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冠谷口招郑鄠

: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说好了今天前来拜访你,现在却只看到空空的书斋,而不见你的身影。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这时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山涧的花儿更显娇美,水潭边的树木高高矗立,在春云笼罩中倍感暖意。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门前的小路已长久没有人迹,只有成群的鹿儿快乐地玩耍。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只有和衣小憩于枕席之上,在氤氲的雾霭中,恭候你的归来。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3-154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空斋:空屋。

涧花然暮雨,潭(tán)树暖春云。
涧花:山涧里的花。涧,指高冠谷水。暮雨:傍晚的雨。 潭树:水潭边的树。潭,指高冠谷中的石潭,名高冠潭。

门径稀人迹,檐(yán)峰下鹿群。
门径:当门的小路。

衣裳与枕席,山霭(ǎi)碧氛(fēn)(yūn)
山霭:山上的云气。氛氲:云雾朦胧貌。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3-154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此诗前两句“谷口来相访, 空斋不见君”点明事由,作者来到高冠谷口来拜访朋友,却只见空屋不见人影。大概正因为未见人,就更留意谷口的风景和幽静的环境。“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山涧的花在暮雨之中红艳似火,潭边的树为春云笼罩暖意顿生,着实迷人;“门径稀人迹, 檐峰下鹿群”,门前的小径人迹罕至,靠近屋檐的山峰上常跑来鹿群,何其幽静。“衣裳与枕席, 山霭碧氛氲”,屋子里的衣裳和枕席,全被碧色的山雾弥漫侵吞,他的乐于隐居之情溢于言表。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人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此诗颇见出岑参写景绘物的不俗功力。诗人艺术嗅觉的灵敏及善于捕捉平凡景物中独特的意蕴,于此诗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好新奇巧妙的想象的审美意趣。如三、四句“然”、“暖”二字,即构思巧妙,新人耳目,沈德潜评其“工于烹炼”(见《唐诗别裁》卷十),甚是。全诗优美清幽的环境刻画,渗透着诗人对田园野趣、隐逸生活的追慕和神往,而这种情感又不露声色地隐含在诗人对自然风光细致独特的描写中,这又是岑参诗歌的特色之一。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3-1542、 岑参著.岑参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1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说好了今天前来拜访你,现在却只看到空空的书斋,而不见你的身影。
这时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山涧的花儿更显娇美,水潭边的树木高高矗立,在春云笼罩中倍感暖意。
门前的小路已长久没有人迹,只有成群的鹿儿快乐地玩耍。
只有和衣小憩于枕席之上,在氤氲的雾霭中,恭候你的归来。

注释
郑鄠(hù):作者友人。
空斋:空屋。
涧花:山涧里的花。涧,指高冠谷水。暮雨:傍晚的雨。
潭树:水潭边的树。潭,指高冠谷中的石潭,名高冠潭。
门径:当门的小路。
山霭(ǎi):山上的云气。氛氲(fēn yūn):云雾朦胧貌。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3-15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此诗前两句“谷口来相访, 空斋不见君”点明事由,作者来到高冠谷口来拜访朋友,却只见空屋不见人影。大概正因为未见人,就更留意谷口的风景和幽静的环境。“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山涧的花在暮雨之中红艳似火,潭边的树为春云笼罩暖意顿生,着实迷人;“门径稀人迹, 檐峰下鹿群”,门前的小径人迹罕至,靠近屋檐的山峰上常跑来鹿群,何其幽静。“衣裳与枕席, 山霭碧氛氲”,屋子里的衣裳和枕席,全被碧色的山雾弥漫侵吞,他的乐于隐居之情溢于言表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人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隐者

  此诗颇见出岑参写景绘物的不俗功力。诗人艺术嗅觉的灵敏及善于捕捉平凡景物中独特的意蕴,于此诗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好新奇巧妙的想象的审美意趣。如三、四句“然”、“暖”二字,即构思巧妙,新人耳目,沈德潜评其“工于烹炼”(见《唐诗别裁》卷十),甚是。全诗优美清幽的环境刻画,渗透着诗人对田园野趣、隐逸生活的追慕和神往,而这种情感又不露声色地隐含在诗人对自然风光细致独特的描写中,这又是岑参诗歌的特色之一。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3-1542、 岑参著.岑参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1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岑参隐居终南山时。开元(唐玄宗713—741年)后期岑参随兄至长安求仕不成,便随兄长来到山水秀丽的高冠峪中,置业并建起了简陋的别墅草堂,耕读于此。他的朋友郑鄠隐居在高冠谷口,相距不远,时相过从是情理中事。此次到谷口来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3-15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伯乐一走过冀北的郊野,马群就空了。那冀北的马在天下是最多的,伯乐虽然善于相马,又怎么能够使马群为之一空呢?解释的人说:“我所说的空,不是没有马,是没有好马。伯乐识马,遇到好马就把它挑了去,马群中没有留下好马了.假如没有好马了。即使说没有马,也不是虚夸的话。”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东都洛阳,本来是士大夫的冀北,怀有才能,深深隐居而不愿为官换取俸禄的人,洛水北岸的叫石生,洛水南岸的叫温生。大夫乌公,凭着天子赐给的斧月镇守河阳的第三个月,认为石生是人才,以礼为工具,将他罗致到幕府之下。没有几个月的工夫,又认为温生是人才,于是让石生作介绍人,以礼为工具,又将温生罗致到幕府之下。纵然东都确实有很多才能出众的人,早晨挑走一人,选拔其中最优秀的,晚上挑走一人,选拔其中最优秀的,那么从东都留守,河南府尹,到各部门的主管官员,以及我们两县的大夫,政事有不顺利之处,事情有疑惑不解之处,又到哪里去咨询从而妥善处理呢?士大夫辞去官位而闲居里巷的人,同谁去交游呢?年轻的后辈,到哪里去考察道德,询问学业呢?东西往来,经过东都的官员,也不能在他们的居处以礼仪拜访他们了.人们以这样的情况而称赞说:“大夫乌公一镇守河阳,东部处士的茅庐中竟没有人了!”难道不可以吗?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天子治理天下,他所托重和依靠的人,只是宰相和将军罢了。宰相在朝廷为天子求贤人,将军在幕府为天子求得谋士和武将,这样,设想内外得不到治理,是不可能的了。我羁留此地,不能自己退而离去,想靠石生,温生的帮助直到告老归去。现在他们都被有权力的人夺去了,我怎么能不耿耿于怀呢?温生到了那里之后,在军门拜见乌公时,请以我前面说的关于宰相将军选拔人才的话,替天下道贺;请把我后面说的关于把我对他选尽东都贤人的私怨告诉他。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伯乐:传说是春秋中期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冀:冀州的北部,今河北、山西一带地方,相传冀州出产良马。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东都:指洛阳。唐代首都长安,以洛阳为东都。洛:洛河。石生:名洪,字洁川,洛阳人。温生:即温造,字简舆,曾隐居王屋山及洛阳,后官至礼部尚书。乌公:乌重胤,元和五年(810年)任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参阅前选《送石处士序》。鈇钺:同“斧钺”,本是古代的两种兵器,后成为刑罚、杀戮之权的标志。此处指节度使的身份。罗:罗网,此处用来比喻招聘贤士的手段。幕下:即幕府中。军队出征,施用帐幕,为此古代将帅的官署叫“幕府”。媒:中介。尤:特异的、突出的。河南尹:河南府的长官。百司之执事:婉指百官。司:官署。二县:指东都城下的洛阳县,河南县,当时韩愈任河南县令,所以称“吾辈二县之大夫”。缙绅:也作“捂绅”。古代官员插笏于绅带间,此处指官员。礼:此处指谒见,拜访。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南面:此处指皇帝。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皇帝见群臣时面向南而坐。 縻:系住,这里指束缚,羁留。引去:引退,辞去。介然:耿耿于心。后所称:指石生,温生被选走,使河南人才空虚。留守相公:当指东都留守郑余庆。相公,指宰相。四韵:旧体诗一般为隔句押韵,四韵为八句。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尽管此文与《送石处士序》为姐妹篇,事件与人物均相关涉,然而在写法上却有所变化,所以有相得益彰之美。例如前文体势自然,而本文则颇有造奇的文势。文章开头的一段譬喻,说“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用来比喻“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但却不紧接着说出来,而是先论述“马群遂空”的原因来比喻乌公搜罗东都贤士的情况。作者在文中既设奇喻,又在正文中反复议论以求其合,显得煞有介事,将本是韩愈个人的一个想法写成似颠扑不破的真理。为此,论其章法,该文比《送石处士序》那篇文章要显得曲折离奇。此外,该篇的立意要比前一篇单纯一些,无非是变着法儿赞扬温、石二人。以伯乐喻乌公,是为了赞扬温、石;极说温、石一去,东都政府和士群无所依恃,也是为了赞扬温、石。看来似乎说得过分了,但作者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在强调人才的可贵,提醒朝廷要高度重视人才。

  该文与《马说》同是宣扬重用人才的文章。然而写法自有不同。作者在本文中匠心独运,用“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比喻“大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赞颂乌重胤慧眼识贤、善于荐拔人才;又用“私怨于尽取”反衬乌公“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的难得可贵,石处士和温处士隐居在洛阳一带,韩愈与他们的关系密切,都是好朋友。石处士因大义而征召,温处士也因大义应聘出仕。这篇文章就是在送温处士时写的。文章赞扬了温处士出众的才能和乌大夫善于识人、用人的德才,作者惜别了两个老朋友,心里难过。但更希望人尽其才,他们都能得到任用,表达了为朝廷得到人才而欣慰以及自己失友的惋惜心情。

  文章用比喻与反衬,从“空”字引出“怨”字,而这“怨”比正面的“颂”乌公识才更具有力量。所以,本文笔法巧妙,渲染得当。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老李(李膺)啊,你真逗啊,还说鹊山湖很近,来了才知道,原来如此遥远。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不过,此行又不是王徽之雪后访问戴胜,我们尽可以慢慢划船回家。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面宽阔达几千里,湖光水波摇荡着青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湖西面正好有月亮,可以单独送你李膺回府。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水向北边流去,我们从南浦回府。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远处的鹊山仿佛围绕着船转,就像要跟着送我们回家。

参考资料:

1、 慕名至此搜狐空间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参考资料:

1、 慕名至此搜狐空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妾薄命

: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
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
想起妾初嫁郎君,鬓发簪花仿若绿云。

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重新掌灯入绮帐,转过面容脱去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踮脚折步婉转轻盈,不知是偷香还是熏熏心意。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无双容颜,阿娇得金屋得天下名。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自从君恩消散,独剩憔悴。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对镜不再梳妆,只倚窗独自垂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新人别自骄自己是新宠,秋天来了怎么会没有春天。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孤寂于长门终老,一定是宫中第一人。

忆妾初嫁君,花鬟(huán)如绿云。
花鬟:美丽的髮髻;美髮。

回灯入绮帐,转绿脱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xūn)
折步: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一从:自从。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从驾闾山咏马

:
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
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
征尘里桂香消减,月光下练影成空。

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行动定止由关吏,空为塞上翁悲吟。

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
桂香:指马饰物的香气。练影:丝质马饰物的形影。

定惑(huò)由关吏,徒嗟(jiē)塞上翁。
定惑:意含双关,指马的行止,也指人的禅定与迷妄。塞上翁:作者自指,也以善知祸福的塞翁自喻。

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
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在隋末战乱中由陇西贵族建立的唐朝,战马享受到了其他朝代望尘莫及的待遇。唐朝人养马、用马、爱马、赞马,可是,上官仪的这首诗却让读者听到了另一种声音,那是一种低沉的悲吟,他在为马的命运而嗟叹。人们将马饰以名贵的香料、绮丽的锦绣,但这改变不了马受人驾驭的命运。征尘里它的香气全都飘散,夜行时即使衣之以锦绣也毫无意义。从桂香与练影的易消易逝,作者写出荣华富贵毕竟成空。又从马的受人驾驭,表现对不能自主的命运的哀叹。马不知自悲,人为之悲;可世上那些贪求富贵而为命运摆布的人,又有谁为他们而悲呢。在人对马的嗟叹声中,所蕴含的,实际上是觉悟者对未悟者的嗟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西施咏

: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参考资料:

1、 王向峰 .古典抒情诗鉴赏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4年12月第1版 :第80页-第82页 .2、 王尧衢 .唐诗合解笺注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第31页 .

艳色天下重,西施(shī)宁久微。
西施:吴越春秋:越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zhuó)罗衣。
傅香粉:即搽脂敷粉。香:一作“脂”。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huàn)纱伴,莫得同车归。
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持谢邻家子,效颦(pín)安可希。
持谢:奉告。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参考资料:

1、 王向峰 .古典抒情诗鉴赏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4年12月第1版 :第80页-第82页 .2、 王尧衢 .唐诗合解笺注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第31页 .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诗的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处低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