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丛祠榜云老人庙

:
里俗崇祠想报功,袍鞾包裹雪髯翁。
休嗟事始无人识,纵有丰碑亦是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1111篇诗文

猜你喜欢

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

: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晴朗的天气陶醉了外出游玩的少年郎。黄鹂和燕子都肆意地飞舞。车马和行人在大道上往来匆忙。还记得我们在垂柳下相逢,戴着雕刻的玉佩,穿着整齐精致的衣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春光还是以前的春光,桃花和李花依旧飘香,浅白深红的花争斗着自己新的妆颜。可我伤感那个爱惜花朵的人已经看不到了。我唱一首歌,留下数行的泪。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yīng)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yīng),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pèi),缕(lǚ)金裳。
清明:清澈明朗。元稹《西县驿》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缭乱花。莺:黄鹂的别称。狂:作毫无拘束讲。翠盖:装饰有翠羽的车盖,用来泛指华美的车辆。红缨:用红色的丝线或绳子做的装饰,常为帽子。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què),泪千行。
阕:量词,歌曲或者词一首称之为一阕。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 ?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参考资料:

1、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2、 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téng)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lú)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藤床:藤条编织的床。纸帐:茧纸做的帐子。佳思:好心情。沉香:薰香的一种。玉炉:玉制的香炉或是香炉的代称。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由名,或称“梅花引”。梅心惊破:指梅花闻笛而心伤。春情意:喻指当年夫妻情深。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yǐ)。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萧萧地:淅淅沥沥。地,语助词。吹箫人去: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肠断:这里形容因丧夫而悲伤之极。一枝折得三句:化用陆凯《赠范晔》诗意。折梅相送,丈夫故去,所以说没人堪寄。

参考资料:

1、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2、 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像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诚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脉相续。“小风”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独树一枝。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忆仙姿·莲叶初生南浦

: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南浦上莲叶初生,江流两岸树上柳絮飘散。傍晚时分,你那夹杂着鲤鱼腥味的风,要将彩船送去哪里呀?凝立着,凝立着,只见楼外江面上烟雨纷纷。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922、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51-1533、 谷向阳主编.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小学七分册):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28
莲叶初生南浦(pǔ),两岸绿杨飞絮(xù)。向晚鲤(lǐ)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zhù),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南浦:面南的水边。向晚:傍晚。鲤鱼风:指九月风。断送:送走。凝伫:指发愣发呆,久立凝望。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922、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51-1533、 谷向阳主编.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小学七分册):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28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这首词写水乡风光及生活:春末夏初,词人登上高楼,意欲欣赏江南水乡迷人的景致。他纵目望江,看到一幕动人的送别场景。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开首两句,很清楚的点出了环境和季节,莲叶初生,绿杨飞絮,把初夏时节写得生机勃勃,飞动流走。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该词所描绘的乃一条大江的渡口附近,河湖池塘,莲叶初生,微露水面,青翠欲滴,娇嫩喜人;大江两岸,绿柳成排,枝条婀娜,飞絮漫天,这意境是颇为迷人的。

  词在点出了季节和渡口附近的环境之后,则进一步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和场景:“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薄暮将来的时候,江面上吹来春末夏初的暖风,带着湿润的鱼腥味,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和联想。在渡口附近的江面,出现了一只画船,它已扬起了彩帆,在朦胧的暮色里,摇起了橹,荡起了桨,却不知去向何处。

  以上季节、时间、环境、场景,均是词人在一定角度亲自看到和感到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原来词人正站在江岸的一座高楼之上,在出神,在发愣,这送别场景给词人带来的感触是情意绵绵,还是怅然若失,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再看“楼外”,则是“一江烟雨”。与蒙蒙暮色相合,完全是混沌一片了。此时词人感情的潮水,也只能是一片混沌。

  贺铸的好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为贺铸的《东山词》作序有云:“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这评价或许有点过分,但却准确地指出了贺词风格的丰富和多样。他虽有一些近于苏轼词风的豪放词,又有不少婉约词。《忆仙姿》前半明快爽朗,生气盎然,后半朦胧迷离,茫然低沉,正是贺铸思想矛盾复杂的一个体现。

  全词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51-1532、 谷向阳主编.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小学七分册):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2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寒食寄郑起侍郎

: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清明时节我独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门户绿柳隐映。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隔水淡淡烟霭中,看得见佛寺修竹成荫, 一路上细雨萧疏, 经过的村庄落花阵阵。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天气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 我思乡念友更容易极度伤心。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回望故家远在千里以外,满怀离情别绪又去讲给谁听?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33、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2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清明时节:寒食节后两日为清明节,故寒食、清明常并举。郊原:郊外原野。古代风俗,寒食、清明要踏青扫墓,出郊春游。柳映门:宋代清明寒食节时有插柳于门上的习俗,《东京梦华录》卷七、《梦粱录》卷二均有记载。

水隔寂烟修竹寺,路经疏(shū)雨落花村。
修竹寺:长着修长竹子的佛寺。落花村:飘落花朵的村子。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jiǒng)楼高易断魂。
酒薄:酒味寂薄。迥:远。断魂:这里是形容哀伤至极。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故山:故乡。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33、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2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寂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首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在此时节“出郊原”春游,是宋时风俗,如邵雍《春游》诗即有句云:“人间佳节唯寒食。”

  第二句“山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则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不但唐人韩诩有“寒食东风御柳斜”名句传世,而且宋人每逢寒食,即以杨柳等物饰于轿顶之上,四垂遮蔽。每户且以“面造枣(饣固)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根”(《东京梦华录》卷七)。因此,“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颔联二句二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同是写寒食清明,柳永《木兰花慢》词:“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而在杨徽之笔下,则是“水隔寂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如此色调寂雅、风物凄清之景,与前“寂寂山城”相呼应,与都城寒食时繁华热闹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

  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侯特点。“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自唐至宋,均有寒食扫墓之俗。此时此景,登高见之,倍生思家之念。诗中“易断魂”,由“地迥”和“回首故山千里外”而来;而“难成醉”也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句与范仲淹《御街行》词“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宋太宗很欣赏杨徽之的诗,特地挑出十联写于屏风,其中就有这一联。

  尾联之妙,在以问句作结。诗人本有一腔“别离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于“露筋骨”之中,仍为唱叹之音,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作者于西昆体盛行之时,能不雕金镂玉,不堆砌典故。额联平仄稍作变化,颈联虽对得很工,然而略有“流水对”之意,仍有自然流转之美。全诗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显得自然而清新。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初夏即事

: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度两陂 一作: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石桥和茅草屋绕在曲岸旁,流水溅溅流入西边的池塘。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晴天暖风微拂,麦子的气息迎面扑来。绿树青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石梁茅屋有弯碕(qí),流水溅溅度两陂(bēi)
石梁:石桥。弯碕:曲岸。溅溅:流水声。陂:池塘。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花时:花开的季节,指春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