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
得得的蹄声,是谁在骑马走过?夜已深沉,北斗星正指向天河。
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娥。
凄冷的西风掀动罗幕的波纹,脸上的残粉似笑我双眉紧锁。
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
站起身来,唱一支相思的歌曲,幽怨的歌音逼退帘外的霜色。
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
恍惚间启明星在东方升起,灿烂后天边透出朝霞一叶。我难忘此情此景,也是这时你跨上马与我相别。
参考资料:
1、 李志敏.唐诗名篇鉴赏:京华出版社,2011:2932、 黄玉蓉.李贺李商隐诗选:黄山书社,2008:643、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58-3594、 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今译:中国书店,2010:223踏踏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
踏踏:马蹄声。直:当,临。
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pín)青娥。
罗幕:罗帐。铅华:妆饰用粉。颦:皱眉。青娥:指女子用青黛画的眉。
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
长相思:乐府旧题,多写朋友或男女久别思念之情。
明星烂烂东方陲(chuí),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bān)骓(zhuī)。
明星灿灿:天色将晓,启明星灿灿有光。陲:边地。陆郎:六朝陈人,本名陆瑜,为陈后主狎客,后用来代指嫖客。斑骓:有苍黑杂毛的马。
参考资料:
1、 李志敏.唐诗名篇鉴赏:京华出版社,2011:2932、 黄玉蓉.李贺李商隐诗选:黄山书社,2008:643、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58-3594、 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今译:中国书店,2010:223这首诗以设问开篇,“马蹄踏踏谁见过?”这话既像是问自己,又像是问别人,表达了女主人公希望和失望相交织的复杂心情:心上人是骑着马儿离去的,至今不见归来,唯有“踏踏”的马蹄声不时回响在耳边,萦绕在心上。接着展示夜不能寐,坐而吟唱的特定时空。“眼看北斗直天河”,这句有双重含义,一指“夜深”,如注家所诠释的;一指时届凉秋。古人有依据星象的变化来确定季节的习惯,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按北斗星位置的变化来分辨四季,当玉衡、开阳、摇光三星连成的线直指西方的银河时,这片土地便已进入秋天。秋天是自然界由盛而衰的季节,传递秋的信息的是西风和落叶,它们都引发人的伤感之情。况且正值华年,在饱尝别离的痛苦之后,独守深闺空闱之中,长夜漫漫,能不愁肠百结?“铅华笑妾颦青娥”,正是这种愁苦神情的写照。
人的愁苦愈积愈深,到了不堪忍受的程度,势必要设法排遣。“为君起唱《长相思》”,就是女主人公选择的排解方式。她的歌声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饱含爱恋,贯串精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连无情的“严霜”也为之动情,竟至掉头而去,不忍卒听。“帘外严霜皆倒飞”,想象奇诡,极富表现力。比起《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来似更进一层,因为“天若”句有比喻词“若”,系或然之辞,而此句表达得如此坚决,就象实际发生的那样,不仅有形体,而且有气势,使难于捉摸的情幻成新奇美妙、可见可感的物象。这就是艺术魅力之所在。
女主人公感情的可贵突出地呈现在一个“长”字上。自朝到暮,从昏到晓,她的心始终伴随着离去者的身影和“踏踏”的马啼,融进一片痴情。她彻夜难眠,长想思,至于长吟唱,抒发着无尽的恋情,直至东方发白,朝霞升起。她是如此的一往情深,忠贞不渝,而对方,“陆郎去矣乘斑骓”,毫无顾恋之意。多情换来薄情,女主人公徒然陷入痛苦的深渊。“陆郎”具体解释诸本不尽相同。徐文长说是陆贾,“贾在南中,倡家竞留之。”暗示女主人公是青楼中人。王琦以《明下童曲》为本,注云“陈孔,谓陈宣、孔范,陆谓陆瑜,皆陈后主狎客。”狎客薄情,司空见惯,王注似与诗的本意相合。
仔细品味,此诗与鲍照、李白的同题作品有明显的区别。后二者属“听歌逐音,因音托意”一类,女主人公不是歌唱者,而是在聆听所爱的歌声之后,为之沉吟久坐,抒发爱慕的情意,属“投桃报李”式的情感交流,带有喜剧性质;此诗中的坐吟、起唱者皆为女主人公,男方则无反应,以多情烘托无情,更具悲剧效果。就体式而言,鲍照和李白的作品有七字句,也有三字句,属杂言体;李贺的这首则全是七言句,类似七言歌行。这些表明李贺创作诗歌不愿受前人的缚束,他的主体意识相当浓烈,力图充分表达自我。袭用旧题系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非模仿的冲动。善于渲染是李贺诗歌的一大特色。这首诗中就多借景抒情的笔墨,不同寻常的是,景物描写不仅仅用作陪衬而已,常常成为题材的主体部分。例如“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乍看起来前一句是叙事。抒情,后一句是写景。经过仔细体味,就会清楚地认识到两者都是叙事、抒情、写景的结合体,不过一者常,一者变;一者正,一者奇而已。“帘外”句运思奇诡,却不难体味。用奇诡的物象和境界,表达几乎人人都能体味的情理,正是李贺的特长,也是他的诗歌独具的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4-566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几里远就能听到凄寒的水声,山区人家居住分散没有近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怪禽从旷野上传来声声鸣叫,昏惨的落日惊恐过路的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一弯新月未得照彻漫漫长夜,边关的烽火并没有越过三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远处几棵萧条的桑柘树外面,袅袅炊烟渐觉与人相近相亲。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9-580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寒水:此指清冷的流水。山家:山野人家。四邻:周围邻居。
怪禽(qín)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怪禽:此指鸱鸮(chīxiāo)一类的鸟。啼:后省略“于”字。旷野:空阔的原野。恐:此处为使动用法,使……惊恐。行人:出行的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fēng)不过秦。
初月:新月。终夕:通宵,彻夜。边烽:边境上报告战事的烽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萧条桑柘(zhè)处,烟火渐相亲。
萧条:此处为稀疏之意。桑柘:此处用本意,桑木与柘木。烟火:指炊烟,泛指人烟。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9-580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羁旅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数里闻寒水”。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首联点题,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怪禽”大概是鸱鸮一类的鸟。这种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这两句诗写声写色,声色均骇人听闻。诗的境界幽深险僻,自是贾岛本色。
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颈联转写夜景:“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边烽,指边境的烽火。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这时候诗人逐渐走近山庄。
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韵味。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敏锐,体验深刻,又着意炼句,因此,诗里的心理刻画也显得细致入微而耐人寻味。
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
诗的形象写得险怪寒瘦,境界幽深奇异,在中唐诗歌中确实别具一格。明胡应麟推崇“浪仙之幽奇”为“五言独造”(《诗薮·内编》卷四)。从风格这一角度上看,这一评语也说得中肯。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65-966页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江南有丹橘(jú),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可以荐(jiàn)嘉客,奈何阻重深。
荐:进奉意。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树:种植意。
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因此诗人以丹橘自喻是有深刻含意的。这是诗人借用橘树来比喻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人格。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橘树的外形,而在着意表现它坚强不屈的精神,达到了形神的有机结合。同时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并非一棵橘树,而是一片橘林。诗人是在描写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群像”。这就使得诗的意境更为深远开阔,形象更为高大生动。
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告诉读者橘树的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在这里,诗人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问得自然出奇,答得分外有味,把橘树本身的特性简明地概括出来。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这是借橘树的本性写诗人的心灵之美,既是诗中主人公的自我画像,也是当时千万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写照。从而使诗的主旨又深化了一层。
下面六句,是叙事,也是抒情。五、六两句是说:这些甜美的丹橘本可以送到远方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关山重叠,通道受阻。言下之意,他本可以将贤者推荐给朝廷,可惜道路被阻塞。这两句妙喻天成,不露痕迹。诗人借用眼前的景物,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封建社会一个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遭贬的情况下,仍然不甘沉沦,依旧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可贵品质。七、八两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这是诗人根据自身经历所发出的感叹。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诗人大声疾呼:不要只说种桃李,橘树难道不能供人乘凉吗?很清楚,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贤者鸣不平。也就是说,贤者能人,不会不如李林甫之流。这两句是对朝廷听信谗言、邪正不辨、严厉斥责,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由于诗人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因此这两句议论写得十分亲切自然,深刻有力,大大增加了诗的内涵。这里运用暗喻来抨击时弊,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短短五十字,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抒情写意,回环起伏。开头以橘起,最后以橘结,前呼后应,且深化主题。尤其是最后出人意料的设问,震人心弦,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张九龄诗歌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毫无矫揉造作、雕琢晦涩之病。刘熙载在《艺概》中,称张九龄的诗歌“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这一评价是非常恰当的。刘禹锡说九龄“自内职牧始安(今桂林),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户,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就是指这类《感遇诗》。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我这个远行之人,站在陇山坡头,望着陇山上四分而流开去的水流,心潮为之起伏。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流水没有间断之时,旅途之人也从无休歇之时。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我的才能微薄,只够得上做一个小官,如今承蒙知己相召,委以重任,于是不辞艰辛,孤独地仗剑往来万里之途。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我哪里是不思念故乡呢?我之所以离乡背井前往赴任,为的是感念知遇之恩。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7-108陇(lǒng)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陇: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陇头、陇上:《全唐诗》作“垅头”、“垅上”,同时又注明应作“陇”。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shì)千里。
浅才:微才。通:往来。一命:命即官阶,一命为最低级的官。适:走、往的意思。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7-108此诗的头四句以陇上流水来映衬诗人的独身远行。“远行客”是诗人自称。诗人登上陇山之巅,想起乐府民歌《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与歌辞中说的是非常相似的。“陇上分流水”既是写实,也是衬托作者只身远游的孤寂悲凉心情。据《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诗的第三、四句运用顶真法紧承头两句而来:“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以流水不尽来比喻人的行程无尽。
诗的后四句是诗人以大丈夫自许,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浅才通一命”,这里是指诗人即将就任的左饶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实际上这是幕府中重要的文职军官,地位仅仅次于判官。诗人称“浅才通一命”不过是谦词罢了。“孤剑适千里”,大有慷慨行侠的意味。《史记·淮阴侯列传》:“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结尾两句“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指明了诗人此番远行的原因。诗人并非不眷恋思念自己的故乡,他之所以离乡远行,全都是为了报答知己的知遇之恩呵。高适也是一个很重友情的人,他对哥舒翰的荐举是非常感激的,当时世风,要作官除考试一途外,若无人荐举是作不成官的,因此高适说“从来感知己”。“感知己”也仅是表层的一面,深层的原因则是高适想借此荐举机会,入幕从戎,一展身手,实现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抱负。正是这种内在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诗的后半部分昂扬的基调。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丰富的思想,诗中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戍边的豪情,既有报答知己的侠肝义胆,又有为国效力建功的雄心壮志,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曲折多变。从全诗的情感流动看,是先抑后扬,最后以昂扬的调子结束全篇,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胡应麟评说高适的五言古诗“意调高远”,“深婉有致”,由此诗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02-203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没有与你约定,我去寻幽去了,兴致勃勃,不觉路远。云崖苍苍很攀登,时间过得飞快,马上就到黄昏。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还没有玩遍三四座山,山路弯弯,已经历千万转。深山寂寂只闻猿声哀愁,走着走着就见云收雾散。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高松上挂着佼好的月亮,空空的山谷里一派清秋肃穆。溪壑深幽有千年积雪,崖石断裂,寒泉石上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峰峦秀丽直插中天,登极顶四望,目不暇接。元丹丘隔山遥遥相呼,突然朝我大笑起来。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只有造访了这幽幽的山谷,才知道什么叫静者安闲。整夜都非常欢乐,直到拂晓才告别回家。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中天:半天也。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穷谷:深谷也。永夜:长夜也。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