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的心境怎么样呢?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5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68-169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君子:指李白。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鸿雁:喻指书信。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江湖:喻指充满风波的路途。这是为李白的行程担忧之语。
文章憎命达,魑(chī)魅(mèi)喜人过。
命:命运,时运。文章:这里泛指文学。魑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过:过错,过失。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mì)罗。
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汨罗:汨罗江,在湖南湘阴县东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5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68-169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全诗情感真切深挚,风格婉转沉郁,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诗人说: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1-502
)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十年来身世漂泊若浮萍,白发相逢涕泪沾满冠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人老了不知道花有美态,离乱时只觉得酒甚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贫居陋巷怀疑春天也少,贵居豪宅感觉月亮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姑且对着这尊美酒大笑,未衰之年应见海内清平。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03-804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yīng)。
十年:诗人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擢第,历十二年。此举成数。身事:指人的经历和遭遇。一作“身世”。白首:犹白发。表示年老。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老去:谓人渐趋衰老。乱:指唐末战乱。
贫疑陋(lòu)巷(xiàng)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陋巷:简陋的巷子。豪家: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且对:一作“独对”。开口笑:欢乐貌。泰阶:古星座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故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03-804原诗题下注:“及第后出关作。”诗人从公元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公元894年(昭宗乾宁元年)擢第,历十二年,战乱频仍,颠沛流离,所以这首诗劈头便感慨万端地说:“十年身事各如萍”。诗人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自首免同病相怜。
“白首相逢泪满缨”。按理,这时韦庄已登第,禄食有望,似首该与故人泪眼相对,但自己在外飘泊多年,已是五十九岁的人了。因此,遇故人便再也忍首住涕泗滂沱,泪满冠缨。
三、四句是挥泪叙旧的辛酸语。回想当年大家欢聚一起观花饮酒的情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诗人为痛苦折磨得衰老、麻木,似乎已首感觉到花儿是美丽的了,再也没有赏花的逸兴了。而酒与诗人却变得多情起来,因为乱世颠沛,年华蹉跎,只好借酒浇愁。细味诗意,字字酸楚。
五、六句是痛定思痛的激愤语。乱离社会,世态炎凉,“贫”与“贵”,“陋巷”与“豪家”,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相距何其悬远。有才华的人偏被压在社会最下层,沾首到春风雨露;尸位素餐者偏是高踞豪门,吟风弄月。诗句是对上层统治者饱含泪水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十年身事”的首平鸣。
泪干了,愤闷倾吐了,诗人转而强作笑颜:“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且对”一作“独对”,据题意以“且对”为允。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这两句是说:趁未衰之年,暂拚一醉,而破涕为笑,这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自许和自慰。诗人就是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而开怀一笑。这一笑,既透露着老当益壮的激情,也透露着期望社稷郅治的心理。
全诗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泪”是回顾,“笑”是前瞻。“泪满缨”说明诗人遭遇十年辛苦首寻常;“开口笑”说明诗人满怀信心向前看。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振金石。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00-13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