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蝶散莺啼尚

:
蝶散莺啼尚数枝,日斜风定更离披。
看多记得伤心事,金谷楼前委地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泌

张泌

张泌(bì)(生卒年不详),《全唐诗》作曰字子澄,安徽淮南人。五代后蜀词人。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词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细腻,用语流便。 49篇诗文

猜你喜欢

青春

:
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
光阴中我难相遇,情绪牵人不自由。
遥夜定嫌香蔽膝,闷时应弄玉搔头。
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
两个人心意相通,最终也没有断了情思,私下里约定在闺房相见。

光阴负我难相遇,情绪牵人不自由。
可是造化弄人我们没有相遇,心情不自觉地忧郁起来。

遥夜定嫌香蔽膝,闷时应弄玉搔头。
在漫长的夜晚里,肯定对蔽膝的香气不满,烦闷的时候只该拨弄头上的玉簪。

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樱桃树上的花谢了的时候梨花又开了,这个时节两个人各自肝肠寸断,无处排解。

眼意心期卒(zú)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
眼意心期:形容双方愿望一致,精神互相沟通。卒:终了。秦楼:指代烟花之地,但在诗词中一般指良家女子的闺楼。

光阴负我难相遇,情绪牵人不自由。

遥夜定嫌香蔽(bì)膝,闷时应弄玉搔头。
遥夜:长夜。嫌:不满。蔽膝:围于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护膝盖。玉搔头:即玉簪。

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田园乐七首·其一

: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厌见:饱见。一作“出入”。

官府鸣珂(kē)有底,崆(kōng)(tóng)散发何人。
官府:一作“蹀躞”。鸣珂:装饰精美的马,这里暗指追名逐禄者。崆峒:指仙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田园乐七首》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野居偶作

: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高淡清虚是心灵的家园,何须占据胜水名山。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无心求道便是得道,有意结交人倒疏远。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风吹繁花飘如织锦,阶前流水清似弹琴。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我愿如此直至永远,不慕世人灿烂前程。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03页 2.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xiá)
烟霞:即山水胜景。隐居之人往往酷爱山水,有烟霞痼疾。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shē)
赊:远。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03页 2.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修道的方法有种种不同,入道的门径亦有种种,然其终归目的都是一个,即得道。而得道在于心与道打成一片,不知有何区别,《维摩诘经》所谓“心净国土净”,《坛经》所谓“直心是道场”。既如此,修心而使之高淡清虚便是,又何须一定在名山胜水中修。诗人贯休以为,在在处处都可修心,他自己也一定是随意地在一个野居之所居处下来,而写成这首小诗。他的随意,也就是无心,而无心即为得道。所谓无心,即将过去的种种知见全部丢掉,还以一个人的本来面貌,这才是得道的境界。有心追求道,也就有了道与人的区别,好比“你”有意地去结交人,别人会对“你”的目的产生怀疑因而疏远“你”。无心于道才是道与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比如风本无心吹,花本无心落,但风吹花落却织成了最美丽的图画;石阶无心斜,溪水无心流,而阶前流水声奏出了最悦耳动听的乐曲。这样一种无心随意的生活,便是最为理想的生活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追求呢。贯休该诗以说理及写景相结合,表现了野居生活中体味的禅道与禅趣。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03-10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玄都阁

: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
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
原野景色秀丽,因此我登上玄都阁欣赏。远远看见树荫映出皇宫河道的凄冷。

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富贵人家的旧宅早已无人居住,只是看到红色的大门遮住了娇艳的牡丹。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
玄都阁:玄都阁即玄都观,位于长安城内。野色:原野的景色。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寒:凄冷。

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豪家:家境富裕的人家。空见:只见到。锁:挡住,遮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惆怅梦余山月斜

: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灯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梦醒了还留着梦中的惆怅,看到一轮山月低斜。孤灯将她的背影映在墙上,也投在窗上的碧纱。这里原本是小楼高阁,情人的家啊。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我心里暗暗寻找美妙章华来形容她那白皙的身体,是一枝春雪中凝冻的洁白梅花,她满身的香气就像是那天边簇拥的朝霞。

参考资料:

1、 木斋. 《唐宋词评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24页 2、 温庭筠,柳永等著.《婉约词 插图本》 :万卷出版公司,2008:18

(chóu)(chàng)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惆怅:失意伤感。背:暗,即灯光暗淡。谢娘:唐代有名的妓女,本名谢秋娘,唐朝李德裕的小妾。谢娘家泛指青楼或恋人的居处。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cù)朝霞。
簇朝霞:被灿烂的朝霞所笼罩。

参考资料:

1、 木斋. 《唐宋词评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24页 2、 温庭筠,柳永等著.《婉约词 插图本》 :万卷出版公司,2008:18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这是一首“寄兴深微”的艳词。

  上片写眼中所见的景象,是在梦醒后睡眼惺忪时见到的。它给人一种迷离恍惚、依稀隐约的审美感受。是现实中的生活,也是幻想中的追求;像是别有寄托,又像是纯粹抒情。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浮现在人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座高高的小楼,有个蒙着碧纱的小窗,反射出照在壁上的一线灯光,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中。一个惆怅自怜的青年,正凝望着那反射出灯光的窗口,原来这就是绝代佳人“谢娘”的住房。“谢娘”,在韦庄的诗词中常用来指意中人,不过这首词中的“谢娘”,完全是词人心造的幻影,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佳人。只是词中抒情主人公看到那碧纱窗下,孤灯荧荧,便驰骋着丰富的想象,幻想出一个背灯斜坐、含情脉脉的深闺丽人来,反映了词人一种朦胧的理想和追求。寄托在若有若无之间,情趣在若隐若显之际。乍看起来,似乎只是寻常的艳语;细味之后,又觉得语言之外,还有一些值得咀嚼的东西。与词人同时期的张泌也有一首《浣溪沙》,跟这首词的意境很相似。词云:“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画面同样出现了楼和月,人和灯,梦和花,皆景中含情,深得风人之旨。然而一个是对往事的回忆,一个是对未来的追求;一个是写曾经热恋过的对象,一个是写素未谋面的佳人;一个把重温旧好,寄托在梦魂的访问,一个是把朦胧的追求,付诸驰骋的想象。两相对照,张词写的只是爱情的纠葛,别离的愁绪;而韦词却在男女之外,别有兴寄,更加耐人寻味,更加富有深意。

  下片抒情主人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背灯坐在碧纱窗下的美人进行浪漫主义的描绘。把花的精神赋予美人,把美人的“玉容”写成花,使花成为美人的倩影,美人成为花的化身。一支生花的妙笔,出神入化,为花锡宠,为人争春,在艳语之中,寓比兴之意,确是大家笔墨。“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可见他理想中的美人,容貌像雪一样的洁白,梅一样的疏淡。衣裳像雾一般的飘逸,霞一般的鲜艳。词人把自己朦胧中的追求,写得如此高洁,如此淡雅,使人自然联想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自画像,其言外自有寄托,自有高致,绝不同于寻常的艳词。张炎说得好:“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词源》)。读者若试拿韦庄这首词的下片,跟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被艳露凝香”(《清平调》),白居易的“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对照来看,既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又可以寻绎出它们之间的“新变”轨迹。太白和乐天是以花柳来喻其貌,用“朝露凝香”和“梨花带雨”传其神,自然是千秋妙笔。然其意止于“以形写神”,“以景传情”,把杨妃的“天生丽质”形容得形神俱肖而已。至于韦词所描写的那个美人,则是雪里梅花,具有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霞中仙子,具有超凡绝俗的潇洒风韵,象外有象,景外有景,作为物化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和诱发力,既能给人们以真实的感知,又能给人们以丰富的联想。以朦胧的美,含无穷的趣,正是它的艺术生命和灵魂之所在。月下观景,雨中看山,雾里赏花,隔帘望美人,往往能够引起人们更好的审美情趣,其奥秘就在于它以有限表无限,以实境带虚境,以朦胧代显露,能使人以丰富的想象补充具体的情景,从而取得了“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效果。这也就是韦庄这首词所追求的审美趣味,所发出的艺术光辉。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03 :14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