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栖曲

:

骢马直去没浮云,河渡冰开两岸分。鸟藏日暗行人息,空栖只影长相忆。

明月二八照花新,当垆十五晚留宾。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岑之敬

(519—579)南朝陈南阳棘阳人,字思礼。年十六擢高第。梁武帝曾召入面试,赏赐优厚。除南沙令。梁元帝承圣二年,为晋安王记室参军。入陈,累迁征南府咨议参军。博涉文史,雅有词笔,性谦谨,以笃行称。 4篇诗文

猜你喜欢

芳树

:
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
色杂乱参差,众花纷重叠。
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

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
转眼间树木就变绿了,微风过处,散发着满树的芳香。这芳香并非一片叶子所能发出来的。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
一叶经历春风,众叶都开始散发芳香,芳气相接,才有这般春风醉。

色杂乱参差,众花纷重叠。
只是秋天一来,树木的叶子就要变黄枯萎了,颜色也在秋风的相逼下呈现出衰飒的样子,众花也纷纷而落。

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
满眼都是黄花堆积,看到这般萧瑟的情景千万不能想太多,勾起了年华易逝的感伤怎能让人心情舒畅呢?

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
度:过,经历。

色杂乱参差,众花纷重叠。
参差:不齐。

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qiè)
惬:惬意,心情舒畅的意思。

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
色杂乱参差,众花纷重叠。
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
  此乐府诗为萧衍感物兴怀之作。与其他诗人多怜花惜人不同,萧衍之怜花则重在对芳树的赏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临行与故游夜别

: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多年来,我们一起共事,情好谊笃,如今即将与你们分别了,让人怎能不感伤。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我这一去犹如东流的江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夜晚湿冷的雨滴,淅沥落在空旷的台阶上,室内三杯两盏淡酒,促膝话别,彻夜不眠,不知不觉间曙色已跃上窗头。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只好放下各自手中的杯盏,何时咱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把酒尽欢。

参考资料:

1、 刘让言 林家英 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458页2、 箫之编译.古诗三百首:京华出版社,2003年04月第1版:第562页

历稔(rěn)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历稔:历年。稔:谷熟,谷一熟为一年。群匹:群朋, 即诗题中的“故游”。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注:泻。

夜雨滴空阶(jiē),晓灯暗离室。
空阶:没有行人,没有行人的夜,可知已是夜深人静。晓灯:破晓时室内显得暗淡的光。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xī)
促膝:古人采用跪坐的姿势,对坐交谈时,彼此的能部相接近,叫“促膝”。

参考资料:

1、 刘让言 林家英 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458页2、 箫之编译.古诗三百首:京华出版社,2003年04月第1版:第562页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此篇《艺文类聚》卷二十九、《文苑英华》卷二百八十六均题作《从镇江州与游故别》,余冠英选注《汉魏六朝诗选》、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等,均误作《从政江州与故游别》。

  考何逊从镇江州,共有两次:第一次在公元510年(天监九年)旧历六月,建安王萧伟出为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何逊仍从掌书记。第二次在公元517年(天监十六年)旧历六月,庐陵王萧续出为江州剌史,何逊以记室复随府江州。不久即去世。

  据诗意推测,此诗当作于第一次从镇江州时。全诗极力渲染与朋友离别时依恋难舍的情景,深婉动人。

  建安王萧伟礼贤下士,“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伟又穿凿园林,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梁书·萧伟传》)。公元507年(天监六年),何逊迁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今从镇江州,将与故游离别,自然无限惆怅。故开头两句便说:“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历稔”,多年也。“群匹”,即指故游诸人。共事多年,追随左右,情好谊笃,不忍遽别。

  时萧伟任扬州刺史(治所在今南京),何逊亦在刺史幕中。南京濒临长江。长江之水西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正如古乐府《长歌行》所吟咏的那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诗人不禁睹物起兴,发出深沉的喟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这尚是虚拟。

  而眼前实景更是伤人怀抱:室外夜色深沉,雨声淅沥。酷热的夏夜,如果来一阵滂沱暴雨,带来些许凉意,或许可以冲刷掉离人的愁思,减轻一点人们的痛苦。却偏偏不是!这缠绵夜雨,点点滴滴,打在人踪寂寥的空阶之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空”字,增加了无限凄凉。而室内灯光朦胧,离筵草草,三杯两盏淡酒,怎抵它离恨别愁!促膝话别,彻夜不眠,完全忘记了时间,曙光暗淡了灯光,方知东方之既白。

  一个“晓”字,潜藏着无限离别深情。叶矫然说:“何仲言体物写景,造微入妙,佳句实开唐人三昧。”(《龙性堂诗话》初集)而“夜雨”两句,正是这样的佳句。茫茫夜色,点点细雨,淡淡灯光,给这故游夜别的场面笼罩上一片浓重的感伤色彩。难怪陆时雍评此二句曰:“惨甚!闲闲两语,景色自成。”又曰:“‘林密户稍阴,草滋苔欲暗’,细写得幽;‘薄云岩际出,残月波中上’,轻写得妙;‘解缆及朝风,落帆依暝浦’,平写得帖;‘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深写得苦。此皆直绘物情,不烦妆点。”(《古诗镜》卷二十二)故游不堪离恨苦,更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离别在即,于是面面相觑,悲不自胜,不禁为之罢席。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同”字照应首句的“共”字,缠绵悱恻。而以设问作结,进一步抒发了“盛会难再”的深沉感慨,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何逊的诗,题材比较狭窄,多为赠答酬唱、送别伤离之作。而他的可贵之处,是很少无病呻吟。像这首诗写离别,将寻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来,自然清新,且情景交融,颇为动人,前后照应,耐人寻味。特别是“夜雨”两句,更是脍炙人口。唐人郑谷《文昌寓直》诗云:“何逊空阶夜雨平,朝来交直雨新晴。”于此可见其影响之深。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71-107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岁暮

: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没有永久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亡。一年将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

参考资料:

1、 《古诗评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90-291页

(yīn)忧不能寐(mèi),苦此夜难颓(tuí)
殷忧:深深的忧虑。殷:多,深。 寐:睡觉。 颓:尽。

明月照积雪,朔(shuò)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朔:北方。 劲:猛烈。 哀:悲痛,凄厉。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运往,四季更替;运:即一年四季的运转。淹物:久留之物;淹:浸没。 年逝:年华逝去。 催:紧迫。

参考资料:

1、 《古诗评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90-291页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这是一首岁暮感怀诗,时间又是在寂静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夜”,诗人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不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

  诗的开头两句,以夜不能寐托出忧思之深,用一“苦”字传出不堪禁受长夜难眠的折磨之状。但对“殷忧”的内涵,却含而不宣。《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殷忧”包含下文已经明白揭出的“运往”“年逝”之悲。它并非单纯的对自然寿命的忧虑,而是交织着人生追求、社会人事等多方面矛盾的复杂思绪。

  三四两句是殷忧不寐的诗人岁暮之夜所见所闻。积雪的白,本就给人以寒凛之感,再加以明月的照映,雪光与月光相互激射,更透出一种清冷寒冽的青白色光彩,给人以高旷森寒的感受。这是一种典型的阴刚之美。这一句主要是从色感上写岁暮之夜的凛寒高旷之象。下一句则转从听觉感受方面写岁暮之夜所闻。“朔风”之“劲”,透出了风势之迅猛,风声之凄厉与风威之寒冽,着一“哀”字,不仅如闻朔风怒号的凄厉呜咽之声,而且透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两句分别从视、听感受上写出岁暮之夜的高旷、萧瑟、寒凛、凄清。这两句的真正妙处是它和殷忧不寐的诗人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契合。诗人是在特定的处境与心境下猝然遇物,而眼前的景象又恰与自己的处境、心境相合,情与境合、心与物惬。明月映照积雪的清旷寒冽之境象,似乎正隐隐透出诗人所处环境之森寒孤寂,而朔风劲厉哀号的景象,则又反映出诗人心绪的悲凉与骚屑不宁。

  五六句写到随着时间的运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长留,人的年岁也迅速消逝。值此岁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这两句抒发诗人岁月不居、年命易逝之慨。这种迟暮之感与诗人的壮志不能实现的苦闷联系在一起,并由“明月”二句所描绘的境界作为烘托,这种感慨并不流于低沉的哀吟,而是显得劲健旷朗、沉郁凝重。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交融汇合,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无可追回的惋惜和对事业无成的惆怅。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697-69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东飞伯劳歌

: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伯劳东飞燕子西去,黄姑和织女时而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门前是谁家的女儿蹲坐住门前,她的美丽倩影投照在里屋。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皎浩的月光透过窗牖,照耀在女子的帷帐上,屋内飘散着脂粉的芳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女子今年将要十五六岁,身材窈窕,容颜如玉,洁白美丽,无与伦比。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但三春已经过去,日暮时分花朵都已凋零,女儿虽然可爱,但尚没有夫家,这般美丽又有谁爱怜呢?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爱情诗歌选注 》 - 张岗选注 2011年 第117页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伯劳:鸟的一种,属雀形目,伯劳科。除西藏无记录外,遍布全国。黄姑:牵牛星。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lǘ)
发艳:艳光照人。闾[lǘ]:乡里。

南窗北牖(yǒu)挂明光,罗帷绮(qǐ)(bó)脂粉香。
牖:窗户。明光:阳光。绮箔:帷幔。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yǎo)(tiǎo)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三春: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爱情诗歌选注 》 - 张岗选注 2011年 第117页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这首诗前两句是比:“伯劳”,亦称博劳,又名鵙,是一种健壮的益鸟。“黄姑”是河鼓的转音,即牵牛星。以东来西去的鵙与燕,以隔河相对的牵牛与织女,比喻彼此常常相见却不得相亲相近的情景。

  接下来的四句,是作者以诗中男子的立场,即目即事所作的实景描写:"对门居住的是谁家的女儿呀?那张笑脸和乌亮的头发照亮了整个儿闾里。那女儿容光焕发,无论她是站在南窗内还是北牖下,都想象似在那挂一个明亮的小太阳,且连那罗帐和细绫制的绣帘都溢散着脂粉的芳香。那姑娘年仅十五六岁,窈窕无双,面如美玉,堪称绝代佳人。“

  诗的最后两句,是由此引起的兴叹:“哎,如此隔街相望下去,一旦那佳丽三春已暮,花从风落,岂不空留下一片可怜!那时她又将随何人而去?”

  此诗以“实理实心”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少女的恋慕之情。肝胆剖露,不事浮饰。因而后来唱和者甚广:上起萧衍的儿子梁简文帝萧纲,下至唐代李暇,仅《乐府诗集》就以同名同题收列了十首之多。然而论起造诣,却无后来居上之感,大多不及萧衍这首朴实大方。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 - 吕晴飞 1990年.第690页-第69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玉阶怨·夕殿下珠帘

: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夜殿窗外的帘儿已垂下,她隔帘久立,见那帘外的流萤闪闪;它们飞着飞着,直至夜深而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长夜漫漫,不寐的她仍在独自缝制罗衣,心中幽深的思念哪有尽头。

参考资料:

1、 王云五.第二集七百种谢宣城诗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06月:202、 刘永生.两晋南北朝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05月:172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玉阶:皇宫的石阶。夕殿:傍晚的宫殿。流萤:萤火虫。息:停止。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罗:一种丝织品。何极:哪有尽头。

参考资料:

1、 王云五.第二集七百种谢宣城诗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06月:202、 刘永生.两晋南北朝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05月:172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首句点明地点是宫殿,时问是傍晚。“夕殿下珠帘”,写出了日夕时分冷宫偏殿的幽凄情景。“殿”字照应题名“玉阶”,交代出宫中的特定环境。“夕”字点出当时正是暮色降临之时。黄昏本是一天之中最令人惆怅的时候,对于宫嫔们来说,又是决定她们今夜有无机缘得到君王恩宠的时刻。然而殿门的珠帘已悄悄放下。这意味着君王的履迹不会再经过这里,那一晚又将是一个和愁苦度过的不寐之夜。首句既是以富丽之笔写清冷之景,又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不幸处境。截取深宫夜景的一隅,令人从全诗展示的画面中体味抒情主人公的命运和愁思,显得兴象玲珑,意致深婉。

  诗的第二句“流萤飞复息”,以动景烘托环境之静,让读者沉浸在一片寂静的气氛中。点点闪烁的萤火在串串晶莹的珠帘外飘流,不但融和成清幽的意境,而且使华美的殿宇和凄清的氛围形成对照,令人想到被幽禁在这里的女子纵然能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也无法填补精神生活的空虚,更何况她们处在被冷落、遭遗弃的境遇之中。其次,萤火虫多在夏秋之交出现。流萤飞舞是初秋夜景的特征,这就进一步点明时令,补足了首句的意思。流萤透露出秋的消息,难免会使本来就无限怨怅的主人公更觉惊心,又添一层时不待人、朱颜将凋的忧虑。同时,“飞复息”三字还暗示了人从日夕到夜半久久不能入眠的漫长过程。连流萤都停息了飞舞,那么珠帘内的人也该安歇了,这就自然引出了第三句“长夜缝罗衣”的主人公。

  诗的第三句,“长夜”顶住“飞复息”,点出已到夜深,又不露痕迹地将笔锋从帘外的飞萤转到帘内的人影。此处着意选择自缝罗衣这一细节,还包含着希望邀得君王恩宠的一层深意。如果主人公是一个从未得到过恩幸的宫女,她穿着精心缝制的罗衣,或者能有偶然的机会引起君王的眷顾。那么,她在罗衣里缝入的便是借此改变命运的一丝幻想,这就愈见出她处境的可怜。谢诗之妙却在它没有点明主人公究竟是由于哪一类原因被冷落的,唯其如此,才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余地,也才能在更广的范围内概括出所有深宫女子共同的不幸命运。“长夜缝罗衣”的动作暗含着主人公希求获宠的幻想。

  诗的第四句,“思君此何极”就是她内心愁思的直接流露了。但从诗中所表现的今夜的情景来看,“此何极”又与“长夜”相应,夜有多长,思也就有多长。对于一个不寐的女子来说,这长夜似乎是没有尽头的,因此她的愁思也是无尽无极的。这种思本身就意味着怨。寓怨于思,含而不露。

参考资料:

1、 殷海国.山水诗奇葩——谢灵运谢朓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1062、 钟蝶.诗品注释:齐鲁书社,1986年07月:19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