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书来与我期,便从兰杜惹相思。昨夜蝶衣刚入梦,珍重,东风要到送春时。
期盼有书信来与我期约,所以见到香草和兰草还有杜若,就禁不住起相思之意。昨天夜里梦到了友人,道一声珍重。到了暮春时节,而且东风就要把美人吹送到自己身边来了,虽然相见遥遥无期,相思却绵绵不断。
三月正当三十日,占得,春光毕竟共春归。只有成阴并结子,都是,而今但愿著花迟。
此时正当三月三十日,春景不常,很快春天就要离去了。虽然以后将是遍地的绿荫和累累的果实,可如今我却盼望春天再长一些,花期再长一些。
参考资料:
1、 惠淇源.婉约词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310-3102、 王寅生 ,张福海选注.爱情词品珍:东方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222-2233、 朱明伦.古代情词三百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278-2784、 秋枫.婉约词(图文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3月:290-290为有书来与我期,便从兰杜惹(rě)相思。昨夜蝶(dié)衣刚入梦,珍重,东风要到送春时。
与我期:言对方有信来与我相约。兰杜:兰草和杜若,均为香草。相思: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三月正当三十日,占得,春光毕竟共春归。只有成阴并结子,都是,而今但愿著(zhù)花迟。
毕竟:到底,终归。成阴并结子:后人常以“成阴结子”喻比女子结婚生子。而今:如今。 但愿:只愿,只希望。
参考资料:
1、 惠淇源.婉约词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310-3102、 王寅生 ,张福海选注.爱情词品珍:东方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222-2233、 朱明伦.古代情词三百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278-2784、 秋枫.婉约词(图文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3月:290-290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山野中的寺庙把晴空下的树林分开了,山亭好似穿行在晚霞之间。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幽静的山野春色深深,没有游人欣赏;漫行其中只见松花飘落。
参考资料:
1、 陈昊,若松,赵晗注译,白话绝句三百首,三秦出版社,1992.11,第335页2、 黄益庸 张亚真,千年千家诗,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05,第1版,第41页野寺(sì)分晴树,山亭过晚霞(xiá)。
野寺:山野中的寺庙。分:分开。晴树:晴空下的树林。这句是说寺庙在树林中间,把林子分开了。过:飘掠,飘过。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松花:又叫松黄,指马尾松开的球形或卵圆形花。
参考资料:
1、 陈昊,若松,赵晗注译,白话绝句三百首,三秦出版社,1992.11,第335页2、 黄益庸 张亚真,千年千家诗,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05,第1版,第41页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此诗吟咏山野春景,描绘了一幅美丽、清幽的春天日暮的山景图。前两句描写黄昏时刻山野的艳丽景色:山野之中的寺庙为绿树所簇拥,晚霞飘过山亭;后两句写山野之幽静:正是美丽春天却没有游人来欣赏,一路上只有松花在不停地飘落。全诗共四句,句句写景,一、三句静,二、四句寓动于静而愈显其静,手法新巧别致,描写精妙。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描写黄昏时刻山野的艳丽景色。“野寺分晴树”摆出两样事物:野寺与晴树。前者说明地处荒僻,人迹罕至;后者说明天朗气清,春天的树翠油油的,一派生机。在它们中间用了一个“分”字,好像是把彼此分隔开了。孟浩然有“绿树村边合”(《过故人庄》)句。这“分”与“合”恰相反,而其意却是说绿树拥着野寺;或是说绿树将村庄包围了起来,都表明树多。次句也是两样事物:山亭与晚霞。这里用了一个“过”字,山亭似徐徐穿行在晚霞之间,赋予山亭以某种生命,化静为动点活境界,平添情趣。这两句的景色有淡素,有明媚,也有艳丽;但总的还是淡素较多。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两句写山野之幽静,没有游人欣赏。转写到人事,点明无客人来,只有诗人自己,漫行在山间小路上,只见松花飘落,一片静谧,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春深无客到”这句应首句的“野寺”,与上面的自然色彩是谐调的。它也与首句一样写静。不见人影,不闻喧哗,写静而无板涩之嫌、沉闷之弊,却在总体静谧的意境中嵌入“深”“到”二字,又微微地点缀了某些动态、生机,活跃了画面。“一路落松花”,此句点明是“山行”,又是化静为动,落笔呈象,且又入声。
全诗不以强烈的对比、映衬来强化画境,而是细细地轻挑漫拨,来传送寂静中的些微动态,描写精妙。同时在描写中又特别注意色调的变幻:绿色的树林、红色的晚霞以及铺满地面的松花,在静而动的山间画图中又染上了鲜明的色彩。此诗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安闲自得的乐趣,表达了诗人独自山行时趋尘脱俗的感觉。四句诗,句句写景,一、三静,二、四寓动于静而愈显其静,手法新巧别致,作者越是丝毫不露声色,愈见出“无客到”的山行道上这位“客”的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的情怀。王士祯称其五言诗“有风人之旨,其章法之妙,如天衣无缝”(《池北偶谈》),由此诗来看并非过誉。
参考资料:
1、 艾治平著,历代绝句精华全解,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01,第299页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秋风猎猎,立马在越王台上,想起历史上的人物,龙蛇混杂,真是悲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十七史从何说起,在这无穷无尽的时间里,人间经历了多少欢欣和苦难的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腐儒满腹愤藏的心事欲呼天发问,壮丽的大地河山跨海迎面扑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向远方眺望天外的飞云,难道当今之世就没有倚剑长啸的英雄人才!
参考资料:
1、 桑咸之,阎润鱼注译.康有为诗文选:巴蜀书社,2011.05:第1页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越王台:一名粤王台,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相传是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治事处的遗迹。混混蛇龙:意谓龙蛇混杂,贤人和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十七史:宋时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粱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合称十七史。劫:佛教名词,劫难。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轮回:佛教语,意为流转。佛教沿用罗门教的说法而加以发扬,认为众生一直在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中生死相续升沉不定,有如车轮的旋转不停,故称轮回。天问:《楚辞》有《天问》,为屈原心怀愤懑向天发问所作,提出宇宙问题、历史问题、人生问题等。
临睨(nì)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临睨:从高处向远方眺望。
参考资料:
1、 桑咸之,阎润鱼注译.康有为诗文选:巴蜀书社,2011.05:第1页诗中描写登临越王台所见风云变幻,并由此联想到历经浩劫的国运时局,呼唤当今之世也能出现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手握长剑,力挽狂澜。诗作气势磅礴、风格雄健,体现了康有为独特的艺术个性。
诗“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两句凸现了一个忧时伤世的青年志士的形象,秋风猎猎,立马高冈,目接混茫,心潮澎湃。诗中“混混蛇龙”,亦寓有嗟叹世道陵夷,混浊纷乱,英雄埋没草莽之意。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两句则是反思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大气包举,涵融古今。王朝的盛衰兴亡从何说起,大千世界,不知经历了几多浩劫。“十七史”是泛言,实则着眼的是有清一代的盛衰,“从何说起”,言外有不堪闻问之意。自康乾盛世、道成以降迄于光绪季世,国运始如日丽中天,垣赫鼎盛,终至白日西倾,沧海横流。“三千劫”,将佛教语的一个绵亘久远的时空观念浓缩到一个短暂的历史瞬间——特指鸦片战争以来民族蒙耻的历史。灾难如此频繁,浩劫如此惨重,竟然使人感到仿佛经历了三千次劫火的焚烧,堕入酷烈的生死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句慷慨悲歌,直抒孤愤。大地山河,疮痍满目,古老的天朝上国即将被现代文明所吞没,不禁仰首苍穹,抚膺浩叹。“腐儒”,诗人自指。康有为诗学杜甫、龚自珍。杜甫即常以“腐儒”自称,以表白自己特立独行、不徇世媚俗的个性,“大地山河”,叹息祖国锦绣江山,本自龙蟠虎踞,雄睨一世;惜哉金瓯已缺,列强觊觎,坚舰利炮连同现代文明跨海而来,顿时惊破天朝残梦。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力挽狂澜的爱国情怀,而尤为可贵的是诗人的时代敏感,表现出了一位先觉者走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临睨八荒,青天浩荡,云海苍茫,无涯无际,横跨重洋,令人与飞云俱远。不可能坐并观天,老死户牖,而不思雄飞寰宇。末句交织着郁勃和激越的情怀,慨叹堂堂中华旧邦,竟无破壁而出,放眼世界,吮吸现代文明之雨露,堪为民族脊梁的雄才。
此诗以悲壮昂扬的基调,透露出砰訇的新潮音,表现了诗人愿为时代弄潮儿的神圣使命感。
参考资料:
1、 赵小文编著.中华古诗词鉴赏: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04:第394-395页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遥忆当年花前把酒、壮志酬筹,何等快意。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45页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gòu)。
彀:同“够”。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yíng)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青蝇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45页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与好友饮酒时的寄情之作。词人写这首词,既是劝慰临行的好友,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好友被小人谗害的激愤之情。
词的上阕寥寥二十一字,却弥散着失意与无奈的情绪。一句“折尽风前柳”,点明了送别的主题。正所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离别总是让人感伤的,而一个“尽”字,亦写出了词人不舍的深情——似乎只有折完风前的细柳方能显示出他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隋朝诗人的《送别诗》说:“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离别总是黯然销魂,也总能勾起万般感触。
词的下阕,笔锋突转,由伤别转入对世事人生的感叹。“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化用李清照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此来劝慰友人勿叹于西风古道,不要独自销魂消瘦,今日一别,相聚又不知是何时,索性狂歌痛饮,以慰年华吧。“痛饮频搔首”,这里容若当是引申自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中“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的句子,将友人引为人生知己。故此句既是慰友亦是慰己。接下来,容若继续宽慰友人:小人谗滂君子,污其清白,自古已然,就好像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一样。正如他在《金缕曲·赠梁汾》中所言,“蛾眉谣诼,古今同忌”。此时的纳兰是愤愤不平的,却也是沉默无奈的,但这种沉默却源自他的清傲与旷达。
这首词写别情,却脱出别情外,终又回到别情上,始终想解脱,故作旷达语,又始终不可解脱,终归于一句对于人生的理解“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以此宽慰自己。全词可谓凄婉哀绝,能催人生出同感来。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45页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昨夜曾与那人有约,备森严的城内街道空无一人,独自等到三更时分。天上一弯新月,伴着几颗星。纵夜阑灯昏,也难以安然好眠;四周寂静无声,连小鼠也出来窥探。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他一定遭遇了像瞿塘峡的风一样的意外变故,才没来赴约,让人误解他是无情。小栏杆外寂静无声,没有人来,只有几次轻风吹响了护花铃,空留断肠人。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3、 苏樱 毛晓雯.纳兰词全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294-295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gēng)。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lán)犹未寝,人静鼠窥(kuī)灯。
个人:那人。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新月:农历每月初出现的弯形的月亮。鼠窥灯;形容环境寂静荒僻。用秦观《如梦令·遥夜沈沈如水》“梦破鼠窥灯”词意。
原是瞿(qú)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瞿唐:即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阑干:即栏杆。护花铃:为保护花朵驱赶鸟雀而设置的铃。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3、 苏樱 毛晓雯.纳兰词全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294-295此词写与情人相约而又未能践约的且喜且怨的情怀,词用女子口吻表现了主人公先是怨恨对方后又原谅对方的情感变化。上片说曾是相约黄昏后,然而迟迟未能成行;下片写不能如约,“原是瞿唐风间阻”的缘故。全词言辞真切,哀感动人,借用典故,情韵深长。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报时的沙漏中,细沙滑下,标志着时间无情流逝。戒备森严的城内街道空无一人,主人公独自等待了大半个夜晚,“严城”二字更增添了这孤独凄凉的色彩。相思与等待之苦,确是不堪忍受。
“一钩新月几疏星。”天上的一钩新月,点点疏星,这样的景色在主人公看来,不过是一番别样的孤寂凄清,人一生又遇上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晚?若所等之人如约来到,那此情此景,二人可能会在月下对酌,可能会联词唱和,也可能只是并肩漫步在如水月色中,任低声耳语惊起了宿鸟剪碎了花影。然而,这样心心念念等待之人终究没有到来,面对新月疏星,只能听凭思念和寂寞在惘然中纠缠不休。
三更时分,风定夜静,相约之人却迟迟不来,主人公的心情处于犹疑不定之中。“夜阑犹未寝”,纵夜阑灯昏,也难以安然好眠。“人静鼠窥灯”,四周寂静无声,连小鼠也出来窥探。而无果的等待,一室的悄然,早已让人心内冷凉一片。言语至此,已是沉沉无半点生气,寂寞至极。
过片写主人公久待不见人来,开始主动为对方寻找爽约原因。“原是瞿唐风问阻”,主人公在这里设想,恋人一定遭遇了像瞿塘峡的风一样的意外变故,才没来赴约。这里所谓的“瞿塘风间阻”是借喻人间别有难言的风险,显然非单指自然界的险阻。此处借典故示之,意含深婉,情韵深长。想必此刻伊人正在独倚高楼,拍遍栏杆,苦无良计。
继而强自解嘲道:“错教人恨无情。”这让人误以为对方无情。既未践约,则一面是遗憾,一面是加倍地思念。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一条何其难逾的鸿沟,主人公不禁黯然神伤之至,却也无计可施,只得任那情绪陷入长久痛苦的相思之中。
“小阑干外寂无声”,深夜难眠容易让人产生回忆,昔日与恋人在回廊约会的场面历历在目。“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此时此刻,只剩下护花铃声颤动,空留断肠人。结尾两句更是清新含婉,余味悠长。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