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
既:既然。之:代指猴毛。方:才。胜:能忍受。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
流送归鸿,手挥五弦。
一边流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作者担心嵇喜与他志趣相异,难以接受其劝谕,表示惋惜。)
息徒兰圃(pǔ),秣(mò)马华山。
兰圃:有兰草的野地。秣马:饲马。
流磻(bō)平皋(gāo),垂纶(lún)长川。
磻: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皋: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纶:指钓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嘉彼钓叟(sǒu),得鱼忘筌(quán)。
筌:捕鱼竹器名。
郢(yǐng)人逝矣,谁与尽言?
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呤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太虚辽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嗟台岳之所奇挺,实神明之所扶持,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结要弥于华岳,直指高于九嶷。应配天以唐典,齐峻极于周诗。邈彼绝域,幽邃窈窕。近智以守见而不知,仁者以路绝而莫晓。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睹灵验而遂阻,忽乎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披荒棒之蒙笼,陟峭崿之峥嵘。济栖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揽桕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
既克济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苏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窥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邑邑。过灵溪而一濯,疏烦不想于心胸。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彤云斐玉以翼棂,皎日炯晃于绮疏。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驰神辔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
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害马既去,世事多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凝思幽岩,朗咏长川。尔乃羲和 亭午,游气高褰,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杨烟。肆觐天宗,爰集通仙。挹以玄玉之膏,漱以华池之泉;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悟遗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恣语乐以终日,竺寂默于不言。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呤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天台啊,是天下山岳当中的神奇秀丽之山。远渡大海,就会看见方丈山和蓬莱山,登上陆地,就能进入四明山和天台山,这些山都是先辈圣人游方行化、神灵仙人当成住宅的地方。它高峻到极致的样貌、吉利祥和的身姿,穷尽了山川河海的丰富美满、人间天上的宏伟秀丽。之所以没有列入五岳、也没有记载在通常的典籍里,还不是因为所在的地方幽深、道路不同于一般的曲折,有的景点七巅八倒藏在重重深谷之间,有的山峰朦朦胧胧隐匿在千山万岭之中。一开始就要经过到处是妖魔鬼怪的道路,最终还要走向渺无人烟的地方,世上很少有人攀登跋涉,王霸之人也没有理由来祭祀,所以,有关天台山的事情在通常的篇章里没有,它的名字呢只有在特殊的记载里才能找到。但是,山川星象的兴盛,又怎么会是假的呢?若不是违背世俗,修仙学道,辟谷食芝之人,怎能全部居住到这个地方?若不是冥思苦想,尽力寻找,坚信通神之人,怎肯早就想生存在这儿?我因此心驰神往、日夜歌咏、府仰之间、好象再次得到了升华。终于解开了世俗的缠绕,永远托身在这天台山岭,忍不住吟诗的念头达到了极致,姑且奋笔疾书华丽的辞藻以抒发情怀。
太虚辽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嗟台岳之所奇挺,实神明之所扶持,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结要弥于华岳,直指高于九嶷。应配天以唐典,齐峻极于周诗。邈彼绝域,幽邃窈窕。近智以守见而不知,仁者以路绝而莫晓。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浩浩星空,辽阔无边,自然运行,从无到有。融合,变成了河流;聚结,变成了山峦。赞叹天台山岳的奇异挺拔,实在是神明做出来的。庇荫牵牛星照耀山峰,托福越地神灵稳固基础。它的根脉与华山与泰山相弥漫,它直冲霄汉比九疑之山还高。应该在尧唐的典籍里配天合地,在周朝的诗文里与其他名山等量齐观。那样遥远奇绝地域,幽静深远曲折美好。附近知道的人以固有的成见说不知道,而来到这里的人因为道路险绝而不能了解全部。可笑夏天的虫在怀疑冬天的冰,调整轻松的翅膀让思绪飞翔。整理以前没有或者隐藏而没有表现出来的,先开启两个天台山奇突的地方以展示样貌。赤城山云蒸霞蔚,建立了天台山的标志;大瀑布飞流直下,分开了仙凡间的道路。
睹灵验而遂阻,忽乎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披荒棒之蒙笼,陟峭崿之峥嵘。济栖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揽桕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
目睹灵验,立即前往;恍忽之间,我将动身。沿着仙人的道路,来到丹丘;寻找长生不老、全寿富贵的宫阙。如果天台的山岭可以登攀,又何必羡慕昆仑山上的高城。放下人间常人的贪念,通达超乎平常的情怀。身上穿着毛绒绒的兽皮衣服,手里提着铃铃作响的锡杖。渡过楢溪,一直向前;丢下五界,迅速远征。跨过弓背悬空的石梁,身临高逾万丈之深渊。踏过满是莓苔的湿滑岩石,搏击壁立千寻的翠绿屏障。紧揽樛木上的长长藤萝,攀援葛藟上的支条茎蔓。虽然会处于危险境地,是为了追求永存长生。既然真诚相信冥冥之中的自然规律,那么碰到千难万险也就象走平路一样正常了。
既克济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苏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窥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邑邑。过灵溪而一濯,疏烦不想于心胸。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
已经能够登上重重弯道,心路曲折但修行通达。放纵心情,空阔明朗;闲庭信步,从容不迫。踏着繁茂的纤草,躲进长长垂下的松阴里。眼前看见的是“裔裔”欢叫、飞翔的鸾鸟;耳朵听到的是“嗈嗈”之声、优美的凤鸣。渡过灵溪,一洗疲惫;抛却烦恼,心旷神怡。流水奔腾,涤荡尘世;游蒙广大,遣送五盖。踩着伏羲、神农的独特轨迹,追随老聃、老莱的玄妙脚印。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彤云斐玉以翼棂,皎日炯晃于绮疏。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驰神辔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
上下攀爬,终于到达微妙的仙都。双阙高耸,白云缭绕在山道上;琼台冲天,仿佛悬浮在半空中。珍珠做成的精致楼阁,错落在林木之间;美玉砌成的宏伟殿宇,隐隐露出高大的檐角。红色的云彩,湲湲飘浮在窗棂之间;和暖的日光条条恍动,美丽而疏朗。桂树笔挺林立,凌霜不凋;五芝含秀晨展,色彩斑斓。好风轻拂,聚花香于南林;醴泉甘甜,正涌流于北渠。建木的影子在千寻以后消失,琪树璀璨垂下累累珠果。王乔控制仙鹤,冲天而去;罗汉脚踩锡杖,腾飞虚空。瞬息之间,神通变化,奔放潇洒;恍忽之时,已经走出“有”的空间,而进入“无”的地方。
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害马既去,世事多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凝思幽岩,朗咏长川。尔乃羲和 亭午,游气高褰,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杨烟。肆觐天宗,爰集通仙。挹以玄玉之膏,漱以华池之泉;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悟遗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恣语乐以终日,竺寂默于不言。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
于是,游览已经周全,身体平静,心情闲适。害马已经离开,俗事都将抛却。处事得心应手,观察细致入微。背倚幽黑的岩石冥思苦想,面对漫长的河流大声歌唱。那是,羲和正午,浮云高傲。法鼓琅琅响彻云霄,香烟袅袅如烟似雾。极力朝拜天尊,于是众仙会聚。舀尝玄玉琼膏,漱饮华池甘泉。自由探讨仙道学说,畅谈有、无、生、死篇章。刚刚领悟完“有”的无穷无尽,顿时又感觉牵涉到“无”的里面还有空间。泯灭色、空,来合并留下的东西,忽然得到空空如也的玄妙感觉。知道了有、无二名同出一源,消灭掉三幡为一,终归于无。整天放纵语言音乐,等于沉寂静默无语。深深地把万事万物综合观察,自然中所有的个体平等相同。
参考资料:
1、 吴礼明主编.汉魏六朝赋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08.01:289-2952、 方伯荣主编.历代名赋赏析:重庆出版社,1988年02月:109-118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呤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天台山:中国天台山有多处,此处指浙江省天台县城北天台山,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山群岛。为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东北,海拔米,由花岗岩构成。多悬岩、峭壁、瀑布。方丈、蓬莱:二者皆是神话传说中的海外仙山,与瀛州合称为三仙山。四明:浙江四明山有着第二庐山之称,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天然“氧吧”。玄圣:指仙人。游化:谓游行各处而教化之。窟宅:洞窟宅所,亦指居住、盘踞。峻极:山势陡峭。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重溟:指海。绝粒:指不吃不喝,断绝饮食。冥搜:尽力寻找搜集。驰神:驰思,遐想。缨络:缠绕,束缚。
太虚辽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嗟台岳之所奇挺,实神明之所扶持,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结要弥于华岳,直指高于九嶷。应配天以唐典,齐峻极于周诗。邈彼绝域,幽邃窈窕。近智以守见而不知,仁者以路绝而莫晓。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太虚:指天空。台岳:指天台山 。华岳:指西岳华山。九嶷: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唐典:尧唐的典制。周诗:指《诗经》。因其为周代诗歌,故称。绝域:与外界隔绝之地。仁者:有德行的人。夏虫:夏天的虫。霞起:红霞飞起。
睹灵验而遂阻,忽乎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披荒棒之蒙笼,陟峭崿之峥嵘。济栖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揽桕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
灵验:神奇的效应。羽人:古代汉族神话中的飞仙。台岭:指天台山。域中:寰宇间;国中。毛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蒙笼:草木茂盛貌。五界:世界分天、地、人、鬼、修罗五界。悬磴:指石桥。莓苔:指青苔。葛藟:读音gě lěi。葡萄科植物,果实味酸,不能生食,根、茎和果实供药用。垂堂:靠近堂屋檐下。幽昧:昏暗不明。
既克济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苏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窥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邑邑。过灵溪而一濯,疏烦不想于心胸。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
克济:谓能成就。寥朗:空阔明朗。纤草:细草。翔鸾:飞鸾。灵溪:灵秀的小溪。遗尘:指残留的灰尘。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彤云斐玉以翼棂,皎日炯晃于绮疏。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驰神辔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
陟降:指上下,或往来。双阙:两相邻之山峰如古代宫殿之双阙。朱阁:红色的楼阁。彤云:指密布的阴云。惠风:柔和的风。建木:传说中木名。生天地之中,高百仞,众神缘之上天。王乔:古代神话人物、道教崇奉的神仙。即王子乔,周灵王的太子、王氏始祖。相传是蜀人,在邢台为柏人(今隆尧柏人城)县令数年,后弃官在邢台隆尧的宣务山修炼道术,得道后骑白鹤升天。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神辔:神仙用的御马用具。
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害马既去,世事多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凝思幽岩,朗咏长川。尔乃羲和 亭午,游气高褰,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杨烟。肆觐天宗,爰集通仙。挹以玄玉之膏,漱以华池之泉;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悟遗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恣语乐以终日,竺寂默于不言。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
游览:从容地到各处参观、欣赏名胜、风景等。害马:有害马的。后指危害集体的人。投刃皆虚:比喻处理事务得心应手。幽岩:幽静的山石。羲和: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人物,是驾御日车的神。肆觐:原谓以礼见东方诸国之君,后常用为语典,以称见天子或诸侯之礼。玄玉:黑色的玉。色空:指现实与虚无。语乐:指语言和音乐。
参考资料:
1、 吴礼明主编.汉魏六朝赋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08.01:289-2952、 方伯荣主编.历代名赋赏析:重庆出版社,1988年02月:109-118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呤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太虚辽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嗟台岳之所奇挺,实神明之所扶持,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结要弥于华岳,直指高于九嶷。应配天以唐典,齐峻极于周诗。邈彼绝域,幽邃窈窕。近智以守见而不知,仁者以路绝而莫晓。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睹灵验而遂阻,忽乎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披荒棒之蒙笼,陟峭崿之峥嵘。济栖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揽桕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
既克济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苏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窥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邑邑。过灵溪而一濯,疏烦不想于心胸。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彤云斐玉以翼棂,皎日炯晃于绮疏。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驰神辔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
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害马既去,世事多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凝思幽岩,朗咏长川。尔乃羲和 亭午,游气高褰,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杨烟。肆觐天宗,爰集通仙。挹以玄玉之膏,漱以华池之泉;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悟遗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恣语乐以终日,竺寂默于不言。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
这篇赋是孙绰在永嘉太守的任上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文选》卷十一《游天台山赋》李善注:“孙绰为永嘉太守,意将解印以向幽寂,闻此山神秀,可以长往,因使图其状,遥为之赋。”可见孙绰此赋并非真实游记,而是他对天台山神思飞扬的描述,是他所向往的山水佳境。作者想摆脱世俗羁绊,把生寄托于此,便写了这篇赋。参考资料:
1、 方伯荣主编.历代名赋赏析:重庆出版社,1988年02月:109-1182、 张国星编著.六朝赋: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01月:142-145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秋风乍起,落叶飘飞,吴江的鲈鱼新鲜又肥美。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离家千里想回又不能回,心中的愁思怎么也压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叹!
参考资料:
1、 周期政著 .古诗英华解读 :天津古籍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第56页 .2、 钟来茵撰 .中古仙道诗精华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4.01 :第167页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lú)正肥。
木叶:树叶。鲈鱼:即桂花鱼,古名银鲈、玉花鲈。体侧扁,巨口细鳞,身有桂花色纹,肉肥嫩鲜美。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参考资料:
1、 周期政著 .古诗英华解读 :天津古籍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第56页 .2、 钟来茵撰 .中古仙道诗精华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4.01 :第167页 .读唐宋诗词,常常会遇到“秋风鲈脍”、“莼羹鲈脍”的典故,这典故就是出自张翰。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声韵的作品,虽然句句用韵,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调,但毕竟是向后来的七绝体式前进了一步。
“秋风起兮木叶飞”,出句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最易震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常常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令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楚辞· 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过,作为张翰来讲,也不定是成心地仿效,实在是种语言 定势、 心理定势。秋风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阳羁留时间太久了;秋风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故乡风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吴江水兮鲈正肥”。鲈鱼,是作者故乡的特产,味极鲜美,秋季又正是 鱼肥的季节。“鲈正肥”着“正”字,便与“秋风起”连上了,同时还流露了种“正”当其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这首诗只提到鲈鱼一种。在一首简短的诗里因受字句限制,撮取其一已可,而这诗与那段动人的佳话互相呼应,则更增加了诗与事共同的魅力。如果再推深一层来看,作者写此诗的时候,那种浓浓的乡关之思是因为对于政治的失望与担忧而变得强烈的,这里却抛开对时局和本身遭际的任何感慨,将远离黑暗官场的深层心理转化为美食引诱的浅层的生理欲望,这不仅增加了诗的含蓄度,而且因为浓浓的乡关之思使它具有更为普遍的人生情感与意义。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滋味深远。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然而,终究是无法压制了,张翰仰头向天,发出了长长的悲叹。其中第三句“三千里兮家未归”说身在几千里外的异地,回乡的心愿难遂。这正是仰天悲的原因。第四句“恨难禁兮仰天悲”是诗前后因果相谇,气蛰如高山流水,潺潺而进,畅达自然。
此诗通过对作者对于秋天的到来,想起故乡的秋景和鲈鱼的肥美等,来表达了作者思归之情。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中):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658页2、 周期政著.周期政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01:第57页3、 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468页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邈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於赫愍侯,运当攀龙。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三千之罪,无後为急。
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我家祖先甚遥远,帝尧之世称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其后为臣宾于虞,历世不绝显荣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御龙效力于夏世,豕韦亦曾辅佐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周世陶叔甚端庄,我祖由此得盛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乱世纷纷属战国,衰颓冷落彼东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凤凰隐没在林中,隐士幽居在山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虬龙奔腾绕乌云,鲸鱼奔窜掀激流。
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上天成全立汉代,顾念我祖封愍侯。
於赫愍侯,运当攀龙。
赫赫愍侯声威扬,命中注定辅帝王。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英勇威武仗剑行,屡立战功在疆场。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汉帝盟誓泽子孙,我祖受封甚荣光。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陶青勤勉任丞相,先人功业得弘扬。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涛涛大河源头长,茂盛大树干粗壮。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群川支流共来源,众枝虽繁依树长。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
时运有显有隐没,起伏盛衰岂有常?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在我东晋鼎盛日,长沙郡公业辉煌。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威武英姿长沙公,功勋卓著道德崇。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天子赐爵永世袭,分掌军权司南征。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功成不居愿辞归,心明无须恃荣宠。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谁说如此高尚心,近世能得再遭逢?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我祖严肃且稳重。谨慎善始亦善终。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正直严明树楷模,恩惠遍郡似春风。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可赞先父仁慈心,恬淡无为不求名。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暂时托身于仕途,不喜不怒得失同。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叹我寡闻学识浅,仰望前辈难企及。
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自顾华发心惭愧,孤身一人负影立。
三千之罪,无後为急。
刑罚罪过有三千,身后无儿数第一。
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我心为此甚忧虑,欣然听你叭叭啼。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我子降生我占卜,皆曰吉日兼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为你取名叫做俨,为你取字叫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温和恭敬朝夕处,名字含义须牢记。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孔子贤孙名孔伋,愿你效法能企及。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
癫病患者夜生子,急取灯火瞧仔细。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凡百君子皆有心,并非唯独我自己。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既见我儿喜降生,实愿将来有出息。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人们经常这样讲,此情真诚无假意。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日月如梭去匆匆,我儿渐渐会成长。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幸福不会凭空至,灾祸容易身边降。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早起晚睡须勤奋。愿你未来成栋梁。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如你竟然不成才,休矣休矣我心枉。
参考资料:
1、 蔡文锦.陶渊明《命子》诗校正与注解[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悠悠我祖,爰(yuán)自陶唐。
爰:乃。陶唐:指帝尧。尧初居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后迁居于唐(今河北唐县),因称陶唐氏。
邈(miǎo)焉虞(yú)宾,历世重光。
虞宾:指尧的后代。相传尧禅位给舜,尧的后代为宾于虞,因称虞宾。重光:谓家族的光荣相传不绝。
邈龙勤夏,豕(shǐ)韦翼商。
勤:服务,效劳。翼:辅佐。
穆穆司徒,厥(jué)族以昌。
穆穆:仪表美好,容止端庄恭敬。司徒:指周时陶叔。《左传定公四年》记周灭商以后,周公把殷余民七族分给周武王的弟弟康叔,陶氏为七族之一,陶叔为司徒。以上是叙述唐尧、虞舜、夏、商、周时,陶氏的光荣历史。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纷纷:骚乱的样子。漠漠:寂寞的样子。衰周:周朝的衰落时期,指东周末年。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幽人:隐士。这两句是说,在战国和周朝未年,陶氏人才像凤凰隐蔽在山林一样,隐居山丘而不仕。
逸虬(qiú)绕云,奔鲸骇(hài)流。
逸虬绕云:奔腾的虬龙环绕着乌云。虬:传说中无角的龙。奔鲸骇流:惊奔的鲸鱼掀起巨浪激流。这两句形容战国、周末群雄战乱、狂暴纵横的乱世。
天集有汉,眷(juàn)予愍(mǐn)侯。
天集:上天成全。有汉:即汉朝。有:名词词头。眷:顾念,关心。愍侯:汉高祖时右司马愍侯陶舍。
於(wū)赫愍侯,运当攀龙。
於赫:赞叹词。运:时运。攀龙:指追随帝王建功立业。旧时以龙喻天子。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抚剑:持剑。风迈:乘风迈进,形容英勇威武。显兹武功:显扬了如此的武功。陶舍曾追随汉高祖刘邦击燕代,建立了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书誓河山:指封爵盛典。《汉书》记汉高祖与功臣盟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启土开封:陶舍封地在开封(今属河南),称开封侯。启土:指分封土地。
亹(wěi)亹丞相,允迪前踪。
斖斖:勤勉不倦的样子。丞相:指陶舍之子陶青。《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孝景二年八月,邈史大夫陶青为丞相,七年六月免。允:诚然,确实。迪:追踪。这两句说陶青确实能继承父亲的功业。
浑浑长源,蔚(wèi)蔚洪柯。
浑浑:大水流动的样子。蔚蔚:草木茂盛的样子。洪柯:大树。这两句用涛涛的大河和茂盛的大树比喻陶氏祖先的兴盛。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载:开始。罗:罗列,布列。这两句用群川始导于长源、众枝条皆布列于洪柯,比喻陶氏家族的后代虽枝派分散,但都导源于鼻祖。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wā)。
时:指时运。语默:代指出仕与隐逸。《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语或默。”语,显露;默,隐没。隆:高起、兴盛。窊:低洼。隆窊:谓地势隆起和洼下,引申为起伏、高下,或盛衰、兴替。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中晋:晋世之中,指东晋。融:光明昭著。长沙:指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陶侃在晋明帝时因功封长沙郡公。
桓(huán)桓长沙,伊勋伊德。
桓桓:威武的样子。伊:语助词。
天子畴(chóu)我,专征南国。
畴:使相等。专:主掌。南国:南方诸侯之国。陶侃曾镇武昌;都督荆、湘、江等州军事;平定湘州刺史杜弢、广州刺史王机、交州梁硕的叛乱,进号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tè)。
遂:成。辞归:《晋书》本传载,陶侃逝世的前一年,曾上表逊位。临宠不忒:在荣宠面前不迷惑。忒:差错。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斯心:指“功遂辞归,临宠不忒”的思想境界。近:近世。这两句是说,像陶侃那样的思想境界,在近世是难以得到的。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肃:庄重,严肃。慎终如始:谓谨慎从事,善始善终。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直:正直。方:法则。二台:指内台外台。
於(wū)皇仁考,淡焉虚止。
於皇:赞叹词。皇:美,正。仁考:仁慈的先父。考,是对已死的父亲的称谓。淡焉虚止:即恬淡无为的意思。焉、止,皆语助词。
寄迹风云,冥兹愠(yùn)喜。
寄迹风云:暂时托身于仕途。古人常把做官叫作风云际会。冥兹愠喜:没有欢喜和恼怒的界限。即得官没有欢喜之情,失官亦无恼怒之色。
嗟余寡陋,瞻(zhān)望弗及。
嗟:感叹。寡陋:见闻狭窄,学识浅薄。瞻望弗及:谓不如前辈。
顾惭华鬓(bìn),负影只立。
华鬓:花白的头发。负影只立:只身单影,孤独一人。
三千之罪,无後为急。
三千之罪:《尚书》:“五刑之属三千。”意谓犯五刑罪的有三千种之多。无后为急:《孟子·离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即无子。急,指最重要的。
我诚念哉,呱(gū)闻尔泣。
呱:婴儿啼哭声。
卜(bǔ)云嘉日,占亦良时。
卜:占卜,古人用火的龟甲,视其裂纹作为吉凶的预兆。
名汝曰俨(yǎn),字汝求思。
俨:恭敬、庄重。古人的名与字多取相近的意义。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温恭:温和恭敬。念兹在兹: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原指念念不忘于某一件事情,这里是诗人希望儿子要念念不忘自己名字的含义。
尚想孔伋(jí),庶其企而!
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相传孔伋忠实地继承了孔子的儒学思想。陶俨字求思,含有向孔伋学习的意思。庶:庶几,表示希望之词。企:企及,赶上。而:语助词。
厉夜生子,遽(jù)而求火。
厉:同“疠”,患癞病的人。遽:急,骤然。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凡百:概括之辞。。心:指对儿子的希冀之心。奚:古疑问词,何。特:独。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可:合宜,好。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斯:此,这。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日居月诸:语出《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意思是说时光一天天地过去。居、诸,皆语助词。孩:幼儿。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福不”二句:这是诗人告诫儿子应小心谨慎地处世,懂得幸福不会凭空而来,灾祸却容易招来。
夙(sù)兴夜寐,愿尔斯才。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愿尔斯才:希望你成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亦已:也就罢了。焉哉:感叹词。
参考资料:
1、 蔡文锦.陶渊明《命子》诗校正与注解[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於赫愍侯,运当攀龙。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三千之罪,无後为急。
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命子者,训子也。然而,从头到尾读者却没有感受到被“训”的压力,反而心中时时会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诗人对其子的慈善和宽容。
此诗讲述陶氏远祖始于尧,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且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因时运而有盛有衰,有高有低。在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著。祖父一生谨慎、正直义方、仁爱和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在感叹自己的无成以及两鬓花白而仍无子嗣时,儿子陶俨出生了。从诗人对陶俨生辰的占卜、命名取字中,表现了他对儿子寄予的无限希望。他告诫儿子说,祸福不会无缘无故到来,都是由人自己生成。望儿子能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这些无不是一个慈善父亲的殷殷希望。最后,诗人宽容地对其子陶俨说,如果按照以上所说的去做了,你还不能成才,亦无可奈何了。
另外,先祖的“功遂辞归,临宠不忒”、“慎终如始。直方三台,惠和千里”以及“淡焉虚止”盛德风范,也深深影响着淡泊名利的陶渊明。诗人的远祖始自尧。尧之子丹朱,虞舜待之以宾礼,称为虞宾,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先祖御龙氏任职于夏,而豕韦氏又辅佐于商。陶叔又使陶祖得以昌盛。战国纷争杂乱,周王室衰微寂寞。在乱世中,贤人若凤隐于林一样隐居不仕,陶氏亦不显;纵逸之虬龙蟠绕于云间,奔逸之鲸鱼惊起于水中,群雄竞起。皇天使汉成功,并眷顾愍侯陶舍。愍侯得到追随帝王建功立业的机缘。持剑如风超越,显示了愍侯武功的高强。高祖书写誓言分封诸侯,陶舍得以分土于开封。陶青果能蹈袭父踪,而为丞相。
陶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后代指派分散。时运有盛有衰,有高有低。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着,不仅有功勋,而且有德行。天子酬陶侃,受命都督南国。祖父一生谨慎,其正直义方之德闻于朝中,而仁爱和顺之风广被千里。诗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嗟叹自己孤陋寡闻,望祖先之项背而不可及。看到自己两鬓已经花白,而仍无子嗣,只有影子相伴,心感惭愧。在各种罪过中已无后为最大。诗人给他儿子起名为“陶俨”,希望他牢记为人要时时文和恭敬,并希望他能追慕孔汲。日月流逝,陶俨已渐长大。作者望陶俨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
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旨在表达对儿子的殷切 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全诗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
参考资料:
1、 黄茜.对《命子》的赏析[J].读者,2009,0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165-169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缘:沿着,顺着。行:前行,走。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夹岸:溪流两岸。杂:别的,其他的。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甚:很,非常。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复:继续。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欲:想要。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林:代指桃花林。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便:于是,就。得:发现。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似的。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初:起初,刚开始。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复:又,再。行:行走。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平坦。旷:开阔;宽阔。屋舍:房屋。俨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之:这。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衣着:穿着打扮。悉:全,都。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乃大惊:于是很惊讶。乃:于是就。大:很,非常。从来:从……地方来。具:全都。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要:通“邀”,邀请。(通假字)咸:副词,都,全。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邑人:同县的人。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复:再,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遂:于是。间隔:隔断,隔绝。今:现在。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为:给。具言:详细地说。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叹惋:感叹,惋惜。余:其余,剩余。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停:停留。辞:辞别。去:离开。语:告诉。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为:介词,向、对。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既:已经。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及:到达。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诣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即:立即。遣:派遣。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所+动词译为名词)遂:终于。复:再。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高尚:品德高尚。士:隐士。也:表判断。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打算。(词类活用)未:没有。果:实现。未果:没有实现。寻:不久。终:死亡。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165-169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