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会稽咏王兵曹厅前涌泉势城中字

:

茂德来徵应,流泉入咏歌。含灵符上善,作字表中和。

有草恒垂露,无风欲偃波。为看人共水,清白定谁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包融

唐诗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称二包,各有集。融诗今存八首。 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江外思乡

: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每年春天都伤怀自己独在异乡,杜曲的黄莺最是了解我的心境。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看到江岸上渐渐西沉的残阳,肝肠寸断好似烟柳一丝丝。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yīng)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岸上:席本作“上岸”。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宫怨 / 闺怨

: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暮春时节杨柳苍翠掩映画楼,早晨的黄莺婉转啼叫更添愁绪。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宫花年年自开自落无人欣赏,白白地飘入御沟随流水逝去。

柳色参(cēn )(cī)掩画楼,晓莺(yīng)啼送满宫愁。
宫怨:宫女的哀怨。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柳色浓淡不一、明暗不齐。掩:遮蔽。画楼:指装饰华丽的楼宇,这里特指宫苑中雕梁画栋的楼阁建筑。晓莺:早晨的黄莺。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空:徒然地、白白地。逐:随。御沟:流经宫苑的沟水,即皇城外的护城河。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这首诗题为“宫怨”,却没有出现宫女的形象,而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宫苑景物和环境气氛的描写,烘托、暗示出宫女的愁怨之情。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抓住深宫寂寥、令人厌倦的特点,着眼于“柳色”和“莺啼”,描绘柳掩画楼、莺啼晓日,表现出“深锁春光一院愁”(刘禹锡《春词》)的情境。“柳色参差”,用语精炼,不仅写出宫柳的柔条长短参差,而且表现出它在晨曦中的颜色明暗、深浅不一。“掩画楼”,则写出宫柳枝叶繁茂、树荫浓密。宫苑中绿荫画楼,莺声宛啭,本是一派明媚春光。但失去自由、失去爱情的宫女,对此却别有一种感受。清晨,柳荫中传来一声声莺啼,反引起宫女们心中无穷愁绪,整个宫苑充满了凄凉悲愁的气氛。暮春柳色掩映画楼,透露出春愁锁闭、美人迟暮之感。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写落花,以宫花零落、随水流逝的景象,宫花非不美,但年年自开自落,无人观赏,无声无息地凋零,飘入御沟随流水逝去。在宫女看来,自己的命运与这落花又何其相似!“无人见”,写出宫女被幽禁之苦:“逐春泉”,喻韶光的流逝。前面着一“空”字,表达了宫女的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正如明代唐汝询《唐诗解》所说:“因想已容色凋谢而人莫知,正如花之湮灭沟中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我感觉我就像湖岸积雪之中的一丛梅花绽放了,我还感觉我就像百草一样从春天泥土里萌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更改我原来的念头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

参考资料:

1、 杜甫著,杜甫全集 3,珠海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1597页2、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182页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zhǔ)晚晴。
阔:与孤相照。属:当也。

礼加徐孺(rú)子,诗接谢宣城。
徐孺子:豫章南昌人。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谢宣城:《谢眺传》: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敢违渔父问”:怎么敢违背渔夫的关问呢?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从此更南征”:从此之后就要更改原来的念头不再去南行了。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参考资料:

1、 杜甫著,杜甫全集 3,珠海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1597页2、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182页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大历四年春,诗人离开岳阳至潭州、郴州等地时是由白马潭(今湘阴境内)裴隐宅出发的。

  首联描写与洞庭湖阔大之景,次联“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谢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他文章清丽,擅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杜甫在此处,把裴使君比为谢眺,甚为赞誉。“诗接”一语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此时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动。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说,也是十分高兴的。当看到饥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给以温暖的款待是必然的。故杜甫在岳阳时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故有“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的诗唏。

  最后两句,历来见仁见智。对“渔父问”的典故,凡读过《屈原列传》的人都会记得渔父劝说屈原“与世推移”“随其流扬其波”的话。那么,杜甫用此典其意何在呢?“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是称赞裴使君的,这应该没有疑义。称赞的原因,我想绝不只是场面上的客套。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裴使君款待了杜甫,且陪杜甫(不是杜甫陪裴使君)登楼远眺。但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口不对心地妄加颂辞,恐怕不是杜甫一贯的为人处事的风格。在江陵时,杜甫就曾多次称颂过镇守荆州的阳城郡王卫伯玉——尽管卫伯玉并不是科举出身,也不懂诗词歌赋,但他却掌管着荆州的军政大权。杜甫的称赞其实是一种“感情投资”,希望以文词上发自内心的赞美博得卫的好感,再次“托身官府”续写在成都时与严武相交的翻版故事。可惜的是,卫伯玉不是严武,杜甫的“示爱”在今天看来便成了一种可笑而又令人心痛的单相思。以此来推演,也可以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看作是杜甫在江陵一系列诗作的续篇。杜甫此时对裴使君能收留、重用自己是心存希望的,从诗中可以看出,裴使君也是文人出身,而文人就应该对我杜甫这样的大诗人礼遇、关照、抚慰甚至起用的。只是这样的心思不能明言,毕竟与裴使君素昧平生,自己对裴使君的为人还不太清楚。所以,只能在诗的结尾含蓄地借典喻事道出自己的愿望:希望你裴使君像陈蕃那样,待我如徐孺子,那么我就可以违背渔父的劝说,留在岳阳从此不再“与世推移”,不用再漂泊流浪了;换言之,如果你裴使君不能“礼加徐孺子”,那么我岂敢违背渔父的劝说,只好“与世推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跟着感觉走”,继续无奈地“南征”。 可能裴使君没有读出杜甫的意思或者是领会了而装作不知、不愿理睬,总之,杜甫很快离开了岳阳奔向衡州。从某种意义上说,岳阳其实是杜甫的另一个伤心之地(只是伤心的程度不如在江陵,因为他对留在岳阳本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离开岳阳后不久后所作的《南征》诗中的“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两句,分明道出了心中的不满与愤慨,这其中,恐怕也应该分一点儿给岳阳及岳阳的裴使君吧。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东门行

: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亚夫平叛,天兵发威;横扫千里,所向披靡。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鸡鸣狗盗,雕虫小技;如蚁门客,貌合神离。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少年刺客,杀人无忌;官兵捕快,丧失警惕。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歹徒一吼,护卫逃逸;可怜冯敬,遇刺归西。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凶手得逞,狞笑窃喜;文武噤声,惊若木鸡。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魏王救赵,虚情假意;子西被害,可痛可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相如讽喻,车轼防断;吴起劝谏,修德第一。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袁盎枉死,真凶难辨;聂政行侠,深井认尸。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忠良殉国,人头落地;厚葬犹可,宠赠予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汉家三十六将军:汉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纠合六个诸侯王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前往讨伐。东方:本指吴楚等国,这里是借以暗指叛将吴元济盘踞的淮西地区。

鸡鸣函(hán)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客如雾:指当时过关的人很多。貌同心异:指人群中的人虽然貌同常人,但各自怀有心事,有的心怀鬼胎。数:计算,这里转意为识别的意思。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jiào)巡司隶眠如羊。
夜语:指刺客夜间联系的暗号。飞电光:形容凶器闪闪发光。徼巡司隶:掌管京城巡逻和缉捕盗贼的官吏及其手下。

当街一叱(chì)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一叱:一声大吼。百吏走:护卫们四散逃跑。冯敬:汉文帝时的御史大夫,因奏议淮南厉王谋叛,被刺客杀死。函:剑匣,这里用作动词,刺进的意思。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凶徒:指王承宗、李师道派出的刺客。侧耳:躲在一旁探听。潜惬心:心里暗暗高兴。悍臣:强悍的大臣,指朝中有权势的文武官员。杜口:不敢开口说话。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mèi)真无辜。

羌胡毂(gǔ)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羌胡毂下:羌胡,是中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泛称,统治者往往把他们看作威胁自己的危险势力。毂:车轮。一朝起:突然出现。拟:比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jù)明深井里。
讵:哪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绝胭断骨:割断咽喉,砍断骨头。胭,一作“咽”。那下补:哪能补救。下,一作“可”。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此诗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诗中多典故,皆隐语,借古讽今,隐而有指,十分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历朝历代,臣下对皇上进谏,必须投其所好,只能用前朝故事或看似不相干的生活趣闻引喻取譬,转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皇上才有可能恩准采纳。无人敢触龙鳞,逆圣听。否则,轻者丢掉乌纱,为民为奴;重者人头落地,甚至九族遭诛。所以,自古以来,文武百官讽谏启奏都很讲究,唯恐龙颜大怒。柳宗元自然深谙此理,故其乐府《古东门行》几乎句句有典,并无锋芒。表面看来,所引者皆前朝之事;但细细琢磨,所射者乃当朝之政,言在此而意在彼也。试举之则有:

  一、二句明叙周亚夫奉命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前往讨伐刘濞等吴楚七国乱贼之事,暗指朝廷命令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伐吴元济等叛逆之功,歌颂了这场战争的正义性。

  三、四句明写孟尝君赖门客“鸡鸣函谷”之力出关逃逸之怪事,暗射王承宗之流居心叵测,意浑水摸鱼,刺杀忠良之歹心。柳宗元不怎么赞成鸡鸣狗盗,因为“客如雾”,因为“貌同心异”,潜伏着的危险多,因而酿成了武元衡被刺的悲剧。用“鸡鸣”之典便有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是一种否定,又是一次警策。

  第十一、十二两句明赞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暗刺唐宪宗平叛不力之实;援子西“以袂掩面而死”的故事,喻武元衡无辜殉国的悲剧。这两句话写得大胆,却也极有讲究:魏王不下令,救赵乃是一句空话;唐王犹豫不决,吴元济等益发猖狂,这是明摆着的道理。子西固死得无辜,武元衡也死非其所。说的是春秋故事,为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却又不露痕迹,可谓妙绝。

  又如第十三、十四两句,引司马相如《谏猎疏》之意,谈吴起舟中劝谏武侯之语,目的是提醒宪宗:“潜伏在您身边的危险远比当年大得多,稍有懈怠,便有车翻舟覆的悲剧发生。所幸的是,现在这些危险已暴露无遗,皇上您该采取措施了吧!”这两句话,语重心长,言外有意,弦外有音。

  基于上面数例的分析,柳宗元完全可以将《古东门行》写成另一首内容与之对应而不用一典的乐府诗。在这首新的《古东门行》中,所有的典故均可改为现实,所有的历史人物都将被换成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武元衡、裴度、唐宪宗等,春秋战国时代自然也化作中唐社会,这应该是柳宗元的本意。但是,柳宗元胆子再大也不敢写这样一首《古东门行》。从另一角度审视,倘若柳氏写的真是此诗,他的官位可否保住,有无生命之虞,姑且不谈,而其艺术效果也只能差强人意,很难满足读者二度创造的审美愉悦,故这种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非常可取。

  章培恒、骆玉明对柳宗元的诗作有一个评价:“柳宗元诗确如苏轼所说,兼有简洁、靖深、温丽、含蓄之长,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读《古东门行》,的确令人有这种感觉。此诗语言简洁晓畅,不奥僻,少雕琢,通俗易懂,意味深长。读者可以在这自然朴素的语境中体会到含蓄,领悟到靖深,感受到诗人炽烈的爱国之情和深沉的悲愤之意。如透过“徼巡司隶眠如羊”,读者可感受到诗人痛惜哀叹之情。刺客们行凶之前,官府捕快只要稍加防备,多点警惕,叛逆们决不可能轻易得手,只可惜官兵百姓均松懈,故汉代恐怖活动频繁,唐代刺客杀手不绝。善良的人们,太麻痹了,太大意了,真是可叹。读“子西掩袂真无辜”一句,读者分明体会到诗人既惋惜 “掩袂而死”的子西,也同样悲叹武元衡的殉国,而更深一层的意蕴和情思是,诗人用不完全归纳法昭示人们:忠君报国者未必有好下场,子西、武元衡如此,“二王八司马”如此,古往今来,几概莫能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柳宗元分明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垒块。

  此诗最后两句“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更是通俗易懂。其字面意思是,头已断,骨已碎,无法起死回生,再多的赠予和恩宠都已毫无意义;实际上是为武元衡鸣不平,对主和派的妥协表示强烈愤慨,对“宠赠厚葬”的建议嗤之以鼻,对唐宪宗的首鼠两端表示不满,对时政进行了嘲讽和鞭挞。这卒章之句极观柳宗元的爱憎之情,为此诗点睛之笔。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柳圆

: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秋浦满是竹实,凤凰来到这里怎么还会饥饿?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还同月下的喜鹊,绕了三圈都没有找到可以安然栖息的枝条。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夫子你就是琼树,倾斜下垂的枝条庇护。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敬仰你的高尚品德,别后会日夜把你思念。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李白大辞典》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 :第132页2、 李白.《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李太白集》:岳麓书社,1987 - 05:第141页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qióng)树,倾柯(kē)拂羽仪。
琼树:即琼枝。以谬琳琅轩为食,凤凰食之。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李白大辞典》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 :第132页2、 李白.《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李太白集》:岳麓书社,1987 - 05:第141页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诗的开头用凤雏依梧桐而栖和啄食竹实的典故,说明秋浦地方政绩得人心,自己对此地很留恋,接着又用曹操诗强化这种感想,然后把话题转向柳圆,表达自己的心愿。巧妙用典和就典故发议论切入现实,是这首诗的特点。晚年的李白飘泊在江南,也许是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曾有不少夸赞地方长官的诗,常常会将古人的德、言、行随手拈来用入诗中,却并不是累赘繁琐,不妨碍思想的流畅表达,其中既有诗人艺术技巧高超熟练之处,也有暂为人下的无奈。

参考资料:

1、 栾睿.李白诗全集详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32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