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正是端午的美好时光,祝愿老人能够活到一千年。衣服上都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轻轻的衣裙衬托出身体更加美丽。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尚书省内一片寂静,诚恳而又深情地举着信笺。更是想用畅饮来传递心中的愿望,满眼都是孙巨源的影子。

良辰当五日,偕(xié)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jū)映体鲜。
良辰:美好的时光。彩缕:彩色丝线。同心:相同的心愿。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bò)香笺(jiān)。更想传觞(shāng)处,孙孩遍目前。
寂寥:寂静空旷,没有声音。斋:屋舍。画省:指尚书省。款曲:有诚恳之意。曲,有深情的意思。笺: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香笺,则为加多种香料所制的诗笺或信笺,或为笺的美称。觞:古代盛酒器。这里指欢饮,进酒。孙孩:是一个典故。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写在端午节那天,礼部尚书房内的端午习俗。

  开头写端午节,相互祝福,长命百岁的风俗。接着写衣服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以示端午节风俗。接下来转而写到尚书省空寂无人的感触。

  这首诗运用典故,写出了礼部尚书的端午风俗,进一步体现出了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正是端午的美好时光,祝愿老人能够活到一千年。衣服上都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轻轻的衣裙衬托出身体更加美丽。
尚书省内一片寂静,诚恳而又深情地举着信笺。更是想用畅饮来传递心中的愿望,满眼都是孙巨源的影子。

注释
良辰:美好的时光。
彩缕:彩色丝线。
同心:相同的心愿。
寂寥:寂静空旷,没有声音。
斋:屋舍。
画省:指尚书省。汉尚书省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别称“画省”。或称“粉省”﹑“粉署”。
款曲:有诚恳之意。曲,有深情的意思。
笺: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香笺,则为加多种香料所制的诗笺或信笺,或为笺的美称。
觞:古代盛酒器。这里指欢饮,进酒。
孙孩:是一个典故,信是孙巨源的侍女胡琴写给苏东坡的,信以回文诗写成,将苏东坡比作自己的丈夫,并决定在五天后去追赶苏东坡。“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江风海雨入牙颊,似听石室胡琴语。”(苏东坡《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苏东坡把胡琴的回文诗读了一遍又一遍,满眼都是“孙孩”(孙巨源)的影子,还兴奋得填了一首词寄给陈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苏东坡《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端午是中国古老的节日,有祈平安、长寿、禳解、祛除及避五毒等习俗。其中就有佩长命缕(五彩缕)祈求长寿。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285篇诗文

猜你喜欢

渡辽水

: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渡过辽水,此时离开咸阳足有五千来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出征的时候父母就已知道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便让我重新穿好衣裳,好像是伤悼我去送死一般。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打仗时还有士兵战死后尸骨被送回咸阳的,这些坟墓的碑石上都刻出了各人的家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活着的战士知道应该不会有渡河归家的那一天了,只能在辽水边驻马回望远在天边的家乡。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748页

渡辽水,此去咸(xián)阳五千里。
辽水:指大小辽河,源出吉林和内蒙古,流经辽宁入海。咸阳: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zhuó)衣裳如送死。
如:动词,去。重:一作“里”,一作“裹”。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营家:军中的长官。一作“茔冢”,即坟墓。题:上奏呈请。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zhù)马相看辽水傍(bàng)
回渡:一作“渡辽”。驻马:停住了马。傍:同“旁”。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748页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长途征战。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隔生”之感、“送死”之别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对外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父母与儿子、妻子与丈夫、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正是源于统治者的这些对外侵略战争。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一作‘茔冢’)各与题本乡。”这两句体现了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即使死了也不忘家乡,希望落叶归根。句中的“白骨”与“茔冢”都是战争留下的凄凉的遗物,是残酷战争的见证。凄凉的遗物与思乡之情融汇在一起,让人伤感莫名,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控诉与愤慨。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死的尚有“白骨”“归咸阳”,活着的只能隔着辽水空望家乡。他们只能期望有一天战死沙场后,自己的遗骸能够被幸运地送回长安。远征战士的悲哀,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浓烈。

  此诗笔力遒劲,意境苍凉,读来令人心摧骨折、肝肠欲绝。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韦整尉长沙

:
远远长沙去,怜君利一官。
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
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丸。
莫言卑湿地,未必乏新欢。

远远长沙去,怜君利一官。
你要远去长沙上任了,我心中难舍,只希望你能在任上一切顺利。

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
扬起风帆在彭蠡湖上疾行(彭蠡湖一说为鄱阳湖古称),云水之间行驶,但愿宽阔的洞庭湖可以宽慰你的心怀。

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丸。
到了任上,大家都会提着礼物来拜访你,争相为你接风。

莫言卑湿地,未必乏新欢。
不要以为你去了不够繁华的南方湿地之处就会因此而卑微,以你的魅力,必将不会缺乏新的朋友。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柳

: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系着雨拖着风的柳树难以保持自己的形态,全身无力,向人倾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把这纤细如玉的柳枝折下赠给在远方的人,它就像观音手里玉净瓶中的柳枝一样珍贵。

(niǎo)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褭:系着。有用丝带系马的意思。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贵主征行乐

:
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
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
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
宫婢联辔,身着黄灿灿的甲衣,香木杆上飘舞着绣金叶的罗旗。

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
中军直奔河阳,要赶宴席求醉,紫燕马踏落花,一路娇声娇气。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
春色满军营,马背将军面红如斐,策马扬鞭,一片葱绿在半空飘飞。

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城垣上,晓月黯淡,角声呜呜吹,尚未参战,就先给部下赏赐锦衣。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

奚骑:骑着马的奴仆。奚,奴隶,又专指女奴。连锁甲:即锁子甲。其甲五环相互,一环受镞,诸环拱护,使箭不能入。罗旗:锦罗绸缎之旗。香干:香木之旗杆。金画叶:旗上绣着金黄的树叶。

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sī)紫燕踏花行。
河阳:古地名,即孟津,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常置重兵。紫燕:泛指骏马。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shāo)(biān)上空绿。
红玉:红色宝玉。形容颜色美如红玉。捎:掠,拂。空绿:指碧天。

女垣(yuán)素月角咿(yī)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女垣:即女墙,城墙上砌有射孔的小墙。咿咿:象声词。多形容凄恻、微弱之声。此处形容女子吹角声弱。牙帐:将帅所居的营帐。前建牙旗,故名。分锦衣:犒赏之意。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旧指显贵者的服装。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耶溪泛舟

: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木桨在若耶溪中划船。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爱,清溪泛舟是怎样的从容悠闲。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彼此对望着好像曾经相识,却只能脉脉相视无缘攀谈。

参考资料:

1、 阿和.《大话钓鱼》 :中国农业出版社,1970:383-3842、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05-106

落景余清辉,轻桡(ráo)弄溪渚(zhǔ)
落景:落日的光辉。桡:船桨。渚:水中的小岛。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泓澄:水深澄澈。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mò)脉不得语。
脉脉:互相凝视。

参考资料:

1、 阿和.《大话钓鱼》 :中国农业出版社,1970:383-3842、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05-106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诗一落笔,就描绘出了一幅落日余辉中,渔舟唱晚、轻棹击水的耶溪夕照图:“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诗人开始就描绘江南独有的景色:溪水上一只小舟漂浮,舟人轻轻摆动着船桨,在落日余辉中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片斜阳照到水面,浮现出烟雨空濛的景象,水面上一层一层的细浪,受了残阳的反照,一时光辉起来,那夕阳金色的浅光,映着洲渚的小草、两岸的绿野,镶出西边天际的一抹绛红、深紫。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是写诗人临水泛舟看到在明净如镜的溪水中,观赏游鱼追逐嬉戏,三五成群,在水草和细石下钻进钻出。

  耶溪的水色山光,使诗人乐而忘返,而江南的风土人情、岸边的渔村竹寨,更使诗人如入桃源仙境。“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两句,概括地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欢声笑语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

  结尾“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恬静和乐的山村,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非常相似,又与诗人孟浩然失意后的隐逸心情和谐一致。因此,这“似相识”确是诗人的思绪所念,是情之所至,而与那垂钓翁、浣纱女陌路相逢,素不相识,虽则情感相通,却只能脉脉相视而已。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80-8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