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登江楼

:
高楼临古岸,野步晚来登。江水因寒落,山云为雪凝。
远村虽入望,危槛不堪凭。亲老未归去,乡愁徒自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孟贯

孟贯(约公元九五七年前后在世)字一之,建安人。(唐才子传作闽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周世宗显德中前后在世。客居江南。性疏野,不以荣宦为意。周世宗至广陵贯时大有诗名,世宗亦闻之。贯录诗一卷献上,首篇有云:“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世宗不悦道:“朕伐叛引民,何得‘有巢\u0027无主’之说。幸硬骨头朕,若他人则必不免。”遂不终卷。赐进士而不授官。后不知所终。贯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 34篇诗文

猜你喜欢

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白天总是用衣袖遮住脸,春日里更添惆怅,连起来装扮都不愿意。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无价之宝容易求得,而有情的郎君实在难以找到。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无论是睡觉时,还是赏花时,都会暗暗垂泪,痛断肝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既然已有了这样的才貌,宋玉这样的才子也可以求得的,又何必去怨恨王昌这样的才子?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971页 .

羞日遮罗袖(xiù),愁春懒起妆。
遮罗袖:一作“障罗袖”。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kuī)宋玉,何必恨王昌?
宋玉:战国楚辞赋家,著录赋十六篇,颇多亡佚。王昌:唐人习用。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971页 .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此诗以无价宝比有心郎,阐述了女子对爱情的重视和追求;以易求反衬难得,诉说了爱情追求的艰难与痛苦。诗人以自己切身的生活经验得出痛苦的结论,喊出被侮辱被损害妇女的苦闷心声,这是对封建社会中妇女普遍遭受婚姻不幸的高度概括。全诗格调哀婉,含蕴深刻。

  韦毅《才调集》将这首诗直标为《寄李亿员外》。从诗意可以看出,此诗是在咸宜观当道士时写的,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鱼玄机对李亿绝望后表示心迹的诗。

  古代女人毫无地位,常被男人随意冷落抛弃,所以古代女人多有对男人之无情的不满和哀叹。男子可以妻妾成群,女子却只能从一而终,不能自由恋爱。腐朽的制度,造成许多男子在爱情上喜新厌旧,情意不专,因而女子要想寻得一个有情有义的丈夫,比寻求一件无价之宝还难。

  此诗是至情之语,不仅表现了她对李亿之无情的怨恨,也写出了古代被遗弃女子的怨愤,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中妇女普遍不幸的遭遇,喊出了被侮辱被损害妇女痛苦的心声。

  鱼玄机才十七八岁便嫁给李亿为妾,原先甚得李的宠爱,后李因其妻之谗言,而将玄机冷落。她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总结出了当时女子的爱情,哀婉的韵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参考资料:

1、 郑春梅.鱼玄机《赠邻女》内蕴解读.载《文学教育(上)》 2011年11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侠客行

: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侠客经鸿都门出城,当时天空正彤云密布,整个城池都被遮蔽这一片阴暗之中。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身上的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剑上还沾染着仇敌微红的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胯下的飞马频频地发出惊叫,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这正是一个清冷孤寂的雪夜。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80-82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què)
鸿都门:东汉洛阳宫门名,其内置学及书库。城阙:城门两边的望楼,此处指整座城楼。

宝剑黯(àn)如水,微红湿馀(yú)血。
“宝剑”句:言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bà)陵雪。
惊:《乐府诗集》作“嘶”。霸陵:汉文帝的陵墓及陵邑。汉文帝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毛西村,汉霸陵城在灞桥区谢王庄附近。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80-82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此诗开头,“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是写侠客出发时的天气。“鸿都门”,点明出行的地点。此时彤云密布。这“阴云”,是自然景色。天昏地暗,前路未卜,为侠客的行侠描述出一个恶劣环境。同时,也隐约地渲染出侠客的义无反顾、知难而进的坚毅性格。这“阴云”,又是侠客心境的写照。世路艰辛,郁悒萦怀;世事不平,义愤填膺。心情自然是苦涩沉甸。这就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缘由。诗一开始便以阴云般浓厚的艺术气氛。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宝剑是侠客的武器,是侠客的伴侣,正可用它衬托侠客的形象。诗的上一句是用比喻说明剑的锋利。晚唐诗人沈彬《都门送行》中“一条灞水清如剑”,是以剑喻水,由剑的寒光来写水的清沏。而此诗却以水喻剑,由水的清沏来写剑的寒光。二诗异曲同工,均具神似之妙。相传春秋时,越王允常聘用冶工欧冶子铸造五把名剑,一曰“纯钩”(一作“纯钧”)。其剑“光乎如屈阳之华,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湖,观其文如列星之行,观其光如水溢于塘”(见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绝书》亦云:“太阿剑色,视之如秋水”。后来许多诗人皆以水比剑。诗中侠客所持之剑,竟同“纯钩”“太阿”一般,寒光如水,锋芒逼人。诗的下一句是从剑身看剑的锋芒。侠客剑上沾染着的“微红”,正是仇敌的“馀血”。以此剑出手刃敌,干净利落、痛快淋漓。由此可见宝剑之锐不可挡。诗人正面写剑,却侧面显示了侠客行侠的结果。诗中不提侠客,只言宝剑。实际上,正是通过写宝剑的锋利,展现出仗剑游侠的英姿壮采。

  结尾二句“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由侠客胯下的飞马来交代游侠的行迹。“白马金羁侠少年”(《古乐府》),马亦是侠客的伴侣,可用马来衬托侠客的形象。诗中的白马与黑夜形成了反差,飞奔的白马为漫漫的黑夜带来了一点亮色。而频频的马叫声,又打破了寒夜的寂静,使夜幕下的大地有了活力。诗人从视觉到听觉,描绘出清冷孤寂的环境,渲染出一股旅途萧瑟的气氛,反衬出侠客于天寒地冻之中英勇奋进的雄姿。侠客自洛阳出发,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诗以描写霸陵的雪夜风光作结,这既照应了开头阴云蔽城的天气,首尾相应,清楚交代出侠客的行踪。

  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汉文帝为西汉时代“文景之治”的盛世明君。侠客由阴云遮天的洛京到达白雪铺地的霸陵,十分巧妙地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目的。诗人所寄寓的无限感叹和不尽之意自在言外。可以看出,温庭筠终身坎坷,不为世用,他在对可钦可敬的侠士精神的赞美中,自有一种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这首诗写得风骨遒劲,豪迈警奇,与温诗的秾艳纤细之作,大相径庭,正显示出诗人丰富的艺术个性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80-82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18-61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闻黄鹂

: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听厌了杜鹃朝朝暮暮的啼叫,不料忽然间传来了黄鹂的鸣唱。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熟悉的叫声打断了我在湘江边上的睡梦,满眼显现出故乡生机盎然的景象。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那里放眼千里看不到高山大河,与长天相连翻滚着青青麦浪。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京都地区优待农民少征赋役,乡邻们在农忙过后、酒酿成熟频繁来往。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在那炊烟袅袅巷道深深的村舍里,村南巷北的人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互话短长。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黄鹂翻飞在阳光下高高地横过昆明池,又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返家回乡。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你这故乡的鸟儿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使我心里不禁思念起遥远的家乡。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停止鸣叫调转翅膀快快往回飞吧,你爱吃的西林紫桑就要飘出成熟的果香。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lí)鸣。
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杜宇、鹈鴂 ,初夏时啼声昼夜不断,其声凄楚。黄鹂:即黄莺,亦名仓庚、搏黍、黄鸟,羽毛黄色,从眼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鸣声悦耳。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一声梦断:言黄鹂的一声鸣叫把梦惊醒。楚江曲:指永州湘江之滨。故园:指长安。春意生: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无山河:谓秦中平原没有高山大河。际天:连天,一望无际。青波:指麦浪。

王畿(jī)优本少赋役(yì),务闲酒熟饶经过。
王畿:京郊,古称靠近京城的周围。优本:优待农民。务闲:指农忙过后稍稍清闲的时候。饶经过:颇有情谊的频繁来往。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晴烟:指炊烟,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翻日迥(jiǒng)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zhǔ)
昆明:昆明池,在长安西南。翥:飞举。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伧:韩醇注:“楚人别种。”不思还:不想还乡。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zǐ)
乡禽:指在家乡常能见到的子规、黄鹂。生心:产生思念之心。桑梓:家乡。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shèn)行当熟。
闭声:停止鸣叫。回翅:张开翅膀往回飞。务速:一定要快。西林:柳宗元在长安城西有祖遗田产,有果树数百株,西林指此。椹:同“葚”,桑树结的果实,成熟后色紫,故日紫椹。行:即将。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意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诗一开篇以杜鹃啼血的典故,实写久不量移的悲苦。“子规”就是杜鹃,又称之为“杜魄”,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变,日夜悲啼,叫声似“不得归去”,直叫得眼睛出血,是历来诗文中悲苦的象征。武元衡《送柳侍御裴起居》诗说:“望乡台上秦人去,学射山中杜魄哀。”诗人取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的诗意开篇,一个“倦”字点明悲苦之久,“不意”的喜悦可想而知。诗人闻“乡禽”黄鹂的叫声而思念故乡,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时空关隘,以优美的语言、眷恋的情怀,向读者描绘了一幅鲜活有趣、令人向往的故园乡土风情画。故园长安既是诗人的出生、成长之地,也是诗人建功立业、实现平生抱负的希望所在。在迭经变故、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朝廷恩赦,祈盼擢用,于是,家乡变成了作者魂牵意绕的精神寄托。由此,诗人不惜浓墨重彩,礼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如痴者之喃,意者之呓,亦真亦幻,如歌如画。春天的故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故乡土地平阔,产出丰富,人情醇厚,生活恬愉,连鸟儿在曾经显出卓著功绩的昆明湖、细柳营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现实是严酷无情的,复出的机会日益渺茫,使作者心灰意冷,徒生伤悲。诗句着力刻画故乡风物,字里行间既蕴涵着往日“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斜看细柳翥”的惬意和欢愉,又弥漫着“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的悲苦和忧伤。结尾以拟人的手法,借问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心生忆桑梓”,嘱咐黄鹂速归,将作者戚苦、郁闷、无助、不平而又不甘放弃的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

  此诗创作于诗人离开永州的前一年。作品显示,作者对现实既失意迷惘,同时对复出抱有强烈的追求和幻想,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在逆境中顽强地跳动。所以语言未失活泼,风格依然俊朗,在意境上有喜有悲,大起大落。全诗以黄鹂一脉贯通,寓意高远,气韵流畅,开合自如,大气泱泱,读后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扼腕生情,回味无穷。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4-815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84-386 .

我宿五松下,寂寥(liáo)无所欢。
五松山: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南。媪(ǎo):老妇人。寂寥:(内心)冷落孤寂。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chōng)寒。
秋作:秋收劳动。田家:农家。秋作:秋天的劳作。苦:劳动的辛苦,心中的悲苦。夜舂寒:夜间舂米寒冷。舂:将谷物或药倒进器具进行捣碎破壳。此句中“寒”与上句“苦”,既指农家劳动辛苦,亦指家境贫寒。

跪进雕(diāo)胡饭,月光明素盘。
跪进:古人席地而坐,上半身挺直,坐在足跟上。雕胡饭:即菰米饭。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素盘:白色的盘子。一说是素菜盘。

令人惭漂(piǎo)母,三谢不能餐。
惭:惭愧。漂母:在水边漂洗丝絮的妇人。三谢:多次推托。不能餐:惭愧得吃不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4-815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84-386 .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五松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民妇女。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受到主人诚挚的款待。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当时的心情。

  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写出诗人寂寞的情怀。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他所接触的都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这就是三四句所写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秋作,是秋天的劳作。“田家秋作苦”的“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从墙外传来,一声一声,显得十分凄凉。这个“寒”字,十分耐人寻味。它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五六句写到主人荀媪:“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上,上半身挺直,叫跪坐。因为李白吃饭时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姓荀的女主人特地做了雕胡饭,是对诗人的热情款待。“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盘子突出地加以描写。盘子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像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主人端出这盘雕胡饭,诗人被深深地感动了,最后两句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漂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这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骜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像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84-386 .2、 袁行霈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39-340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人还荆州

: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你骑着青骢马,沿着长满青草的小路,从秦地出发,一路远去。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动着云梦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绵延着洞庭湖畔的春色。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你的小船仿佛已经走到了三峡,凄清的猿叫声从四面传来将你包围。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唉,你这一走,想再见我恐怕就很难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