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乐府小云

:
溶溶一叶不成衣。恰待弄春晖。幽懒意迟迟。只可向、山中自怡。清歌遏玉,娇鬟*翠,纤月映蛾眉。来往且孤飞。问行雨、巫咸未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193篇诗文

猜你喜欢

题郑所南兰

: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秋风凛冽兰蕙变成茅,江南寂寂生气已全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只有所南忠心仍不改,用泪泉磨墨抒发爱国情操。

参考资料:

1、 蒋学浚.历代爱国诗词鉴赏: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1862、 万明华.爱国古诗百首译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4

秋风兰蕙(huì)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郑所南:南宋遗民,画家,他的诗画多表现对故国怀念之情和坚贞的民族气节。兰蕙:兰草、蕙草。 茅:茅草。南国:泛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气已消:万物生气已经消失。这里比喻遗民的复国之志已经消失。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sāo)
所南心不改:郑所南的复国之心始终没有改变。泪泉:泪水。离骚: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诗篇。

参考资料:

1、 蒋学浚.历代爱国诗词鉴赏: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1862、 万明华.爱国古诗百首译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4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诗一开始就对郑所南所画的兰抒发自己的感受。但这种感受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把郑所南所画的兰加以改造后而抒发的。郑所南画的是不着土地的兰花。而作者想象这画中的兰花,在肃杀的秋风里已变成了茅草。这里作者用了屈原《离骚》中“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的诗意,以此手法,表明宋亡之后,不仅国土惨遭蒙古族统治者的蹂躏,而且许多人有的受到摧残,有的变节,有的抗元复国的意志消磨殆尽。而且是整个“南国”一片凄凉,毫无复国的生气了。这两句写出南宋灭亡之后,在蒙古族残酷统治下,抗元复国的斗争已逐渐消沉的情状。

  后面两句转而赞扬郑所南。说只有郑所南忠于南宋之心依然坚定不移,他用自己的泪水和着墨水画兰,以绘画的方式写出又一部《离骚》。从而表现了郑所南坚贞的民族节操和坚定的爱国信念。作者赞扬郑所南,实际也表达了自己绝不屈服于任何暴力的民族气节。

  全诗用反衬手法。前两句用比的手法表现在蒙元残酷统治下人们抗元复国斗争日益消沉的景象,后两句写郑所南坚贞之节依然不变,以前面两句反衬后面两句,见出所南坚贞之志和爱国精神的可贵。正如孔子所说的:“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

参考资料:

1、 潘人和.儒道释诗汇赏 儒诗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223-22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蟾宫曲·晓起

:
恨无端报晓何忙。
唤却金乌,飞上扶桑。
正好欢娱,不防分散,渐觉凄凉。
好良宵添数刻争甚短长?
喜时节闰一更差甚阴阳?
惊却鸳鸯,拆散鸾凰。
犹恋香衾,懒下牙床。

恨无端报晓何忙。
猛然间窗外传来声声报晓,怎不叫人心头着恼?

唤却金乌,飞上扶桑。
那报晓声唤出了太阳,在云树间挂得高高。

正好欢娱,不防分散,渐觉凄凉。
欢情正浓,不想分别时刻已到,心头渐渐被愁意笼罩。

好良宵添数刻争甚短长?
千金良宵,再添数刻时分,老天又何必计较?

喜时节闰一更差甚阴阳?
销魂时节,就是多饶一更,想来也不妨大道。

惊却鸳鸯,拆散鸾凰。
如今恩爱的鸳鸯心惊胆跳,和美的情侣分道扬镳。

犹恋香衾,懒下牙床。
叫人舍不得离开被窝,好久才懒懒地着衣下床,挨一刻一刻是好。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蟾宫曲·晓起

恨无端报晓何忙。

唤却金乌,飞上扶桑(sāng)
金乌:太阳。旧传日中有三足乌,故以“金乌”代日。扶桑:神树名。《山海经》说它高三百里,植于咸池之中,树上可居十个太阳。

正好欢娱,不防分散,渐觉凄凉。

好良宵(xiāo)添数刻争甚短长?

喜时节闰(rùn)一更差甚阴阳?
闰:在正常的时间中再增加出时间。阴阳:大道,此指道理。

惊却鸳(yuān)(yāng),拆散鸾(luán)凰。

犹恋香衾(qīn),懒下牙床。
牙床:象牙床。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蟾宫曲·晓起
恨无端报晓何忙。
唤却金乌,飞上扶桑。
正好欢娱,不防分散,渐觉凄凉。
好良宵添数刻争甚短长?
喜时节闰一更差甚阴阳?
惊却鸳鸯,拆散鸾凰。
犹恋香衾,懒下牙床。

  这首曲中的“晓起”,意味着男女情侣的“惊却”与“拆散”。起首一句点出“晓”字,就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和心绪。晨鸡报晓,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作者在前着一“无端”,在后怨一“何忙”。前者说明了“欢娱”的投入,后者则预示了“分散”的逼近。“唤却金乌,飞上扶桑”是对旭日东升的艺术性说法,也有讳言早晨来临的意味。这是作者《青楼十咏》中的一首,因为是露水夫妻,所以晓起有如此不舍。但全曲无浮浪轻薄之意,感情可谓深挚。元散曲在社会上的传播,青楼歌咏也颇起了一番作用。因此作者选上这样的题目,郑重其事地进行创造,是不该非议或奇怪的。

  作者将“晓起”的“起”字仅在最后两句完成,在此前铺垫了良宵苦短、分别在即的背景,屡述了这一特定场景下惆怅惊惋、难分难舍的细腻心情,构思颇为新颖。尤其是“好良宵”、“喜时节”两句对仗,更是表现出有情人之间依依不舍的至文妙语。以后贯云石有《红绣鞋·欢情》:“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什么。”末句颇为人称道,殊不知实是该曲开了先河。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蟾宫曲·晓起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折桂令·倚栏杆不尽兴亡

:
倚栏杆不尽兴亡。数九点齐州,八景湘江,吊古词香,招仙笛响,引兴杯长。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白鹤双双,剑客昂昂,锦语琅琅。
倚栏杆不尽兴亡。数九点齐州,八景湘江,吊古词香,招仙笛响,引兴杯长。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白鹤双双,剑客昂昂,锦语琅琅。
倚着栏杆对历代兴亡变迁的感慨绵绵不尽,数神州九点小小烟尘,看潇湘八景。凭吊古迹抒怀赋诗,招引仙人竹笛鸣响,激情奔放举杯痛饮美酒。远处树林笼罩云雾青烟迷离朦胧,空山上明月辉映白雪落寞苍凉。看云天白鹤一双双自在飞翔,大道上剑客游侠意气昂扬,锦绣闺房里笑语琅琅。
(yǐ)栏杆不尽兴亡。数九点齐州,八景湘江,九古词香,招仙笛响,引兴杯长。远树烟云渺(miǎo)茫,空山雪月苍凉。白鹤双双,剑客昂昂,锦语琅(láng)琅。
不尽兴亡:指对历代兴亡变迁的感慨绵绵不尽。九点齐州:齐州,即中国。古时中国分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九州。八景湘江:即潇湘八景。九古词香:指凭九古迹抒怀赋诗。引兴杯长:谓兴致佳饮酒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四块玉·酒旋沽

: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酒刚刚买来,鱼也是新买的。满眼的云山像画图一样在眼前展开,在清风里和明日下把多年要写的诗写出来。我本来就是懒散自由惯了的人,又没有什么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才能。还不如就这样归去吧!
酒旋沽(gū),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旋沽:刚刚买来。云山:古代常用作隐士居处的代称。经济才:经世济国之才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朝天子·秋夜吟

: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寺庙里传来傍晚的钟声,一阵阵蝉鸣送走了落日。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什么地方的楼台上,传来悲怨的笛声?鬓发早已斑白秋夜这样漫长。巫山神女虽相隔重重山峰,也遮不断对她相思的梦。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976-977
(梵fàn)宫、晚钟。落日蝉(chán)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送(sāo)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梵宫:即佛寺。半规:圆形为规,半规即半圆。二毛:鬓发斑白。楚峰:指四川、湖北两省边境的巫山一带,有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奇。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976-97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