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相见处

: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日暮天晴,一位美丽纯真的少女,在越台前盛开的刺桐花下,和一位风度翩翩、俊雅倜傥的少年偶然相遇。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两人擦肩而过,她仍偷偷回望,深情地注视着少年,故意掉下一双翠羽,匆匆骑象离开游人,趟过小河先走了。

参考资料:

1、 王丽珍译.婉约词: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27-282、 唐圭璋.《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第67页3、 《词谱》。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79年1月出版。卷一,第二十二页。4、 牛晓风.李珣的渔父词和《南乡子》组词[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 5-85、 张金城.清纯隽美的“花间别调”——略论李珣的《南乡子》词.名作欣赏.2011.55-56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刺桐:植物名,似桐而有刺。越台:即越王台,汉时南越王赵佗所筑,在今广州北越秀山上。

暗里回眸(móu)深属(zhǔ)意,遗双翠,骑象背(bèi)人先过水。
回眸:囬转目光。深属意:表示深切的情意。属意:留情,暗含情意。双翠:一双翠羽,女性头上妆饰品。骑象:骑象少女是岭南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之美的结合。背人:指避开别人。

参考资料:

1、 王丽珍译.婉约词: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27-282、 唐圭璋.《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第67页3、 《词谱》。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79年1月出版。卷一,第二十二页。4、 牛晓风.李珣的渔父词和《南乡子》组词[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 5-85、 张金城.清纯隽美的“花间别调”——略论李珣的《南乡子》词.名作欣赏.2011.55-56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这首词写一位南方少女偶尔遇到一位少年,一见钟情,巧妙地佯失双钗,暗约相会。摹写传神,感情纯朴。

  前三句:“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记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在越秀山上,越王台前,初春的一个傍晚,晴空万里,霞光映天,刺桐花(初春盛开)姹紫嫣红,好一派南国风光。这明媚娇艳的景象,为情人相会点染出一幅绚丽的背景,烘托出欢快的气氛。据称:“宋元时代,回教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旅行记载。”(《辞海》缩印本1842页),而李珣在百花丛中独举刺桐花,则表明早在宋代以前,东来的“回教”人即以此来标举自己葆有本民族的特质。

  后三句描绘出了少女回眸属意的神态,遗物留情的举动,以及少女羞涩的心理和含情脉脉的情态。此后情形也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其中“遗双翠”包蕴了四层意思:少女“暗里回眸”时,发现少年也在注意自己,所以才“遗双翠”表明心迹;少女虽然对少年“深属意”,但不知人家对自己是否也有意,所以才“遗双翠”发出试探;少男少女你有情我有意,但碍于游人众多,不便表白,所以才“遗双翠”期约到河对岸的林中相会;或者说,那“双翠”就是定情信物。

  仅仅三十三字的一首小词,能用景物描绘构成色彩斑烂的背景,用人物举动刻画心理活动,塑造一个多情而聪明的少女形象,实属难能可贵。况周颐在《历代词人考略》中说:“五代人词大都奇艳如古蔷锦,惟李德润词,有以清胜者,有以质胜者,愈质愈厚。”以此词而论,写艳情而无艳语,清新与质朴兼备,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纯用白描手法,写得自然流畅,空灵雅致。对于此词本色生动的语言,历来有较高评价。一般认为。它可以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与《花间集》崇尚艳丽的总体风格不同,开出了新境。

参考资料:

1、 王丽珍译.婉约词: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27-282、 钱仲联主编.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105-1063、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京华出版社,1998:6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日暮天晴,一位美丽纯真的少女,在越台前盛开的刺桐花下,和一位风度翩翩、俊雅倜傥的少年偶然相遇。
两人擦肩而过,她仍偷偷回望,深情地注视着少年,故意掉下一双翠羽,匆匆骑象离开游人,趟过小河先走了。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南乡子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刺桐:植物名,似桐而有刺。越台:即越王台,汉时南越王赵佗所筑,在今广州北越秀山上。
回眸(móu):囬转目光。深属意:表示深切的情意。属(zhǔ)意:留情,暗含情意。
双翠:一双翠羽,女性头上妆饰品。
骑象:李珣笔下的岭南风光有着神奇的异域色彩。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远古时就与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象崇拜渗透到百越族生活的各个领域。骑象少女是岭南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之美的结合。背(bèi)人:指避开别人。

参考资料:

1、 王丽珍译.婉约词: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27-282、 唐圭璋.《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第67页3、 《词谱》。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79年1月出版。卷一,第二十二页。4、 牛晓风.李珣的渔父词和《南乡子》组词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 5-85、 张金城.清纯隽美的“花间别调”——略论李珣的《南乡子》词.名作欣赏.2011.55-5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李珣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亦颇负诗名,但终不脱波斯人本色,多年以经商为生,浪迹天涯,曾到过广州。李珣在那里如鱼得水,有一段颇为自在得意的生活,常邀女子同游。李殉共有十七首《南乡子》词,皆写南国山水风光与民俗人情。此词即为其中的一首。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等著.婉约词·豪放词:万卷出版,2011:35-362、 钱仲联主编.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105-1063、 王友胜选注.唐宋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南方少女偶尔遇到一位少年,一见钟情,巧妙地佯失双钗,暗约相会。摹写传神,感情纯朴。

  前三句:“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记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在越秀山上,越王台前,初春的一个傍晚,晴空万里,霞光映天,刺桐花(初春盛开)姹紫嫣红,好一派南国风光。这明媚娇艳的景象,为情人相会点染出一幅绚丽的背景,烘托出欢快的气氛。据称:“宋元时代,回教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旅行记载。”(《辞海》缩印本1842页),而李珣在百花丛中独举刺桐花,则表明早在宋代以前,东来的“回教”人即以此来标举自己葆有本民族的特质。

  后三句描绘出了少女回眸属意的神态,遗物留情的举动,以及少女羞涩的心理和含情脉脉的情态。此后情形也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其中“遗双翠”包蕴了四层意思:少女“暗里回眸”时,发现少年也在注意自己,所以才“遗双翠”表明心迹;少女虽然对少年“深属意”,但不知人家对自己是否也有意,所以才“遗双翠”发出试探;少男少女你有情我有意,但碍于游人众多,不便表白,所以才“遗双翠”期约到河对岸的林中相会;或者说,那“双翠”就是定情信物。

  仅仅三十三字的一首小词,能用景物描绘构成色彩斑烂的背景,用人物举动刻画心理活动,塑造一个多情而聪明的少女形象,实属难能可贵况周颐在《历代词人考略》中说:“五代人词大都奇艳如古蔷锦,惟李德润词,有以清胜者,有以质胜者,愈质愈厚。”以此词而论,写艳情而无艳语,清新与质朴兼备,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纯用白描手法,写得自然流畅,空灵雅致。对于此词本色生动的语言,历来有较高评价。一般认为。它可以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与《花间集》崇尚艳丽的总体风格不同,开出了新境。

参考资料:

1、 王丽珍译.婉约词: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27-282、 钱仲联主编.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105-1063、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京华出版社,1998:6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36篇诗文

猜你喜欢

荷叶杯·弱柳好花尽拆

: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狂么狂,狂么狂?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狂么狂,狂么狂?
微风轻拂着纤纤细柳,那姣美的簇簇鲜花尽皆迎风绽放,就绽放在在那阳光照着的道路上。小路上有一个温润如玉的白面少年郎,他满身氤氲着扑面而来的兰香和麝香。怎能不令她心头小鹿乱撞?怎能不令她春情颠狂?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shè)扑人香。狂么狂,狂么狂?
尽拆:全都开放了。拆:同“坼”,裂开。晴陌:阳光照着的道路。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狂么狂,狂么狂?

  顾敻九首《荷叶杯》,很像是写的一个女子的相思全过程。《栩庄漫记》评曰:“顾敻以艳词擅长,有浓有淡,均极形容之妙。其淋漓真率处,前无古人。如《荷叶杯》九首,已为后代曲中一半儿张本。”

  这首词写女子的春情。首二句写柳绿花红,正是艳阳好天,女子在赏春。“陌上”二句写她看见了路上有个少年,很逗人爱,她仿佛嗅到了少年身上的香味。后用叠句,表现她的感情在激荡,春情欲狂。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相见休言有泪珠

: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
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

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参考资料:

1、 林音等编著,婉约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年09月第2版,第71页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lán)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
酒阑:酒意已深。金铺:门上的装饰物,制成龙蛇兽头之形,用以衔门环,其色金,故曰“金铺”。

兰麝(shè)细香闻喘息,绮(qǐ)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无否:表示疑问。唐人诗中,“无”字用于句末时,多表疑问语气。

参考资料:

1、 林音等编著,婉约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年09月第2版,第71页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
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上片写久别重逢的一对男女又悲又喜之后抓紧时间亲热已经露骨得可以了。下片更进一步放胆描绘床第之欢,而且还绘声(“闻喘息”)绘色(“见肌肤”),兴趣极浓。更有甚者,作者还认为男女的有情无情只有在交欢当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考验(“此时还恨薄情无?”),淫荡之气洋溢于其间。此词是《花间集》中写狎昵的词作之一,比其余几首露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

:
落梅着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罗幕重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檐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落梅着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雨一过,梅花落满地,形残色消,天空阴云层层,地上烟霭袅袅,寒食节已经临近。罗幕遮挡了香雾,透过柳烟,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从彩色画墙里传出。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檐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黛眉如山峰倒立,凤样的金钗横卧发髻间,春天来了,柳絮纷飞入室,人也疲倦困顿。与心爱之人在梦中想会,只有那满庭的花卉与明月知晓。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落梅着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罗幕(mù)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

春山颠(diān)倒钗(chāi)横凤,飞絮(xù)入檐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春山: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鱼鱼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鱼鱼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江水深沉,船帆的影子在江面上划过。水中的鱼从早到晚在寒冷的江波中游动,渡口那边飞起了成鱼成对的白鸟。云烟四处缭绕,渔人唱着渔歌在芦苇丛的深处隐去。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用短桨划着小船回到长着兰草的水边,人就这样离去了。小路上的竹林被风吹得不断作响,路上长满了青色的莎草。到了深夜,风停了,雨也停了。月亮照在寒冷的天上,露珠一颗颗滚入荷叶里面。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niǎo),芦花深处隐渔歌。
沉沉:深沉。烟袅:云烟缭绕。袅,形容烟之状态。

扁舟短棹(zhào)归兰浦(pǔ),人去,萧萧竹径(jìng)透青莎(suō)。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棹:船桨。兰浦:意思是长着兰草的水边。浦,水边。萧萧:风声,也指草木摇落声。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江水沉沉,白鸟双飞,枫叶芦花,征帆渐远。“人去”之后,惟见园荷滴露,冷月照人,莎满荒径,凄凉冷落。晚清著名文学家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注:“此词纯是写景,惟‘人去’二字见本意。在陆则莎满径荒,在水则露寒月冷,一片萧寥之状,殆有感于王根,樊重之家,一朝零落,人去堂空,作者如燕子归来凭吊耶?”这首词着意描绘了萧索的秋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含蓄地流露了诗人的无限感怀。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乡子·新月上

: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新月上来了,弥漫的烟雾散开了,习惯了追赶潮汐去采珠。艇儿穿花过溪而回,买一壶春酒,将小艇系好在垂岸的柳树下。月夜赶潮水,勇斗风浪;穿花而归,沽酒小饮,构成了采珠人的独特生活。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 《花间派词传 温庭筠 、皇甫松、韦庄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653页2、 费振刚 主编 顾农 徐侠 选注.《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花间派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 01:第653页3、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379页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zhào)穿花过归溪口。沽(gū)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惯:习惯。沽:买。春酒:冬季酿制,及春而成,故称。也叫泺醪。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 《花间派词传 温庭筠 、皇甫松、韦庄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653页2、 费振刚 主编 顾农 徐侠 选注.《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花间派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 01:第653页3、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379页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这首词写采珠人傍晚归途中泊舟沽酒的情景,景色清幽淡雅。弯弯的月儿爬上夜空,在月光照耀之下,弥漫的雾气渐渐散开,采珠人在夜色下从容划船,穿花过溪,泊船买酒,一“划”一“穿”“泊”,这一切在作者笔下如一幅优美清新的水墨画,徐徐向读者展开。该词的难得之处在于作者把寻常景色和采珠人的寻常生活写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动人,淡而有味,如清茶宜人,如清香醉人。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写出了作者对异域风情的深刻体验,引人入胜。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37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