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

: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邑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邑城 一作:秦城)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232 .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yì)龙堆路几千。
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苑:这里指行宫。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为问元戎(róng)(dòu)车骑,何时返旆(pèi)勒燕然。
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232 .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七)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03-10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注释
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邑城:因京城分内外两邑,故称。
苑:这里指行宫。
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232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七)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03-10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皇甫冉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201篇诗文

猜你喜欢

淮上渔者

: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江浦风 一和: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江浦风 一和:浦浦风)
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老渔夫刚刚钓得的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荻花从中忙着吹火饮食。

参考资料:

1、 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0页2、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3、 魏红霞.唐诗三百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5:第132页

白头波上白头翁(wēng),家逐船移江浦(pǔ)风。(江浦风 一和:浦浦风)
白头波:江上的白浪。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逐:跟随,随着。浦:水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一尺鲈(lú)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dí)花中。
吹火:生火。荻: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参考资料:

1、 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0页2、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3、 魏红霞.唐诗三百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5:第132页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江浦风 一和: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此诗情理兼备,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表现了渔者生活的乐趣。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描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渔父,以船为屋,以水为家,终日逐水而居,整年出没于江河水面,飘泊不定,饱受江风吹袭,为衣食而奔波劳苦。其中“白头波上白头翁”连用两个“白头”,是为了强调老渔父如此年纪尚飘泊打鱼,透露出作者的哀叹之意。写渔人之“渔”,表现了渔者搏击风浪的雄姿,洒脱、利落。“家逐船移江浦风”写渔人之“归”,对于渔人而言,家就是船,船就是家,故注一“逐”字,有一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意味。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这两句生活气息浓郁,但于其中也隐隐透出一缕清苦的况味,渔人终日以渔为业,吃到鱼也并非易事。其中“一尺鲈鱼新钓得”写渔人之“获”,“新钓得”三字完全是一种乐而悠哉的口吻,其洋洋自得的神情漾然纸上。“儿孙吹火荻花中。”写渔者的天伦之“乐”,优美的自然环境烘托了人物怡然的心情。尤其是一个“吹”字,富有野趣,开人心怀,那袅袅升腾的青白色炊烟,那瑟瑟曳动的紫色获花,再加上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的稚言稚语,和着直往鼻孔里钻的鱼香,较为安定的王朝周边地区构成了一个醉煞人心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牧竖

: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牧竖持蓑(suō)(lì),逢人气傲(ào)然。
牧竖:牧童。持:穿戴。傲然:神气的样子。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随师东

: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潮廷滥施厚赏收买诸将,中原的财富几乎搜利光。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诸离亮斩马谡军令不见,谎报杀死孙歆以邀厚赏。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只要是贤臣在朝来执政,怎能让藩镇割据逞凶狂。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沧州景州地区战云密布,枯骨已成堆肃杀又荒凉。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5-136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2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东征:指讨伐叛将李同捷的战争。日调:每天征调。万黄金:形容征调财物之多。几竭中原:几乎竭尽中原的财富。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买斗心:指用犒赏来收买、换取将士们的斗志。

军令未闻诛马谡(sù),捷书惟是报孙歆(xīn)
马谡:三国时蜀国将领。孙歆:三国时吴国都督。

但须鸑(yuè)(zhuó)巢阿(ē)阁,岂假鸱(chī)(xiāo)在泮林。
鸑鷟阁:比喻贤人在朝执政。鸑鷟,凤凰的别名,这里借喻贤臣。阿阁,四面有栋梁和曲檐的楼阁,这里借指朝廷。岂假:怎能容让。鸱鸮:猫头鹰,古人认为它是不祥之鸟,这里喻指叛乱者。泮林:泮宫旁的树林。西周诸侯国设立的高等学府叫泮宫。

可惜前朝玄菟(tú)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前朝:指汉朝。玄菟郡:汉代设置的郡,属幽州。郡治在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近。这里借指李同捷据以叛乱的沧州、景州地区,骸:尸骨。莽:密生的草,这里形容尸骨成堆,密如草丛。阵云:战云,杀气。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5-136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2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竭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诗的头两句写唐王朝政策失误。唐朝廷为了抵御藩镇,养了大量的军队,加重搜刮财物作军费,百姓痛苦不堪。唐朝廷对军费的开支很不得当,不是用它训练军队、加强军事设施,而是用它滥施赏赐买取官兵的斗志,结果是得不偿失。诗人在这里批评了朝廷对平定叛乱的战争缺乏有效的措施。三、四句写军纪败坏。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赂将领的政策,使得将领们对任意违反军令的人不依法严惩,只知道虚报战功,借以得到厚赏。《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二年》记载:“时河南、北诸军讨同捷,久竭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

  五、六句写藩镇割据得以存在的原因。唐王朝的腐朽政治,自安史之乱以后,不曾有改善。在朝廷,宦官擅权的局面进一步发展,他们甚至操纵起皇帝废立生死的权力。诗人叹惋朝廷不求贤才辅佐,致使藩镇拥兵抗拒朝命。诗中形象地指出藩镇割据的形成与长期存在,关键在于朝廷内部贤人失位,政事不修。这种看法显然是比较深刻的。最后两句写战后的凄惨景象。藩镇割据是一幅群盗杀掠图。《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三年》记载:“沦州承丧乱之余,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口存者什无三四。”这“积骸成莽阵云深”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沧、景地区战后的惨状。

  这首诗一中间四句连用典故,比喻恰切,讽刺辛辣,正反相间,对照鲜明,还用“竭闻”、“唯是”、“但须”、“岂假”等词语加以串联,新颖多变,一气呵成。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5-136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二

: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3-6742、 吴鸥 等.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8-89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jiān)(jiā)楚雨深。
梦泽:即云梦泽。蒹葭:指芦荻,芦苇。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干:触犯,冒犯;关连,涉及。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3-6742、 吴鸥 等.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8-89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这首诗也是描写秋天的齐安(黄州)景物,寄托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怅恨心情。全诗写秋日雨景,通过秋声楚雨,阶前梧叶,构成秋雨图画。诗中字字皆秋色,句句皆秋色,吟之身寒,且融入“哀吟”等主观情绪,愁恨袅淡,一咏三叹。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7-107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元丹丘山居

: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老友栖身嵩山,只因爱这山川之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大好的春光,却空林独卧,白日高照也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松风徐吹,似清除襟袖中的俗气;石潭水清,清洗心里耳中的尘世污垢。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羡慕你啊,无忧无虑,静心高卧云霞里。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935-936页2、 纪准.李白诗赏读.北京市:线状书局,2007年:57-58页

故人栖(qī)东山,自爱丘壑(hè)美。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的地方,这里借指元丹丘山居。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jīn)袖,石潭洗心耳。
洗心耳:洗心,《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洗耳,据《高士传》记载,尧要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答应,跑到嵩山隐居起来;尧找到他,又要让他做九州长,许由不愿意听,就在颖水里洗耳朵,表示尧的话污了自己的耳朵。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935-936页2、 纪准.李白诗赏读.北京市:线状书局,2007年:57-58页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这首诗的头两句,先用东山表明故人隐居的事实和山居对他的意义,再写山壑之美和故人的喜好。这样交代一句,下面就不再写景了。

  中间四句刻画故人的形象,还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故人就高卧山林,太阳老高了,还不起床,这是一个疏懒的人的形象。古人所谓的高士就是这样的,他们鄙弃功名利禄,追求闲云野鹤般的人生境界。“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两句运用古典故事来刻画这个形象的精神风貌,将故人比作古代隐士高人,意境深远;松涛阵阵,伫立在风中的听者心有会意;石潭清清,住在它旁边的观者心耳早已清净。其人格之高洁,尽在不言之中。前两句是画肉,这两句是画骨,这样,诗人笔下的形象不但有形态,而且有精神,于是就具有了人格魅力,具有了诗人仰慕的人格魅力。其实,这也是诗人是在刻画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形象,追求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纪准.李白诗赏读.北京市:线状书局,2007年:57-5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