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独自怜惜从京城里出来的人往南逃,真羡慕湘江的水呀,你却往北流去!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迟日:春日。悲昔游:作者旧游之地,因放逐再次经过感到悲伤。边愁:流放边远地区产生的愁绪。
独怜京国人南窜(cuàn),不似湘江水北流。
京国:指长安。
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而这里追叙“昔游”时却用了一个“悲”字。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而反过来,也可以说,正因为想起当时的游乐,就更觉得当前处境之可悲。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这一句诗是用现在的情移过去的境,为昔日的欢乐景物注入了此时的悲伤心情。
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与杜审言的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司马光的《续诗话》评这一联诗说:“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这里,以花鸟可娱之物来写“感时”、“恨别”之情,采用的也是反衬法。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对杜甫有直接影响。“花溅泪”、“鸟惊心”一联,可能就是从“花鸟作边愁”这一句化出的。
诗的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但这一句还没有点到《渡湘江》这个题目。最后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到湘江,点破诗题,而以“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也是用反衬手法来加强诗的中心内容。
杜审言渡湘江时,正值春光明媚,绿水映青山,秀丽的异乡风光撩人意绪,使被贬迁异地的诗人缅怀过去,遐想未来,心中怅惘、失落。因此诗的起句感情深沉地直诉:“迟日园林悲昔游”。他触景生情,回忆起从前在这春光晴丽的大好时光里,尽情游赏园林景色的乐趣,间或还有朋友与他一同饮酒赋诗,赏春惜春,好不痛快。如今只身南迁,心中之悲不难想象。“迟日园林”与“昔游”之间加一“悲”字,使句意曲折而丰富,语势跌宕而劲健。对句:“今春花鸟作边愁”。“今春”指出渡江的时间。“花鸟”概括春景,虽没有直接描绘声色,而鸟语花香的境界已在眼前。“作边愁”,是说今春的花和鸟不同往年,它们也含愁带恨。这里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以比兴表达诗人的愁思。一个“作”字,语意双关。既象说花鸟,又是说人,亦可理解为人与花鸟同说,婉曲而有机趣。
这句诗色彩清淡,情意浓挚,七个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远游伤春的情怀。“独怜京国人南窜”,是这首诗的中心所在,从前两句的忆春、伤春转入叙事抒情,感慨自己从京都流贬到荒僻的南地。“独”字下得有力,使全句生神,激活全篇。“不似湘江水北流”,紧承第三句点题作结,出语自然。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说:“初唐七绝,味在酸咸之外,‘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所谓“味在酸咸之外”,即指诗中蕴含的情感复杂丰富余味无穷。这些诗句的妙处,不仅在于融情于景,而且还通过时间、空间、景物的不同对比,形成一种杳邈迷茫的意境,仿佛有万般的游丝争惹人的离愁,读者细细体味就能感受其巨大的感染力。“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初读似常语,并无警策之处,仔细品味,就可看到诗人怅惘的形象。他独立舟头,思悠悠,无限离愁,正如一江春水向北流。杜审言性格爽朗轩豁,喜直抒胸臆,这自是其诗的特色之一。《载酒园诗话》说他“即作磊砢语,亦犹苏子瞻坐桄榔树下食芋饮水,略无攒眉蹙额之态。”这段形象的评语,可帮助我们从多方面去感受欣赏杜审言诗的风格。
胡应麟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他说:“唐初五言绝,子安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这首诗以押韵对起,又以对作结,俱有整齐美、和谐美以及反复咏叹的韵味。初唐时期是七绝初创的阶段,杜审言这首《渡湘江》是有相当影响的,说它“具有开启诗坛新风的作用”,也不为过誉。
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
遭贬后不仅被众人所弃,更为鬼神相辱相欺。
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
人才难得,果然就是这样,像凌准这样的才子,居然于悲苦中客死他乡。
凌人古受氏,吴世夸雄姿。
凌家的祖先为尧舜时代的受氏,三国时的《吴书》曾对凌统大加夸赞。
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
尔后的富阳凌氏寂寞无闻,凌准的才气又使家族名冠江南。
六学成一贯,精义穷发挥。
六经要旨一气贯通,你把所有的精妙之处都加以发扬。
著书逾十年,幽赜靡不推。
卧薪尝胆,著述十年,你为多少玄奥解疑释难。
天庭掞高文,万字若波驰。
你在朝廷中撰写的雄文,万言文辞有若洪波奔放。
记室征两府,宏谋耀其奇。
你曾受聘于邠宁、泾原两府担任智囊,宏略高论足以显露出奇思妙想。
车酋轩下东越,列郡苏疲羸。
你奉命出巡浙东一带,惩治贪吏,慰劳百姓,了解他们的苦难。
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犹如回旋翻飞在大江之上的丹凤,终于栖憩在翰林的枝端。
孝文留弓剑,中外方危疑。
在德宗意外崩驾的重大关头,宫廷内外谣言四起,危机重重。
抗声促遗诏,定命由陈辞。
是你力排众议,迅速公开遗诏,为拥立新君慷慨陈辞,使天下转危为安。
徒隶肃曹官,征赋参有司。
执掌徒隶簿,你为同僚做出了廉洁的榜样,主管征赋事,你坚持制度处处为朝廷打算。
出守乌江浒,左迁湟水湄。
曾出任和州太守,又左迁至湟水之畔。
高堂倾故国,葬祭限囚羁。
母亲病故于家乡,而你为谪人,生不能养死不能葬。
仲叔继幽沦,狂叫唯童儿。
不久后两弟又相继辞世,在他们身边痛哭的只有尚未省事的儿郎。
一门即无主,焉用徒生为!
家中失去了主心骨,苟活的生者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去不返。
举声但呼天,孰知神者谁?
无奈中只好抬头喊天,万能的神呵,你今在何方!
泣尽目无见,肾伤足不持。
你痛哭得泪尽声绝双目失明,肾气衰竭,走路摇晃。
溘死委炎荒,臧获守灵帷。
你竟然暴死于炎热的蛮荒,守灵的没有亲人,只有仆人与丫环!
平生负国谴,骇骨非敢私。
你在生被贬谪在边远之地,死后骸骨也不能回归故乡。
盖棺未塞责,孤旐凝寒颸。
悲哀呀!盖棺之后仍是流言四起,孤独的灵旗在寒风中冻凝不扬!
念昔始相遇,腑肠为君知。
想当年我们初次相识,一见如故,互诉衷肠。
进身齐选择,失路同瑕疵。
我们选择了共同的改革目标,进身朝廷,又因为一样的原因被贬南蛮。
本期济仁义,合为众所嗤。
我们原本期望以仁义普济众生,那必然为愚蠢的人群讥笑中伤。
灭身竟不试,世义安可支!
我们到死也未有用武之地,维系正义,还有何指望?
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
死去的,当然一了百了,苟活者,却忧思千万。
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
我自己每晚都多次梦回长安,不知是否能与你同路返乡?
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
兄弟呀!我长歌当哭全然出于心灵深处的哀恸,为国为民,并非仅仅是为你而悲伤!
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
鬼神欺:凌准贬后,母丧,两弟相续死,己又丧其明以殁,灾难踵至,故云“鬼神欺”也。
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
大患:谓死。
凌人古受氏,吴世夸雄姿。
凌人:《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
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
“寂寞”二句谓凌统之后,富阳凌氏遽尔衰落,无有声望之人。英气所聚乃在准也。
六学成一贯,精义穷发挥。
六学: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著书逾十年,幽赜(zé)靡不推。
幽赜:《易系辞》“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天庭掞(shàn)高文,万字若波驰。
天庭:宫廷。掞:舒展,铺张。
记室征两府,宏谋耀其奇。
车酋轩下东越,列郡苏疲羸(léi)。
东越:指浙东地区。
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宛宛:《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宛宛黄龙,与德而升。”
孝文留弓剑,中外方危疑。
孝文:德宗谥曰“德宗神武孝文皇帝。”中外:谓宫内与朝廷。
抗声促遗诏,定命由陈辞。
“抗声”二句:德宗崩,近臣议秘三日乃下遗诏,凌准独抗危词,以语同列王伾,画其不可者六七,乃以旦日发丧,六师万姓安其分。
徒隶肃曹官,征赋参有司。
徒隶:狱中服役的犯人。
出守乌江浒,左迁湟(huáng)水湄。
乌江浒:谓和州也。左迁:贬职。
高堂倾故国,葬祭限囚羁(jī)。
高堂:旧称父母为高堂。
仲叔继幽沦,狂叫唯童儿。
“仲叔”句言两弟相续去世。
一门即无主,焉用徒生为!
举声但呼天,孰知神者谁?
“举声”句言呼天不应。
泣尽目无见,肾伤足不持。
“泣尽”句言凌准悲伤过度,“不食,哭泣,遂丧其明以没。”
溘(kè)死委炎荒,臧(zāng)获守灵帷。
溘死:屈原《离骚》:“宁溘死而流亡兮。”臧获:奴婢贱称也。
平生负国谴,骇骨非敢私。
负:遭受,遭遇。骇:通骸。
盖棺未塞责,孤旐(zhào)凝寒颸(sī)。
旐:一种黑色魂幡,出丧时用。飔(sī思):凉风。
念昔始相遇,腑肠为君知。
进身齐选择,失路同瑕疵。
本期济仁义,合为众所嗤。
灭身竟不试,世义安可支!
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
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
九逝魂:《楚辞·九章·抽思》:“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
最后二句言柳宗元与凌准二人同命也。
“兔死狐悲”,比喻遭遇不幸的人总是引起同命人的震惊和哀怜,这是因为同样的人生遭遇,塑造了同样的人生感受,故一人有难,同命者必怜之。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说的也是同样的感受。人生的伤心事莫甚于此者,那就是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突然死去,进而使自己联想到生的悲伤和死的幻灭。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感受。
第一部分
首先用点睛之笔大致介绍了凌准的“才”与“命”,凌准是个“才济命不济”的人,最后英年早逝。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第二部分
1、柳宗元介绍了凌准高贵的出身——他的祖先是尧舜手下的掌水之官,他的前辈凌统是三国孙权的大将,功勋卓著,威震江东。2、写了他渊博的学识,他身怀六艺,发愤写作,才华横溢,捭阖纵横。凌准是个学富五车的才子,他写了一首万言诗给当时的丞相,得到赏识,被提拔为崇文馆校书朗。诗中所讲的“天庭才炎 高文,万字若波驰”讲的就是这件事。凌准还著有30万言的《后汉春秋》,八万言的《六经解围人文集》。柳宗元称赞他“著书逾十年,赜靡不推”,并不是用虚言为死人溢美。3、写他的五大政绩,一是建中初年,凌准在邰宁节度使府中(又称征西府)以金吾兵曹的身份任掌书记,受到普遍好评。二是他出巡浙东以观察判官的身份安抚老百姓,惩治贪官污吏,官声很好。三是写他因为在浙东的政绩被皇上诏为翰林学士。四是写凌准在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德宗死后,朝廷大臣都认为五天以后再发丧,而凌准此时挺身而出,认为天下无主,必使四方猜疑,有野心的人乘机作乱,应该立即将皇上驾崩的消息通告天下;另立新主,诏告四方,以安定天下。当时的重臣王伾听从他的意见,第二天发丧,结果验证凌准的意见是准确的。由于及时发丧,确立了新君,天下人心安定,有异志者也不敢动。五是凌准在翰林院调度钱粮,公正廉明,使那些作奸犯科者、想从国家的钱财中捞一把的人为之整肃。柳宗元通过介绍凌准的政德、政行、政绩表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才能和练达利索的政治品格。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第三部分
柳宗元表达了对凌准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永贞革新”失败后,凌准开始被贬到四川河州作刺史,与柳宗元一样,永贞元年九月他是在赴河州刺史任的路上,再次被降职,被贬到更僻远的广东连州做司马。在他被贬的途中,他的母亲经不起儿子远谪他乡的打击,因病而逝。紧接着,他的两个弟弟死亡,而朝廷的命令却是被贬之人不能回家送丧,必须按期到任。凌准为此痛不欲生,涕泪横流。“泣尽目无见,肾伤足不持”——把眼睛哭瞎了,身体也垮了,不久便一命归天。“溘死委灵荒,臧获守灵帷”,天下的人都认为他是罪人、小人,连他的尸骸都不敢接近。人虽然死了,连个公正的评价都没得到,只有孤零零的灵幡和凄冷的寒风陪伴着他的孤坟。柳宗元是在为好友鸣不平,也是夫子自道,是对共同的不公正的命运和世道的谴责与抗争。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第四部分
柳宗元一往情深,无限感慨地回顾了二人的友谊。两人从认识开始便肝胆相照,后来同时因文章功夫被选拔为朝廷重臣。在“永贞革新”运动中砥柱中流、冲锋陷阵,改革失败后,又同时贬为刺史,再贬为司马。两个人都年轻气盛、壮志凌云,想为天下人谋福利、成仁义,想不到,一腔热血、几年艰辛,竟成了天下小人的笑柄。少年壮志和一生功名都化为泡影。接下来柳宗元表达了生死异路,从此永诀的巨大悲哀。死者已逝,而活着人还将在世人的冷眼和唾沫,在心魔的滋扰下倍受折磨。“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我歌诚自恸,悲独为君悲。”告别自己同命的亡友,柳宗元为朋友悲为自己悲,一颗孤心在泣血、颤栗,这不仅是共同的命运产生的强烈共振,不仅是为过去的事情而感叹。柳宗元似乎是在凌准灵前长明灯的光焰里看到了自己同样不幸的未来。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桂花在大雪覆压下显得稀落,乌鸦被弹丸击中带伤飞回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关水倒映着孤单的骑驴身影,萧索的朔风把帽带吹得低垂。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回家重温欢乐温暖值得欣慰,但无法取得官印而归真可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心爱的人当会忍着苦痛询问,只见镜中二人默默相对而泣。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7-38雪下桂花稀,啼(tí)乌被弹归。
桂花稀:喻落第。唐人以登科为折桂。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关水:关中之水。指长安附近的河流。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kān)悲。
诚可重:一作“试万里”,一作“诚万里”。
卿(qīng)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卿卿:爱妻。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7-38这首诗是李贺入长安应试失败而归之后作的,是他当时心情的极好写照。
雪花在飘飘扬扬,大地白茫茫的,虽然时间是桂花盛遍的深秋,但在大雪覆压下,桂花显得稀稀落落;雪天里,一只被弹丸击伤的乌鸦,耷拉着翅膀在空中飞着,回到自己的巢去。这一幅凄凉冷落的景色是诗人哀伤感情的形象化,它又暗喻着自己落选,受小人攻击失意而归的境况。在前两句凄冷背景的映衬下,三、四两句诗人刻画了自己在归途中的落寞孤寂的形象。他骑在瘦驴下孤单的身影,倒映在清清的灞水里;萧索的朔风劲吹着,帽带低垂,像是在朔风中萧瑟着。以上四句白雪、桂花、飞鸟、朔风、骑着瘦驴的诗人,构成了一幅情感哀戚、色调惨淡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孤独的瘦诗人,骑在一匹瘦驴上,怀着一腔哀愁,在风中雪里,踽踽行进。诗的后四句转入抒情,“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两句抒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回到家乡又重温家庭的欢乐温暖,这是值得欣慰珍重的;但是入京应试,“被弹”而归,孑然一身,一事无成,真是可悲。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当中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卿卿”两句大有深意可挖。“卿卿”语自《世说新语·惑溺》:“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卿卿”在此,绝对不可能是除李贺之妻的另外任何人。这里是通过对到家之后,和妻子相聚时情状的描写,进一步抒发自己悲苦的心情。这次入京应考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全家都希望他成功,尤其是他的妻子。这种境况下回家,不知道有什么可说的。丈夫“垂翅”归来,妻子一瞧神色便什么也明白了。她怕丈夫增添痛苦,只好佯装照镜掩饰自己,不料“双泪”不争气地直往下流。可见,李贺之妻颇善解人意。
这不只是个人的坎坷际遇,也是中唐时期不少诗人所共同的,人才被压制毁灭的悲歌。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7-38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79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才子:指袁拾遗。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梅花早:梅花早开。北:一作“此”。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79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庾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参考资料:
1、 李景白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97-98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阳春三月,暖暖的太阳照耀着长安城,碧空下,杨树的枝条已经抽出嫩芽,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远看轻烟曼舞。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
披香殿前的花儿正含苞待放,已经显露出红色,在绣房间散发着芬芳。
绣户中,相经过。
从绣房间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不禁联想到皇后赵飞燕妙曼的身段舞姿,还有紫宫夫人的绝世嗓音。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但春日里皇宫内园中这些美好的景色,都在历代帝王之家被消磨了,世人无法欣赏,实在可惜。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niǎo)风。
袅风:微风,轻风。
披香殿(diàn)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
披香殿:汉代长安的宫殿名。在未央宫中。流芳:散发着香气。发色:显露颜色。
绣户中,相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飞燕皇后:即赵飞燕。赵飞燕本是长安宫中的侍女,后为阳阿公主的舞女。汉成帝见而喜欢,召她入宫,初为婕妤,终为皇后。紫宫夫人:指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绝世歌:指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之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南朝吴迈远有《阳春歌》,梁沈约有《阳春曲》,此诗为李白拟前人之作。此诗写帝王宫中的享乐生活,隐含对帝王荒废政务的讽刺。前六句写景,后六句叙事。写景为叙事烘托环境。“飞燕”、“紫宫夫人”非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