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冬大礼五首

:
皇帝斋心洁素诚,自朝真祖报升平。华山秋草多归马,
沧海寒波绝洗兵。银箭水残河势断,玉炉烟尽日华生。
千官整肃三天夜,剑佩初闻入太清。
海日西飞度禁林,太清宫殿月沉沉。不闻北斗倾尧酒,
空觉南风入舜琴。歌压钧天闲梦尽,诏归秋水道情深。
雪风更起古杉叶,时送步虚清磬音。
太一天坛降紫君,属车龙鹤夜成群。春浮玉藻寒初落,
露拂金茎曙欲分。三代乐回风入律,四溟歌驻水成文。
千官不动旌旗下,日照南山万树云。
山拥飞云海水清,天坛未夕仗先成。千官不起金縢议,
万国空瞻玉藻声。禁火曙然烟焰袅,宫衣寒拂雪花轻。
侧闻左右皆周吕,看取从容致太平。
太和琴暖发南薰,水阔风高得细闻。沧海举歌夔是相,
历山回禅舜为君。翠微呼处生丹障,清净封中起白云。
今日病身惭小隐,欲将泉石勒移文。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曹唐

曹唐

曹唐,唐代诗人。字尧宾。桂州(今广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详。初为道士,后举进士不第。咸通(860~874)中,为使府从事。曹唐以游仙诗著称,其七律《刘晨阮肇游天台》、《织女怀牵牛》、《萧史携弄玉上升》等17首,世称\"大游仙诗\"。《唐才子传》称他\"作《大游仙诗》50篇\",则当有遗佚。其七绝《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尤为著名。 51篇诗文

猜你喜欢

更漏子·钟鼓寒

: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钟鼓寒重,楼阁晦暗,月光照着金井边的古桐。深深的院落紧闭,小小的庭院空寂,落花沾着香露铺满了一地残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烟柳重重,春雾淡薄,在高阁临水的窗前,灯光就要渐渐熄灭,眼见天色就要亮了。她百无聊赖地倚靠着门户,眼泪暗暗地落下来沾湿了衣裳,她苦苦等待情郎归来,他却迟迟不归。

参考资料:

1、 周世伟.韦庄词汇释别解: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04-1052、 陈如江编注.红楼别夜堪惆怅 花间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723、 赵崇祚编选;夏华等编译.花间集(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85

钟鼓寒,楼阁暝(míng),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更漏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两仄韵、两平韵。钟鼓寒:传来的钟鼓声似乎带着寒气。暝:昏暗。古桐:老桐。金井:以铜为栏的井。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yǐ)户,暗沾(zhān)衣,待郎郎不归。
灯背:意思是掩灯。水窗:临水之窗。一作“小窗”。暗沾衣:即暗中流泪沾湿衣服。郎不归:一作“归未归”。

参考资料:

1、 周世伟.韦庄词汇释别解: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04-1052、 陈如江编注.红楼别夜堪惆怅 花间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723、 赵崇祚编选;夏华等编译.花间集(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85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上片一开始,词人就借助于丰富的想象,给这位思妇造成一种孤独的氛围,一个寂寞的环境,在“钟鼓”之后着一“寒”字,而冷清之意全见:在“楼阁”之后缀一“瞑”字,而昏暗之色如绘。加上那轮淡淡的冷月,照在井边的老桐树上。多情的思妇独立小庭,无语凝思。这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觉来写客观的景物。深深的院落关得紧紧的,小小的庭除显得空荡荡的,她伫立闲阶,逐渐看到露儿滴了,红色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气悄悄地落了下来,从而把自己的寂寞生活跟落花的飘零命运联系起来。这是从女主人公的感觉来写客观景物的。客观景物都带有思妇主观的感情色彩,即景即情,亦人亦物,不知何者为人,何者为物,何者为景,何者为情,浑然一体,妙合无垠,使凑者从中得到很好的审美享受。这个意境,跟李白《菩萨蛮》的“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极其相似。该词让那个脉脉含情的思妇隐藏在画面之外,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读来韵味无穷。

  下片是从时间的推移上,继续用景语来烘托思妇的愁绪。露重雾稀,杨柳低垂,已是黎明的景象,而那个思妇仍然背着灯儿,守着窗儿,渴望着她的心上人。这“灯背水窗高阁”,恰到好处地表现思妇幽居独处而产生的孤独黯伤的心理。“闲倚户”三句,“倚户”为了“待郎”,泪下“沾衣”,是因“郎不归”。“闲”是无事可做,但这里的“闲”又不是无事可做,“街户待郎”便是极要紧的事,不过表面看上去似乎确是无事可做。“暗沾衣”的“暗”,乃是昕望不遂,悲从中来,泪下沾衣而不自知。可谓无一字不加意著力。如果说“钟鼓寒”三句,是“月上柳梢头”的薄暮,那么“深院闭”三句,就是“灯火已三更”的深夜,而“烟柳重”三句,则是“曙色东方才动”的黎明了。从时间的推移上,表明思妇凝望之久,痴情之重,在满怀希望的期待中,逐步走向失望的过程。“待郎郎不归”是作者点睛之笔,又是思妇伤心之语。执此句以回读上文,更感觉其中步步置景设色之妙。

  全词以景语为主,只在结尾三句写到女主人公的神态、心态,以此点明主题,强化景语效果。用疏钟、淡月、坠露、昏灯等景物,造成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又用纾缓、低沉、呜咽、断续的旋律,加深思妇的无可奈何的愁思。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愁苦的字眼,骨子里却充满着哀怨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88-1892、 王兆鹏编选.婉约词选:凤凰出版社,2012:3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宝塔高高,直指苍穹,登上绝顶,饱揽四周风光。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塔顶与天空的元气相接合,高耸的标志在海云之上。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地面的万物与天际分界清晰,高塔的上绘满图画的塔梁在三层天之上。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湖水把金色的古刹与塔影袅袅摇晃,太阳正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如同燃烧的火球一样。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飞鸟箭一样穿过琼玉的珠帘,彩漆的塔拱拥抱着明媚的霞光。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眼光随着蜿蜒的大路远去,心思却追随着离别的船帆。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秋露把梧桐与楸树叶洗白,寒霜把柚子与柑橘催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隐约中看到了那玉白的毫毛,刹那间把迷茫的世界照亮。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
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
公主的别墅临跨着青绿的郊野,君主的銮驾常常到这仙宫天阙。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百官们列队迎候着降驾的天子,管弦吹奏着凤凰和鸣般的声乐。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树接南山,南山离东庄这么近,烟漫北渚,北渚离这儿如此远。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承赐盛宴啊,群臣们早成醉颜,恋赏花美的东庄,忘却了回还。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70-372

别业临青甸(diàn),鸣銮(luán)降紫霄。
长宁公主: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后所生。东庄:唐中宗为长宁公主建造的别墅,唐中宗和韦后曾数度临幸。别业:别墅。青甸:绿色的郊野。甸:京城的近郊。鸣銮:装在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车行摇动作响。此处借指皇帝的车驾。

长筵(yán)(yuān)鹭集,仙管凤凰调。
长筵:指排成长列的宴饮席位。鹓鹭:两种鸟,它们群飞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zhǔ)遥。
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北渚:北面的水涯。此指渭河。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biāo)
承恩:蒙受恩泽。还镳:犹回马。镳:马嚼子,代指乘骑,此处指皇帝的车驾。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70-372
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此诗第一句交代宴饮的地点,为下文的展开写出了规定的场景。第二联把大臣们写得不同凡俗,更恰到好处地吹捧了皇帝。第三联突然笔锋一转,由宴会写到了东庄周围的环境。最后归结到宴会上来,收住上文,把宴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全诗用比喻、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来介绍长宁公主的别墅,虽然辞藻过于华丽,但是皇家庄严肃穆的一面描绘得很具体,使人对皇帝家那种威严奢华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宰相,李峤写出如此的文章似乎很天经地义,这是政治和文学的结合,李峤既将政治目的融到了诗里,又严格按照五言律诗原有的体裁来编辑词汇。不管读者是否喜欢花团锦簇般的修辞堆在那里,皇家的气派似乎只有用这样的辞藻方能说明。大多数应制诗、侍筵诗都是如此。此诗俗处在于空泛,这也是大多数此类诗词很难跳出的套路。

  这首作品是典型的侍筵诗。侍宴写的诗,多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少酸甜苦辣的隽永名言,这样的诗其实流传不广,因为没有什么用,充其量记录一些生活片段,玩一下生涩怪癖的文词,应景显才之为而已。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70-3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宴词

: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参考资料:

1、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quǎn)入漳河一道流。
长堤:绵延的堤坝。悠悠:指水的长久绵延之态。畎:田间小沟。漳河:位于今湖北省中部。

莫听声声催去棹(zhào),桃溪浅处不胜舟。
   
催去棹:催促船儿离开。催,催促。去,离开。棹,长的船桨。胜:承受。

参考资料:

1、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哀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

  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一为反衬。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诗人想象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

  二为想象。诗人写所想,化虚为实,借溪浅不胜舟形象地表达了离愁之重。

  三为借景抒情。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令人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5-7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临江王节士歌

: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洞庭湖的秋天,白浪连天,树木叶落稀疏,北方的鸿燕开始飞入吴地。

吴云寒,燕鸿苦。
吴云寒冻,鸿燕号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北风呼啸,鸿燕夜宿潇湘沙浦,王节士悲秋泪如雨飞。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白日正在天心,照耀宇宙,照亮了你对明主的忠诚之心。

壮士愤,雄风生。
壮士愤凯不已,雄风顿时横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怎样才能手挥倚天剑,跨海斩除长鲸?

参考资料: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页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pǔ),节士悲秋泪如雨。
“节士”句:节士,有节操之士。《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全句谓节士悲秋,泪流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雄风:强劲之风。

安得倚(yǐ)天剑,跨海斩长鲸(jīng)
倚天剑:极言剑之长。

参考资料: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页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也许是因为李白喜欢皎洁的缘故,他的诗里使用最多的色彩词就是“白”。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笔下,几乎什么都可以成为白的。“白玉”“白石”“白云”“白雪”“白霜”“白浪”“白日”“白鸥”,自不待言;“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临江王节士歌》)李白就这样用他的诗笔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天地。把燕鸿比喻自己,白波比喻皎洁,蕴含不与别人同流合污之意。

  “吴云寒,燕鸿苦”,虽说吴云寒冻,鸿燕号苦。实则暗寓仕途不通,得罪京城权贵而遭排挤,暗暗叫苦之意。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描绘出一幅节士悲秋、泪流如雨的凄冷景色图。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该诗以“跨海斩长鲸”一句将临江节士的威猛与豪迈刻画得淋漓尽致。

  整体来看,此诗写节士悲秋,激情递发,思欲报国。前六句写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白日”以下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报明主”,意谓报国之心,白日可鉴。后四句写节士发奋报国,立志灭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