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舫宴集分得澹字

:

平生学已误,末龄道逾贬。久酣世味醲,益羡朋交淡。

座既接簪缨,享复与昌歜。偶会情即亲,未识气已感。

惊鳞乐连藻,倦翮媚丛菼。既忝末席欢,不饮吾何敢。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戴良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260篇诗文

猜你喜欢

踏歌行·梦里思大漠

:
梦里思大漠,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且行且慢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
梦里思大漠,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且行且慢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
梦里思念大漠,在春天花开的时候离开的渭城。长亭近在咫尺,人孤单寂寞,听到阳关曲心中泛起无限忧愁。一边慢慢走一边叮嘱着,踏着歌声前行但是人却不能停留下来。
梦里思大漠,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且行且慢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
谓城:古咸阳,今西安。花时:春暖花开时。阳关:阳关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木兰花慢·混一后赋

:
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鼓舞五华鸑鷟,讴歌一角麒麟。

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好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眼望着广阔远大的天地,回想起君臣的遇合犹如变幻的风云。想当年汉好帝业初成的时侯,万物欣欣向荣大地温暖如春。当东风吹遍原野新朝建立的时候,花红叶绿显本性,人情欢忧各纷纷。为风花雪月而流连的成醉客,对局势保持清醒头脑的是醒人。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鼓舞五华鸑鷟,讴歌一角麒麟。
龙和蛇蛰居而起,屈而复伸,料想新王朝不会轻视礼教丧斯文。应当恢复上古时代淳朴的社会风俗,继承古代帝王的典章制度,治理国家如同理清乱麻需要费精神。老天爷何时挥手下令倒银河,洗净凡世的喧闹、战争和灰尘。到那时,华丽的鸑鷟鸟将出来跳舞,吉祥的麒麟也会讴歌人世间的太平。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334-336页2、 (清)朱孝臧.宋词三百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01:158页

望乾(qián)(kūn)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dǐng)初成,好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qiáo)(cuì)醒人。
木兰花慢: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平韵,下片七平韵。混一:指元朝统一全国。乾坤浩荡:天地广阔远大。际会:封建时代称君臣遇合,得以行道,为风云际会。风云:多用以比喻人的际遇。汉鼎初成,好基始建:比喻元朝建国开基,统一天下。鼎:封建时代太庙内放有九鼎,鼎代表宗庙社稷。憔悴:黄瘦,瘦损。醒人:由屈原《渔父》“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脱化而来,指对局势保持清醒头脑、志向深远的政治家。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chún)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xiāo)尘。鼓舞五华鸑(yuè)(zhuó),讴(ōu)歌一角麒(qí)(lín)
龙蛇:龙和蛇,词中比喻非常之人。屈伸:指能根据政治清明与否决定出仕或退隐。斯文:指礼乐制度,也指文人或儒者。淳风:淳朴的社会风俗。先王:指远古时期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圣贤君王。经纶:原指整理丝绸,词中指处理国家大事。天君:词中指皇帝。嚣尘:污浊的泥土,也用来指尘世间。鸑鷟:水鸟名,古代传说是祥瑞之鸟。讴歌:歌颂,赞美。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太平盛世才出现,是吉祥之兽。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334-336页2、 (清)朱孝臧.宋词三百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01:158页
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鼓舞五华鸑鷟,讴歌一角麒麟。

  词的上片赞颂元朝初建的兴盛气象,下片则书写词人于开国盛世的志向,表达了词人对全国实现和平的兴奋之情,以及对新的统一王朝的热烈祝颂和殷切希望。

  上片写词人生逢大元开国盛世的喜悦心情。

  开头“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六句,从物我两个方面,写元朝的建立带来的新气象。“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三句把元朝与汉、唐相比,借古喻今,写出元王朝的建立,犹如当年“汉鼎初成”“唐基始建”一样,给国家带来希望,给万物带来了生机。词人以汉、唐作比,既指明了元王朝的建立有着坚实的基础,又颂扬了它的无比强大。

  “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四句,运用生动的比喻,继续从物我两个方面,写元王朝的建立带来的新气象。“但无言、红绿自纷纷”化用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既以百花盛开比喻统一的兴旺气象,又暗示天下归心。词人因不满金政权而弃官出家,又因受到元世祖的赏识重用而还俗,所以词人自称为“醒人”。词人以“春风”“花月”,比喻元王朝建立后带来的新气象。这样的表达方式使本词显得生动而具体,同时词人又以自己由隐居到出仕的经历,来说明新王朝的建立有化育万物的功效,增强了词作的说服力。

  下片写词人恢复古道、重振乾坤的雄心壮志。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五句,紧承上片“醒人”二字,写出自己不仅能归隐,而且能出仕,并且坚信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会丧失,恰恰相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一定能发扬光大,而词人也将以“先王大典”为依据,酌古推今,建立一套新的政治制度,恢复“上古淳风”。这几句词既表现了词人的政治理想,又反映了他决心大干一番的非凡气概。

  “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鼓舞五华鸑鷟,讴歌一角麒麟”五句,这里词人充满自信,认为在这龙腾虎跃、万象更新之际,定能一显身手,施展鸿图。

  全词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豪放中透着深沉,气势雄健。既有慷慨激昂的叙议,又有生动形象的比喻,语言豪放,意境壮阔,充满欢乐向上的精神。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334-336页2、 朱惠国.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 元明清诗、词、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07 第1版:26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落梅风·因他害

: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因为想他害了相思,得了一身的病。朋友们劝我都是一番好意。可朋友们要是知道我心里想的,一定会和我一样憔悴。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qiáo)(cuì)
相识每:相好的朋友们。每,即“们”字,元人俗语。就里:内情。和:连。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大德歌·冬景

: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大雪粉白光华,就像满天飞舞的梨花,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雪花密密层层的飘洒,值得人们描形写画。白茫茫的世界中,稀疏的树林里晚归的寒鸦悲啼不止。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2、 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zào)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chā)
双调:宫调名,为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大德歌:曲牌名,入双调。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共七句七韵。雪粉华:洁白的雪花。粉,白色。或谓“粉”疑当作“纷”,纷华,形容雪之大。华,光彩、光辉。堪:值得。图画:此处用为动词,犹画图。疏林:稀疏的树林。噪:鸣叫。黄芦:枯黄的芦苇。掩映:半藏半露。清江:言江水之清,泛指而非实指。斜缆:斜系着。艖:木筏,小船。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2、 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这支小令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傍晚郊野雪景图,勾画了饱含着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的冬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安宁闲适稳定生活的感情,也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全曲用字讲究,境界开阔,层次分明,画面清新淡雅,富于立体感,是描绘景物的好作品,从中可感触戏曲大家智慧的光芒。

  大德歌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凡七句七韵,曲题《冬景》是王季思等编辑《元散曲选注》时加上的,这样文眼更加明晓。

  “雪粉华,舞梨花。”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渔《闲情偶寄》:“花花耐观,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雪”。作者饱蘸着热爱之情,写出了雪
花的形状和神态。着一“舞”字,说明北风吹紧。作者仰视天空,雪花纷飞,弥漫天际,为下文写具体的景物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北风吹扫,扬起雪粉,烟雾笼罩,仍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此言久久平视之景。“四五家”,作者没有确指,说明烟雾之大,难以辨认清楚,联系下句这是傍晚黄昏时的景色。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密洒堪图画。”“堪”,值得。雪花稠密地飘洒下来,是值得描形写画的。此句总结以上二句,远望烟村雪景,银装素裹。下面三句写近景。“看疏林噪晚鸦。”看,那傍晚归巢的乌鸦,在稀疏的树林中正噪闹着,是准备栖息。着一“看”字引起下文。疏林,稀疏的树林,叶落树疏,冬之景也。“噪”,说明乌鸦之多。乌鸦的叫声,引起作者的注意,引起作者无限情思。正因为疏林,所以看得清楚乌鸦。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明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着”上黑色的乌鸦,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注意。黑色为冷色,而乌鸦的叫声很凄惨,显得荒凉,这样就给整个画面带来荒凉之感。

  “黄芦掩映清江下。”“清江”,泛指而非实指,言江水之清。黄色的芦花倒映在水里,形成一条黄橙色的彩带,给这荒凉环境带来了几分温馨和一丝快意。黄色为暖色。北风的吹拂,江岸边的黄芦在清江白景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摇曳多姿。“斜缆着钓鱼艖。”那岸边泊着一叶钓鱼舟,独览着一清江之景。作者勾画出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远意境。船泊在岸边,说明天气太晚,渔夫已归家,这样使环境更显得宁静。作者摄景“钓鱼艖”,描绘出了人活动的足迹,给荒凉宁静的环境增加了生机和魅力,同时给人以期待和希望。

  小令前四句写大雪漫天飞舞的迷离景色,说明野外的扑朔迷离,依稀难辨,远景的衬托,同时透视出作者赞叹之情,境界开阔,层次分明。后三句,精心摄取几个近景:“晚鸦”、“黄芦”、“钓鱼艖”一目了然,同时层次清楚:岸上、岸边、水中,三层由高及低,层次清晰,形色鲜明。前四句朦胧,后三句明晰,把朦胧的远景和明晰的近景紧密配合,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鲜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层,富有空间层次感和画面的立体感;白中有寒鸦,一分荒凉;黄芦掩映,色彩富有质量感,给人温馨;渔舟斜缆,安详静谧,给人以想象:雪过天霁,照样下江捕鱼,表达了作者对安闲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这首小令,作者通过对“冬景”的描绘,曲折地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大雪纷飞,是冬季的天气特征,冬是一年之末,雪是雨的回归。作者虽将雪喻作“粉华”、“梨花”,而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取景“噪晚鸦”和“钓鱼艖”,这种酸楚不觉溢于言表。自然界里的乌鸦飘泊了一天,正在聚集归巢,准备度过安宁之夜。而作为人——渔夫,也归家了,唯独作者身在大雪纷飞的茫茫原野中默默地领受这一切,无限凄凉,无限感慨。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是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思想积累的。由于社会的影响,读书人没有出路,作者长年漂泊在外,生活毫无安宁,自然向往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看到归巢的“晚鸦”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艖”,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它(他)们有归,为何自己无归?这种诘问是对元政府野蛮种族歧视政策的控诉,同时也为一代文人发出带着血泪凄凉的感叹。作者这种造语取境正如贯么石在《阳春白雪序》中所说:“适如少美恰怀,使人不忍对殢”。

参考资料:

1、 潘峰.寒而不冽 淡而有味——关汉卿小令《冬景》赏析.阅读与写作,2003,0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寿阳曲·别朱帘秀

: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才享受相逢的喜悦,一霎时又要离别。我心里是那样的悲痛,实在难分又难舍。画船载走了你,也载走了春光,只空空留下让人惆怅不已的半江明月。

参考资料:

1、 羊春秋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54-55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73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shà)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zài)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朱帘秀:元代著名女演员,艺名珠帘秀。早:在词句中往往有“已经”的意思。间别:离别,分手。痛煞煞:非常痛苦的样子。将:语气助词。春:春光,美好的时光。一语双关,亦暗指朱帘秀。

参考资料:

1、 羊春秋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54-55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73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此曲的开端,全是活在人们口头的语言。盖作者当时的感情澎湃,不可遏抑,于是脱口而出,不暇推敲,越去粉饰,越有真意;越少做作,越近自然,越能叩开人们的心扉。“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正是作者的“真”,正是作者“心头舌尖”必欲说出的一句话,因而在感情色彩上特别显得真实、强烈而深刻。“才”字极言欢悦之短促,“早”字极言离别之骤然,两句合在一起,正是古人所说的“别时容易见时难”。从欢乐的相会遽然跌入无情的分离,作者“割舍”时的痛苦心情就可想而知了。“痛煞煞”用口语,越是平易不加修饰,越见出感情的真挚。“好难割舍”四字,虽无人物形态、语言上的具体描写,却将两情依依、久驻难分的一幕,完整地反映了出来。诗词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语言加工整形一番,不能热辣辣直诉肺腑,而这就是散曲的优势所在了。

  化俗为雅,变熟为新,是作曲的一条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支曲子的结尾,在极俗极熟的声口之后,继之以极雅极新的曲辞,使之“俗而不俗,文而不文”。“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固然是从宋人俞国宝的“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风入松》)的句意脱化而来,但比起俞作更富韵味,更具形象。作者在《蟾宫曲·醉赠乐府珠帘秀》中有句云:“系行舟谁遣卿卿。”可知当初朱帘秀是乘着船来到此地的。如今,尽管难分难舍,她终于还是再一次跨上了行舟,船儿也终究离开了江岸。作者不忘叙出那是一只“画船”,因为只有这样的船只才能配合美人的风韵。“画船儿”是美的,可惜却越离越远了,而且作者觉得它载走了生活中的美,载走了希望,载走了春天。好像朱帘秀一去,春的温暖,春的明媚,春的生机和活力,都被那只画船儿载走了,于是作者的空虚寂寞、凄凉惆怅之感,便在字里行间强烈地透露出来。末句“空留下半江明月”,进一步从眼下的留存来衬出失落的惨重。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关汉卿《四块玉·别情》:“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都是在离人远去的失落之后,借以眼前的景语,且都带有象征的意味。此曲也是一样,作者举目四望,只留下了江上冷清清的月影,在近处的波面上瑟瑟晃漾。“半江明月”除了孤寂感外,还有一种残缺感,它正是作者送别朱帘秀后的残破心灵的反照。

参考资料:

1、 羊春秋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54-5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