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正是暮春时节。梦中,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空楼相忆,思妇徒盼离人归来。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选析 .唐宋词三百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4页 .2、 袁行霈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6-47 .3、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22-23 .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niǎo)娜春无力。门外草萋(qī)萋,送君闻马嘶(sī)。画罗金翡(fěi)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玉楼:楼的美称。袅娜:细长柔美貌。春无力:即春风无力,用以形容春风柔软。萋萋:草茂盛貌。画罗:有图案的丝织品,或指灯罩。金翡翠:即画罗上金色的翡翠鸟。香烛:加有香料的烛,亦是对烛的美称。销成泪:蜡烛燃烧后垂下的蜡滴比作眼泪。子规:即杜鹃鸟,常夜鸣,声音似“不如归去”。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选析 .唐宋词三百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4页 .2、 袁行霈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6-47 .3、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22-23 .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这是温庭筠组词《菩萨蛮》十四首的第六首,表现思妇在玉楼苦于思忆而梦魂颠倒的情景。综观全词,起两句为入梦,结两句为梦醒,“门外”两句为梦中幻景,“画罗”两句为梦时衬景,从室外写到室内,由梦前写到梦后,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兼有幽深、精绝之美。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诗歌主人公的身份。一句“玉楼明月长相忆”,即将全词笼罩在一片离情别绪的氛围之中。柳丝袅娜,正是暮春时节,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并且在明月朗照之下,景象非常清幽。春风沉醉,这应是春情生发的大好辰光,此景是思妇所见,却教她顿生悔恨之情。“春无力”三字描写春柳柔媚,反衬了主人公相思之久且深,暗示思妇的痛苦不堪、心神恍惚而无可奈何的情态。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三四句进一步叙述当日送行场面,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是声色的结合,加重了离别的氛围。这应是思妇长久思忆而神魂飘荡中出现的梦境,是思忆当初送别情节在梦境中的再现,此种依依惜别的刹那情景,最是离人梦绕魂牵、永不会忘却的。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过片写眼前事,从室外移至室内,写玉楼中的长夜思念: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这是一个环境幽美.陈设富丽的地方,可“泪”字却已暗示出了女主人公生活中的不幸,而一个“销”字尤见漫漫长夜思妇难眠之孤寂。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最后一句转写梦,似乎矛盾,然矛盾中自有道理。或许在空楼相忆时的词中人本已入梦,并梦见了当时送别的情景,这样更能体现相忆之久。以景铺叙,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此句以“花落子规啼”的凄迷景色,映衬人在梦中的痛苦情怀。

  全词描绘了远离人的悠悠行远,闺中人的脉脉多情,无论是“玉楼明月”的幽寂,“柳丝袅娜”的清柔,“画罗金翡翠”的凄迷,还是“花落子规啼”的哀艳,皆是闲闲流转,景真情真,一派自然,读来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6-47 .2、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22-23 .3、 聂安福导读 .温庭筠词集 韦庄词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11 .4、 傅德岷,卢晋 .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图文本 原文·注释·鉴赏 :长江出版社 ,2010.11 :21页 .5、 王兆鹏编选 .婉约词选 :凤凰出版社 ,2012.04. :17页 .6、 艾治平 .花间词品读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12 :7-9 .7、 黄墨谷 .唐宋词选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11 :32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正是暮春时节。梦中,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
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空楼相忆,思妇徒盼离人归来。

注释
玉楼:楼的美称。
袅娜:细长柔美貌。春无力:即春风无力,用以形容春风柔软。
萋萋:草茂盛貌。
画罗:有图案的丝织品,或指灯罩。金翡翠:即画罗上金色的翡翠鸟。
香烛:加有香料的烛,亦是对烛的美称。销成泪:蜡烛燃烧后垂下的蜡滴比作眼泪。
子规:即杜鹃鸟,常夜鸣,声音似“不如归去”。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选析 .唐宋词三百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4页 .2、 袁行霈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6-47 .3、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22-23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是温庭筠组词《菩萨蛮》十四首的第六首,表现思妇在玉楼苦于思忆而梦魂颠倒的情景。综观全词,起两句为入梦,结两句为梦醒,“门外”两句为梦中幻景,“画罗”两句为梦时衬景,从室外写到室内,由梦前写到梦后,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兼有幽深、精绝之美。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诗歌主人公的身份。一句“玉楼明月长相忆”,即将全词笼罩在一片离情别绪的氛围之中。柳丝袅娜,正是暮春时节,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并且在明月朗照之下,景象非常清幽。春风沉醉,这应是春情生发的大好辰光,此景是思妇所见,却教她顿生悔恨之情。“春无力”三字描写春柳柔媚,反衬了主人公相思之久且深,暗示思妇的痛苦不堪、心神恍惚无可奈何的情态。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三四句进一步叙述当日送行场面,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是声色的结合,加重了离别的氛围。这应是思妇长久思忆而神魂飘荡中出现的梦境,是思忆当初送别情节在梦境中的再现,此种依依惜别的刹那情景,最是离人梦绕魂牵、永不会忘却的。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过片写眼前事,从室外移至室内,写玉楼中的长夜思念: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这是一个环境幽美.陈设富丽的地方,可“泪”字却已暗示出了女主人公生活中的不幸,而一个“销”字尤见漫漫长夜思妇难眠之孤寂。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最后一句转写梦,似乎矛盾,然矛盾中自有道理。或许在空楼相忆时的词中人本已入梦,并梦见了当时送别的情景,这样更能体现相忆之久。以景铺叙,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此句以“花落子规啼”的凄迷景色,映衬人在梦中的痛苦情怀。

  全词描绘了远离人的悠悠行远,闺中人的脉脉多情,无论是“玉楼明月”的幽寂,“柳丝袅娜”的清柔,“画罗金翡翠”的凄迷,还是“花落子规啼”的哀艳,皆是闲闲流转,景真情真,一派自然,读来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6-47 .2、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22-23 .3、 聂安福导读 .温庭筠词集 韦庄词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11 .4、 傅德岷,卢晋 .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图文本 原文·注释·鉴赏 :长江出版社 ,2010.11 :21页 .5、 王兆鹏编选 .婉约词选 :凤凰出版社 ,2012.04. :17页 .6、 艾治平 .花间词品读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12 :7-9 .7、 黄墨谷 .唐宋词选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11 :32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参考资料:

1、 聂安福导读 .温庭筠词集 韦庄词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11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51篇诗文

猜你喜欢

山人劝酒

: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
欻起佐太子,汉王乃复惊。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
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苍劲入云的青松,落拓开朗的商山四皓。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和煦的春风啊你为谁吹来?翩翩的蝴蝶忽然飞满了芳草。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
看老人秀眉银发满面春色,精气筋骨爽健长久美好。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自称是秦时避乱隐居的人,欢快地相互劝酒而不觉年老。

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
四人各守与山间麋鹿为友的栖隐之志,耻于参加官场上的权力之争。

欻起佐太子,汉王乃复惊。
可是忽然间又出山去佐助太子,使汉朝皇帝感到吃惊。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回头对戚夫人说:“那几位老翁啊,羽翼已经形成!”

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功成之后又回到商山之下,好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去无情!

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
共同举杯祭奠唐尧时代的巢父、许由,你们惧污洗耳,多么高洁自清!

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
放声高歌,望着嵩岳那圣洁之地,你们的志趣情怀实让人倾慕钦敬!

参考资料:

1、 王洪.中国文学宝库 唐诗精华分卷.北京市:朝华出版社,1991年:281-282页2、 郭茂倩.乐府诗集 青花典藏珍藏版.长春市: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34页

苍苍云松,落落绮(qǐ)(hào)
落落:豁达,开朗;绮皓:即四皓,秦末汉初隐居的四名高士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因四人年皆八十余岁,须发皓白隐居在商山(又名地肺山、楚岫,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故号称“商山四皓”。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阿谁:六朝、唐代口语,犹言谁。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suǐ)绿长美好。
颜桃花:谓面容有青春之色。骨青髓绿:即《黄庭内景经》所说的“骨青筋赤髓如霜”,道家谓筋骨强健,精气老炼。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各守麋(mí)鹿志,耻随龙虎争。
糜(mi)鹿:鹿的一种,俗称四不像,生活于山野。古人常以与麋鹿为伴喻栖隐山林。麋鹿志,即遢隐之志。龙虎争:龙争虎斗,指官场上的权力解触。这里指刘邦和项羽之争。

(xū)起佐太子,汉王乃复惊。
欻:忽然,突然;太子:指吕后子汉惠帝刘盈。汉王:指汉高祖刘邦。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戚夫人:汉高祖宠妃,曾与高祖议立其子赵王如意为太子,被吕后断肢剜目投入茅厕内,呼为“人彘”。彼翁:指四皓;羽翼:辅佐力量。羽翼成,即势力已经形成。

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泛若:好象,泛,渗泛;云无情:浮云飘来飘去无情。

举觞酹(lèi)巢由,洗耳何独清。
觞:酒杯。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巢由:巢父、许由,传说为唐尧时的两位隐士。洗耳:这里运用了典故。尧召许由,欲将帝位传给他,许由不想听,就洗耳于颖水之滨。

浩歌望嵩(sōng)岳,意气还相倾。
相倾:指意气相投。

参考资料:

1、 王洪.中国文学宝库 唐诗精华分卷.北京市:朝华出版社,1991年:281-282页2、 郭茂倩.乐府诗集 青花典藏珍藏版.长春市: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34页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
欻起佐太子,汉王乃复惊。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
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

  《山人劝酒》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编此诗入《奉曲歌辞》。诗咏商山四皓健拔如苍松,落拓不羁,仙风道骨,青春不老,春风和煦向他送暖,蝴蝶翩翩为之起舞。作品着重称颂四皓“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的高洁之志。尤其赞誉其以隐士的身份出山辅佐太子,安定了汉朝储皇之位。尔后功成身退,复归商山,毫不系情于官禄爵们,其高风亮节直可追步上古高士巢父、许由。这正符合李白一向所追求的“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园”的理想,所以在本篇对四皓表达了极高的敬慕之情。这和李白其他诗篇颂扬“千古高风”的鲁仲连、安期生等功成身退的名士一样,不过是以咏叹古人来抒写诗人自己的襟抱而已。其他评家以为本篇借四皓佐太子事来影射玄宗朝时事,就未免失之穿凿了。

  全诗可分为三段。“龙虎争”以上为第一段。写商山四皓的仪表风度及节操。“羽翼成”以上为第二段。写商山四皓力回高祖心意,稳固刘盈太子地位的成就。最后六句为第三段。用形象赞颂商山四皓归来的豪壮气概。情若白云,气若嵩岳,楷模巢、由,举觞浩歌。此诗表达“功成身退”的志向,亦是诗人李白一生的追求。

参考资料:

1、 王洪.中国文学宝库 唐诗精华分卷.北京市:朝华出版社,1991年:281-28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汉宫曲

: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晶莹如水的珠帘里月光皎洁,晃动着美女的身姿,赵家飞燕在昭阳宫侍奉君王。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欢乐歌舞后箫声中止,三十六宫清冷下来,宫女们感到秋夜的漫长。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3387页2、 林德保,李俊,倪文杰.详注全唐诗(下册):大连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第1818页3、 范凤驰著.新选唐诗:西苑出版社,2004.12:第360页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zhāo)阳。
水色帘:珠帘,因晶莹如水,故称。玉霜:白色的霜。一说指女子美好的容貌。流玉霜:谓月光皎洁如霜,流泻于地。赵家飞燕:即赵飞燕,为汉成帝妃子名,住在昭阳殿。昭阳:汉宫殿名,成帝时赵飞燕居之。唐人宫怨诗中常用汉宫以指代唐代宫殿。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掌中舞:在人掌上跳舞。相传赵飞燕可作掌上舞蹈。箫声绝:洞箫发出的旋律停了下来。三十六宫:许多的宫殿。三十六,不是确数。秋夜长:秋天夜晚时间长,也指人在寂寞之时,感到时间长。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3387页2、 林德保,李俊,倪文杰.详注全唐诗(下册):大连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第1818页3、 范凤驰著.新选唐诗:西苑出版社,2004.12:第360页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该诗以“飞燕”作意象,成功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首句写景题咏意象明丽、境界高远,极言帘之洁白非凡,见飞燕得宠之盛。末句言一人专宠,三十六宫尽皆失欢。“秋夜长”双关,既与首句“流玉霜”相应,又言从此无春意也。

  这首诗通过赵飞燕的前后生活对比,概括了宫女的一生,年轻时凭借姿色容貌得以受宠,但最后红颜凋落便过着凄冷的生活,老死宫中,任凭秋夜漫长独自煎熬。通过这种景色与时光的描写烘托宫女的凄凉冷落的生活,在孤独绝望中度过漫长的岁月。以汉代唐,这是唐朝诗歌常用的借代手法,作者不露锋芒,在平淡的话语间以诗借古讽今,有着婉而多讽的艺术魅力。徐诗语言通俗晓畅,但却并不代表其诗作缺少艺术加工,流于平淡,事实上他的诗歌能够在平易的语言中见得波澜,诗篇里可以见到工于余韵的高超技巧。虽用语浅近,却造意新颖,饱含诗味。

  诗歌以曾以歌舞技艺赢得皇上宠爱的赵飞燕最后也因年老色衰而被打入冷宫, 度过其凄凉、寂寞难耐的漫长余生。更不用说那些众多而普通的宫女,不仅难以得到皇上的青睐征幸而且连平时见一面都难得,等待其的只能是最后老死宫中的凄惨遭遇。“三十六宫秋夜长”一句隐隐地道出了宫女们的怨恨之情以及诗人对其的同情之心,显得颇为含蓄蕴藉。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景物描绘既富有情致,又流畅明丽,成千古传颂的写景名句,至今为人所称道。此诗写的是宫中怨情,但却无一字议论和抒情,作者只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人承宠,各院凄凉”的景象,便把宫女们深长的幽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颇为婉转含蓄。以夺人之爱的飞燕比衬,才更见婕妤之哀。其他供电与得宠者所居之昭阳殿形成比照,隐喻失宠与得宠,加深了诗歌的形象化。

  该诗立意新警,显然是以汉代唐,采用曲笔手法。

参考资料:

1、 王育红.唐代宫怨诗歌及其情感表达[J].重庆社会科学,2010,032、 苏伟伦编著.新编唐人绝句(图文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141页3、 周本淳.唐人绝句类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第137页4、 王文坤.徐凝及其诗歌研究[D].辽宁大学,201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于永贞元年九月诗人被贬永州,如今北归走了四千里,从永州回到了长安。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两旁处处开放了新花。

参考资料:

1、 高学良.通信典故: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06月

十一年前南渡(dù)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十一年前:指公元八前。五年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时间。南渡:指被贬到永州。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长安约四千里。四千里:这里说“四千”,是举其成数。

(zhào)书许逐阳和至,驿(yì)路开花处处新。
许:许可。逐:跟随。阳和:暖和的春天。驿路:官道,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沿途设有驿站。

参考资料:

1、 高学良.通信典故: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06月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头两句是说,11年前被贬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时终于回来了,语含喜悦,也有感慨。后两句借用景物来描写回京路上的欢快心情。春光,鲜花,是实景,但也是作者心理状态的反映。这样借景抒情比直接叙述更加生动,真切。末句“处处新”三字用得精当,值得好好体味。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这里看来是对事实的描述,其实精炼地概括了诗人复杂和激动的情感。其中包含着他对当年遭受贬斥的愤懑,对长期放逐生活的回忆,以及重回长安时的激动心情。交集的百感凝聚在诗句的朴素描绘之中,增强了抒情力量。

  “诏书”使他伴随着温暖的春天一同回到长安来,路上的景物明媚喜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朝廷诏返京城,又是红这阳春季节,驿路上花开簇簇,既清新又温暖,此时面对此景,再有一步就可迈入长安东城门的诗人不能不深感激动、喜悦,激动、喜悦而不明说,仅用“处处新”三字来见意,便胜过了万语千言。因此“驿路开花处处新”,这是诗人自己精神状态的写照,反映出诗人的愉快心情和愿望。这是写花,更是写人,是将人的情意寄托于花,又由花来表人之情意,含蓄蕴藉而不失自然流转,堪称得体。

  然而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事实上,顽固保守势力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打击,他回到长安后所得到的却是再一次贬逐。所以,诗篇在抒发他的战斗理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大地主顽固派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对顽固派头子唐宪宗始终存有幻想,反映出诗人自己的阶级局限性。

参考资料:

1、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二九六一部队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法家诗歌选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76年04月2、 姚立岩 王少阁 刘金城.历代绝句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08月3、 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
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
深秋中蟋蟀的鸣声已经急促了,单衣已无法抵挡寒意,准备添加厚重的衣服。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寒雨孤灯坐落于高大的馆舍,急促的秋雨声中传来一阵稀疏的钟声。

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
以佛法调理自己,灭除诸妄心恶念,又探讨老庄玄理的谈论,兼学道家之言。

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
黎昕、裴迪二友眷顾我的隐居处,我自己只觉得心里有愧。

参考资料:

1、 杨文生编著,王维诗集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9,第418页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chóng)
黎拾遗昕(xīn):即黎昕,其人不详拾遣,官名,有左右拾遗,专掌讽谏。裴(péi)秀才迪:即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见过:来访。促织:即蟋蟀,也叫蛐蛐儿。轻衣:单衣。行:将,将要。向:底本注:“刘本作‘尚’。”重:重衣。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高馆:高大的馆舍。疏钟:稀疏的钟声。

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
白法:释家以恶法为黑法,以善法为白法。狂象:比喻妄心狂迷。玄言:深奥玄妙的言论,指探讨老庄玄理的谈论。老龙:传说中的圣者老龙吉。

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
顾:光顾。蓬径:长满野草的小路。求羊:求仲、羊仲。此处以二仲代指黎昕、裴迪二人。

参考资料:

1、 杨文生编著,王维诗集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9,第418页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
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

  此诗前四句写了深秋之意,秋深寒重,更有空堂,对一点孤灯;其后两句言及诗人自己平日的修行状态,即独自参禅打坐,兼学道家;最后两句点题,写黎昕、裴迪二友的到访,于诗人有陶渊明载酒之欢。全诗毫无惯有之凄苦意,纵是秋夜淅沥,也难耐勃发之意趣,字里行间,一番悠然。

  此诗开篇,有意描摹深秋之意,秋已深、寒已重、雨已侵,更有空堂,对一点孤灯。然而此际忽然一声疏钟透空传来,点晴处正在于此。由是作者瞬时感悟,豁然一切,白法已调狂象,玄言已问哲人。

  此诗除沉稳之意趣外,另一别致处即在此“玄言”。诗佛并非是侍僧,终有“士子”之心。虽倾心于禅,但并未一心于禅,中国古代“士子”的明哲处即在兼包并蓄,无论何方神圣,于吾有用即为吾用。或被讥为心志不专,然人生之要义本在“护生”,志专而害生、妨生者亦有何义。所以“士子”此举最为温润、最有亲情。由于同是“士子”,王维此处佛、道并用,释、老并观,如十八般兵刃逐一对治,终于此凄风苦雨之际,调伏之悠然自得。最后一“空愧”语,自是惯常之以退为进之法。此一番自得之情,已是无言自喻耳。

  此诗与《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意境相仿而更为浑成。此应缘于一者“夏日”,一者“秋夜”。而人生之年岁、境界似亦是“夏日”“秋夜”之别。故而心意尤为安稳,气象分外沉浑。深秋、虫鸣、凄雨、空堂、寒灯,此俱伤感之境象,自为抒愁感伤之良时。然此诗毫无惯有之凄苦意,颇为难得。概此晚挚友见访,兴会高论之余,兴致仍是盎然。由是纵是秋夜淅沥,也难耐勃发之意趣。字里行间,因之有此一番悠然。因亲情中缺失人生重要一环,故而王维于友朋之道甚为倾心,诗中与友朋唱和、同游,抒发相亲、相慕之作者众多。由是不难知晓,于此凄风苦雨之际,生性纤敏之王维,竟能如此安稳,狂象得以调伏、静心以问玄。黎昕、裴迪“见过”,于王维有陶渊明载酒之欢。

参考资料:

1、 (唐)王维著;李俊标疏解,王维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12,第23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
蓝山耸天而立如同一道墙壁,突兀而出像鲸鱼额头。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如奔如蹙横在澄彻的深潭之前,其势吞没落星之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溪沙带着秋月的明辉,潭水摇荡光映寒山翠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如此佳境真应缓棹慢行,如此清辉光彩真能留客脚步。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遗憾的是您不能来此欢游,使我心中又惊又忧。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我所期望的是您我共同在此占卜选址,盖筑茅屋炼长生不老之药。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25-5262、 常秀峰 等.李白在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09月第1版:130-131

蓝岑竦(sǒng)天壁,突兀(wù)如鲸额。
蓝岑:即蓝山。突兀:高耸貌。

奔蹙(cù)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奔蹙:指山如奔如蹙。蹙,屈聚紧缩。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tì)
恨:深以为憾。君:指何判官惊惕,即警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卜筑:择地而居。结茅:筑茅屋。金液:指长生不老药。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25-5262、 常秀峰 等.李白在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09月第1版:130-131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运用铺叙的方法,描绘一幅蓝岑危崖高耸、突兀如鲸鱼额的壮阔山河风景图。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以比喻修辞手法来形容蓝山悬崖怪石在落星潭里的倒影如猛兽扑向潭下,要把落星潭一口吞下去。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描写活泼滩下的白沙与秋月相映衬,月光和滩水分外明亮。上句“带”与下句“摇”相互映衬。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紧扣上文,如此佳境可以吸引人驻足,雅俗共赏、叹为观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暗寓如此意境开阔、气象雄伟的美景,“君”此时未能与诗人一道欢游,遗憾情愫跃然纸上,亦隐隐流露出“君若不来同游,我将深以为憾,亦自知警惕,誓不汝从也。”的意蕴。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重申对友人的忠告,劝其趁此脱身,归隐林下。

  综观全诗,首四句似写蓝山风景之奇特,实喻幽州形势之危急。次四句亦然,佳境、清辉之句,似是留客之辞,实则促友人醒悟之意也。末四句劝告友人趁此脱身,归隐林下。正如“君若不来同游,我将深以为憾,亦自知警惕,誓不汝从也。”表达出李白希望友人何判官能同他一起,在蓝山隐居,炼丹学道。

参考资料:

1、 安旗著.李白诗秘要:三秦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218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25-5263、 常秀峰 等.李白在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09月第1版:130-13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