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法师还蜀因名山奠简

:
道家奠灵简,自昔仰神仙。真子今将命,苍生福可传。
江山寻故国,城郭信依然。二室遥相望,云回洞里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隆基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72篇诗文

猜你喜欢

赠阙下裴舍人

: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早春二月,黄鹂在宫苑飞翔歌吟;拂晓时紫禁城春浓树木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宫的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旁的杨柳沐浴在春雨中翠色深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暖阳不能消散穷途落魄之憾,遥望天空常常怀有捧日赤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十年来频频献赋还知音未遇,我头发斑白愧对华贵的帽簪。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6-217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60 .

二月黄莺(yīng)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黄莺:一作“黄鹂”。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紫禁:皇宫。一作“紫陌”。阴阴:一作“沈沈”。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xiāo)汉长怀捧日心。
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霄汉:指高空。长怀:一作“长悬”。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zān)
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遇:遇时,指被重用。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6-217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60 .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这是一首投赠诗。此诗以其用景色隐含的请求提携之意,和不落窠臼的恭维手段而闻名。前半部分以写景为主,但融情于景;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但思与景谐。诗人含蓄地赞颂了裴舍人,并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的心事。全诗未有一句是明写作者自己之情,却在景色和感情的描写中点明了自己的想法,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由此颇见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首联是说,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颔联是说,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开头四句,诗人像并不在意求援似的,描画了一幅秾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晨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的飞鸣追逐,好一派活跃的春的气氛!紫禁城中更是充满春意,拂晓的时候,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敲响了,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经是玄宗皇帝发祥地的龙池,千万株春意盎然的杨柳,在细雨之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了。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要看看舍人的日常活动情况了。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颈联是说,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咏怀着捧日忠心。

  随后诗人笔头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赞颂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意思是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干事的热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尾联是说,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到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末两句意思是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话说到这份上,意思自然是再清楚不过的,但仍然含蓄,尚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2、 刘扬.以乐景写哀——读钱起《赠阙下裴舍人》[J].课外语文,2010,1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今日与我家贤侍郎共为竹林之宴饮,就像阮咸与叔父阮籍一样。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酒过三杯,请容许我酒醉之后高迈不羁之态。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船上齐唱行船之歌,我们乘着月色自湖心泛舟而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湖面上白鸥悠闲不远飞,倒是争相在我们酒筵的上方盘旋飞翔。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巴陵的美酒饮不尽,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47-749 .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竹林宴:用阮籍、阮咸叔侄同饮于竹林事,此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李晔。

三杯容小阮(ruǎn),醉后发清狂。
小阮:即阮咸,与阮籍相对,故称小阮。

船上齐桡(ráo)乐,湖心泛月归。
桡乐:谓舟子行船之歌。桡:舟揖也。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yán)飞。

(chǎn)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刬却:削去。君山:—名洞庭山、湘山。位于洞庭湖中。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是指洞庭湖水。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巴陵:岳州唐时曾改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47-749 .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组纪游诗。它由三首五言绝句 组成。三首均可独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独特构思的抒情绝唱。

  第一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借用阮咸与叔父阮籍的典故,暗寓李白与族叔李晔共为竹林之宴饮,同为仕途不通的同怜人,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作李晔。“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讲述李白欲借酒消愁,排遣心中的愁绪。

  第二首:“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描绘出一幅酒船管弦齐奏、皓月浮光静影沉璧、白鸥盘旋飞翔的湖上美景图。四句诗句前后片浑然一体,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诗意意境开阔,动静虚实,相映成趣。

  第三首:“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铲去挡住湘水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的君山,就好像李白想铲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穷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

  这首诗,前后两种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独立,实际上却有着内在联系。联系它们的纽带就是诗人壮志未酬的千古愁、万古愤。酒和诗都是诗人借以抒愤懑、豁胸襟的手段。诗人运用独特的想像,不假安排,自然拈出“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诗句。“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句设喻巧妙,令人回味。只有处在这种心情下的李白,才能产生这样奇特的想象;也只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才能充分表达此时此际李白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24-32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偶作寄朗之

: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回想为官时的日子,没有比做刺史时更快意舒畅了。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欢乐的接待来访的宾客,妻儿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自从来到东都以后,生活清闲更胜从前。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做分司时清闲的生活胜过刺史,辞去官职后生活清闲胜过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更不说是在这偏远的家乡,能收到你的书信非常欣喜。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仰慕你的大名就像与你相识已久,一起做乐曲就像是新得的知己。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下雪时就先到朗之家里拜访,不是花开时节不相约。

斗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边畅饮着自己酿造的美酒,边细细品味所作的诗句。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作为邻里已来往无数遍,在那京都城门也已分别五次。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翘首以盼你的来信,书信到时放能舒展眉头。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槐亭院中已满是落叶,竹阁池中的水也结满冰霜。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门庭冷落无处询问讯息,只得放弃追问。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身体病痛增多,容貌与体力也在逐渐衰退。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虽已年老记忆减退,但你我间那些相处场景仍历历在目从未忘却。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历:经过了的。无如:不如,比不上。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及:达到。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安闲:安静清闲;安逸舒适。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分司:唐宋制度,中央之官有分在陪都(洛阳)执行任务者,称为“分司”。但除御史之分司有实权外,其他分司多用以优待退闲之官,并无实权。又清制,“盐运使”下设“分司”,属运同、运副或运判管领。致仕:辞去官职。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欣然:喜悦貌。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仰:尊敬仰慕。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醲(nóng)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斗: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醲:味浓烈的酒。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里巷:街巷。都门:京都城门。

(qí)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岐:岐山,在中国陕西省。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chǎng)罢追随。
雀罗:捕雀的网罗。常用以形容门庭冷落。鹤氅:泛指一般外套。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钟陵禁烟寄从弟

: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柳)落絮纷飞如花般的飘落,日头又已西偏,独自外出踏青,只有草长得密密稠稠。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寄给(近亲、好朋友)亲戚朋友们的书信竟也音信全无,我又怎么敢在黄昏的时候听那杜绝的啼鸣呢。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无限的思念。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引发诗人思归之情怎忍听呢?“忍听”其实是“不忍听”,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苦。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可叹

: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去了城东曲江游宴至今未回,空空地等待辜负了大好光阴。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昔日梁冀家嬖奴与梁冀妻孙寿相通,赵后与宫奴赤风私通,每能得逞。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竹簟生凉徒有美人的玉枕,孤眠独卧,无缘坐在宴席上与美人共醉霞觞,实在可叹。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此情景就好像宓妃坐在宫馆中因刻骨相思而愁肠百结,而曹植用尽才华写出《洛神赋》一样。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注疏. 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1册[M].黄山:黄山书社. 2009.11 .第462-466页 2、 郑在瀛编著. 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2. 第193页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催:一作“漼”。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chì)凤来。
梁家:后汉梁冀;冀妻孙寿。秦宫:梁冀嬖奴,与梁冀妻孙寿通。赵后:汉成帝后赵飞燕。赤凤,燕赤凤,宫奴,与赵氏通。

冰簟(diàn)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冰簟:凉席,竹席。簟,竹篾或芦苇所编之席。金缕枕:以金丝编织串连之玉枕。琼筵:宴席之美称,盛宴、美宴;琼,玉之美者;交杯:旧时婚礼,新婚夫妇交换酒杯饮酒,称为交杯。所饮之酒曰交杯酒。

(mì)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宓妃: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中成为洛水之神。陈王:曹植封陈王,谥曰思,称陈思王。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注疏. 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1册[M].黄山:黄山书社. 2009.11 .第462-466页 2、 郑在瀛编著. 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2. 第193页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此诗内容似是与某官女有爱恋而未能如愿之事,故诗题曰“可叹”。后人对此诗有“一首中五人名,未免獭祭之病!”这样的愤然的评论,原因自然还是不明白李商隐想说什么,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所讽指的事情不得而知,难道是有贵人年迈,而他年少的姬妾却恣意放荡?“ —— 这是字面上大致的含义,因为诗里的第二句讲得是汉代跋扈将军梁冀的妻子孙寿与他的属下秦宫私通的故事;第三句讲得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与燕赤凤私通的故事;第四句第五句又无比的香艳,以至于有人斥责此诗”大伤忠厚“,不该流传。但是问题是,这首诗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回到曹植与洛神的故事中去了,而曹植对于宓妃则只是“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并没有无礼之事,与前面孙寿与秦宫,飞燕与赤凤对比明显。但与此同时,宓妃却在愁坐,而陈思王亦在惆怅,叹宓妃之不得陈王,从陈王方面落笔言其用尽才思,冀得宓妃,两情虽通而事终不谐矣。显然李商隐是在“可叹”一件事。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情相感而事不谐,恣行放诞者,反可遂愿,亦泛言心中之感慨不平,不必有寄托。全诗跌宕有致,尾联最妙。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 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2. 第193页 2、 陈祖美主编. 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集[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5-11. 第289-29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