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
望幸宫嫔老,迎春海燕初。保厘才半仗,容卫尽空庐。
要自词难拟,繇来画不如。散郎无所属,聊事穆清居。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皇家有三十六离宫,其楼台馆阁之高上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在阁道上行走,仿佛可直通月宫,美人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因皇帝的恩宠不能遍及宫人,至使宫人有桃李伤春之悲。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这样皇帝犹嫌欢乐之意未尽,要起銮驾金舆到回中宫去游乐。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如今万乘銮驾行出黄道,从回中返驾回宫中了,有千骑打着彩旗开道。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前军已至细柳营之北,后骑尚还在甘泉宫之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是前去向渭川老人或襄野之童请教治国之道鸣?非也。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原来是像周穆王西行与王母开瑶池之宴一样去游宴了,现在正是兴冲冲地打道回府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48-149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42-145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三十六离宫:汉代在长安附近有三十六离宫。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阁道:楼阁中用长廊相连结的通道。步行月:言其高也。烟空:高空;缥缈的云天。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桃李:桃花与李花。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淫乐意何极,金舆(yú)向回中。
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回中: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万乘:指帝王。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细柳:地名,即长安细柳仓,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水北岸。西汉周亚夫驻军处。甘泉:汉宫名。甘泉宫建于甘泉山上,北距长安三百里,可以望见长安城。
岂问渭(wèi)川老,宁邀(yāo)襄野童?
渭川老:指姜太公吕尚(即姜子牙)。
秋暮(mù)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秋暮:一作“但慕”。瑶池宴:谓神仙之会。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48-149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42-145全诗十六句,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明写美人失宠,为下一层转出恣意淫乐之意作铺垫,实则以美人自况,叹己不遇。开篇对景起兴,突兀而出,“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西都有离宫别馆三十六所,楼台林立直逼云端,何等之高又何等之多;并且“阁道步行月”,在横悬于楼阁间的通道上,月儿缓缓移动像是悠闲漫步,是何等奇丽又何等飞动。然而如此富美佳景,只有美人空守楼台!林立高耸的楼台与孤独孑然的美人形成强烈对比,衬出美人的幽独、冷落和空寂。原来是“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帝王并不留恋这人间的美人。君恩疏远,宠爱不及,春风不度,桃李失色,不由令人追寻究竟而生出下层。
中间六句为第二层,极写武帝出游回中声势之壮。先以“淫乐意何极”承上,“意何极”犹言何等极意纵情,再以“金舆向回中”启下。回中宫为秦时所建,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汉武帝元封初至雍,曾开通回中道,后多次游历赏玩。下两句极力状写武帝出游的赫赫声势。“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黄道本指日行之中道,古以日为君象,所以又指天子所行之道。这两句说汉武出游回中,只见御道上车辆万乘,兵马千骑,上有旌旗飘扬,如彩虹垂天。本来有此二句足以称盛,诗人还觉不够酣畅淋漓,又补足两句:“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这两句说车队兵马前后相续,绵延三百余里。这当然是一种极力夸张,但淋漓尽致地形象化地表现了汉武极意淫乐,构成呼应。
相传汉武游回中,时有歌美其行,道是“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如果真是这样,这一极盛出游的场面还无可厚非,那是向北方的月支、匈奴显示汉家国威,迫慑对方俯首称臣的壮举。然而诗人却不这样认为,而是笔锋一转,进入第三层:“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昔周文王出猎之前曾从卜中得知可以获霸王之辅,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水之上遇太公,时太公垂垂老矣,而文王载与俱归,立为师,周室因此而兴。襄野童典出《庄子·徐无鬼》,大意说黄帝将见至人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黄帝与随行人员都迷了路,问牧马童子,童子不仅知大隗和具茨之山,还告诉黄帝治天下莫过于无为。黄帝称童子为天师而告退。这两句是说,汉武出游回中,岂是像文王那样渭滨求兴霸业之贤辅,或是像黄帝那样襄野问为天下之大道,都不是,而是“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汉武所企慕的只是神仙之道,在神仙所居的瑶池来挥觞宴饮,纵享仙界之乐,归来还沉醉其中余兴不尽。
这首诗借汉武帝讽唐明皇,因此其忧患是深沉的,而全诗的风格却是“悲懽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怨”(《诗法家数》)。诗中描写汉武极意淫乐,喜好神仙是极力烘托,反复渲染。先着力写宫馆之众,楼台之高,阁道之壮,佳人之美都管不住汉武,烘托出淫乐之极,后以“万乘”,“前军”两联的工整对仗,渲染出汉武出游的声势之威,好仙之极。这一连串的描写,空间阔大,景象壮观,极力驰骋,意绪骏快。最后笔锋一转,“岂问”两句陵地跌宕,使极力驰骋的思绪猛然一顿,在大起大落之中使其刺时叹己的主题得到了强化的表现,其鲜明如红梅映雪,空谷传音。可以说此诗蕴含深厚,豪中见悲是其最鲜明的特点。而在结构上上下回环,层层相生,语言上华丽缤纷,气势直下;在立意上高古典雅,超迈逸群。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42-145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16-217 .云母屏(píng)风烛(zhú)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深:暗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16-217 .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寂静的长夜中,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的交代。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15-1216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两人的相见越来越稀少,她思念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久,离愁别绪让她无心妆饰,那浅浅的眉毛好像淡烟中的柳叶。夜里她垂下翠绿的帘幕,系上同心结,独自卧在熏香的绣被中,期待情郎能够前来与她相会。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城头的月亮白如霜雪,思念的情郎不见踪影,蝉鬓的美人满怀愁思。庭院中树木的影子渐渐转暗,天空中银河横斜,漏壶中的浮箭报晓,天就快亮了。她又度过了一个辗转难眠的夜,见到这黎明的景色更会产生悲苦之情。
参考资料:
1、 《花间集全译》(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五代后蜀 赵崇祚 编、房开江 注、崔黎民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1版1印,28—292、 赵崇祚编选;夏华等编译,花间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3,第13页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dàn)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qīn)。
眉浅:谓眉色浅淡,如淡烟中的柳叶。澹:通“淡”。翠幕:指翠色的帘幕。一作床头锦帐讲,亦通。待:鄂本作“侍”。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bìn)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崔豹《古今注·杂注》:“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琼树乃制蝉鬓,飘渺如蝉,故曰蝉鬓。”愁绝:愁极。宫树暗:破晓时庭院中的树影转暗。鹊桥:指银河。银河横斜,谓夜将尽,天将明。玉签:报更的器具。《陈书·世祖记》:“每鸡人司漏传更签于殿,乃令送者必报签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报明:报天晓。
参考资料:
1、 《花间集全译》(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五代后蜀 赵崇祚 编、房开江 注、崔黎民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1版1印,28—292、 赵崇祚编选;夏华等编译,花间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3,第13页此词完整地描写闺中女子彻夜等待情人到来而终至绝望的情景。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上片六句,首两句用赋法,运用简洁明净的语言,交代青年男女倍受离别之苦的折磨,直叙“相见稀,相忆久”,点明远人离去已久,由此引出闺中女子浅淡如柳的眉黛,显示其娴雅柔静的气质和孤寂凄凉的意绪。“眉浅”一句,写因相思相忆,无由与远人相见而懒画蛾眉,眉薄妆浅,其谁为容,将心情外化,以形写情。尽管如此,她仍然心怀希冀,下面“垂翠幕”三句,女子移步闺房,放下了翠幕,准备就寝,却又用锦带结着同心结,又用薰香薰了绣被。这几个动作,表现了女子的一片痴情,她在“待郎”归来。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下片六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人终究没有出现,女子却是彻夜无眠。女子空对城头上的一轮冷月,内心更感悲楚。“蝉鬓美人愁绝”,简直是痛彻心扉,把一位深夜独坐的怨女形象,非常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结末三句描写黎明光景,深受离别折磨的女子又熬过了这一个漫漫长夜。除“蝉鬓美人愁绝”一句为赋法外,“城上月”两句和“宫树暗”两句,都是女子所见,“玉签”一句,写所闻。正是在这“见闻”之中表现了女子的无眠和“愁绝”。作品运用了正面烘托和反面映衬的手法,将清夜的冷月、幽暗的宫树、玉签的报晓,皆透过清冷的景致渲染出凄苦的情感氛围;然而“结同心”、“鹊桥横”等痴情苦语,又很自然地流露出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可是她的期待之情越是殷切,失落之苦便更见沉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主编,温庭筠 晏殊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第39页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睦州郡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这儿的山水着实惹人怜爱。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
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
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暮春时节的我客居于此,真被这美景陶醉了,就好像喝醉了酒,倒在了落花前。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 杜牧.杜牧集系年校注, 第 2 卷:中华书局,2008:401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钓台:东汉严子陵钓鱼处,在睦州桐庐县西三十里富春江七里濑。可怜:可爱。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chán)湲(yuán)。
掩映:遮映衬托。潺湲:指流水。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楼:全诗校:“一作峦。”
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杜陵客:诗人自指。中酒:醉酒。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 杜牧.杜牧集系年校注, 第 2 卷:中华书局,2008:401这首诗的前两句(首联)总领全诗,介绍了睦州的位置并对睦州山水
做出了评价“实可怜”,赞赏有佳。之后四句(颔联、颈联)便细说睦州的山山水水,鸟树风光。睦州山水在诗人的诗句中是秀丽的,由景见情,可见当时杜牧心境还是轻松的。诗人按照自然语言规则,选用平字,“好树”“幽鸟”“晴楼”“野烟”都是静态意象,中间加上“鸣”字、“入”字则使这些不同的意象连接并生动起来,意即:鸟儿在树上发出悦耳的叫声,更显出树木的幽深、寂静;袅袅的炊烟,使日光照射下的小楼似乎被浸在其中,若隐若现。有力的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实际上睦州是一个远僻小郡。诗人后来在描述这里的环境时写道 :“万山环合,才千余家,夜有哭鸟,昼有毒雾。”诗人离家愈来愈远,思乡之情愈来愈浓。诗中后两句(尾联)“残春”“落花”,透露出伤春之感;“杜陵客”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结合诗人此时外迁的经历,诗人内心苦闷,对仕途坎坷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五律诗,短短四十个字,将睦州的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又感于时节,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露。
参考资料:
1、 傅绍磊.杜牧浙西诗文创作新探[J].宁波大红鹰学院,2013年第12期(总第608期).2、 张小影.近体诗特殊句法分析[J].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殿堂(2008年12期).3、 杜牧:《祭周相公文》,第 130 页4、 贺秀明.形胜·风土·情绪——论杜牧山水记游诗多彩的内容[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1999年02期.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有人很快就能够封侯万户,在交谈的当时就能得到赏赐玉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立谈:在交谈的当时。语自扬雄《解嘲》“或立谈而封侯”。璧:美玉。
讵(jù)胜耦(ǒu)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讵:岂,难道。表示反问。胜:比得过,胜得过。耦: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