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老朋友昔日隐居在蒙山,已经佩戴了去恶防身的护身符。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老朋友现在居住在秦岭的子午谷,独自在背阳的山崖建造了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茅屋的前方有太古玄都坛,青石密布,寒风吹个不停。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夜里杜鹃悲啼,山竹为之欲裂,白天王母使者的神鸟自天而下,旗旌似云翻飞。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知道你这次计划长居此地,瑞草仙树日子应该还很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高高山崖上垂下来的铁锁,让人看了不敢攀登,身居此处洞天福地,是多么的逍遥自得。

参考资料:

1、 詹石窗,连振标编.历代游仙诗文赏析:学林书店出版社,1989.12:第114-116页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老朋友。东蒙峰:山名。即蒙山。在山东省蒙阴县南。因在鲁东,故又称东蒙。含景:谓含日月之影。景,同“影”。苍精龙:东方苍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子午谷:地名。在陕西长安县南秦岭山中。阴崖:背阳的山崖。结:一作“白”。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太古:远古,上古。玄都:据《十洲记》载,玄都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漠漠:密布,广布之状。这里形容青石纵横堆叠的样子。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子规:鸟名。即杜鹃。山竹裂:谓子规夜啼声惨,山竹为之欲裂。云旗翻:旗旌似云翻飞。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láng)(gān)日应长。
此计:指隐居。诚:确实,的确。一作“成”。芝草:菌类植物的一种,古人以为瑞草。琅玕:美玉。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铁锁高垂不可攀:相传晋时有戍卒屯于子午谷,入谷之西,涧水穷处,忽见铁锁下垂约有百于丈,戍卒欲挽引而上,有虎蹲踞崖头,终不敢攀。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地。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据《洞天福地》记:终南山太乙峰,在长安西南五十里左右,四十里内皆福地。萧爽:高敞超逸。

参考资料:

1、 詹石窗,连振标编.历代游仙诗文赏析:学林书店出版社,1989.12:第114-116页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这是杜甫写给其好友元逸人(元丹丘,隐道士)的诗,前几句用典终南山东蒙峰和《抱朴子》、《神仙传》、《述异记》等典籍中的意象,描述玄都坛的景色,赞扬元逸人的修行;末四句称其道行之高,超尘脱俗,服芝草琅玕等仙家之食,居在高垂铁锁的仙人之居,处于福地逍遥自得。

  全诗自始至终围绕隐士元逸人居处着笔,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独在阴崖结茅屋”。巍巍的秦岭子午谷崖上,孤零零地立着一间用茅草结成的小屋。这就是诗主人翁、隐士元逸人的住房。其特点是“孤”与“陋”。离群索居,一茅屋,一箪食,一瓢饮,隐士生活之情态毕露。

  第二部分:玄都坛景。青石松风寒,子规夜啼欲裂竹,王母画下云旗翻。这里离人寰远了,尽管“青石漠漠常风寒" ,但离仙境近了;还有彻夜子规啼,感动得山竹都裂了,白昼更有一种叫作王母使者的神鸟从云间翻飞而下,通仙界报消息。相传蜀帝杜宇禅位隐入西山后,他的灵魂化成杜鹃(子规),而王母更是道徒们崇信的神仙。这是最精彩的镜头,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景中寓情,恰到好处地折射出隐士凄清的心境和高蹈遁世的怀抱。

  第三部分:芝草琅玕日长,崖边铁锁高垂。子午谷凄清的境遇,并不改元逸人隐遁的矢志。他抱道高栖,超然物外。日种芝草琅玕,以为仙家之食;铁锁百丈,凡人终不敢高攀。置身福地,何等萧爽,何等自得!隐之旨趣昭然。

  全诗三个镜头浑然一体,格调凄清、沉郁,仍不失诗人的艺术风格。有人说这首诗“寄托了诗人的追慕”,笔者以为,根据全诗及最后四句“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的诗意,诗人对元逸人的信道求仙行为表面上看是歌颂,实质是表示怀疑。高危、清寒、凄孤是实,山竹裂、王母鸟传递仙音是假,芝草琅玕也是虚无之事;高不可攀是真,“福地" 、“萧爽”也是假。所以有美中带刺的意味,劝他不如早点回来。

参考资料:

1、 詹石窗,连振标编.历代游仙诗文赏析:学林书店出版社,1989.12:第114-116页2、 胡淼著.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01:第36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朋友昔日隐居在蒙山,已经佩戴了去恶防身的护身符
老朋友现在居住在秦岭的子午谷,独自在背阳的山崖建造了茅屋。
茅屋的前方有太古玄都坛,青石密布,寒风吹个不停。
夜里杜鹃悲啼,山竹为之欲裂,白天王母使者的神鸟自天而下,旗旌似云翻飞。
知道你这次计划长居此地,瑞草仙树日子应该还很长。
高山崖上垂下来的铁锁,让人看了不敢攀登,身居此处洞天福地,是多么的逍遥自得

注释
故人:老朋友。
东蒙峰:山名。即蒙山。在山东省蒙阴县南。因在鲁东,故又称东蒙。
含景:谓含日月之影。据《抱扑子》载,道术诸经,可以却恶防身者有数千法,如含景、藏形等,不可胜计。景,同“影”。
苍精龙:东方苍龙。据《史记索隐》引《文耀钩》云:“东宫苍帝,其精为龙。一说,苍精龙,为道术之名,即所谓青龙符。据《抱扑子》载,道术诸大符出于老君,其中有青龙符等术,用之可以得仙。
子午谷:地名。在陕西长安县南秦岭山中。
阴崖:背阳的山崖。
结:一作“白”。
太古:远古,上古。
玄都:据《十洲记》载,玄都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
漠漠:密布,广布之状。这里形容青石纵横堆叠的样子。
子规:鸟名。即杜鹃。
山竹裂:谓子规夜啼声惨,山竹为之欲裂。
云旗翻:旗旌似云翻飞。
此计:指隐居。
诚:确实,的确。一作“成”。
芝草:菌类植物的一种,古人以为瑞草。
琅玕:美玉。据《汉武内传》载西王母曰:“太上之药,有广庭芝草,碧海琅玕。”
铁锁高垂不可攀:相传晋时有戍卒屯于子午谷,入谷之西,涧水穷处,忽见铁锁下垂约有百于丈,戍卒欲挽引而上,有虎蹲踞崖头,终不敢攀。
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地。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据《洞天福地》记:终南山太乙峰,在长安西南五十里左右,四十里内皆福地。
萧爽:高敞超逸。

参考资料:

1、 詹石窗,连振标编.历代游仙诗文赏析:学林书店出版社,1989.12:第114-11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于公元752年(唐天宝十一年),是诗人写给其在玄都坛修行的好友元逸人的诗。玄都坛是汉武帝所筑造的,在长安南山子午谷中,在道家的著作中有玄都之说,也就是传说中大禹去世前将《五符经》封存在名山古函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清仇兆鳌注 于鲁平补注.杜甫诗注 (上册) (第二版):三秦出版社,2004年01月第2版:第65-6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是杜甫写给其好友元逸人(元丹丘,隐道士)的诗,前几句用典终南山东蒙峰和《抱朴子》、《神仙传》、《述异记》等典籍中的意象,描述玄都坛的景色,赞扬元逸人的修行;末四句称其道行之高,超尘脱俗,服芝草琅玕等仙家之食,居在高垂铁锁的仙人之居,处于福地逍遥自得。

  全诗自始至终围绕隐士元逸人居处着笔,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独在阴崖结茅屋”。巍巍的秦岭子午谷崖上,孤零零地立着一间用茅草结成的小屋。这就是诗主人翁、隐士元逸人的住房。其特点是“孤”与“陋”。离群索居,一茅屋,一箪食,一瓢饮,隐士生活之情态毕露。

  第二部分:玄都坛景。青石松风寒,子规夜啼欲裂竹,王母画下云旗翻。这里离人寰远了,尽管“青石漠漠常风寒" ,但离仙境近了;还有彻夜子规啼,感动得山竹都裂了,白昼更有一种叫作王母使者的神鸟从云间翻飞而下,通仙界报消息。相传蜀帝杜宇禅位隐入西山后,他的灵魂化成杜鹃(子规),而王母更是道徒们崇信的神仙。这是最精彩的镜头,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景中寓情,恰到好处地折射出隐士凄清的心境和高蹈遁世的怀抱。

  第三部分:芝草琅玕日长,崖边铁锁高垂。子午谷凄清的境遇,并不改元逸人隐遁的矢志。他抱道高栖,超然物外。日种芝草琅玕,以为仙家之食;铁锁百丈,凡人终不敢高攀。置身福地,何等萧爽,何等自得!隐之旨趣昭然。

  全诗三个镜头浑然一体,格调凄清、沉郁,仍不失诗人的艺术风格。有人说这首诗“寄托了诗人的追慕”,笔者以为,根据全诗及最后四句“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的诗意,诗人对元逸人的信道求仙行为表面上看是歌颂,实质是表示怀疑。高危、清寒、凄孤是实,山竹裂、王母鸟传递仙音是假,芝草琅玕也是虚无之事;高不可攀是真,“福地" 、“萧爽”也是假。所以有美中带刺的意味,劝他不如早点回来。

参考资料:

1、 詹石窗,连振标编.历代游仙诗文赏析:学林书店出版社,1989.12:第114-116页2、 胡淼著.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01:第36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115篇诗文

猜你喜欢

织妇词

: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今年提前征税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在檐前飘动的丝网上,蜘蛛来回爬动。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经三卧行欲老:蚕有眠性,文中的蚕种三卧之后进入四眠,四眠后即上簇结茧。古织妇往往亦为蚕妇,所以要提前做准备。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蚕神女圣:古代传说黄帝妃嫘祖是第一个发明养蚕抽丝的人,民间奉之为蚕神,诗中称她为“蚕神女圣”。丝税:唐代纺织业极为发达,荆、扬、宣、益等州均设置专门机构,监造织作,征收捐税。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róng)索。
戎索:本义为戎法,此处引申为战事。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mù)
罗幕:即丝罗帐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niǎo)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袅袅:摇曳、飘动的样子。

羡他虫豸(zhì)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为《乐府古题》十九首之一。虽然属于“古题”,却合乎白居易对新乐府的要求。即“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其辞质而径”,见者易谕;“其事核而实”,采者传信;“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此诗以荆州首府江陵为背景,描写织妇被剥削被奴役的痛苦。全篇仅一百一十字,却由于层次丰富,语言简练,显得义蕴深厚,十分耐读。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枯鱼过河泣

: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
作书报鲸鲵,勿恃风涛势。
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
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识。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白龙改换常服,变化为鱼,被渔翁豫且制服。

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
白龙上天投诉,天帝说:谁叫你变化为鱼?现在来告状有什么意义?

作书报鲸鲵,勿恃风涛势。
白龙作书报告鲸鲵,千万别恃风涛之势上岸。

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
海涛落下,终归泥沙,翻遭蝼蚁小虫嚼噬。

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识。
万乘之尊出入宜谨慎,应该以柏人为皇帝行止戒备的典故而提高认识。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yù)且制。
“白龙”四句:据刘向《说苑》引伍子胥谏吴王语。

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

作书报鲸(jīng)(ní),勿恃风涛势。
“作书”四句:喻人君失去侍卫,即处危境。

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

万乘慎(shèn)出入,柏人以为识。
“识”,一作“诫”。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牡丹

: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去年幕春的时节,牡丹花儿凋零了,我的眼泪打湿那深红小笺,怨恨与牡丹离别。

常恐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常担心这样的离别,就像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般一散不复聚,为什么又会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

传情每向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牡丹花散发芳香,传递着她的情意,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彼此心灵相通。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床榻,以湿在夜深人静时,与牡丹花互说相思。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爱情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8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jiān)怨别离。
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飘零、凋零。红笺: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传情每向(xīn)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馨香:芳香。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枕席:泛指床榻。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爱情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8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首诗把牡丹拟人化,把牡丹当做自己热恋中的情人。首联写去年与牡丹分别情景;颔联用巫山神女与武陵渔人两个典故,含蓄而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欣悦;颈联再现了与牡丹的深长情意,相知毋忘;尾联中诗人把自己与恋人牡丹相亲相爱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笔触细腻曲折,余韵无穷,极具艺术魅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用武陵渔人的故事和刘晨、阮肇的传说,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81-7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人游岭南

: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不远万里去到岭南游玩,到时柳树仍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整日只知逢迎他人,饮酒作乐。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
天晓时分可以看见随波浮动的华丽游船,暖风拂过让人不禁解下黑色的貂裘。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如果行囊里的财资不够,也不要埋怨故乡太遥远。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交州:泛指五岭以南。 汉武帝时為所置十叁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 东汉末改為交州。 越南於十世纪叁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宋亦称其国為交趾。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diāo)
青雀:这里应是青雀舫。泛指华贵游船。

(náng)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区册序

: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阳山是天下荒僻的地方。陆地有丘陵之险,虎豹之忧。江流汹涌湍急,横于江上的大石,陡直锋利如剑戟。船在江上行驶,上下颠簸难以控制,船破人溺的事故常常发生。县城里没有居民,官署里没有县丞和县尉。江的两岸,荒草竹林之间,住着十多家小吏,都是说话像鸟叫那样难懂,相貌与中原人不同。(我)刚到阳山时,言语不通,只好在地上写字,这样之后才可以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要他们遵守约定。因此,宾客和随游的读书人,(到这里后)都生活枯寂无聊到了极点。我待罪在这里,将近半年了。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有个姓区的书生,向我表示愿意和我做朋友,从南海郡划船来到阳山。他从西阶上堂,仪表十分壮美。坐下来和他交谈,言辞思想都不一般。庄周说:“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听到别人的脚步声就觉得欢喜了。”何况像区生这样的人,难道是容易遇到的吗?他到我的屋里,听我谈《诗》《书》仁义的道理,非常高兴,好像有志于此。(我)和他一起在美好的林木下乘凉,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投鱼竿钓鱼,非常高兴,好象能摒弃名利,而不厌恶贫贱的生活了。正月,区生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喝完了壶里的酒,(我)写了这篇序来记离别。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yú)。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móu)剑戟(jǐ),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huáng)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廉利侔剑戟:廉,稜角;利,锐利;侔,相等;剑戟,古代兵器,剑两刃,戟三锋。此指阳山江中之石利如剑戟。篁竹:篁是竹的通称。一说,篁,竹林。鸟言夷面:鸟言,说话像鸟叫,难懂。韩愈是河南人,乍来阳山,语言不通,看来并非有意诋毁。夷面,是说相貌和中土人不同。古代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此处把阳山人说成“夷面”,含有明显的鄙视之意。奉期约:奉,接受、遵守;期,期限;约,规约。例如征收夏税秋税都有一定的期限,以及其他规定要百姓遵守等等。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ráo)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qióng)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yì)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挐舟:划船、撑船。司马彪云:“挐,桡也,音饶。”船桨,用作动词,用桨划船。宾阶:西阶。古时接客之礼,宾从西阶上,主从东阶上。跫,行人脚步声。翳嘉林:翳,隐蔽;嘉林,美好的林木。这是说在林下乘凉。石矶:水中或水旁的岩石。阳山有韩愈当年的钓矶。岁之初吉:指农历正月。识:记。序以识别,作序以记离别之情。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按传统赠序的写法,开头都要说送行的话。而这篇序文却以“阳山,天下之穷处也”起首,起势突兀,先声夺人,然后紧紧围绕“穷”字,用从高处向下鸟瞰的俯视角度“拍摄”阳山,气势一泻而下,使人驰骋想象;仿佛看到了阳山峰险崖陡,虎豹出没;江流滩高峡险,船翻人亡的惨景;看到城郊荒凉寂寥,县衙破败简陋;人们相貌诡秘,文化落后。在这段中,韩愈到阳山之后的心情并未直接流露出来,但从篇首“天下”这夸大之辞中,从对阳山之“穷”的极力夸张渲染中,从段尾“待罪’这含有不满和讥讽意味的反语中,已使人深深感到韩愈贬到阳山后失意、落寞、孤寂的处境与心情。

  第二段写韩愈与区册相处的欣喜之情。同是阳山,这时使人感到,作者笔下的阳山再不是险恶丛生,惊心动魄的了,而是树木葱翠,百鸟和鸣,江水清悠,两岸如画,令人感到亲切愉快和心旷神怡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