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标野宴

: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

(yuán)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xié)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zhé),青山明月不曾空。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夏夜凉风,春酒,竹林,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条件放松自己的肢体、情感和思维的夜晚。“相携”“就”二词就十分明显的表现着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的感觉。——这似乎是魏晋名士的文字。

  而作者是王昌龄,一个曾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这般充满了激昂悲壮的血性文字的边塞诗人;一个曾远赴西鄙,数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

  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莫道弦歌愁远谪”,其实心中何曾放下?再深味一下开始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的描绘聚会畅饮的文字,我们就能在那夏夜凉风般自在飘荡中触摸到作者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沉重。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
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夏夜凉风,春酒,竹林,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条件放松自己的肢体、情感和思维的夜晚。“相携”“就”二词就十分明显的表现着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的感觉。——这似乎是魏晋名士的文字。

  而作者是王昌龄,一个曾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这般充满了激昂悲壮的血性文字的边塞诗人;一个曾远赴西鄙,数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

  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莫道弦歌愁远谪”,其实心中何曾放下?再深味一下开始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的描绘聚会畅饮的文字,我们就能在那夏夜凉风般自在飘荡中触摸到作者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沉重。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168篇诗文

猜你喜欢

白纻辞三首

: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且吟白纻停绿水,长袖拂面为君起。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动君心,冀君赏。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玉钗挂缨君莫违。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微扬清音,轻发皓齿,好似东邻子歌唱北方佳人之曲。

且吟白纻停绿水,长袖拂面为君起。
且吟《白纻》与《绿水》诗,长袖翩翩,拂面为君起舞。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犹如寒云夜卷霜海,一片空蒙;又似胡风吹天,飘摇塞鸿。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
玉颜满堂,其乐融融。日落时分,馆娃宫中,歌声迷濛。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月色清寒,江水沉沉。美人一笑,价值千金。

垂罗舞縠(hú)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垂罗衣,舞长袖,扬哀音。且莫歌吟郢中《阳春白雪》,《子夜吴歌》那样的歌曲最动君心。

动君心,冀君赏。
感动君心,以冀君主赏赐。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愿作天池的鸳鸯双双,有朝一日,飞上青云去。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吴国裁缝刀剪巧妙,缝制出七彩舞衣,明妆丽服可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扬眉转袖如雪纷飞,倾城倾国的美女,独立世上珍稀。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玉钗挂缨君莫违。
高歌《激楚》《结风》,助酒酣醉忘归。月落西山,高堂烛光微微,玉钗缠挂君王的缨冠,莫辜负春色。

扬清歌,发皓(hào)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扬清歌,发皓齿:言露出洁白的牙齿,唱出高亢清亮的歌曲。扬,飞扬,升高。歌,一作“音”。发,启,开。皓,洁白。

且吟白纻(zhù)停绿水,长袖拂面为君起。
且:一作“旦”。白纻:乐府吴舞曲名。绿水:古舞曲名。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sài)鸿。
“寒云”句:言寒冷的夜晚,霜降云卷。霜海,言降霜地域之大。胡风:北风。塞鸿: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méng)
玉颜: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馆娃,春秋吴宫名。吴王夫差作宫于砚石山以馆西施。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灵岩山。濛:一作“中”。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垂罗舞縠(hú)扬哀音,郢(yǐng)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垂罗”句:谓舞女舞动丝绸舞衣,唱出动人歌声。罗,轻软细密的丝织品。縠,绉纱。哀音,哀伤动人的乐声。“郢中”句:郢,春秋楚国都城。白雪,古乐曲名。后指高雅音乐。

动君心,冀君赏。
冀:希望。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天池:天上仙界之池。谓不受世俗之约束之地。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huī)
“吴刀”句:谓用剪刀裁制丝绸服装。吴刀,吴地出产的剪刀。彩,一作“绮”,彩色的丝织品。妆,服装。夺,胜过。明妆丽服,在修辞上为互文,意即明丽的服装。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倾城”句:谓这个美女,世间少有。倾城,指美女。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zhú)已微,玉钗(chāi)挂缨(yīng)君莫违。
《激楚》《结风》皆歌曲名。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缨,男子冠带。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且吟白纻停绿水,长袖拂面为君起。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动君心,冀君赏。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玉钗挂缨君莫违。

  第一首诗盛称歌者相貌美,歌声美,舞姿美。这首诗把歌女写成西汉李延年所歌的《北方有佳人》那样的倾国倾城之貌,如司马相如《美人赋》中的东邻子那样貌美无双。即使在寒苦的塞外,阴冷的霜天,外边夜卷寒云,秋霜浓浓,也给满堂听众带来无限欢乐。诗分两段。前五句正面描写歌者。后四句以环境反衬诸美的客观效果:胡地之秋夜如此寒冷,唯有塞鸿飘飞到国中。满堂的美女玉颜,乐曲没有终散,日落时分在馆娃宫中传来了阵阵美妙的歌声。

  第二首诗写一位歌女舞姿优美,歌声感人。她的目的是想打动一位她所心爱的人,欲与其共结伉俪,双飞双栖。她不唱郢中《阳春白雪》那样的高雅歌曲,因为高山流水,能懂得唱和的人太少了;她唱的是易让人动情的《子夜吴歌》这样的通俗民歌,希望能够打动心上人。“月寒江清夜沉沉”用反衬法,以静衬动,表现乐声的悠扬动人。其作用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同。最后表达了能与心上人同飞到青云之上做天池的一双鸳鸯的愿望。

  第三首诗写一位美丽的歌妓,歌舞至夜深人静时,情绪激动,歌舞节拍急迫迅疾,加之月落烛微,便与听者相拥一起,难舍难分。首二句写歌妓服装之艳丽夺晖:她漂亮的彩色丝制舞衣是用吴地出产的剪刀裁制而成的,她明妆丽服,比今日的春光还要灿烂照人。三四句写歌妓人美,神美,舞美:她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迷人,扬眉转袖之间,好像片片雪花在轻盈地飞舞;她的容貌真是倾国倾城,为世间所罕见。末三句写节拍急切,月落烛微,两情至欢:听者陶醉在她的歌声中,忘却了时间,忘记了归去。最后写月亮已经落下,屋内烛光已微,歌者希望听者不要违背了她的一片痴心情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1-15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蜀主窥(kuī)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蜀主:指刘备。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古庙杉松巢(cháo)水鹤,岁时伏腊(là)走村翁。
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武侯祠(cí)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第四首咏怀的是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饯别王十一南游

: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5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烟水:茫茫的水面。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飞鸟:比喻远行的人。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没:消失。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谁见汀(tīng)洲上,相思愁白蘋(pín)
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5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这是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爵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与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风其五十五

: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
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珍色不顾道,讵惜飞光沉。
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齐国的琴妓演奏着东部的曲调,秦国的歌女高唱西疆的歌曲。

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真的是感慨高唱,激动人心,使人沉溺其中。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
看那些外貌英俊潇洒,内心卑鄙佞邪小人们,一个个衣服光鲜的前来谗谄徼宠。

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君王却大加赏赐:笑一笑就赏赐一对白玉璧,再歌一曲就赏赐黄金千两。

珍色不顾道,讵惜飞光沉。
好色不好道德,任凭日月羞愧无色。

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
要知道:真正高洁之仕,是不屑阿谀奉承的,看那紫霞客,就喜欢独自在瑶水池边弹奏毫不装饰的素琴,高山流水有谁听?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颜:指面部表情;魄:指思想感情。

彼美佞(nìng)邪子,婉娈(luán)来相寻。
婉娈:年少美貌者。

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珍色不顾道,讵惜飞光沉。
飞光沉:日月降落。这里指时光飞逝。

安识紫霞(xiá)客,瑶台鸣素琴。
紫霞客:指神仙。瑶台:神仙所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乐游原

: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春天的梦因为脑子混乱记不得了,登上原野的时候发现春天已经很深了。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在青门里揉捏柳枝,在紫阁中看松树耸入云中。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轻轻擦拭砚台使上面的薄冰,再将新酿的醇酒倒入杯中。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心里的无味只有寄托于诗中,可是吟诗之后内心又归于无味了。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春梦:春天的梦。春原:春天的原野。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青门:泛指归隐之处。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也泛指柳树。紫阁:指仙人或隐士的住所。云松:白云和松树,古时多为隐居者视为伴侣。

(fú)(yàn)轻冰散,开尊绿酎(zhòu)浓。
开尊:即“开樽”,举杯饮酒。绿酎:新酿的醇酒。

无悰(cóng)托诗遣(qiǎn),吟罢更无悰。
悰:心情,思绪。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