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梦

: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二月里总是嗜睡,人也昏昏沉沉;但不独独是因为夜短才使人在大天白日里睡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桃花开了,气候暖和了,满眼春光不由令人心醉了。直到春水边落日下沉仍然在被魂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梦中故乡的门巷已被掩埋在蓬蒿乱草之底,那中原的君臣被困伏在一些豺狼虎豹的身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什么时候才能消除战乱,让老百姓安心种田,普天下再没有虎狼之吏横征暴敛,残酷地向老百姓搜刮钱财呢?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 陈美林.杜甫诗选析: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872、 胡大浚 王为群.杜甫诗歌研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3573、 徐放.唐诗今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138-139

二月饶(ráo)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zhòu)分眠。
饶睡:贪唾。不独:不仅。昼分:正午。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zhǔ)日落梦相牵。
眼自醉:形容眼自闭。春渚:春日的水边,亦指春水。梦相牵:犹言尚末睡醒。

故乡门巷荆(jīng)(jí)底,中原君臣豺(chái)虎边。
荆棘:丛生多刺的灌木。豺虎:指入侵的外族、割据的藩镇、擅权的宦官等。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安得:那得。务农:从事生产。横索钱:勒索钱物。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 陈美林.杜甫诗选析: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872、 胡大浚 王为群.杜甫诗歌研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3573、 徐放.唐诗今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138-139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夜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首两句写诗人的“饶睡”,不只是由于春夜的短暂。三四两句进一步写“饶睡”的程度,直到黄昏还依稀未醒。五六两句才写出诗人昼眠不醒的缘由;梦中所见,其实正是现实的反映。结尾两句则是诗人醒来之后的愁思和愿望。诗人巧妙地借说昼梦,将自己晚年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抒发出来,于自然流转中凝聚深厚的意绪,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沉郁苍茫的特色。此诗用比兴手法较多,末以议论作结,写得气势苍莽,在杜律中别开生面。

  “二月饶睡”四句,解释昼寝入梦的缘由。冬至以后,白昼渐长,黑夜日短,二月桃花盛开,蜂蝶成群,暖意融融,催人昏昏欲睡。除此之外,前四句诗还说明一个问题,即诗人神志倦怠。造成这种倦怠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操心焦虑,积劳成疾。杜甫平生忧念家国,身值乱离,忧思更深。诗人不说自己如何关怀时事,积劳成疾,反说自己如宰予一样碌碌无为,白日深睡,还推说“桃花气暖夜自醉”。但“不独”二字,却深婉曲折地透露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这样,“不独”二字,就为下面记梦暗中留下伏笔。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以梦的形式,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思。俗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日成梦,可见思情之深。这两句所写梦景,荒凉萧瑟,与前四句所写春景看似不太协调,却真实地将诗人晚年心境刻画出来。一合上夜,诗人仿佛回到故园,自安史乱军掠夺烧杀后,那里已是荒凉冷落,加之回纥、吐蕃屡次侵犯,战火烧残了村庄,蒿草丛生,荆棘遍地,墙头门前除去栖鸦野狐,更无人迹。故国君臣前门拒狼,后门遇虎,唐王朝面临着种种困扰。这两句诗,用一“底”、一“边”字,将国家的危难、社会的灾难刻划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抒发了诗人乱离伤痛的悲哀。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两句是梦醒后的议论,它紧承梦境写来:中原君臣处在虎狼之中,故国门巷为荆棘所蔽,国事凋零,民不聊生,唐王朝向何处去?诗人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战争,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去安居乐业,普天之下没有骄横的官吏横征暴敛,唐王朝才会恢复“煌煌太宗业”。结尾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人民的无限同情,以及对清明政治的向往。沉痛中渗透着希望。

  全诗前后所写虽有景物气氛的不同,但丽景的描写,是为写心境愁惨服务的,诗人以对美好春光的描写反衬忧国忧民的心情。故贯穿全诗的感情是悲哀沉重的。诗人巧妙地借说昼梦,将自己晚年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抒发出来,于自然流转中凝聚深厚的意绪,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沉郁苍茫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806-80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二月里总是嗜睡,人也昏昏沉沉;但不独独是因为夜短才使人在大天白日里睡眠。
桃花开了,气候暖和了,满眼春光不由令人心醉了。直到春水边落日下沉仍然在被魂梦相牵。
梦中故乡的门巷已被掩埋在蓬蒿乱草之底,那中原的君臣被困伏在一些豺狼虎豹的身边。
什么时候才能消除战乱,让老百姓安心种田,普天下再没有虎狼之吏横征暴敛,残酷地向老百姓搜刮钱财呢?

注释
饶睡:贪唾。
不独:不仅。昼分:正午。
眼自醉:形容眼自闭。
春渚(zhǔ):春日的水边,亦指春水。梦相牵:犹言尚末睡醒。
荆棘(jīng jí):丛生多刺的灌木。
豺(chái)虎:指入侵的外族、割据的藩镇、擅权的宦官等。
安得:那得。务农:从事生产。
横索钱:勒索钱物。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 陈美林.杜甫诗选析: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872、 胡大浚 王为群.杜甫诗歌研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3573、 徐放唐诗今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138-13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流离到夔州,写下了著名的七律组诗《秋兴八首》,抒发了他“孤舟一系故园心”和“每依北斗望京华”的家国之思。这首写于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的《昼梦》诗,很好地表现了杜甫旅居夔州时的心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806-80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首两句写诗人的“饶睡”,不只是由于春夜的短暂。三四两句进一步写“饶睡”的程度,直到黄昏还依稀未醒。五六两句才写出诗人昼眠不醒的缘由;梦中所见,其实正是现实的反映。结尾两句则是诗人醒来之后的愁思和愿望。诗人巧妙地借说昼梦,将自己晚年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抒发出来,于自然流转中凝聚深厚的意绪,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沉郁苍茫的特色。此诗用比兴手法较多,末以议论作结,写得气势苍莽,在杜律中别开生面

  “二月饶睡”四句,解释昼寝入梦的缘由。冬至以后,白昼渐长,黑夜日短,二月桃花盛开,蜂蝶成群,暖意融融,催人昏昏欲睡。除此之外,前四句诗还说明一个问题,即诗人神志倦怠。造成这种倦怠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操心焦虑,积劳成疾。杜甫平生忧念家国,身值乱离,忧思更深。诗人不说自己如何关怀时事,积劳成疾,反说自己如宰予一样碌碌无为,白日深睡,还推说“桃花气暖眼自醉”。但“不独”二字,却深婉曲折地透露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这样,“不独”二字,就为下面记梦暗中留下伏笔。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以梦的形式,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思。俗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日成梦,可见思情之深。这两句所写梦景,荒凉萧瑟,与前四句所写春景看似不太协调,却真实地将诗人晚年心境刻画出来。一合上眼,诗人仿佛回到故园,自安史乱军掠夺烧杀后,那里已是荒凉冷落,加之回纥、吐蕃屡次侵犯,战火烧残了村庄,蒿草丛生,荆棘遍地,墙头门前除去栖鸦野狐,更无人迹。故国君臣前门拒狼,后门遇虎,唐王朝面临着种种困扰。这两句诗,用一“底”、一“边”字,将国家的危难、社会的灾难刻划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抒发了诗人乱离伤痛的悲哀。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两句是梦醒后的议论,它紧承梦境写来:中原君臣处在虎狼之中,故国门巷为荆棘所蔽,国事凋零,民不聊生,唐王朝向何处去?诗人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战争,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去安居乐业普天之下没有骄横的官吏横征暴敛,唐王朝才会恢复“煌煌太宗业”。结尾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人民的无限同情,以及对清明政治的向往。沉痛中渗透着希望。

  全诗前后所写虽有景物气氛的不同,但丽景的描写,是为写心境愁惨服务的,诗人以对美好春光的描写反衬忧国忧民的心情。故贯穿全诗的感情是悲哀沉重的。诗人巧妙地借说昼梦,将自己晚年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抒发出来,于自然流转中凝聚深厚的意绪,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沉郁苍茫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806-80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115篇诗文

猜你喜欢

避地司空原言怀

: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伦。
刘琨与祖逖,起经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伦。
南风自古以来都在一刻不停的呼啸,豪杰圣人仍在做着治理国家的思考。

刘琨与祖逖,起经鸡鸣晨。
然而西晋末年一代名将刘琨和祖逖,经常在雄鸡报晓时候起来练习武艺。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他们都有匡扶晋室收复国土的决心,终究还是被朝廷陷害成为获罪之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我和他们虽遭遇相同但结果不一样,我沿着皖河水边漫游饱览潜山风光。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最后选择禅宗道场司空山筑屋定居,这里与三祖寺天柱山北面遥遥相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雪晴时这里可以映照万里之外月光,云开时这里可以沐浴九江之域春风。

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
等到有一天灾难过去天下太平之时,就把这里作为远离朝廷的托身之所。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我在这里要把全部家产用来炼仙丹,吞下仙丹使自己容貌鲜嫩永远年轻。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我希望的就是得到长生不老的妙术,最终这样就可以保持自己真实自然。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我可以驾驭太阳去蓝天上欣赏美景,我可以攀摘星星到银河边嬉戏游玩。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跟随着神仙王乔乘云游雾一起去吧!到时我将成为玉皇天宫的长年宾客。

参考资料:

1、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 第三册 卷一四七-卷二一五,中华书局,2013.03,第1872页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伦。

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九江:在浔阳。

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河津:谓天河之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王乔有三:一是上古之仙人,或称王子乔,或称王乔,《楚辞》中累引之。一是周灵王之太子晋,亦称王子乔。一是后汉时河东人,为叶县令者。玉天:道家所谓玉清境之天,天宝君所治,即清微天也。又王绩诗:“三山银作地,八洞玉为天。”

参考资料:

1、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 第三册 卷一四七-卷二一五,中华书局,2013.03,第1872页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伦。
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唐肃宗至德元载),李白因永王李璘兵败受累,避居于佛教名山司空山。在司空山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写下了《舒州司空山瀑布》和《避地司空原言怀 》等作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琴台

: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司马相如虽已年老多病,但仍像当初一样爱恋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不顾世俗礼法开着卖酒店铺。在琴台之上徘徊,远望只见碧空白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琴台旁的野花,文君当年脸颊上的笑靥;一丛丛嫩绿的蔓草,仿佛是昔日所着的碧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千古奇事,后来几乎闻所未闻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32、 周伟思.历代爱情诗歌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87:182-1833、 张金华.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诗经典大全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7

茂陵(líng)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茂陵:司马相如病退后,居茂陵,这里代指司马相如。多病:司马相如有消渴病,即糖尿病。卓文君:汉才女,与司马相如相爱。

酒肆(sì)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酒肆:卖酒店铺。

野花留宝靥(yè),蔓(màn)草见罗裙。
宝靥:妇女颊上所涂的妆饰物,又唐时妇女多贴花细于面,谓之靥饰。这里指笑容、笑脸。蔓草:蔓生野草。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归凤求凰意,寥(liáo)寥不复闻。
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为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32、 周伟思.历代爱情诗歌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87:182-1833、 张金华.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诗经典大全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7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这首诗通过琴台及其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爱情故事,表现了诗人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前两联先从相如与文君的晚年生活着墨,后回溯到他俩的年轻时代,写他俩始终不渝的真挚爱情;颈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再现文君光彩照人的形象;尾联写相如与文君违抗礼法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后来几乎是无人继起了,诗人深深地了解相如与文君,发出了这种千古知音的慨叹。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从相如与文君的晚年生活着墨,写他俩始终不渝的真挚爱情。这两句是说,司马相如虽已年老多病,而对文君仍然怀着热烈的爱,一如当初,丝毫没有衰减。短短二句,不同寻常,用相如、文君晚年的相爱弥深,暗点他们当年琴心相结的爱情的美好。

  “酒肆人间世”一句,笔锋陡转,从相如、文君的晚年生活,回溯到他俩的年轻时代。司马相如因爱慕蜀地富人卓王孙孀居的女儿文君,在琴台上弹《凤求凰》的琴曲以通意,文君为琴音所动,夜奔相如。这事遭到卓王孙的竭力反对,不给他们任何嫁妆和财礼,但两人决不屈服。相如家徒四壁,生活困窘,夫妻俩便开了个酒店,以卖酒营生。“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褌,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一个文弱书生,一个富户千金,竟以“酒肆”来蔑视世俗礼法,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要有很大的勇气的。诗人对此情不自禁地表示了赞赏。

  “琴台日暮云”句,则又回到诗人远眺之所见,景中有情,耐人寻味。我们可以想象,诗人默默徘徊于琴台之上,眺望暮霭碧云,心中自有多少追怀歆羡之情。“日暮云”用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语,感慨今日空见琴台,文君安在,引出下联对“野花”、“蔓草”的联翩浮想。这一联,诗人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酒肆”、“琴台”这两个富有代表性的事物,既体现了相如那种倜傥慢世的性格,又表现出他与文君爱情的执着。

  前四句诗,在大开大阖、陡起陡转的叙写中,从晚年回溯到年轻时代,从追怀古迹到心中思慕,纵横驰骋,而又紧相钩连,情景俱出,而又神思邈邈。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两句,再现文君光彩照人的形象。相如的神彩则伴随文君的出现而不写自见。两句是从“琴台日暮云”的抬头仰观而回到眼前之景:看到琴台旁一丛丛美丽的野花,使作者联想到它仿佛是文君当年脸颊上的笑靥;一丛丛嫩绿的蔓草,仿佛是文君昔日所着的碧罗裙。这一联是写由眼前景引起的,出现在诗人眼中的幻象。这种联想,既有真实感,又富有浪漫气息,宛似文君满面花般笑靥,身着碧草色罗裙已经飘然悄临。

  结尾“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两句,明快有力地点出全诗主题。这两句是说,相如、文君反抗世俗礼法,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后来几乎是无人继起了。诗人在凭吊琴台时,其思想感情也是和相如的《琴歌》紧紧相连的。《琴歌》中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颉颉颃颃兮共翱翔。”正因为诗人深深地了解相如与文君,才能发出这种千古知音的慨叹。这里,一则是说琴声已不可再得而闻;一则是说后世知音之少。因此,《琴歌》中所含之意,在诗人眼中决不是一般后世轻薄之士慕羡风流,而是“颉颉颃颃兮共翱翔”的那种值得千古传诵的真情至爱。

  这首诗在人物描写、典故运用方面很是成功,诗写得语言朴素自然而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在艺术上,首先,人物描写生动形,十分传神。其次,典故的运用,借他人之情表自己之意。再次,时空跨越,意境深远。

参考资料:

1、 张金华.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诗经典大全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72、 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574-57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夜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暗夜的风雨吹进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6-37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67

残灯无焰影幢(chuáng)幢,此夕闻君谪(zhé)九江。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焰:火苗。幢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夕:夜。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垂死:病危。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6-37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67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又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次句点明题意;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表现了诸多的意味;末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这首诗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哀伤不平和凄苦的心情。白居易在江 州读诗后,深受感动。后来在《与元微之书》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参考资料:

1、 贾文昭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51-95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投赠张端公

: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日户昼辉静,月杯夜景幽。
咏惊芙蓉发,笑激风飚秋。
鸾步独无侣,鹤音仍寡俦。
幸沾分寸顾,散此千万忧。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君子的气量没有极限,器量宏大能胸纳百川。

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为人嫉恶如仇,刚正威严正直,对待百姓仁慈宽和。

日户昼辉静,月杯夜景幽。
白天屋里光亮又安静,月夜举杯品味幽景。

咏惊芙蓉发,笑激风飚秋。
文章一出惊艳好比芙蓉盛开,笑声爽朗好比旷野秋风。

鸾步独无侣,鹤音仍寡俦。
凤凰还没侣伴,仙鹤依然独鸣。

幸沾分寸顾,散此千万忧。
幸运的是有您注意到了我,化解了我的万千忧愁。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问俗:访问风俗。

日户昼辉静,月杯夜景幽。

咏惊芙蓉发,笑激风飚秋。

(luán)步独无侣,鹤音仍寡俦(chóu)
鸾步:古代对贵者脚步的美称。鹤音:指鹤的鸣叫声。

幸沾分寸顾,散此千万忧。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南旅情

: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楚地的山脉绵延不断没有尽头,返回故乡的路是如此崎岖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看到东海日出,彩霞缤纷,就知道要下雨了;听到大江波涛澎湃的声音,就知道夜潮来临。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我书剑飘零,羁留近于南斗之下,家乡遥远,家书难收,我家北风之下的大雁,吹到南方而不能北回。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吴潭的美橘熟了,想寄一点回家,可惜无人把它带到洛阳。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楚山:楚地之山。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南斗:星名,南斗六星,即斗宿。古人有“南斗在吴”的说法。

为报空潭(tán)橘,无媒寄洛桥。
潭橘:吴潭的橘子。洛桥:洛阳天津桥,此代指洛阳。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这首作品里江南景色是一种意象中的景色,全诗仿佛都出于大概统一这样的视角。像“楚山不可极”,就将背景的广阔简洁得说明了;“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其实也是一种大概的描绘。不过诗里也有细节刻画,诗人主要用细节刻画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对乡邻的牵挂,旅行中见到的优美景色固然不俗,那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表露得很殷切。比如用星象和季风来说明远离故乡羁绊在外的情况,为后一句的难以找到合适人选来寄送橘子做了一个铺垫,心中的乡愁之浓烈可见是真实的。

  江南烟雨名扬天下,但是江南临海,海岸线很长,这固有的广阔风光却历来少有写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就恰恰是江南山川广袤的景致。说祖咏是一位心思巧妙的诗人,确实如此。

  从感情色彩上分析这首诗,诗人的表达还是很含蓄的。也许放在今天,如果做同样的事情会显得很做作,甚至有些婆婆妈妈,但是放在诗人当时的情况下,为了找不到捎东西回家乡的人而苦恼就是一种思乡情怀的自然流露。

  对于诗中用到的来描绘景色的素材,大致上把江南既婉约又壮阔的秀丽山川写给了后人,也许里面有着些许豪气,但是豪气是藏在字句里的,不让读者有被气势所迫的感觉。在祖咏的《江南旅情》中,江南实在少了些脂粉气,多了些清爽。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