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
前年别时秋九月,白露吹霜金吹烈。离鸿一别影初分,
泪袖双挥心哽咽。别来几度得音书,南岳知□□□□。
庐山峨峨倚天碧,捧排空崖千万尺。社榜长题高士名,
食堂每记云山迹。我本开云此山住,偶为名利相萦误。
自负心机四十年,羞闻社客山中篇。忧时魂梦忆归路,
觉来疑在林中眠。昨日亭前乌鹊喜,果得今朝尔来此。
吾吟行路五十篇,尽说江南数千里。自怜兄弟今五人,
共萦儒素家尚贫。虽然廪饩各不一,就中总免拘常伦。
长兄年少曾落托,拔剑沙场随卫霍。口里虽谭周孔文,
怀中不舍孙吴略。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
非论疾恶志如霜,更觉临泉心似铁。第三之兄更奇异,
昂昂独负青云志。下看金玉不如泥,肯道王侯身可贵。
却愁清逸不干时,高踪大器无人知。倘逢感激许然诺,
必能万古留清规。念尔年来方二十,夙夜孜孜能独立。
卷中笔落星汉摇,洞里丹灵鬼神泣。嗟余流浪心最狂,
十年学剑逢时康。心中不解事拘束,世间谈笑多相妨。
广海青山殊未足,逢著高楼还醉宿。朝走安公枥上驹,
暮伦陶令篱边菊。近来诗思殊无况,苦被时流不相放。
云腾浪走势未衰,鹤膝蜂腰岂能障。送尔为文殊不识,
贵从一一传胸臆。若到湖南见紫霄,会须待我同攀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渤

李渤

李渤(772年—831年),字澹之,成纪(今甘肃泰安)人,一说洛阳人,唐代大臣。青年时代与仲兄李涉隐居庐山和嵩山,砺志诗文,博学多才,有“李万卷”之称。曾任著作郎、右补阙、虔州刺史、江州刺史、谏议大夫、给事中等职。因政绩卓著,后人在兴安建“四贤祠”、在桂林建“七公祠”以祀。 6篇诗文

猜你喜欢

春草宫怀古

: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隋炀帝已经再不可能见到,宫里的芳草却和旧时一样逢春而长。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仍是和昔日宫女们罗裙一样的绿色,青青的芳草心意仍向着楚人。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1122页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春草宫:宫殿名,隋炀帝于扬州所建十宫之一。故址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境内。君王:指隋炀帝。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罗裙色:代指草的绿色。见芳草而忆罗裙,以其同色也。楚人:江都旧为楚地,故称当地人为楚人。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1122页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此诗前两句发出昔人不可见而春草依旧的感慨;后两句诗人展开联想,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中,就春色芳草的点染来抒发怀古之情。全诗从芳草春色入笔,以景写情,结句不仅补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诗意进入了一个回环往复的奇妙境界之中。

  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在首句发出“君王不可见”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答。昔日豪华的楼台亭阁,现在只能看见茂盛的“芳草”在“旧宫”废墟中迎着春日疯长着,“芳草”是作者在诗中展示的最显著最明亮的可见物,这是紧扣诗题“春草宫”而来的,“芳草”二字不仅仅形象地展示出昔日“春草宫”今貌,而且也十分巧妙地把伤今怀古的主题自然顺畅地引入了自然的法规和历史的法则序列中。“春草宫”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为废殿遗墟,但一年一度草木枯荣,春色依然浓烈地妆扮着这里。

  而三四句中,“罗裙色”是从第二句中的“芳草”联想而引出来的,“芳草”在春色中的艳丽和花枝招展,自然使人想起昔日这里宫妃罗裙颜色,“犹带”从语法上来看,把“芳草”与“罗裙”进行了自然地承上启下式的连接,而更主要的是把读者的思路,从眼前所见之景物而一下子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中去,从诗意上紧紧地扣住了“怀古”的诗题,结句“青青向楚人”,又从历史的回顾中回到眼前“青青”的“芳草”,春回人间青青的芳草,随意根植生长在楚地,它的心意还是向着“楚人”的。昔日春草宫所在的江都古为东楚地,所以诗人把这里的人称为“楚人”,这自然是从“怀古”的角度,把笔锋扩展得很远,伸到历史的深层中去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自然历史前进的轨迹是向着人民心愿的。诗人在这里把“青青”的“芳草”拟人化,是为请出这里的自然景物作证,来阐明历史前进的严峻轨迹。

  春草宫以春草命名,可见此地春色芳草之浓盛。此诗也正是从芳草春色入笔,就春色芳草的点染来抒发怀古之情。年年春意宛然,而惟不见当年的隋炀帝,结句不仅补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诗意也进入了一个回环往复的奇妙境界之中。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301-30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陵道中 / 寄远

: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南陵的江水,满满地、慢悠悠地流荡,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见哪家的女子独倚在临江的楼窗?

参考资料:

1、 吴鸥 等 .杜牧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07 .2、 乔力 .唐诗精华分卷 .北京 :朝华出版社 ,1991 .3、 贺新辉 .唐诗精品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南陵:唐县名,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

正是客心孤迥(jiǒng)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客:作者自指。孤迥:指孤单。

参考资料:

1、 吴鸥 等 .杜牧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07 .2、 乔力 .唐诗精华分卷 .北京 :朝华出版社 ,1991 .3、 贺新辉 .唐诗精品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835-840)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至于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像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读者,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95-1096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端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敬亭山上回首南望,极目望尽南天。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端盘。
常听说有五六仙人,在此端乐。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琴高溪流水潺潺,麻姑坛石崖耸立。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白龙降落在陵阳山,黄鹤呼叫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子安的在这里羽化骑黄鹤上日月,乘长风驾云雾,与鸳鸾比翼。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
下视茫茫宇宙之间,四海皆是波澜壮阔。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双眼不瞧目下事,世事翻覆多艰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人生百岁,现如今半途,前途渺茫,不可预期。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强食的瓜儿不甜,每每清晨起床即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我愿跟随仙人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sǒng)麻姑坛。
麻姑:道教神话人物。过去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白龙降陵(líng)阳,黄鹤呼子安。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典出汉刘向《列仙传·陵阳子明》。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yuān)(luán)
鸳鸾:一作“鹍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lán)
皆波澜:一作“空波澜”。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杨氏女

: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42 .

永日方戚(qī)戚,出行复悠悠。
永日:整天。戚戚:悲伤忧愁。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sù)轻舟。
行:出嫁。悠悠:遥远。溯:逆流而上。

尔辈苦无恃(shì),抚念益慈柔。
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指幼时无母。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幼为长所育:此句下有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指小女是姐姐抚育大的。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结中肠:心中哀伤之情郁结。义往:指女大出嫁,理应前往夫家。

自小阙(quē)内训,事姑贻(yí)我忧。
自小阙内训:此句下有注:“言早无恃。”阙:通“缺”。内训:母亲的训导。事姑:侍奉婆婆。贻:带来。

(lài)兹托令门,任恤庶(shù)无尤。
令门:好的人家,或是对其夫家的尊称。这里指女儿的夫家。任恤:信任体恤。庶:希望。尤:过失。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尚:崇尚。资从:指嫁妆。待:一作“在”。周:周全,完备。

孝恭遵(zūn)妇道,容止顺其猷(yóu)
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猷:规矩礼节。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尔:你,指大女儿。当何秋:当在何年。

居闲始自遣(qiǎn),临感忽难收。
居闲:闲暇时日。自遣:自我排遣。临感:临别感伤。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yīng)流。
零泪:落泪。缘:通“沿”。缨:帽的带子,系在下巴下。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42 .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诗人的大女儿要出嫁,他的心情异常复杂,遂写了此诗。此诗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令人读来感伤不已。

  女儿即将远行,父亲心有不舍,却情难敌义。开头点明女儿将出嫁之事:女儿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遥远。念及女儿幼年丧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爱,当此离别之际,心中甚为不忍。然而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诗人忍痛告诫女儿到了夫家,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这是对女儿的一片殷殷期望。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年丧妻,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幼女自然更加怜爱。在长女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诗中说幼女与长女“两别泣不休”,其实父女之间也是如此。作者没有多写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谆谆教导和万般叮咛:“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强忍住泪水说完这些,送走女儿才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与幼女相对而泣。一个情感复杂、无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跃然纸上。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之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可作为嫁妆的千秋典范。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7-18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海人谣

: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海人没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他们每天都要出海去采撷珍珠,杀象取牙来缴纳赋税。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险恶的波浪翻涌连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皇宫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满的府库。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24-325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yì)象为岁赋(fù)
海人:常潜海底的劳动者。役象:海南出象,采珠人使象作为纳税的交通工具。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恶波:指险恶的波涛。山塞路:言陆运之苦。未央宫:西汉长安宫名,这里借指唐代皇宫。杀象:象牙是贡物,杀象可以取牙。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24-325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此诗是一篇新乐府,通过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在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海人无家海里住”,诗一开始便交代了“海人”的生活状况及其工作环境。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常下水作业,大部分时间浸泡在又咸又涩的海水里。一个“住”字形象而准确地反映出“海人”的工作时间之长,劳动强度之大。用字可谓精准。次句“采珠役象为岁赋”对首句作了补叙。“海人”以采珠为业,以交纳赋税为目的。可见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负担何其繁重,工作条件又是何其低劣。“恶波横天山塞路”乃诗人渲染之笔,对前两句作出具体的描绘。采珠之时常常是风大浪急、波涛蔽日,运珠之途常常是山陡路仄,坎坷难行。而“海人”却要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毫无安闲之时。度日非常艰难。以上三句对“海人”采珠纳税的整个过程描绘得层层深入,用语简洁生动,形象鲜明,通俗明晰。

  末句“未央宫中常满库”是此诗最为精彩之处。与“海人”的无家与未央宫里的珠宝常常填满库房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这里写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未央宫中满库房的珠宝竟是“海人”终年辛苦所得,而“海人”却穷困潦倒至“无家”的地步。诗人先以“海人”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他们工作条件的艰苦及其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结尾处用重笔突出主题,戛然而止,用笔简洁峭拔,入木三分。劳动的果实自己不能享有,而全被统治者拿去,主人公内心的怨恨、哀伤可想而知。但诗人不予说破,语气含蓄,意在言外,隐含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肆意盘剥劳动人民的无耻行经的强烈讽刺和愤慨。王安石曾这样评价王建的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通篇看来,王建的《海人谣》篇幅短小,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易懂且凝练精悍,极富表现力,有民歌谚谣的色彩,“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意,词旨通畅,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风。”(《唐音癸签》卷七引)。通过前三句与尾句的对比,清晰地反映了诗人的不平和愤怒,尾句一出,便于不动声色中将题旨表露出来。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24-32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