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嘉鱼

: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方出产鲜美鱼,鱼群游动把尾摇。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陶陶。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方出产鲜鱼美,鱼群游动随水流。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悠悠。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南方有树枝条弯,葫芦藤蔓紧相缠。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平安。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鹁鸠翩翩空中翔,四面八方集树上。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欢饮劝满觞。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357-359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4-346

南有嘉(jiā)鱼,烝(zhēng)然罩(zhào)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指南方长江、汉水等河川。嘉鱼:美鱼。烝然:众多的样子。罩罩:义同“掉掉”,众鱼在水中摇尾游动之貌。式:语助词。燕:同“宴”。

南有嘉鱼,烝然汕(shàn)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kàn)
汕汕:群鱼游水的样子。《说文解字》:“鱼游水貌。”衎:快乐。

南有樛(jiū)木,甘瓠(hù)(léi)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suí)之。
樛木:弯曲的树木。樛,树木向下弯曲。瓠:葫芦。累:缠绕。绥:安。

翩翩者鵻(zhuī),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鵻:鸟名,即鹁鸠,也叫鹁鸪,天将雨或初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地叫。思:句尾助词,下同。又:通“侑”,劝酒。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357-359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4-346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这是一首专叙宾主淳朴真挚之情的宴饮诗。诗意与《小雅·鱼丽》略同,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彼(指《小雅·鱼丽》)专言肴酒之美,此(指《小雅·南有嘉鱼》)兼叙绸缪之意。”

  全诗四章,章四句。前两章均以游鱼起兴,用鱼、水象征宾主之间融洽的关系,宛转地表达出主人的深情厚意,使全诗处于和睦、欢愉的气氛中。两章的开首两句用重章叠唱反覆咏叹,加强这一氛围的形成。“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汕汕”,鱼儿轻轻摆动鳍尾,往来翕忽,怡然自得。读者仿佛看见四面八方的宾客们聚集在厅堂,大排筵宴,席间觥筹交错,笑语盈盈。鱼乐,人亦乐,二者交相感应,一虚一实,宴饮时的欢乐场面与主宾绸缪之情顿现。短短数句,婉曲含蓄,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若仅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宾主无间的感情,读起来不免单调,也不厚重。故诗人在浓浓的酒香中,笔锋一扬,将读者的视线从水中引向陆地,为读者描绘了另一场景:枝叶扶疏的树木上缠绕着青青的葫芦藤,藤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风过处,宛如无数只铃铎在颤动。这里的树木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地位,端庄的气度;藤蔓紧紧缠绕着高大的树木,颇似亲朋挚友久别重逢后亲密无间、难舍难分的情态。对此良辰美景,又有琼浆佳肴,不能不使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第四章作者用了“推镜头”的手法,缓缓地将一群翩飞的鹁鸠送入读者的眼帘,也把读者从神游的境界拉回酒席。嘉宾在祥和欢乐的气氛中酒兴愈浓,情致愈高,你斟我饮言笑晏晏。望着那群鹁鸠,听着咕咕的鸣叫声,也许有的客人已开始商量打猎的事情了。这就隐含着宴饮后的射礼。用笔曲折,别具匠心,情寓景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宾主之间和乐美好的感情。

  全诗是从水、陆、空三个角度来描绘宾客们初饮、宴中、酣饮时的形态。起初是营造气氛,随着酒筵的渐进,酒兴渐浓,宾客也渐趋热情奔放,人们的视线也随之渐高。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兴中有比,赋比结合的手法。在章法、句式上,不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而且在每章诗最末一句添了两个虚词,延长了诗句,便于歌者深情缓唱、抒发感情,同时也使诗看起来不呆板,显得余味不绝。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4-34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方出产鲜美鱼,鱼群游动把尾摇。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陶陶。
南方出产鲜鱼美,鱼群游动随水流。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悠悠。
南方有树枝条弯,葫芦藤蔓紧相缠。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平安。
鹁鸠翩翩空中翔,四面八方集树上。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欢饮劝满觞。

注释
南:指南方长江、汉水等河川。嘉鱼:美鱼。
烝(zhēng)然:众多的样子。罩罩:义同“掉掉”,众鱼在水中摇尾游动之貌。
式:语助词。燕:同“宴”。
汕(shàn)汕:群鱼游水的样子。《说文解字》:“鱼游水貌。”
衎(kàn):快乐。
樛(jiū)木:弯曲的树木。樛,树木向下弯曲。
瓠(hù):葫芦。纍(léi):缠绕。
绥(suí):安。
鵻(zhuī):鸟名,即鹁鸠,也叫鹁鸪,天将雨或初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地叫。
思:句尾助词,下同。
又:通“侑”,劝酒。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357-359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4-34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这是一首专叙宾主淳朴真挚之情的宴饮诗。诗意与《小雅·鱼丽》略同,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彼(指《小雅·鱼丽》)专言肴酒之美,此(指《小雅·南有嘉鱼》)兼叙绸缪之意。”

  全诗四章,章四句。前两章均以游鱼起兴,用鱼、水象征宾主之间融洽的关系,宛转地表达出主人的深情厚意,使全诗处于和睦、欢愉的气氛中。两章的开首两句用重章叠唱反覆咏叹,加强这一氛围的形成。“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汕汕”,鱼儿轻轻摆动鳍尾,往来翕忽,怡然自得。读者仿佛看见四面八方的宾客们聚集在厅堂,大排筵宴,席间觥筹交错,笑语盈盈。鱼乐,人亦乐,二者交相感应,一虚一实,宴饮时的欢乐场面与主宾绸缪之情顿现。短短数句,婉曲含蓄,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若仅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宾主无间的感情,读起来不免单调,也不厚重。故诗人在浓浓的酒香中,笔锋一扬,将读者的视线从水中引向陆地,为读者描绘了另一场景:枝叶扶疏的树木上缠绕着青青的葫芦藤,藤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风过处,宛如无数只铃铎在颤动。这里的树木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地位,端庄的气度;藤蔓紧紧缠绕着高大的树木,颇似亲朋挚友久别重逢亲密无间难舍难分的情态。对此良辰美景,又有琼浆佳肴,不能不使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第四章作者用了“推镜头”的手法,缓缓地将一群翩飞的鹁鸠送入读者的眼帘,也把读者从神游的境界拉回酒席。嘉宾在祥和欢乐的气氛中酒兴愈浓,情致愈高,你斟我饮言笑晏晏。望着那群鹁鸠,听着咕咕的鸣叫声,也许有的客人已开始商量打猎的事情了。这就隐含着宴饮后的射礼。用笔曲折,别具匠心,情寓景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宾主之间和乐美好的感情。

  全诗是从水、陆、空三个角度来描绘宾客们初饮、宴中、酣饮时的形态。起初是营造气氛,随着酒筵的渐进,酒兴渐浓,宾客也渐趋热情奔放,人们的视线也随之渐高。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兴中有比,赋比结合的手法。在章法、句式上,不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而且在每章诗最末一句添了两个虚词,延长了诗句,便于歌者深情缓唱、抒发感情,同时也使诗看起来不呆板,显得余味不绝。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4-34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此诗为周代燕乐的通用乐歌,与《小雅·鱼丽》、《小雅·南山有台》三首诗是同一组宴饮诗。先歌《鱼丽》,赞佳肴之丰盛;次歌《南有嘉鱼》,叙宾主绸缪之情;最后歌《南山有台》,极尽祝颂之能事,敬祝宾客万寿无疆,子孙福泽延绵。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357-359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4-34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猜你喜欢

滥竽充数

: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齐宣王使人百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百竽,宣王说之,廪(lǐn)(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使:让。必:一定,必须,总是。南郭:复姓。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请:请求,要求。为:给,替。说:通“悦”,对......感到高兴。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以:用,拿。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逃:逃跑。立:继承王位。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姓南郭的人听说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楚归晋知罃

: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

  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道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自己军队的谦称)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君王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躲避,竭尽全力以至於死,没有第二个心念,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用来报答於君王的。”

  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楚王说:“晋国是不能和它争夺的。”于是就对他重加礼遇而放他回去。

  晋人归与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与,以求知罃。于是荀(xún)首佐中军矣,故与人许之。
  归:送还。公子谷臣:与庄王的儿子。连尹襄老:连尹是与国官名,襄老是与国的大臣。连尹、与国主射之官。求:索取。于是:在这个时候。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王送知罃(yīng),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guó)。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lù),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治戎:治兵,演习军队。这里的意思是交战。馘: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即戮:接受杀戮。

  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jì),而求纾(shū)其民,各惩其忿(fèn),以相宥(yòu)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惩:戒,克制。忿:怨恨。宥;宽恕,原谅。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任:担当。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sì)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xiū)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jié)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外臣:外邦之臣。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宗:宗庙。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致死:献出生命。

  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楚共王对知罃(yīng)的句句逼问,知罃都巧妙回答。楚共王因此感叹“晋未可与争”,以隆重的礼仪送知罃归晋。知罃的对答也表现了他忠君爱国、对楚不卑不亢,精神难能可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信南山

: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畇疆畇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畇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畇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畇疆畇理,南东其亩。
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畇百谷。
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畇们庄稼蓬勃生长。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畇尸宾,寿考万年。
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愿神灵保佑赐畇长生。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都是依赖上天的赐福。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再供奉公牛色红如枣,先祖灵前将祭品献好。操起缀有金铃的鸾刀,剥开牺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于是进行冬祭献祭品,它们散发出阵阵芳香。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列祖列宗们驾临徜徉。愿神灵赐以宏福无量,子孙们享福万寿无疆。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05-509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56-460

(shēn)彼南山,维禹甸之。畇(yún)畇原隰(xí),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信:即“伸”,延伸。南山:即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维:是。禹:大禹。甸:治理。畇:平整田地。畇畇,土地经垦辟后的平展整齐貌。原隰:泛指全部田地。原,广平或高平之地;隰,低湿之地。曾孙:后代子孙。田:垦治田地。疆:田界,此处用作动词,划田界。理:田中的沟陇,此处亦用作动词。疆指划定大的田界,理则细分其地亩。南东:用作动词,指将田陇开辟成南北向或东西向。

上天同云。雨(yù)雪雰(fēn)雰,益之以霡(mài)(mù)。既优既渥(wò),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上天:冬季的天空。同云:天空布满阴云,浑然一色。雨雪:下雪,“雨”作动词,降落。雰雰:纷纷。益:加上。霢霂:小雨。优:充足。渥:湿润。沾:沾湿。

疆埸(yì)翼翼,黍稷彧(yù)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bì)我尸宾,寿考万年。
埸:田界。翼翼:整齐貌。彧彧:同“郁郁”,茂盛貌。穑:收获庄稼。畀:给予。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zū),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hù)
庐:草庐,房屋。一说“芦”之假借,即芦菔,今称萝卜。菹:腌菜。皇祖:先祖之美称。祜:福。

祭以清酒,从以骍(xīng)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liáo)
清酒:清澄的酒,祭祀时用。骍:赤黄色(栗色)的牲畜。牡:雄性兽,此指公牛。鸾刀:带铃的刀。膋:脂膏,此指牛油。

是烝(zhēng)是享,苾(bì)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烝:冬祭。享:祭献,上供。或以为“烝”,即蒸煮之“蒸”。享,即“烹”,煮。苾:浓香。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05-509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56-460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此诗首章写开疆拓土,开篇言:“信彼南山,维禹甸之。”诗人是在描述周代的京畿地区。在诗人看来,这畿内的大片土地就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开辟出来的。毛传训“甸”为治,而郑笺则落实为:“禹治而丘甸之。”“丘甸”即指田地划分中的两个等级。《周礼·地官·小司徒》云:“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因而郑笺等于坐实井田制起源于夏代。孔疏承郑笺之说,谓“是则三王之初而有井甸田里之法也”,“是则丘甸之法,禹之所为”。尽管有的学者认为大禹治水“未及丘甸其田也。且井邑丘甸出调法,虞夏之制未有闻焉”(孔疏引孙毓说),但郑、孔之说也不无参考意义。

  首章末二句云:“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也值得注意。疆理田土也是古代井田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孟子·滕文公上》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可见古人对经理田界是非常重视的。毛传释此诗云:“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有的学者解释得更为具体,如王安石说:“疆者,为之大界;理者,衡从(横纵)其沟涂。”(《吕氏家塾读诗记》引)吕氏又引长乐刘氏说云:“疆谓有夫、有畛、有涂、有道、有路,以经界之也。理谓有遂、有沟、有洫、有浍、有川,以疏导之也。”刘氏之说当是依据《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这里所谓“南东其亩”也与井田制有关。此句指顺应地形、水势而治田,南指其田陇为南北向者,东则为东西向者,此即《齐风·南山》所云“衡从其亩”。郑笺释曰:“‘衡’即训为横。韩诗云:东西耕曰‘横’。‘从’……韩诗作‘由’,云:南北耕曰‘由’。”《左传·成公二年》载:晋郤克伐齐,齐顷公使上卿国佐求和于晋营,晋人要求“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也就是使齐国的陇亩全部改为东西向,这样晋国一旦向齐国进兵,就可长驱直入。国佐回答晋人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国佐引此篇为据,说明先王当初定田土之疆界是根据不同的地势因地制宜的,既有南北向,也有东西向的田陇,如今晋国为了军事上的便利而强令齐国改变田陇的走向,是违反了先王之道。此事又见诸其他典籍,但情节上有些出入。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晋文公伐卫,东其亩。”《吕氏春秋·简选)云:“晋文公东卫之亩。”郭沫若引成公二年事云:“这也正好是井田的一种证明。因为亩道系以国都为中心,故有南北纵走与东西横贯的两种大道。南北纵走的是南亩,东西横贯的就是东亩。《诗》上所说的‘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就是这个事实。……这些资料好像与井田制并无直接关系,而其实它们正是绝好的证明。”(《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评》)

  第二章写风调雨顺。天上彤云密布,瑞雪纷纷,加之小雨如酥,润泽大地,五谷丰登。

  第三章写酒食祭祖。地界整齐,庄稼茂盛,曾孙收获,酿造美酒,敬祭神主,厚待宾客,静享清福,万寿无疆。

  第四章写瓜菹献祭。田中有庐,地畔种瓜,剥削干净,腌渍上供,敬献先祖。曾孙长命百岁,都是受上天佑护。

  第四章中的“中田有庐”,说者也以为与井田有关。《吕氏家塾读诗记》引邱氏说云:“公田百亩内,除二十亩为八家治田之庐。”又引董氏曰:“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每家庐舍二亩半。”按《孟子·公孙丑上》述井田云:“方里而井,井凡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榖梁传·宣公十五年》称:“古者三百步为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范宁注:“此除公田八十亩,余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除二十亩,家合二亩半为庐舍”,“八家共居”。《韩诗外传》载:“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八家为邻,家得百亩。余夫各得二十五亩。家为公田十亩,余二十亩共为庐舍,各得二亩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足以其民和亲而相好。《诗》曰:‘中田有庐,疆埸有瓜。’”以上诸说大同小异,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公田中有八家共居的庐舍二十亩。说诗者多从其说,但笺疏别有所解。郑笺云:“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其田事。”孔疏云:“古者宅在都邑,田于外野,农时则出而就田,须有庐舍,于田中种谷,于畔上种瓜,所以便地也。”按笺疏之说,田中的庐舍成了农民在地里干活时的临时住所了。到了郭沫若,干脆推翻旧说,以为庐与瓜为对文,庐也当为植物,故庐为芦之假借,正如“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台、莱、瓜、壶均为植物一样。郭氏别出心裁,也可聊备一说(参见《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

  第五章写清酒牺牲。先以清酒祭献,继之以红色雄牛作牲,一并敬献先祖享受。曾孙作为主祭之人,手执带鸾铃之刀,剥开皮毛,取出血脂,干干净净敬献先祖。

  第六章写祭典礼成。冬祭进享,祭品芬芳。祭祀隆重,先祖光彩。回报子孙大福大贵,万寿无疆。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56-46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九歌

: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苹 通:蘋)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
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恭恭敬敬娱乐天神东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精美的瑶席玉瑱压四方,摆设好祭品鲜花散芳香。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蕙草包祭肉兰叶做衬垫,献上桂椒酿制的美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

陈竽瑟兮浩倡;
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巫女舞姿美服装更漂亮,芬芳的香气溢满大厅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合奏,衷心祝神君快乐又健康。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我沐浴兰汤满身飘香,穿上彩衣像鲜花一样。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看云神宛曲停留云端,神光灿烂气宇轩昂。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你安居在云间殿堂,功德广大与日月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你驾龙车穿五彩衣裳,翱翔空中游览四方。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神光闪闪你从天而降,又疾速高飞重返天上。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高瞻远瞩超越九州,恩被四海功德无量。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思念神君长长叹息,忧心忡忡黯然神伤。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你犹豫不决迟迟不来,为谁停留在水中沙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我天生丽质又修饰打扮,急流中驾起芳香的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令沅水湘水风平浪静,让长江安安静静地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盼望你啊你却不来,吹排箫啊我在思念谁?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我驾起龙舟向北航行,掉转船头抵达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用薜荔做帘蕙草做帐,拿香荪饰桨香兰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极目骋怀遥望涔阳,扬起风帆横渡大江。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一路飞舟不见你的踪影,侍女啊也为我叹息悲伤。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热泪纵横不住流淌,思念你啊痛断肝肠。

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荡起双桨把稳船舵,飞舟破浪卷起千堆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薜荔长在陆上啊偏要水中采,荷花开在水中啊却上树梢折。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二人不同心媒人也徒劳,恩爱不深厚轻易抛弃我。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石滩上的水啊浅又浅,龙舟轻又快啊飞向前。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相爱不忠诚招人长怨恨,约会不守信却说没空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早晨在江边急速奔走,傍晚泊舟在北洲停留。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孤独的鸟儿在屋上栖息,弯弯的江水在堂前缓流。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把玉块抛向滚滚江流。把玉佩丢在澧水之滨。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在芳洲上采摘杜若,赠给下女聊表寸心。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时光匆匆不会再来,放宽心怀静候佳音。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夫人降临在江北小洲,我望眼欲穿心中哀愁。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袅袅万木飘落叶,波涌浪翻千里洞庭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登上白薠岗举目远望,与佳人约会相见黄昏后。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苹 通:蘋)
鸟儿为啥聚集水草里,鱼网为啥挂在树枝头?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香兰,心中思念你,口中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恍恍惚惚向远方张望,但见湘江北去流水潺潺。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驼鹿为啥觅食在庭院,蛟龙为啥回游在水边?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早晨在江边跃马飞驰,傍晚渡过江到了西岸。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听到夫人的亲切召唤,驾起快车一同归乐园。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宫室豪华筑在水中央,荷叶圆圆盖在屋顶上。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香荪饰墙紫贝铺庭院,花椒香味浓郁充满厅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桂木做正梁,木兰做椽子,辛夷做门楣,白芷饰卧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湘夫人编织薜荔巧手做帷帐,剖开蕙草放在帐顶上。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白玉为镇压住坐席,摆上石兰满室芬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荷叶屋顶再加放白芷,杜衡缠绕让满院飘香。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聚集百草布满庭院,香花摆在门旁走廊。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疑众神前来迎接,群神云集纷纷扬扬。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把香囊抛向滚滚江流,把禅衣扔在澧水之滨。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在沙洲上拔取杜若,赠寄远方人聊表寸心。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好时光不能骤然得到,且逍遥等待吉日良辰。

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敞开了天国的大门,我乘上浓密的乌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命令旋风为我开道,叫那暴雨洗洒路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神君盘旋从空中下降,我紧跟着你越过空桑。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九州上芸芸众生闹嚷嚷,谁生谁死都握在我手上。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高空里我安详地飞翔,乘天地正气驾驭阴阳。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我虔诚恭敬紧跟着你,把上帝权威带到九州上。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神衣飘动啊长又长,玉佩闪烁啊放光芒。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一阴一阳啊变幻莫测,我做的事啊众人怎知详。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折一枝神麻的玉色花朵,送给你这将离去的神灵。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衰老已经渐渐地到来,不亲近就更要疏远感情。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我乘着龙车车声辚辚,高飞冲天啊直入重云。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手持一束桂枝久久伫立,愈是想念啊愈是伤心。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伤心哀愁又有什么用,但愿像现在康健无损。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人的寿命本来有定分,死生离合啊怎能由人?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芬芳的秋兰,洁白的麋芜,并列生长在堂下漫布。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绿色的叶子,白色的花朵,香气浓郁沁入我的肺腑。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人们自有娇美的小儿女,你为何还要替他们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秋天的兰花真茂盛,绿叶紫茎郁郁葱葱。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满堂的人儿都倾慕你,只对我传情把秋波送。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来时默默走时无言语,乘风驾云飘然离我去。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哀莫过于有情人离别,欢乐莫过于知心人团聚。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荷叶做衣蕙草做腰带,匆匆而来忽然飘天外。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傍晚时你投宿在帝郊,云端里你又把谁等待?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
想与你一同沐浴在咸池,想与你同晒头发在山窝。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盼望美人啊美人不来,心神恍惚啊当风高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
孔雀车盖翡翠旗旌,飞上九天扫除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一手举长剑一手抱幼童,保护老百姓神中你最行。

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一轮红日将出现在东方,照耀我的栏杆神木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抚拍我的宝马安步缓行,夜色渐渐消失露出曙光。

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驾着龙车车声如雷响,遍插云旗旗帜随风扬。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长叹一声将要升天去,低头徘徊又把故乡望。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
车声旗色娱乐人心醉,观者着迷竟把归家忘。

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
绷紧琴弦鼓声相对响,敲击大钟钟架摇晃晃。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吹奏横笛竽笛声相和,思恋灵巫贤惠又漂亮。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舞姿翩翩像翠鸟轻飞,载歌载舞齐声诵诗章。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
按照音律唱踏着节拍舞,群神来迎接多得遮太阳。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青云做衣白霓做裙裳,高举长箭射杀贼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操持天弓向西方沉落,拿起北斗舀取桂酒浆。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抓住马缰绳高高飞驰,幽幽黑暗中急奔东方。

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河神啊,与你一起游九河,急风冲起河水泛洪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乘坐水车荷叶做车盖,双龙驾辕双螭来拉车。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登上昆仑纵目望四方,心意飞扬胸怀多宽畅。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日暮美景流连竟忘归,突然警醒更怀念水乡。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鱼鳞做屋瓦厅堂画蛟龙,紫贝饰门阙珍珠饰玉宫,

灵何惟兮水中;
河伯啊,为何久住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乘上白鼋文鱼伴,同游沙洲永相随,

流澌纷兮将来下;
绵绵情深如流水。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与你携手向东行,送你同到河南岸。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滔滔河水来欢迎,鱼儿列队来陪伴。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好像有个人儿在山坳,身披薜荔女萝束细腰。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含情脉脉开口微微笑,你爱我啊美丽又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赤豹前拉车,后跟大花狸,辛夷木做车桂枝做旌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石兰做车盖杜衡做飘带,折下香花送给意中的你。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我身居竹林深处暗不见天日,通路艰难险阻使我来迟。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我孤独地站在高山顶端,云海茫茫在我脚下翻卷。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昏昏暗暗白昼如夜晚,东风阵阵飘洒着细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痴心等待你不思回返,红颜已凋谢谁来顾盼?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采灵芝仙草在那巫山间,山石嶙峋葛藤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怨恨你失约惆怅我忘返,你也思念我只是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山中人儿纯真像杜若,啜饮石泉伫立松柏下。

君思我兮然疑作;
你想我谁知是真是假。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雷声隆隆细雨飘扬,长猿夜啼声声断人肠。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秋风飒飒黄叶飘零,痴情思公子徒自哀伤。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手持吴戈身披犀牛甲,车轮交错短兵相厮杀。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旌旗蔽日阵前敌人多如云,勇士争先哪怕乱箭交坠下。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强敌冲我阵,队列遭践踏,左骖倒地死,右服被刀扎。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车轮深陷四匹战马被拴住,挥动鼓槌猛敲响鼓勇拼杀。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苍天哀怨神灵怒气迸发,将士阵亡尸横荒野山下。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勇夫出征一去不复返,荒原渺茫道路多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佩带长剑秦弓拿在手,身首分离雄心永不变。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真是既勇敢啊又有武艺,始终刚强啊不可侵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身虽死啊精神不死显威灵,就是做鬼啊也是鬼中雄。

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祭礼完成一齐击鸣鼓,传递鲜花轮番来跳舞,

姱女倡兮容与;
美女高唱歌声多安舒。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春兰秋菊常供奉,祭礼不绝传千古。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苹 通:蘋)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
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九歌》包括11章,前人为了使它们符合“九”的成数,曾作过种种凑合。如清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主张《湘君》、《湘夫人》并为一章,《大司命》、《少司命》并为一章。《闻一多》《什么是九歌》主张以《东皇太一》为迎神曲,《礼魂》为送神曲,中间九章为“九歌”正文。但多数人的意见,以“九”为虚数,同意汪瑗《楚辞集解》、王夫之《楚辞通释》之说,认为前十章是祭十种神灵,所祭的十种神灵,从古代人类宗教思想的渊源来考察,都跟生产斗争与生存竞争有密切关系。十种神灵又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天神──东皇太一(天神之贵者)、云中君(云神)、大司命(主寿命的神)、少司命(主子嗣的神)、东君(太阳神);②地□──湘君与湘夫人(湘水之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③人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有人认为,在上述十种神灵里面,篇首“东皇太一”为至尊,篇末“国殇”为烈士,都是男性;其余则是阴阳二性相偶,即东君(男)与云中君(女),大司命(男)与少司命(女),湘君(男)与湘夫人(女),河伯(男)与山鬼(女)。《九歌》原来的篇次,也基本上是按照上述的关系排列的,今本《东君》误倒(闻一多《楚辞校补》)。

  从《九歌》的内容和形式看,似为已具雏形的赛神歌舞剧。《九歌》中的“宾主彼我之辞”,如余、吾、君、女(汝)、佳人、公子等,它们都是歌舞剧唱词中的称谓。主唱身份不外三种:一是扮神的巫觋,男巫扮阳神,女巫扮阴神;二是接神的巫觋,男巫迎阴神,女巫迎阳神;三是助祭的巫觋。所以《九歌》的结构多以男巫女巫互相唱和的形式出现。清代陈本礼就曾指出:“《九歌》之乐。有男巫歌者。有女巫歌者;有巫觋并舞而歌者;有一巫唱而众巫和者。”(《屈辞精义》)这样,《九歌》中便有了大量的男女相悦之词,在宗教仪式、人神关系的纱幕下,表演着人世间男女恋爱的活剧。这种男女感情的抒写,是极其复杂曲折的:有时表现为求神不至的思慕之情,有时表现为待神不来的猜疑之情,有时表现为与神相会的欢快之情,有时表现为与神相别的悲痛与别后的哀思。从诗歌意境上看,颇有独到之处。

  朱熹曾评《九歌》说:“比其类,则宜为三《颂》之属;而论其辞,则反为《国风》再变之《郑》、《卫》矣。”(《楚辞辩证》)同是言情之作,而《九歌》较之《诗经》的郑、卫之风,确实不同。但这并非由于“世风日下”的“再变”,而是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民族文化不同特征的表现。郑、卫之诗,表现了北方民歌所特有的质直与纯朴;而《九歌》则不仅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而且呈现出深邃、幽隐、曲折、婉丽的情调,别具一种奇异浓郁的艺术魅力。

  男女之情并不能概括《九歌》的全部内容。作为祭歌,由于它每一章所祭的对象不同,内容也就有所不同,如《东皇太一》的肃穆,《国殇》的壮烈,便与男女之情无涉。《国殇》是一首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也是一支发扬蹈厉、鼓舞士气的战歌。它通过对激烈战斗场面的描写,热烈地赞颂了为国死难的英雄,从中反映了楚民族性格的一个侧面。

  《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间的神,实质上是现实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既活泼优美,又庄重典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沔水

: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彼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条条河流水弥漫,倾注大海去不休。空中游隼迅捷飞,时而飞翔时停留。可叹可悲我兄弟,还有乡亲与朋友。没人想到止丧乱,谁无父母任怀忧?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条条河流水弥漫,水势浩荡奔腾急。空中游隼迅捷飞,高高翱翔可任意。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独悲凄。心中愁苦无处诉,久久难忘积胸臆。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空中游隼迅捷飞,沿着山陵飞来回。流言蜚语四处传,无人制止和反对。告诫朋友应警惕,种种谣言正如沸。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393-395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70-372

(miǎn)彼流水,朝宗于海。鴥(yù)彼飞隼(sǔn),载飞载止。嗟(jiē)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流水满溢貌。朝宗:归往。本意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后来借指百川归海。鴥:鸟疾飞貌。隼:一类猛禽,中国常见的有游隼等。载:句首语助词。嗟:嗟叹。“嗟”字贯下两句,意即嗟叹我的兄弟即国人、诸友。邦人:国人。念:“尼”之假借,止。

沔彼流水,其流汤(shāng)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mǐ)忘。
汤汤:义同“荡荡”,水大流急貌。不迹:不循法度。弭:止,消除。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é)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率:沿。中陵:陵中。陵,丘陵。讹言:谣言。惩:止。敬:同“警”,警戒。谗言其兴:谗言如此兴盛。其:如此。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393-395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70-372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写诗人对当权者不制止祸乱深为叹息,指出祸乱发生,有父母的人会更加忧伤。第二章写诗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为非作歹,便坐立不安,忧伤不止。第三章写无人止谗息乱,诗人心中愤慨不平,劝告友人应自警自持,防止为谗言所伤。一方面由于环境险恶,另一方面这是一首抒情诗,所以诗中对祸乱没有加以具体叙述,而只是反映了一种不安和忧虑的心情。忽而写丧乱不止忧及父母,忽而写忧丧畏谗,忽而劝朋友警戒。透过诗句使读者看到了诗人的形象。他生当乱世,却不随波逐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关心国事,对丧乱忧心忡忡。动荡的社会让他不得安宁,与“不肯念乱”的当权者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爱憎分明,既担心丧乱殃及父母,也担心兄弟朋友遭谗受害,对作乱之徒充满了憎恨。

  另外,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这首诗中也用得很有特点。每章开头四句(末章似脱两句)连用两组比兴句,这在《诗经》中很少见。首章以流水朝宗于海,飞鸟有所止息暗喻诗人的处境不如水和鸟。次章以流水浩荡、鸟飞不止写诗人忧心忡忡而坐立不安。末章以飞鸟沿丘陵高下飞翔写诗人不如飞鸟自由。诗中比兴的运用虽然大同小异,但决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各自有所侧重。不仅暗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有较明确的引发思路的作用,而且让人感到新鲜贴切,增加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忧乱畏谗的感叹和沉痛的呼喊,而这正是对“分明乱世多谗,贤臣遭祸景象”(方玉润《诗经原始》)的高度艺术概括。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70-3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