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祝十三秀才

:
浩思蓝山玉彩寒,冰囊敲碎楚金盘。
诗家利器驰声久,何用春闱榜下看。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薛涛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93篇诗文

猜你喜欢

鸣雁行

:
七月朔方雁心苦,联影翻空落南土。
八月江南阴复晴,浮云绕天难夜行。
羽翼劳痛心虚惊,一声相呼百处鸣。
楚童夜宿烟波侧,沙上布罗连草色。
月暗风悲欲下天,不知何处容栖息。
楚童胡为伤我神,尔不曾任远行人。
江南羽族本不少,宁得网罗此客鸟。

七月朔方雁心苦,联影翻空落南土。
七月北方的大雁心里充满了愁苦,成群结队的飞到南方的土地上。

八月江南阴复晴,浮云绕天难夜行。
八月的江南的天气总是时阴时晴,浮云弥漫整个天空夜里难以飞行。

羽翼劳痛心虚惊,一声相呼百处鸣。
翅膀伤痕累累心里充满恐惧,呼唤一声就能听见四面八方的回应。

楚童夜宿烟波侧,沙上布罗连草色。
楚地的孩童夜间露宿在烟雾笼罩的江水河畔,在沙滩布满了罗网,一直连接到了草丛里。

月暗风悲欲下天,不知何处容栖息。
月色昏暗风儿悲鸣,想从天上飞下来,却不知哪里才是容身栖息之地。

楚童胡为伤我神,尔不曾任远行人。
楚地的孩童啊你为何令我如此伤神,想必你不曾做过远离家乡的行人。

江南羽族本不少,宁得网罗此客鸟。
江南的鸟儿本来有许多,你为何偏要捕捉这远到而来的大雁呢?

七月朔(shuò)方雁心苦,联影翻空落南土。
朔方:古朔方城,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原为赵国领地。后为北方寒冷之地的代名。朔气,指北方的寒气。雁心苦:鸿雁内心非常辛苦。联影:联合身影。翻空:翻越天空。在空中翻腾飞翔。落:降落在。南土:南方的土地。南方的疆土。

八月江南阴复晴,浮云绕天难夜行。
八月:农历八月,约合阳历九月。江南:长江以南地区。阴复晴:阴天又晴天。复,再,又。浮云:飘浮的乌云。绕天:环绕天空。难夜行:难于夜间飞行。

羽翼劳痛心虚惊,一声相呼百处鸣。
羽翼:长羽毛的翅膀。劳痛:辛劳疼痛。虚惊:虚假的惊恐。指不必要的惊慌。仅受到惊吓,而无实际遭受灾祸。相呼:互相呼唤。百处:上百个处所。喻许多地方。鸣:回声鸣响。鸣啼,回鸣。

楚童夜宿烟波侧,沙上布罗连草色。
楚童:楚国或楚地的孩童。夜宿:夜间露宿在。烟波:(南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侧:一侧,旁边。沙上:沙滩上。布罗:布施或布置罗网。连草色:连接着草的颜色。

月暗风悲欲下天,不知何处容栖(qī)息。
月暗:月亮昏暗。风悲:风声悲吟。欲下天:将要降下天空。想要从天而降。何处:什么处所。容:容纳。允许。栖息:栖止休息。

楚童胡为伤我神,尔不曾任远行人。
胡为:胡乱的行为。胡作非为。伤:伤及。伤害。我神:我的精神、精力或神经。尔:你。指楚童。不曾:不曾经。未尝,没有。任:担任。充任。远行人:远途行路的人。

江南羽族本不少,宁得网罗此客鸟。
羽族:长有羽翼的族群。泛指禽鸟类。本:原本。本来。宁得:难道非得。宁,岂,难道。网罗:以竹罗或丝网捕捉。捕捉鱼鸟的器具。罗,张网捕捉。客鸟:作客的禽鸟。外地飞来的鸟。多喻旅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秋末大地铺满浓霜寒露,清晨起来行经幽深山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片片黄叶覆盖溪上小桥,荒凉村落只见一片古树。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天寒山花疏落寂寞,深涧泉水若断若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我久已忘却技巧心计,为何仍然惊动了麋鹿?

参考资料:

1、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卷二》.北京:线装书局,2002:5702、 不详.《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集(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5673、 李志敏.《中华智慧教子经典全书·卷三》.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994、 孟二冬.《韩愈柳宗元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6:2075、 杨竹邨.《柳宗元诗选注》.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446、 杨箫.《历朝田园渔樵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077、 汪正楚.《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788、 王松龄,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2

(miǎo)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杪秋:晚秋。杪,树梢。引申为尽头,多指年、月或季节的末尾。幽谷:幽深的山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覆:遮盖。唯:只有。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寒花:即秋花,寒秋的山花。疏:稀疏。寂历:孤寂,这里指花不繁茂。历,单个。幽泉:深山中流出的泉水。微:指泉水很小。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mí)鹿。
机心:机巧之心,奸诈之心。何事:为何。麋鹿:又名四不像,一种珍奇动物。

参考资料:

1、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卷二》.北京:线装书局,2002:5702、 不详.《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集(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5673、 李志敏.《中华智慧教子经典全书·卷三》.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994、 孟二冬.《韩愈柳宗元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6:2075、 杨竹邨.《柳宗元诗选注》.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446、 杨箫.《历朝田园渔樵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077、 汪正楚.《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788、 王松龄,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2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首联写诗人在晚秋时节,冒着早晨的霜露,走在幽深的山谷之中,字里行间流泻出一种跋涉之苦。其实,诗人现实的生活道路也是如此。首句的“杪秋”本已点明季节,但作者却仍嫌不足,在句尾又以“霜露重重”加重笔墨,进一步渲染了秋之已深。次句的“幽”字,则是强调了诗人所行山谷远离市井,幽深僻静。

  接着,具体写经荒村所见。厚厚的黄叶覆盖着小溪上的桥面,荒村唯有古树处处可见,寒天的野花,稀疏零落,大地更显得空旷。山谷深处的泉水声微流缓,水声时断时续,更衬出大地的寂静。几句诗,写尽了南谷秋色和荒村的荒僻景象,给人以衰败、寥落之感。

  诗人处境险恶,眼前如此萧疏荒寂的景色,很自然地触动了他的身世之感。作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曾这样说道:“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也想驱除胸中的郁闷。可是,今天南谷之行却没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轻松,反而更加重了他的孤独落漠之感。诗最后写的“机心久已忘,何事晾麋鹿”,表面上的超脱放达之态,实际上却反映了欲遣愁绪而不能,从而愁上加愁的心境罢了。

  全诗紧扣题目,以标题中的“荒”字笼盖全篇,使诗人笔下的画面,涂上了一层惨淡之色,霜露、幽谷、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和幽泉,无一不在它的笼罩之下,因而有力地突出了荒村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又处处不离“杪秋”这个季节,使景物都具有浓厚的时令特色。

  诗人笔下的景色写得真实、自然,同时又处处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憬。诗人特有的心境与眼前寥落衰败的景象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 林力,肖剑.《唐诗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1143-11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观放白鹰二首

: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八月的北疆,风高气爽,北疆的老鹰全身是洁白如锦的羽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单独飞行的时候就像一片巨大的雪花飘,可是它却可以明察百里以外的毫毛。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在寒冷的十二月份,刚刚被捕的老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一群小燕子小麻雀却在那里噪聒:落毛的老鹰不如雀!哈哈!老鹰说:你们别高兴太早,我迟早还要飞上万里云霄。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zhào),自有云霄(xiāo)万里高。
啅:众口貌,太白借用作嘲诮意。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秋风正劲的时候,白鹰高飞。诗人很喜欢白色,于是就非常突出鹰之白。“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就是反衬鹰之白的。百世纯洁的色泽,李白就像是纯洁的白鹰,孤飞在太空,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片洁白。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魏城逢故人 /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头一次利春风第二次是秋天。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芳草有情碍马蹄不让我们走,彩云片片把楼阁层层来遮掩。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青山把我们隔断产生了别恨,绿水把离愁梦中送到我心田。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今天为你向锦官城回首眺望,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云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7-159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05-206

一年两度锦(jǐn)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两度:两次。锦城:又称锦里、锦官城,故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城,一作“江”。值:适逢,这里作“在”字解。东风:这里指刮东风的时候,指代春天。

芳草值情皆碍(ài)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芳草:香草。碍马:碍住马蹄。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别恨:离别之愁。离声:别离的声音。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gé)绵州。
因君试回首:一作“不堪回首望”。君,指作者遇见的故人。淡烟:淡淡的烟雾。淡,一作“古”。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盛的木本植物。乔,一作“高”。绵州:州名,隋始置,治所在巴西县(今绵阳东),其辖地相当于今天四川省罗江上游以东,潼河以西江油、绵阳间的涪江流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7-159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05-206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是这首七律的双重主题。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练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像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像因自己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的确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你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7-159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81-12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移家别湖上亭

: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yīng)久住浑相识,欲别频(pín)啼四五声。
浑:全。频啼:连续鸣叫。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