人之安南。]
)
)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大麦已经成熟,小麦已青黄。妇人边走边哭,丈夫逃跑藏起来。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向东跑到集、壁、梁、洋四个州,问谁有来自镰胡与羌插在腰间的镰刀。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岂敢没有三千蜀兵,(为了逃命)不怕道路悠长,疲于奔命,故不能及时救护。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怎能像鸟儿一样拥有翅膀,安身在白云间返回家乡。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84-185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lián)胡与羌(qiāng)。
集、壁、梁、洋:四个州名,唐属山南西道。言寇掠范围之广。腰镰,腰间插着镰刀,指收割。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托身:寄身;安身。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84-185参考资料:
1、 李炎.杜甫《大麦行》赏析.惠州学院学报,1991,01.
)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破晓的笛声催下我思乡的泪滴,秋日的冰水响过了奔驰的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我孤单一人置身于西北的塞外,几万里途程我处在遥远的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终日里只见边塞上不断的征战,连年来只听军队中战鼓的敲击。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亲爱的家乡你如今究竟在何处?昨日的梦中我又回故乡的清溪!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3-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94-196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tí)。
晓笛:清晨羌笛吹奏之声。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一身虏(lǔ)云外,万里胡天西。
虏:对西北边地的蔑称。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pí)。
鼓鼙:战鼓,这里指征战之事。鼙,鼓的一种。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3-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94-196这首五律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
那是一个边地的拂晓,深秋的塞外,天气寒凉,诗人又跨上战马,踏着秋日的冰水出发了。晨风送来瑚婉的笛声,这笛声不由引起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两行热泪滚滚流下。诗歌就从这里开头。“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点示出“早发”之意。而这种苍凉的意境中,透露出独处异地的乡思,这便是首句的“乡泪”,从而暗示出“怀”字。“怀”,被渲染异地风情的“晚笛”所引发,所烘托,是统摄作者眼前这幅画面的中心,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以下六句便集中写“怀”。“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这一联写边塞的遥远和自己的形单影只。“一身”与“万里”互相对照,突出了独处塞外的孤零。“虏云”和“胡天”说的都是塞外,而用两句反复来写,就突出了异地的感觉。“虏云”而言“外”,“胡天”而言“西”,就都强调了边塞的遥远,归家的不易,也就暗示出“怀”的原因。这两句与《安西客馆中思长安》里的诗句“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都表达了一种独处异地的愁思。“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上句从所见,下句从所闻写边塞上单调而又连续不断的征战生活。当诗人置身于这种生活之中的时候,他就发现,这种生活与作者自己原来的想象有一定的距离,并不是那样浪漫的。马上颠簸,飘忽无定,乡路迢迢,归家无期,诗人是不可能不时而生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征战生活的厌倦情绪的。从某一方面说,这也反映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的厌倦及对和平安定的眷恋。
诗的最后两句写思念故乡,形之梦寐。“故山”点出“怀”的对象,“今”承上文眼前景,“何在”启下句故乡景,用一问退出一“梦”,突出表现了对家乡之不能不时时萦怀。并且,“昨日梦”和今“晓笛”相呼应,反映了诗人之所以闻笛而落泪,并不是凭空的,而是以他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为基础的。写到这里,“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这个题目所点示的几层意思,尤其是贯穿全诗的“怀”字,就表现得十分完满而又含蓄了。
全诗从“早发”落笔,层层写来,宛转赴题,情景交融,层次井然,感情十分深沉。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3-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94-196
)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与品德高尚的你相别,如今已有三十个春秋。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今天我独自登临故地,形影孤单,物是人非,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参考资料:
1、 谢汉强.柳宗元柳州诗文选读: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12:第4页海鹤(hè)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海鹤: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存亡:指己存彼亡,自己还活着而德公已经去世。三十秋:三十年。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参考资料:
1、 谢汉强.柳宗元柳州诗文选读: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12:第4页这是一首“感旧”之作。所感怀的对象为三十年前见到的“德公”,德公已如海鹤仙逝。当年一别,转眼三十载了,生死存亡真是无常啊!触发其感怀的媒介则是“长沙驿前南楼”。陈景云《柳集点勘》说:“长沙驿在潭州,此诗赴柳时作,年四十三。观诗中‘三十秋’语,则驿前之别甫十余龄耳。盖随父在鄂时亦尝渡湘而南。”据诗意,大约三十年前,宗元之父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宗元随父曾在长沙驿前南楼与“德公”话别。“海鹤”自然是指德公,但称德公为“海鹤”,却自有其独特的蕴涵。其具体所指,今日虽已不可确知,却可从中领略到一种潇洒、自由、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意味,并由此给全诗增添一种空灵的诗化的情调。
通首抒情,蔼然仁者之言。无一字不质朴,无一语不出自肺庸。今昔之感,洋溢在字里行闻,字字句句扣紧感旧的题旨,一气贯注,自然浑成。“存亡三十秋”,蕴藏着无限的伤感。既有世路的艰险,更有人生的坎坷,既有昔日的情愫,又有今朝的思慕。“数行泪”是哭德清公,也是哭自己的功业未就,谤责飞腾。着一“独”字,而身世之寂寥。前路之渺茫,概可想见。诗人怀旧伤今,所以有诸多感慨。
其实还有一层无常感他没说出来:仕宦更是无常!一月奉命北归,二月到京,三月又贬柳州,人生太难预料了!怀旧伤今,诗人禁不住流下数行清泪。这首诗与前《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诗相较而读,一喜一悲,炎凉相继,颇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柳宗元诗文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第2页2、 何严 羊春秋.新编唐人绝句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09月3、 张海鸥.唐名家诗导读: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9:第304页
)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232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yì)龙堆路几千。
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苑:这里指行宫。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为问元戎(róng)窦(dòu)车骑,何时返旆(pèi)勒燕然。
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232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七)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03-105 .
)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我这个游客从长安来,策马走上了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令人伤心的是,在那丛台之下,一旦长满了丛生的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客舍的大门向着漳水边,垂杨下系着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邯郸的姑娘晚上也卖酒,挑亮灯光对着客人大数钱。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已是月上中天,我喝得酩酊大醉,狂歌一曲就在酒垆上酣眠。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 (上):长春出版社,1994年01月:第876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8-139页客从长安来,驱马邯(hán)郸(dān)道。
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唐时置邯郸县,即今邯郸市。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丛台:战国时邯郸的名观之一。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gū)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沽:卖。
酩(mǐng)酊(dǐng)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lú)上眠。
酩酊:形容大醉。垆: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 (上):长春出版社,1994年01月:第876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8-139页全诗采用五七言杂用的短古形式。前四句五言叙写自己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上的经历和丛台访古的见闻感受。纯用简笔叙事抒情,即使是丛台怀古这样一个可以写一首长篇七古的题目,也只用“伤心丛台下,一郸生蔓草”二语轻轻郸过。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题为“邯郸客舍歌”,前四句主要是用来交代行程,引出“邯郸客舍”,笔墨不宜在丛台怀古上黏滞;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在此之前已写过一篇《登古邺城》的登临怀古诗,此处再写丛台访古,意蕴、笔法均易重复。
后六句改用七言句式,押韵也由前四句之押去声转为平声韵,显示出所写内容、意蕴的转换。五、六句先写客舍所在:门临漳水,水边垂柳挂丝,下系渔船。寥寥二语,信笔点染,风光如画。而这钓鱼船所钓的鱼又正是乡间旅舍现成的下酒佳肴。从而自然过渡到下句的“沽酒”,衔接自然,有神无迹。
七、八句正面写客舍主人——“邯郸女儿”,却不对她的容貌装束风姿作任何具体描绘,而是别出心裁地选取了一个“夸数钱”的镜头。这位年轻的女店主,一边卖酒,一边在面对客人挑亮灯盏,在灯下数着酒钱。“夸”字或谓是“大”的意思,恐非。夸即夸耀、夸示,“夸”字要和“对客”联系起来品味。这位邯郸女儿生长于客舍,见惯邯郸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客商,有少女的天真无邪,却无半点少女的羞怯,她对自己的经营颇为自豪,竟面对着陌生的旅客在夸耀式地大声数钱,展示自己的业绩。“数钱”的字面也许跟“河间姹女工数钱”有些关系,但“对客挑灯夸数钱”这个细节绝对是来自亲历的生活体验。这幅素描,将“邯郸少女”的神情姿态、口吻性情描绘得生动、逼真而传神,而且把中世纪路边客舍之夜的气氛也渲染得极富情趣,较之前两句纯写客舍景物显得更富生趣。
在这种气氛熏染下,生性好奇而浪漫的诗人不禁为之心醉。于是而沽酒买醉,痛饮狂歌,喝到尽兴时酩酊大醉,于一曲狂歌声中颓然眠卧于酒垆边。这时一轮明月,正挂中天。这两句写身为客子的诗人身心俱醉的快感,写得情景交融,畅快淋漓,具有浪漫色彩。
丛台荒芜,表明历史的无情,难免伤心;邯郸姑娘的大方爽直,尚保存一点燕赵儿女的豪爽之气,又留恋不已。这几种复杂的感受,诗人一时难以融和,只好接着酒力去消解,于是就有“一曲狂歌垆上眠”的举动,由此也就使这首诗郸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诗的前后两段,一写邯郸访古,一写客舍夜饮,一简一繁,适成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509-511页2、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138-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