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馆娃宫外,邺城西面,都是杨柳依依。远方柳影辉映征帆,近处柳丝轻拂长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
杨柳依依,牵系远游的人思归之心甚切。这思归之心,并非那春草萋萋所引起。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8-59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4-55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59-161馆娃宫外邺(yè)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dī)。
馆娃宫:春秋时吴国宫名。此宫旧址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灵岩山上。邺城:三国曹操作魏王时的都城,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曹操曾筑铜雀台在此。远映征帆:指馆娃宫外之柳,宫南即太湖,故云。近拂堤:指铜雀台之柳。堤,指魏王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qī)萋。
系:连结,拴着。王孙:贵族的后裔,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古时也表示对青年人的敬称。不关:不相关。一作“不同”。芳草:一作“春草”。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8-59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4-55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59-161这首词写思妇望着柳条而产生的纷繁思绪。“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首句写柳树所在之地,“馆娃”和“邺城”,都是古时与美女有关的地方,西施曾居于馆娃宫中;邺城有铜雀台,杜牧《赤壁》诗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这里用这两个地名,不仅使人想见其树,更想见住在那里的美人。树与人暗自映衬,柳的娇美自在不言中,并含有思妇以美人自况之意。越觉己美,春思愈切,于是举目眺望,所见只是远近垂柳,拂堤映帆。次句写江岸之柳沐浴春风,飘拂多姿,思妇由征帆而想起远去的征人。“馆娃”和“邺城”,一南一北,构成跨度很大的空间,配合着流水征帆、大堤杨柳,构成一幅广阔渺远的离别图。而“馆娃宫外”与“邺城西”、“远映征帆”与“近拂堤”,句中自对,则 又构成一种回旋荡漾的语调,渲染了一种别情依依的气氛。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二句,是思妇由柳条而产生的奇异想象:芳草可以使游子怀乡,柳条虽不是芳草,然而它也像芳草一样碧绿,而且还有袅袅长丝,它足以牵住远游的人儿,使他思归更切。这种意境是很新颖的。但上文既然说杨柳拂堤,枝条无疑是既柔且长,用它来系住游子的心意,又是一种很合理的推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正是为了加强对方对于己方的系念。有这种习俗,又加上柳枝形态在人心理上所唤起的感受,就让人觉得 柳枝似乎真有此神通,能系住归心了。由此在趁势推进一层:“王孙游兮归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作者巧妙地借此说芳草没有能耐,反衬出柳枝神通之广大。
这首词不仅扣住《杨柳枝》这个词调咏杨柳,而且加以生发,决不沾滞在题上。词中的杨柳,实际上是系住游子归意的女子的化身。词中处处有伊人的倩影,但笔笔都只写杨柳;写杨柳亦只从空际盘旋,传其神韵,这是词写得很成功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8-59
)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五更拂晓,晓月朦胧,正是百官上朝时。街头人声鼎沸,鼓乐齐鸣,科举高中的士子衣袂襟袖迎风飘飘,志得意满,骑马直奔朝廷面见君王。
香满衣,云满路,鸾凤绕身飞舞。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花香满衣,祥云满路,衣上所绣的鸾凤绕身飞舞。彩色旌旗一队队绚烂如天上虹霓,绛红色仪仗一排排壮丽如彩霞,引领着中举的士子去拜见皇后。
人汹汹,鼓冬冬,襟(jīn)袖五更风。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汹汹:人声鼎沸,声势盛大。五更:天刚亮时,古代此刻朝君。大罗天:省作“大罗”,道家认为是最高的一层天。这里是指代朝廷。
香满衣,云满路,鸾(luán)凤绕身飞舞。霓(ní)旌(jīng)绛(jiàng)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霓:大气中有时跟虹同时出现的一种彩色光带。旌: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妆饰。绛:暗红色。节:仪仗的一种。玉华君:天帝,这里指皇帝。又解:玉华为仙女名,这里指皇后。
《喜迁莺》,一名《鹤冲天》。这首词写科举考试获胜者所受到君王接见的特殊待遇。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开篇就是一番人潮涌动,鼓声雷动的场面,“襟袖五更风”则表达了一种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心境。“大罗天上月朦胧”一句,“大罗天”为道教用语,简称“大罗”。这里指代朝廷。“霓旌绛节一群群”,“霓旌绛节”总体指的是色彩鲜明、堂皇威严的皇家仪仗队。“玉华君”指天帝、玉帝,这里比喻人间的皇帝。又有说解“玉华”为仙女名,唐代李康成《玉华仙子歌》:“紫阳仙子名玉华,珠盘承露饵丹砂。”《云笈七签》卷四六:“玉童侍卫,玉华扶生。”那么,这里就应指皇后。
全词极写科举高中的士子们朝见皇帝皇后时的盛况和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回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渐渐暗淡向西下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着层层轻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几多?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市:长春出版社,1990.12:489-491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晓河:指银河。微波:指银河之波,也指长亭下水渠之波。
水仙欲上鲤(lǐ)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鲤鱼:典故出自《列仙传》,一名赵国人琴高,会神仙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芙蓉:形容女子容貌。红泪:典故出自《拾遗记》,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王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市:长春出版社,1990.12:489-491这是一首与情人言别的诗。题中“板桥”,指唐代汴州城西的板桥店。这里正像长安西边的渭城一样,是一个行旅往来频繁的地方,也是和亲友言别之处。
首句的“回望高城落晓河"中,高城指汴州城,晓河指破晓时分的银河。回望汴州方向,原先斜贯中天、高悬在城头上的银河,此刻已经黯淡了,西移垂地。在破晓时分微微发白的天幕背景下,正隐现出高城的朦胧暗影。这对一年一相逢的情侣,曾经在这座高城中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所以分别之际,不免怀着留恋和怅惘的心情翘首回望,彼此都感到刚刚逝去的日子仿佛是一场遥远的梦,正像宋代秦观在一首别词中所写的那样,“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出自《满庭芳》)。“落晓河”,既明点题内“晓”字,又暗寓牛女期会已过,离别在即。而这对情侣在分离的前夜依恋话别,彻夜不眠的情景也不难想象。
然后是“长亭窗户压微波”该句,长亭是板桥上或板桥近旁一座临水的亭阁,它既是昨夜双方别前聚会之处,也是晓来分离之处。长亭的窗下就是微微荡漾的波光,“压”字画出窗户紧贴水波的情景。在朦胧曙色中,这隐现于波光水际的长亭仿佛是幻化出来的某种仙境楼阁,给这场平常的离别涂抹上一层奇幻神秘的传奇色彩。那窗下摇漾的微波,一方面让人联想起昨夜双方荡漾难平的感情波流,另一方面又连接着烟波渺渺的去路(板桥下面就是著名的通济渠),这两方面合起来,也就是所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全句写景,意境颇似牛女鹊桥,夜聚晓分,所以和首句所写的“高城落晓河”之景自然融为一片。
如果说,一、二两句还只是在写景中微露奇幻神秘的色彩,那么三、四两句就完全进入了神话故事的意境。
“水仙欲上鲤鱼去"这句用上了琴高典故。诗人把游子暗比作琴高,板桥长亭之下,正停靠着待发的小舟,游子由水路乘舟离去,就像乘鲤凌波而去的水仙琴高一样。在前两句所描写的带有奇幻色彩的景色引发下,这里进一步生出浪漫主义的想象,将“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的现实场景幻化成“水仙欲上鲤鱼去”的神话境界。所以这想象虽奇幻,却又和眼前景吻合,显得自然真实。《楚辞·九歌·河伯》中曾这样描写送行的场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子。”“水仙”句似受到过它的启发,只不过这首诗里所描绘的境界带有童话式的天真意趣罢了。
最后一句“一夜芙蓉红泪多”转写送者。句子中的“红泪”暗用薛灵芸的典故,将游子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她的美艳,又由红色的芙蓉进而想象出它的泪也应该是“红泪”。这种天真浪漫的想象,类似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忆君清泪如铅水”的奇想。不过这句的好处似乎主要在笔意,它是从游子的眼中来写送者,却又不直接描写送者在“晓别”时的情态,而是转忆昨夜一夕这位芙蓉如面的情人泣血伤神的情景。这就不但从“晓别”写出了夜来的伤别,而且从夜来的分离进一步暗示了“晓别”的难堪。昨夜长亭窗户之内,“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的情景,此刻板桥晓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的黯然销魂之状也就都如在眼前了。
纵观全诗,可看得出李商隐喜欢从前代小说和神话故事中汲取素材,然后组合成充满新奇浪漫情调和奇幻绚丽色彩的诗歌,这是他作诗的一贯特点。但像这首诗这样,用传奇的笔法来写普通的离别,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片,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式幻境,在送别诗中确实少见。前人曾说“义山多奇趣”(张戒《岁寒堂诗话》),说李商隐爱将平凡的题材写得新奇浪漫。此诗,正是体现出了李商隐这种“奇趣”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194-1195页2、 肖剑.《唐诗鉴赏大典》.北京市:长征出版社,1999:1518-1519
)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
分别才几天,门前就长满了野稻与冬苋菜。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秋蝉在梧桐树上不停聒噪,从日出叫到日落,声音凄凉。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秋天的露水把萤火虫打湿,严霜将兔丝草枯萎。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反正也没人看,不妨把紫色绣裳掩严实了,想你就哭,和着蝉声,从早哭到晚。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李白文集 3: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lǔ)葵。
穞:野生的稻谷,穞,自生稻也。葵:冬苋菜,《广雅》:葵,菜也,尝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
寒蝉聒(guō)梧桐,日夕长鸣悲。
聒:聒噪、吵闹。
白露湿萤(yíng)火,清霜凌兔丝。
兔丝,蔓草也,多生荒野古道中,蔓延草木之上,有茎而无叶,细者如线,粗者如绳,黄色,子入地而生。初生有根,及缠物而上。其根自断,盖假气而生,亦一异也。
空掩紫罗袂(mèi),长啼无尽时。
罗袂: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李白文集 3: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此诗作年不详。诗以拟代独处之思妇口吻写秋日思情,诗中描画秋日萧瑟景物以衬托伤感气氛,以景寓情,相思之深见于言外。另外此诗用自然景象极写别后的凄凉、寂寞与悲哀的心情。情景交融,十分完美。
首句写离别时间短暂只有几日,而主人公感觉十分漫长,认为门前已长野草,道出主人公度日如年的殷切思念之情。
第二、三句通过写寒蝉、白露、清霜等描画出秋天的萧瑟、肃杀、凄冷,从而写出主人公的凄苦心情。白露、清霜一句对仗工整、描写细腻如画,想来主人公生活在离别的痛苦中,耳中所闻、眼中所见皆勾起自己的思念忧伤。
末句写主人公独守空房、长啼无尽。“空掩紫罗袂”叙述主人公身穿华丽服饰其雍容华丽却无人欣赏,只能掩严实自己的服饰。“长啼无尽时”刚好与次句的“日夕长鸣悲”相呼应,且在啼哭时间上要更久长一些,把离别后的悲伤写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纵上所述,本诗有诗意、有境界、有情感,处处充满缠绵、委婉,在闺怨诗里面,艺术水平是很高的。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
)
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傍。
你像清水一样矜持,我像桃花生长在河岸。
桃花弄水色,波荡摇傍光。
桃花戏弄水色,水波荡漾起傍光。
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
我喜欢你的容颜,你喜爱我的文章。
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
我用绿绮琴弹指奏起:紫鸳鸯,琴声随风飘扬。
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
我们曾经欢如鱼水,如今却成为两颗树上的鸟儿。
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
夜夜相对哀鸣,一直到天亮。
起折相思树,归赠知寸心。
我折一支相思树枝送给你,聊表我寸心。
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
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飘出去的云朵哪里找回。
天涯有度鸟,莫绝瑶华音。
就算我们分隔天涯,别忘记托鸟儿带来你的音讯。
参考资料:
1、 张厚余.太白诗传 上.长傍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91页2、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71-272页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傍。
发:生长。
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
波荡:水波荡漾。
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
悦:喜欢。子:你。这里是男子对女子的美称。倾:钦佩,倾慕。
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yuān)鸯(yāng)。
绿琴:即绿绮琴,司马相如之琴。这里代指诗中男主人公弹奏的琴。曲度:即度曲,作曲,按曲谱弹奏歌唱。紫鸳鸯:即诗中男子所弹奏的曲谱名。
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
一水:同一池中。
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
五晓:即五更,指天快亮的时候。
起折相思树,归赠(zèng)知寸心。
相思树:能够表达男女相思之情的树,红豆等,都称为相思树。寸心:即区区之心。
覆(fù)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
覆水:指水泼在地上,比喻不可挽回。行云:飘来飘去的云彩。
天涯有度鸟,莫绝瑶(yáo)华音。
天涯:即天边,指极远的地方。度鸟: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如台湾相思树、红豆树、海指飞来飞去的鸟,比喻男子一个人孤独的生活。莫绝:不要断绝。瑶华音:珍贵的音信。瑶华:指仙境中的玉花,比喻珍贵美好。
参考资料:
1、 张厚余.太白诗传 上.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91页2、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71-272页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大量运用比喻。“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旁。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诗中的男子自比清水,借以象征自己的纯洁心灵和贞洁的感情;他把情人比作桃花,借以表现女子的艳丽动人。一池静静的清水,岸边长着一株桃树。桃枝的摆动,引起了水中倒影的摆动;水波荡漾,仿佛春光也在颤动。诗中的男主人公与情人就像这桃花和清水荡起爱情的波纹。比喻形象、生动,洋溢着诗情。
诗人又用比喻手法描绘了分离后的凄惨图景。“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起折相思树,归赠知寸心。”过去二人如同一个池中的游鱼一样,相亲相爱在一起,二人分居两地,变成了两个树枝上的鸟,天天如长鸡呜叫,夜夜哀鸣到东方欲晓。我彻夜不眠,清晨起来折下一枝相思树枝,把它赠给你,你见到树枝后就一定会知道我想念你的苦苦心思。这里的比喻既恰切,又给人一种伤感的气氛,牵动人们的情感。
最后以比喻结尾。“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天涯有度鸟,莫绝瑶华音。”过去相亲相爱的日子,就如倒在地上的水一样不可收起,就如飘去的浮云一样难以把它重新找回。但愿你不要忘记在遥远的天边有一个孤苦伶仃的亲人。希望不断地给我带来瑶华一样珍贵的音信。这里的“覆水”、“行云”、“瑶华”都比喻得精当,以这样的比喻结尾,留下凄凄情意让人去体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诗中两人的感情发展经过为主题结构,首先追思年轻时的恋慕,其次写尔后分离,再写两人别离已久已不可能在一起,最后寄以希望再通音讯来结尾。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71-2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