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范金卿二首

:

君子枉清盼,不知东走迷。
离家来几月,络纬鸣中闺。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那能吐芳信?惠好相招携。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珉齐。
摭拭欲赠之,申眉路无梯。
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
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浮人少荡析,爱客多逢迎。
游子睹嘉政,因之听颂声。

君子枉清盼,不知东走迷。
君子枉自清高,不知人云亦云的迷惑。

离家来几月,络纬鸣中闺。
我离开家乡来贵县已经几个月了,家中的妻子孤独听着凄凉的蟋蟀声声。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你是有道德的君子,所以来投奔你的人特别多。

那能吐芳信?惠好相招携。
你不用好语善言,我都知道你的美好的内心。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
我心怀珍贵的绿宝石,长期埋没在泥土里。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珉齐。
一般的人,把他看成是容易污损的假玉。

摭拭欲赠之,申眉路无梯。
我把它擦拭干净,想把它献给朝廷,可惜没有进献的途径。

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有人把白猪和山鸡当作珍贵动物献给君王,却把真正的凤凰抛弃。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我却怀抱宝玉,因为没有进献的途径而痛哭流涕。

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我只好落寞回乡,像张仪一样让妻子看看,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还在吗?在就好,就有希望。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范县令不沽名钓誉,弹琴唱歌,清净高雅。

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
你用无为之道治理县政,心境犹如冰壶之水清澈见底。

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你治理的县境,没有盗窃,每家都是男耕女织。

浮人少荡析,爱客多逢迎。
没有游荡闲逛的人,风气淳朴,客至如宾,殷勤招待。

游子睹嘉政,因之听颂声。
我来贵县,深深为你的政绩感动,不由献给你一曲颂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

君子枉自清高,不知人云亦云的迷惑。
我离开家乡来贵县已经几个月了,家中的妻子孤独听着凄凉的蟋蟀声声。
你是有道德的君子,所以来投奔你的人特别多。
你不用好语善言,我都知道你的美好的内心。
我心怀珍贵的绿宝石,长期埋没在泥土里。
一般的人,把他看成是容易污损的假玉。
我把它擦拭干净,想把它献给朝廷,可惜没有进献的途径。
有人把白猪和山鸡当作珍贵动物献给君王,却把真正的凤凰抛弃。
我却怀抱宝玉,因为没有进献的途径而痛哭流涕
我只好落寞回乡,像张仪一样让妻子看看,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还在吗?在就好,就有希望。

范县令不沽名钓誉,弹琴唱歌,清净高雅。
你用无为之道治理县政,心境犹如冰壶之水清澈见底。
你治理的县境,没有盗窃,每家都是男耕女织
没有游荡闲逛的人,风气淳朴,客至如宾,殷勤招待。
我来贵县,深深为你的政绩感动,不由献给你一曲颂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8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湖边采莲妇

: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
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
小姑子在家纺织苎麻布,还不知道与人打交道。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大嫂子去湖里采芙蓉,曲溪宽湖,荷叶千万重。

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
你大哥外出远行,大嫂你别跟陌生人说话。

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要像秋胡的夫人一样,不受诱惑,要像松树高洁。

参考资料: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页

小姑织白纻(zhù),未解将人语。
白纻:苎麻布。将:与。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大嫂:兄嫂,文中指哥哥的妻子。溪湖:曲溪宽湖。

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
行不在:外出远行。外人:陌生人。

愿学秋胡妇,贞(zhēn)心比古松。
秋胡妇:典故名,典出汉·刘向《列女传》卷五《节义传·鲁秋洁妇》。秋胡之妻。诗文中常用以为节义烈女的典型。贞心:表示贞洁,贞操。

参考资料: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页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
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湖边采莲妇》是乐府古题之一。诗人借助于这一古题,刻画出一个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女子形象。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对比的写法。诗人把“小姑织白纡,未解将人语”和“大嫂采芙蓉,”“莫使外人逢”相对比。

  前两句描写小姑子在家纺织麻布,不懂的与外人打交道,还有大嫂子在溪水里采摘芙蓉,美丽动人。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一个朴实的乡下妇女,清新脱俗之感跃然纸上。

  后两句描写大哥走后大嫂的表现,加上运用典故,更能体现出他们之间夫妻相爱,也从侧面体现了古代妇女对于自己的贞洁是非常看重的。

  “愿”字将诗人多大嫂珍重自己贞操的希望渲染的淋漓尽致。运用典故,加深感受。‘“未解”一词体现出了小姑的淳朴与自然,更能看出古时女子的淳朴善良,引入喜欢。

  小姑在家中,尚且要“将人语”,大嫂在野外,反要“莫使外人逢。”以小姑的天真烂漫,来衬托“大嫂”的拘谨防范。使我们了解到采莲妇的贤淑和纯朴。诗歌在最后,又以“愿学秋胡妻,贞心比古松”结尾,把采莲妇的贞洁之心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湖边采莲妇》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通过对小事的描写,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古代妇女对贞操的看重。同时借用典故,更加强了对妻子对丈夫的忠贞的描写。从民间小事剖析出大道理,更能和读者产生共鸣。

参考资料:

1、 张超.经典情诗赏析:线装书局,2007.7:第12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如玉壶冰 / 赋得清如玉壶冰

: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未共销丹日,还冰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玉壶有什么作用,偏许素冰放在里边。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让冰不在日下融化,还同照绮彩窗户。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透明得中间能看清,从外看怀疑是虚无的。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冰气像庭中霜累积,光胜过台阶边的光亮。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早晨照凌飞鹊镜,晚上映射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如果与您比起来,清心还不如您呢。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8-9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7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清如玉壶冰:京兆府试试题。何用:为什么。素冰:洁白的冰。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qǐ)疏。
销丹日:指冰在赤日下融化。绮疏:窗户上雕刻的花纹,也指刻有花纹的窗户。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qì)月馀。
言:料,知。砌:台阶的边沿。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飞鹊镜:古镜的一种,传说可以照见妻子之心。宵:夜晚。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夫君:以称友朋,此指玉壶冰。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8-9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7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此诗所写为试律诗中一主要题材,即状物之作。“玉壶冰”最早的出处应是鲍照的《代白头吟》,诗中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分明是气节风骨之象征。后来,玉壶冰便成为了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每每为诗人所吟咏。十九岁的王维参加京兆府试,便以“清如玉壶冰”为题写下了一首名篇。

  全诗从不同角度对玉壶之冰作了描摹。首联一破“玉壶”,一破“素冰”,且以设问形式,使诗意更显生动。次联承写玉壶,方法巧妙,上下两句虽未点出“玉壶”二字,但却用素冰免于被赤日所融的命运反衬出玉壶之功用。三联上句紧承二联下句之“照”字,点出素冰之“明”。下句写素冰之“净”,亦紧扣诗题之“清”字。四联上句之“气”字紧承三联之“虚”字而来,描摹玉壶中围绕着素冰的冰雾,此亦衬写素冰。四联下句写素冰之光与台阶边沿之光相比更胜之有余,形容素冰之光亮。五联又紧承上联之“光”字而来,连用两个典故,衬写素冰之亮,其冰光压过可以照见妻子之心的飞鹊镜,如同像车胤聚萤那样用以照书,“玉壶冰”胜于妻、友,真如知己。此联还从早、晚两个对比的时间段来写,可见素冰之光亮昼夜不变。末联用拟人手法写素冰之“清”,显示作者对素冰清高坚贞气节的倾慕。末联之生发,意境深远。

  在这首诗中,诗人寄情的玉壶冰,俨然已成为“世间真情”的意象,是诗人对早已令人绝望的世间真情的急切呼唤。此诗堪称试律诗中的佳作,从诗中可体会出两种意味。

  其一,王维以玉壶盛冰作比,玉和冰,一个高贵,一个纯洁,两者相融,便构成了千古难出其右的高洁品质。王维铺陈多多、比赋连连,而到了结句处,忽然话锋一转,“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一下子从状物而及于写人,从冰之性情转入人之品格。旨在用冰壶自励,推崇磊落澄澈的品格。

  其二,在王昌龄之前之后,唐代诗人都有用玉壶冰表示友情的。骆宾王在跟朋友李峤分别之际,作了《别李峤得胜字》一诗,诗的末二句为“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同样此诗中“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取玉壶与冰两者品性相似,比喻两人情投意合。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8-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入昌松东界山行

: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在鸟儿才能飞越的山路上簸颠,马蹄笃笃没有一刻偷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
好容易通过一道崎岖的长坡,又有重重叠叠的大山出现在眼前。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湍急的水流冲激着巨石,松树的枝叶划破了寒天。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为王事奔波路程尚没有走尽,且不要过早地回看刀环。

参考资料:

1、 刘树勋.高适诗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22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93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昌松:县名,唐陇右道武威郡属县,故城在今甘肃古浪县西。鸟道:只有鸟才能飞越的山道。多用来称险峻的山路。登顿:忽上忽下、忽行忽止,形容山路的难走。

崎岖出长坂(bǎn),合沓(tà)犹前山。
坂:山坡,斜坡。合沓:重叠。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激:拍打、碰撞。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王程:奉王命差遣的行程。顾刀环:西汉李陵投降匈奴后,任立政等见到他,不便私语,便自循视刀环,表示可以还归于汉。环:谐音“还”,借作还意,隐指还家。

参考资料:

1、 刘树勋.高适诗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22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93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首联中“鸟道”,写山之高峻;“登顿”,上下意,诗中指翻山越岭。“几登顿”“无暂闲”,概括地描述了行人马不停蹄.在崇山峻岭中奔走的情景。以“几”修饰“登顿”,可见行人已走的路程之长。这两句落笔“山行”,既点题,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颔联写行人在鸟道上跋涉已久,一定非常疲惫,走出漫长崎岖的山坡,满以为山路已尽,展现在面前的将是一望无际的平川,谁知起伏的山峦又如刚才走过的山一样横亘在面前。用一“出”字、一“犹”字,生动地显示了行人错以为山路已尽的兴奋,以及看到眼前横亘的山峦后失望、厌烦的情绪。两句诗一扬一抑,既写山路,又写行人;写山路回应“几登顿”,写行人回应“无暂闲”;写山行非常真切,写行人十分细腻。

  颈联描写山间的具体景物。水石相激。湍奔而去,耐寒的松树,树色苍凉,令人顿生寒意。诗人驱马赶路,走出长坂,又入群山,“山行”的辛苦、乏味自在不言之中。现在又要过激流,穿寒松,荒寒的景象使山行之人不能不生孤寂、厌倦之感。

  尾联诗人在自觉厌倦之时,马上自激自励:王事未尽,不当思归。“王程”二字总管“山行”,点明了此次”山行”的意义。“顾刀环”句用汉朝李陵的典故。李陵留匈奴后,汉使任立政等见到他,难以私下说话,便向他使眼色,井屡屡抚摸刀环,“环”与“还”谐音,示意其归还汉朝。在这里,诗人说“且莫顾刀环”,就是提醒自己“王程”未尽,公事未了,决不能中途而止。诗人以明确的尽职意识,战胜了“山行”的疲倦、孤寂,诗的情调也为之一振,表现出盛唐边塞生活中所洋溢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在剪裁上舍因去果,直截“山行”中的一段,以少总多,富于典型性。全诗八句,以“山行”为线索,前六句与山行之所见,意境真切,使人如临其境;后两句写山行之所想,情绪昂扬,一派盛唐风调。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24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苦雪四首·其一

: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
北地寒冷,已经是二月了可天空中仍然刮着凛冽的北风,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一片阴暗。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
在冷清的斗室里,我心中十分惆怅,害怕就此愧对一生。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正在我如此愁苦之时,门前的柳树又青翠起来了。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2-104页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míng)冥。
冥冥:阴暗貌。

(liáo)落一室中,怅(chàng)然惭百龄。
寥落:冷落,冷清。百龄:百年,指一生。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2-10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鹦鹉

: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不要怨恨被关在华丽的笼子里,也不要痛恨翠绿的毛被剪得残缺不全。江南气候温暖,而你的老家陇西十分寒冷。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劝你不要把话说得过于清楚,话说的太清楚,人就愈加喜爱,要想飞出鸟笼就更难了。

参考资料:

1、 李子光 李国平 贺国英主编.《旅游交通与旅游文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493页2、 汪正楚编著.《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第329页3、 张燕宁 杨旭红编译.《唐诗三百首:注音精选本》: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09月第1版:第257页4、 李之亮 张玉枝 贾滨选注.咏物诗精华:京华出版社,2001:第150页

莫恨雕(diāo)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lǒng)西寒。
雕笼:雕花的鸟笼。翠羽残:笼中鹦鹉被剪去了翅膀。陇西: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以西,古传说为鹦鹉产地,俗称其为“陇客”。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君:指笼中鹦鹉。分明语:学人说话说得很清楚。出转:指从笼子里出来获得自由。

参考资料:

1、 李子光 李国平 贺国英主编.《旅游交通与旅游文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493页2、 汪正楚编著.《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第329页3、 张燕宁 杨旭红编译.《唐诗三百首:注音精选本》: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09月第1版:第257页4、 李之亮 张玉枝 贾滨选注.咏物诗精华:京华出版社,2001:第150页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三国时候的名士祢衡有一篇《鹦鹉赋》,是托物言志之作。祢衡为人恃才傲物,先后得罪过曹操与刘表,到处不被容纳,最后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在一次宴会上即席赋篇,假借鹦鹉以抒述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和忧谗畏讥的心理。罗隐的这首诗,命意亦相类似。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诗人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子里,所以用上面两句话来安慰它:且莫感叹自己被拘囚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话虽这么说,“莫恨”其实是有“恨”,所以细心人不难听出其弦外之音:尽管现在不愁温饱,而不能奋翅高飞,终不免叫人感到遗憾。罗隐生当唐末纷乱时世,虽然怀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大半辈子,无所遇合,到五十五岁那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这时的处境,跟这头笼中鹦鹉颇有某些相似。这两句诗分明写他那种自嘲而又自解的矛盾心理。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鹉的特点是善于学人言语,后面两句诗就抓住这点加以生发。诗人以告诫的口吻对鹦鹉说:你还是不要说话过于明白吧,明白的话你出去就更难了!这里含蓄的意思是:语言不慎,足以招祸;为求免祸,必须慎言。当然,鹦鹉本身是无所谓出语招祸的,显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况。据传罗隐在江东很受钱镠礼遇。但祢衡当年也曾受过恩宠,而最终仍因忤触黄祖被杀。何况罗隐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养成的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为讥刺的习气,一时也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对钱谬产生某种疑惧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这首咏物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是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曲,劝鹦鹉实是劝自己,劝自己实是抒泄自己内心的悲慨,淡淡说来,却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王明韶,曾凡星,王传光主编.《走进诗歌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8:第37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