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独自对着辛盘饮酒,愁绪渐上眉头。打开楼窗独站楼前,仿佛看到前些时候随河水流入大海的落花又被燕子衔回。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对书贴簪欢这些旧习已了无兴趣,心中想到的只有那千山的风雪。年去年来春也不曾老去,人却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渐渐衰老。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xián)还。
辛盘:《风土记》:“元旦以葱、蒜、韭、蓼蒿、芥杂和而食之,名五辛盘,取迎新之意也。”
书贴更簪(zān)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书贴更簪欢:书贴,《荆楚岁时记》:“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二字。”簪欢,立春日簪幡胜为欢。古时立春日,人们剪彩为小幡或胜(一种妇女头饰),插在头上。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明知此次分别之后再无相见的机会,还是勉强约定将来相会的日期。像这样一别,一待梨花落尽,月亮又会悬系在西天。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聂小晴 .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019-0202、 赵明华.纳兰词典评.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013-0143、 (清)纳兰性德著;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纳兰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40页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xù)凄迷。红泪偷垂(chuí),满眼春风百事非。
才道:才知道。凄迷:凄凉迷乱。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无计:无法。“欢期”:佳期,指二人重会相守之期。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聂小晴 .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019-0202、 赵明华.纳兰词典评.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013-0143、 (清)纳兰性德著;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纳兰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40页《采桑子》率直平白,把词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该词上片描写自己与表妹之间只是一种错,抒发了自己凄迷的心情。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有一种美,就在于语言的歧义,“心绪凄迷”是本篇抒情的重心。这里的“心绪凄迷”,正是由上面的“错”而引发出来,但而今才明白的“当时错”,究竟是当初不应相识,还是当初不该从相识而走得更近,或是当时应该牢牢把握住机会、不放你离去,作者所谓的“错”是什么词中并未交待清楚,也不需要交待清楚,这个空间是留给读者自己想像的,读者不应该侵占、剥夺,也不能够侵占、剥夺。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设想那个女子正在偷偷垂泪,这里似乎是一个错位的修辞,要说“百事非”,应该搭配“满眼秋风”才是,但春风满眼,春愁宛转,由生之美丽而感受死之凄凉,在繁花似锦的喜景里独会百事皆非的悲怀,尤为痛楚。此刻的春风和多年前的春风并没什么两样,而此刻的心情却早已步入秋天。
下片开始写无可奈何的心境,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欢期”是相见、欢聚的意思,而“强说”一词让这份期待中的欢期变得难以预见,明明知道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了,但还是强自编织着谎言,约定将来的会面。那一别真成永诀,此时此刻,欲哭无泪,欲诉无言。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风动梨花、淡烟软月中,翩翩归来的,是佳人的一点幽香,化作梨花落入手心。情语写到尽处,以景语来作结:以景语的“客观风月”来昭示情语的“主观风月”,这既是词人的修辞,也是情人的无奈。正是那无限愁怀说不得,却道天凉好个秋。
全词以懊恼之意写分离之苦,语少而意足,辞新而情悲,有跌宕摇曳之姿。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聂小晴 .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019-0202、 赵明华.纳兰词典评.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013-0143、 纳兰性德,田萍.《纳兰词全集鉴赏》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100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汴水依旧如隋时的样子,年年东流。秋日的短亭传来一首《水调》的歌声。明月仿佛也是旧时的,静静地照耀着扬州城。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想隋朝的时候这里曾是何等繁华侈靡,如今河岸杨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还是靠近了歌舞之楼。
参考资料:
1、 徐燕婷 朱慧国.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 ,2014-1:56-572、 施议对 .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36-37无恙(yàng)年年汴(biàn)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无恙:安好。汴水:古河名,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今水已湮废,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水调:曲调名,传为隋场帝时,开汴渠成,遂作此。
曾是长堤(dī)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曾是句:长堤,指隋堤。玉钩斜: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近:靠近。迷楼:楼名。故址在今扬州西北。
参考资料:
1、 徐燕婷 朱慧国.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 ,2014-1:56-572、 施议对 .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36-37纳兰此篇则明示之“怀古”,“怀古”之作是诗人咏怀的一种手法,无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达意而已,可以说举凡诗词中的怀古之作都是诗人的咏怀之作。该篇亦是如此,作者借咏隋炀帝穷奢极欲,腐败昏聩之故实,抒写了自己的不胜今昔之慨。
其一为王世禛首倡,描摹红桥风物。谓其坐落于绿杨城郭,登桥四望,徘徊感叹,亦当自迷。容若和之,曰为怀古。除了“旧时明月”,其所怀者,应当还包括长堤锦缆。前者乃自然物象,指明月照耀下的扬州;后者社会事相,指隋炀帝至汴京,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场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汴水年年,水调声声。眼前物景似乎并无变化。上片布景,以“无恙”二字,说明一切。那么,当年经过汴水,巡幸江都的帝御龙舟及萧妃凤舸,至今又如何呢?
长堤上,清瘦绿杨,不是曾为牵系过锦帆的彩缆吗?眼下所能见到的,尽为愁思笼罩。隋帝建造迷楼,已与宫女的玉钩,一起埋葬。下片说情,以长堤锦缆与清瘦杨柳对举,说明江上景物依旧,眼下人事全非,并以玉钩、迷楼,对于当年的人和事,表示哀悼,为寄吊古之情。词章因红桥之名,哀乐交乘,与原作之徘徊感叹,同一怀抱,可谓合作。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 .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36-37闾左称雄日,渔阳适戍人。
贫民出身的陈胜起兵称雄的时候,不过是被遣发到渔阳守边的人。
王候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成为王侯难道需要王侯的苗裔吗?砍树木为兵器,举旗杆为旗帜,足可以消灭秦国。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正义唤醒了陈胜这样豪杰,先制造声势,假托鬼神。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
为(汉高祖刘邦)扫清道路,陈胜居功第一位,汉朝的将领中有谁能够和他相提并论呢?
参考资料:
1、 徐俊,曲江.诗歌别裁.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582、 朱眉叔,董文成主编. .清晚清文学作品译注讲析. .沈阳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121闾(lǘ)左称雄日,渔阳适戍(shù)人。
闾左:居住在里巷之左的贫民。渔阳:古郡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适戍:被发遣防守边疆。
王候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宁:岂。竿木:指起义,语本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仗:依仗。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
驱除:指为汉高祖的成功扫清了道路。语本《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伦:比。
参考资料:
1、 徐俊,曲江.诗歌别裁.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582、 朱眉叔,董文成主编. .清晚清文学作品译注讲析. .沈阳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121参考资料:
1、 王镇远.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几百级阶梯拾级而上才到达它的峰巅,尽览全城风光,但见轻雾迷漫,碧波荡漾。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独秀峰来龙去脉(mài)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南斗:星宿名,在南天。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三百六级登其巅(diān),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伤:妨碍。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独秀峰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独秀峰》是袁枚晚年重游桂林所作,虽然诸家选评赏析极少,几乎被人遗忘,但细读之,仍然可以从中鲜明地感受到“性灵”说的审美追求。
题名为“独秀峰”,但诗人并未平铺直叙,作一般性的平实说明,而是以“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这种突兀的笔触,夸饰性的语言,横空劈来。一个“插”字,逼真地写出诗人与独秀峰不期而遇时敏锐而又独特的审美感受,显示了独秀峰的动态美;也生动地突现出独秀峰孤峰横插、直冲云霄的不凡气势。同时,还由孤立的山,联想到孤立的人生,发出青山尚且劲直、人生何必感伤的兴叹,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
这首诗极言独秀峰孤兀参天,并寄寓了孤高自守的高尚追求。作者先写从远处遥望独秀峰,好似插入青天的利剑,高峻笔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奇景多多,却远不如这一峰雄伟奇特。拾级而上,俯视天下,一城烟水浩渺无边,胸襟亦为之开阔。观景生情,奇景感染着像独秀峰一般孤高傲岸清俊的诗人。前三联蓄足情势,尾联水到渠成抒发了“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的豪迈感慨。
这首诗歌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增强动感,化无形为有形,赋予静态的独秀峰以动感的形象,展现了“绝无有”的“插南斗”之势。“插”字用得妙,妙在化静为动,山由无到有、到直冲云天的过程被动态的呈现出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独秀峰的独特姿态。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独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