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自临川来携庾台赵先生与曾丈诸葛帐干丈

:
谢游半天下,晚岁来兹山。
平生朱识见,惊兹红玉泉。
散珠流芳词,策琼想遗贤。
上探霞生岩,下历云度阡。
名存有瑶刻,事往如金烟。
世有好奇士,剪茨阐绳筌。
希兹红泉名,欲作疑信传。
胜境会即是,何必户牖前。
洗耳天河边,听之流潺湲。
语发谤已兆,况复然不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利登

利登(生卒年不详)字履道,号碧涧,南城(今属江西)人,一说金川(今属四川)人。 98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石昌言使北引

: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昌言考进士科目的时候,我才只有几岁,还没开始学习。回忆当年我跟一群孩子在父亲身边嬉戏玩耍,昌言也在旁边,还曾拿来枣儿栗子给我吃;两家住得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所以彼此十分亲昵。昌言应考进士科目,一天比一天出名。我后来渐渐长大,也稍稍懂得要读书,学习句逗、对对子、四声格律,结果没有学成而废弃了。昌言听说我废弃了学习,虽然没有说我什么,而细察他的意思,是很遗憾的。后来过了十多年,昌言进士及第,考中第四名,便到各地去做官,彼此也就断了音讯。我日益成长壮大,能够感到悔恨了,便痛改前非而恢复学习。又过了几年,我游历京城,在汴京遇见了昌言,便彼此慰劳,畅叙平生以来的欢乐。拿出文章十多篇,昌言看了很高兴,并且夸我写得好。我学习开始晚,又没有老师指导,虽天天作文,内心一直十分惭愧;等听到昌言的话后,于是颇为自喜。到现在又十多年过去了,再次来到了京城,而昌言已经身居两制,他作为朝廷使者,要出使到万里以外的那些强悍不屈服的契丹朝廷,要树立大旌旗,跟随的骑士多达几百骑,送行的车辆有上千辆,走出京城大门情绪慷慨激昂。我自思忖,孩童时代见到昌言在先父身旁,那时怎么会料想他会走到这一步了?一个人富贵起来并不奇怪,而我对昌言的富贵特别有所感触啊!大丈夫活着不去当将军,能当名使臣,用口舌辞令在外交上战胜敌人就足够了。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前些年彭任跟随富弼公出使契丹,曾对我说:“出了国境之后,住宿在驿亭。听到披甲战马几万骑驰聘而过,宝剑和长矛互相撞击,整夜不绝于耳,跟随之使臣惊慌失色。等到天亮了,只见道路上的马蹄印了,心中的余悸还难平息,好像心要跳出来似的。”大凡契丹用来向中国炫耀武力的手段,多为这类事情。中国去的使者,没有识透他们这类手段,因之而有的人甚至震惊害怕到哑口无言,让外族人嗤笑。唉!这是多么的没有思考力啊!古代奉春君刘敬出使到冒顿去,壮士大马都藏起来不让看见,因此才有平城的战役。现在的匈奴(契丹),我是深知他们没有什么能力与作为的。孟子说:“面对诸侯国君的谈话,就得藐视他。”更何况对待外族呢!请把上述的话权作临别赠言吧。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石昌言:即石扬休。字昌言,宋代眉州人。少孤力学,登进士。累官刑部员外郎,知制诰。仁宗朝上疏力请广言路,尊儒术,防壅蔽,禁奢侈。其言皆有益于国,时人称之。石、苏两家均眉州大户,世有通家之谊。昌言进举,洵方五岁。昌言出使契丹,为契丹国母生辰寿,在嘉祐元年(1056)八月。引本应作序,苏洵父名序,避家讳而改。大旆(pèi):一种末端呈燕尾状之大旗。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彭任:宋代岳池人。庆历初富弼使辽,任与偕行,道次语弼曰:“朝廷所谓书词,万一与口传异,将何以对?”启视果不同,弼即驰还朝,更书而去。冒顿(mò dú):汉初匈奴族一个单于的名字。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该文作于嘉祐元年九月,是一篇赠序。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八月,刑部员外郎、知制诰石扬休(字昌言)出使北国前往契丹,庆贺契丹国母生辰。苏洵给他这篇赠序(因为苏洵之父名序,不称序改称引),就是让他借鉴历史经验,不怕强敌威胁,发扬民族正气,夺取外交胜利。文章首段回忆他们之间的亲密交往,感佩扬休奉使强虏实现平生抱负,寄于莫大信任,充满劝勉之情;二段回顾历史情况,剖析强虏本质,指出藐视强虏是唯一正确的态度。文章用语简炼,仅在这数百言间,就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得不成为令人敬仰的大家风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惜春郎·玉肌琼艳新妆饰

:
玉肌琼艳新妆饰。好壮观歌席,潘妃宝钏,阿娇金屋,应也消得。
属和新词多俊格。敢共我勍敌。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玉肌琼艳新妆饰。好壮观歌席,潘妃宝钏,壮娇金屋,应也消得。
在一次酒席上遇到一位皮肤白皙相貌艳丽的歌妓,她的装扮新颖独特,来看她的人很多,就像东昏侯对待潘玉儿那样经常给这位女子服饰、金舛、手镯,像汉武帝对待壮娇那样作一座金屋让这位歌妓住,这位歌妓消受得起。

属和新词多俊格。敢共我勍敌。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要求这位歌妓所作的新词有俊美之格调,这位歌妓很有才情,在填词方面和我不相上下。过去的放荡不羁的名声用错地方,只有这位女子才值得,恨不得与她早点相识。

参考资料:

1、 王星琦.柳永集 :凤凰出版社,2007年:71-722、 柳永.柳永词选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84-85

玉肌琼(qióng)艳新妆饰。好壮观歌席,潘妃宝钏(chuàn),阿娇金屋,应也消得。
琼艳:白皙而艳丽。琼,本指美玉,诗词中常以形容女子细腻的皮肤。“潘妃:潘妃为南齐东昏侯妃,名玉儿.以骄奢名干时。阿娇金屋:阿娇即汉武帝陈皇后。消得:抵得,配得上。

属和新词多俊格。敢共我勍敌。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俊格:格调清俊高雅。“勍”jìng通“竞”,争竟。疏狂:这里是张扬、炫耀之意。

参考资料:

1、 王星琦.柳永集 :凤凰出版社,2007年:71-722、 柳永.柳永词选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84-85
玉肌琼艳新妆饰。好壮观歌席,潘妃宝钏,阿娇金屋,应也消得。
属和新词多俊格。敢共我勍敌。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上片写歌妓的美艳照人。起句“玉肌琼艳新妆饰”直接从正面描写她肌肤白嫩娇美,光洁如玉,而又装扮一新。“好壮观歌席”,是说每当她出现在酒宴歌席之上,人们都会觉得眼前一亮,酒宴歌席也会因她的到来而增色不少。这句从侧面写她的美。把“好壮观歌席”口语化,宜于观听,朗朗上口。以下,词人全用虚笔,以“潘妃宝钏,阿娇金屋,应也消得”,极赞她的美丽和高贵。

  下片写这位歌妓格调俊雅。在柳永的笔下,这位歌妓不但容貌姣好,气质高贵,而且颇有才情。她“属和新词多俊格”,竟能与别人以诗词相唱和,且作品格调高迈过人,“敢共我勍敌”。要知道,词人向来以“平生自负,风流才俊”(《传花枝》)自诩,作诗填词能与他一争高下,这位歌妓的才情可以想见。所以词作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这首小词妙处亦在结末:疏狂少年敢与我这个老浪子竞争,恐怕他们还嫩了点,谁叫他们不早与你结识呢 ! 这话是对那“玉肌琼艳”说的,事实上也是对疏狂少年的不屑,活脱脱一个过了中年.痴心不改,以风流浪子自许的词客形象。宋代的歌妓地位卑微,受到严格管束,常受折磨,柳永此词虽以歌妓为描写对象,但绝无丝毫淫靡的情调,柳永笔下的歌妓也绝无一点风尘气。他把歌妓当作平常人对待,他所欣赏的不仅仅是歌妓的体态和容貌,而更多的是她的才华和品格。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 姚守梅、 耿小博.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102-10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醉中感怀

: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

青衫犹是鹓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依旧是穿青衫位列八品,早已剑阁门外白发满头。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深更夜响刁斗声震城楼。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怀壮志收失地此心未灭,醉梦中闻军乐出塞伐胡。

参考资料:

1、 马世一.古诗行旅 宋辽金卷:语文出版社,2014.08:253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憔悴:忧貌。

青衫犹是鹓(yuān)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鹓行:指朝官的行列。剑外:唐人称剑阁以南蜀中地区为剑外。

古戍旌(jīng)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晚上敲击巡更。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tán)槽出塞声。
檀槽:用檀木做的弦乐器上的格子,这里指代军乐。

参考资料:

1、 马世一.古诗行旅 宋辽金卷:语文出版社,2014.08:253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诗的一、二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意犹未足,于是再申两句——“青衫犹是鸩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青衫”,唐代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宋代因袭唐制。陆游早年在朝廷任大理司直、枢密院编修官,都是正八品,所以说“青衫”。“鹓行”,又称鹓鹭,因二鸟群飞有序,喻指朝官的行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身上穿的还是旧日“青衫”,那也就含有久沉下僚的感叹。“剑外”,指剑阁以南的蜀中地区,此处即代指当时陆游宦游的成都、嘉州等处。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同时,第三句又回应了第一句,第四句又补充了第二句,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所以卢世灌说“三、四无限感慨”(《唐宋诗醇》引),倒是颇能发掘诗意的。

  诗的前四句从叙事中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五、六两句转为写景——秋天,古堡上的旌旗在秋风中飘拂,笼罩着阴郁惨淡的气氛;夜深了,城头上巡更的刁斗声清晰可闻。这显然是一个战士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鬓虽残,心未死”(《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古戍旌旗,高城刁斗,无不唤起他对南郑军中戎马生涯的怀念和向往。这一联虽是写景,却是诗中承上启下的枢纽,所以接着便说“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檀槽,用檀木做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格子,诗中常用以代指乐器。《出塞》,汉乐府《横吹曲》名,本是西域军乐,声调雄壮,内容多写边塞将士军中生活。诗人壮心虽在,欲试无由,惟有寄托于歌酒之中。尾联两句再经这么一层转折,就更深刻地反映了他那无可奈何的处境及其愤激不平的心情,也刻画出诗人坚贞倔强的性格。

  全诗跌宕淋漓,有余不尽之意,体现诗人七律造诣之深。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中国古典诗词曲鉴赏:黄山书社,2006.11:233-23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春日暖暖的阳光,像在抚弄着杨柳轻柔的枝条,在花园的小径上,涌动着浓浓的香气。可过了清明节天却阴了起来,云雾笼罩着红楼,好似是把它锁住,那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午睡醒来,听到莺儿美妙的鸣叫声,却又唤起了我的春愁。这莺儿却在哪里呢?是在绿杨影里,是在海棠亭畔,还是在红杏梢头?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288-289页 .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迟迟: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轻柔:形容风和日暖。花径:花间的小路。暗香:指幽香。朱楼:指富丽华美的楼阁。

午窗睡起莺(yīng)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shāo)头。
梢头:树枝的顶端。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288-289页 .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朱淑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绪万端。

  上片“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两句,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迟迟春日”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指日长而暖。“弄轻柔”三字,言和煦的阳光在抚弄着杨柳的柔枝嫩条。秦观《江城子》词:“西城杨柳弄春柔。”“弄”字下得很妙,形象生动鲜明。对此良辰美景,主人公信步走在花间小径上,一股暗香扑鼻而来,令人心醉,春天多么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长,清明过后,却遇上阴霾的天气,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犹如给女主人公的内心罩上了一层愁雾,使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看来开头所写的春光明媚,并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不然和煦的阳光与云雾是很难统一在一个画面上,也很难发生在同一时间内。“云锁朱楼”的“锁”字,是一句之眼,它除了给读者云雾压楼的阴霾感觉以外,还具有锁在深闺的女子不得自由的象喻性。“锁”字蕴含丰富,将阴云四布的天气、深闺女子的被禁锢和心头的郁闷,尽括其中。

  下片着重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由黄莺的啼叫唤起的。大凡心绪不佳的女子,最易闻鸟啼而惊心,故唐诗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之句。试想一个愁绪万端的女子,在百无聊赖之时,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时光,午睡醒来,听到窗外莺声巧啭。不禁唤起了她的春愁。黄莺在何处啼叫呢?是在绿杨影里,还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红杏梢头呢?自问自答,颇耐人玩味。

  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自然。作者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这是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在写景上不断变换画面,从明媚的春日,到阴霾的天气;时间上从清明之前,写到清明之后;有眼前的感受,也有往事的回忆。既有感到的暖意,嗅到馨香,也有听到的莺啼,看到的色彩。通过它们表现女主人公细腻的感情波澜。下片词的自问自答,更是妙趣横生。词人将静态的“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引入黄莺的巧啭,静中有动、寂中有声,化静态美为动态美,使读者仿佛听到莺啼之声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流播到另一个地方,使鸟啼之声富于立体感和流动感。这是非常美的意境创造。以听觉写鸟声的流动,使人辨别不出鸟鸣何处,词人的春愁,也像飞鸣的流莺,忽儿在东,忽儿在西,说不清准确的位置。这莫可名状的愁怨,词人并不说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补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333-1334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日三首

: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已是降霜时分,邗沟里,水还是清澈的,天上万颗星星,映在水里,和船是那么近。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原以为岸边茭蒲之地,没什么人家,忽然传出了言语几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没有风,小院里也没有落叶,几只虫子相对,正在吐丝。

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望弯弯淡虹,像是挂在小西楼上似的,鹁鸠因彩虹出现而尽情地鸣噪追逐。

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怎样才能求得盛妆的女子相对而舞,我喝酒正香,把彩虹作锦帛赏给她们。

参考资料:

1、 黄瑞云 .两宋诗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 :115 .2、 陈衍 .宋诗精华录 :巴蜀书社 ,1992 :348 .

霜落邗(hán)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bàng)船明。
邗沟:又名邗江,即今江苏境内自扬州市西北入淮之运河,中途经高邮。《嘉庆扬州府志》卷八:“运河,皆云古邗沟也。……左哀九年杜预注:‘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寒星:寒光闪闪的星。傍:靠近。

(gū)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菰蒲:菰,即茭白;蒲,即蒲草。

月团新碾(niǎn)(yuè)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月团:茶饼名。新碾:即旋碾旋泡。瀹:烹茶或泡茶。花瓷:指茶碗。楚词:即《楚辞》。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连卷雌(cí)(ní)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连卷:长而弯曲的样子。雌霓:副虹,双虹中色彩浅淡的虹。逐雨追晴:虹现可以预测晴雨。

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hān)聊把作缠头。
万妆相向舞:无数盛妆的女子相对而舞。万:泛言其多。缠头:指赠与歌舞者之锦帛或财物。

参考资料:

1、 黄瑞云 .两宋诗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 :115 .2、 陈衍 .宋诗精华录 :巴蜀书社 ,1992 :348 .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星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第一首表现邢沟附近的水乡夜色。微霜已降,秋水方清,诗人乘船经过运河,习习凉风,吹来清新空气,很觉爽快。这时没有月光,只见满天星斗。诗人陶醉在迷人的秋江夜色之中,环顾四周,寒星万颗,映照水中,倍感亲切。一二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消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三四句赞关环境幽寂。邢沟两岸丛生着菰蒲一类水生植物,在夜色朦胧中,给人以一望无际的感觉。菰蒲星处居然隐藏人家,诗人完全没有料到,不过,这种艺术处理,只适宜于若明若晴,唯见星光的秋江之夜,如果换成月夜和白天,就不一定恰切。此联妙在使用了“疑”、“忽”二字。诗人心中正结着一个菰蒲星处有无藏舟之“地”的“疑”团。忽然几声“笑语”,方知岸上还有“人家”,疑团顿时解开。这种情景,很平常,优诗人却能通过艺术作品把它捕捉下来。宋人曾说此联是来自白道猷的“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而“更加锻炼”。诗人们各自写出了生活中的类似体验,但秦观此联却显得更灵动,因而受到黄山谷的称赏。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用的是先抑后扬法。通篇不直写旅人,而是借物托志,先写霜气、秋水、寒星、菰蒲,最后写菰蒲星处的“笑语声”,随即戛然而止。然言虽止而意未尽。这亲切的笑语声是伴随着夜行人度过迷蒙空寂的秋宵,还是瞬间消失在凄冷的夜空,留下的却是更加难耐的寂寞和愁苦。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正面阐述,而是用遮掩来突出,用省略来增添。由于构思巧妙,含蓄星邃,因而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第二首描写家庭生活中的闲适情趣。一二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月团(茶饼)新碾,花瓷为杯,茶美而器精,说明诗人很通茶道。饮罢呼儿课诵《楚词》,更见教子有方,他同把酒色财气作为生活必需的腐败官僚,是大为异趣的。
  三四句则突出了静观万物的逸趣闲情。小轩风定,树梢处于暂时静止状态,连一用古叶也不见掉落。这可给了青虫以好机会,相对吐丝,好不自在。青虫乃细小生物,吐丝是轻微动作,但诗人却能仔细进行观察,他对昆虫世界的浓厚兴趣,对人世纷扰的淡泊情怀,都是可想而知的。诗人迷醉在青虫吐丝的小天地中,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简直忘掉了荣辱得失。这种情趣,是眼中唯见财与势的俗物所无法理解的。这样,诗人的超逸情怀,无形中便从纸背反透出来。一、二句写人情,三、四句写秋景,粗看似不相干,实则气氛和谐,情景交融,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方回说秦观“古诗多学三谢,而流丽之中有淡泊”,并举了此诗,当亦属于有“三谢余味”之作。全诗语言朴素清新,画面生动,极富生活气息,闲雅而有情致。

  第三首诗写雨后彩虹当空的绚丽景象,想象奇特,语气豪放,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诗的一、二句状景,雨过天晴,由于阳光的折射,西天出现长而弧曲的彩虹,变幻多姿,非常美丽,远远望去,就像挂在西楼之上,仿佛诗人伸手就可摘下,极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逐”和“追”两字,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彩虹以活泼甚至顽皮的性格,生动、形象,简直把彩虹写活了。此时此景,诗人也好像受了感染,神情振奋,突发奇想:如果能招来千万个美人一起歌舞,那该多好。在酒酣时,一定剪下这美丽的彩虹,赏赐给她们。缠头,指古代舞女绕缠头上作为妆饰的锦锻,后来将宴席上赏赐给歌舞者的罗锦之类的礼物称为缠头。诗人的幻想是做不到的,但却是心情愉快的真实流露。在这里,正面描摹已美不胜收,又引发奇想,使美景更加可怜可爱,锦上添花。其构思巧妙,手法新颖。

参考资料:

1、 及宝瑶,秦观《秋日三首》赏读[J],《阅读与鉴赏》,2007 2、 陈衍 .宋诗精华录 :巴蜀书社 ,1992 :348 .3、 缪钺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608-610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