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伊东岸

:
晴洲无远近,一树一潭春。芳草留归骑,朱樱掷舞人。
空花对酒落,小翠隔林新。竟日皆携手,何由遇此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187篇诗文

猜你喜欢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718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16页 .3、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309 .

回乐烽(fēng)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shuāng)。(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718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16页 .3、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309 .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720-72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双燕离

: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天上自由自在比翼而飞的双燕,实在令人羡慕。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它们总是成双成对地在玉楼珠阁中共筑爱巢,在金窗绣户间相互嬉戏低飞。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柏梁台失火了,焚烧了它们的巢窝,它们只好又到吴王宫里筑巢。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吴宫又遭焚荡,这一次更惨,烧了个雏尽巢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只剩下憔悴的孀雌一燕身在,雌燕怀着对雄燕的无限眷恋,憔悴不堪。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比翼双飞的日子已难再得,真是使人寸心欲碎。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15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羡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柏梁”句:汉武帝时皇宫中有柏梁殿,遭火焚。柏梁:汉长安台名。《二辅黄图》卷五:“柏粱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王琦注云:“《汉武内传》太初元年十一月已酉,天火烧柏梁台。”此句似言李白被谗出众事。“因入”句:此句似言太白入永王璘幕府事。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吴宫”句:越王勾践伐吴,曾火焚吴王宫。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15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此诗为寓言诗,写雌雄双燕历尽艰险,生死不渝的“爱情”。一对恩爱燕子相依相伴,快乐幸福,不料一场大火降临,雄燕不幸身亡,雌燕憔悴伤心,回旋不去,非常伤感,凄切而动人。此诗用以寄寓人类爱情之忠贞。“令人羡”为全诗之眼,是联系人与燕的纽带。

  李白这首乐府取材比较随意,虽然提到“柏梁”、“吴王宫”,但都是信手拈来,并无所指。时序也是错乱的。按“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语意,似乎先有西汉柏梁殿失火,后有春秋吴王宫焚烧,其实西汉在春秋之后。可见这首乐府是随意而写,可能是李白应景之作,并非有感而发,因此在艺术上少有可圈可点之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房春事二首

: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春风柔日光暖满目荡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门前的几枝柳条低拂着衣架,一片山花飘落在了笔床之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249-250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58-1603、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88-290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恬:这里指风柔和。

数枝蝶柳低衣桁(héng),一片山花落笔床。
衣桁: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发:绽放。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249-250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58-1603、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88-290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第一首诗切合题意,纯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作者先写近景,在他笔下,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盎然。第二句选取了春天里很有代表性的生命:蝴蝶和蜜蜂,作者没有描写它们忙着采蜜的景象,而是写了它们误入厅房,并着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第三、四句转入写静景,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飘舞,低过了晾衣的横木,在风的吹送下,一片山花落在了笔床上。虽是静景,但作者却是动静结合的描绘——两句都与风有关,而并没有直接写风,可见作者观察细微而笔力不凡。

  第二首诗是吊古之作。梁孝王曾在梁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诗人在远望以后,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梁园已改尽昔日容颜,春花却依旧盛开。“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此时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

  作为一首吊古之作,梁园的萧条是诗人所要着力描写的。然而一、二两句已经把话说尽,再要顺着原有思路写出,势必叠床架屋。诗人于紧要处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笔法不同,色调各异,然而又并非另起炉灶,“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天空有鸟,地上有树)。篇末以“旧时花”遥应篇首“梁园”,使全诗始终往复回还于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情之中。历来运用反衬手法表现吊古主题的作品固然不少,但有如此诗老到圆熟的,却不多见。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58-160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16-6173、 徐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82-8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像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房琯才高不为名利约束,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蔡女昔造胡笳(jiā)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蔡女:蔡琰(蔡文姬)。相传蔡琰在匈奴时,感胡笳之音,作琴曲《胡笳十八拍》。有:通“又”。

胡人弹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shù)苍苍烽(fēng)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戍:边戍哨所。苍苍:衰老、残破貌。烽火:借代烽火台。荒:边陲、边疆。沉沉:低沉、阴沉貌。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sè)摵。
摵摵:弹叶之声。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gèng)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言:语助词。更:连词,与、和。将:语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且: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抑或、或者。(“是且非邪。”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sī)酸雏(chú)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酸:悲痛、悲伤。(“日磾观状,益增酸哽。”朱敬范《朱岱林墓志铭》)断绝:不连贯,时断时续。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弹家乡远,逻(luó)(suō)沙尘哀怨生。
乌孙: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昆莫。逻娑:唐时吐蕃首府,即今西藏拉萨。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远嫁吐蕃。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duò)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迸泉:喷涌出的泉水。飒飒:飞舞貌。木末:树梢。呦呦:鹿鸣声。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东掖:指门下省。门下省为左掖,在东。凤凰池:中书省。青琐门:汉时宫门,这里指唐宫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高才:指房琯。脱略:轻慢,不在意。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这首七言古体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赏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也以此寄房给事(房琯),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

  诗开首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起势突兀。蔡女指东汉末年的蔡琰(文姬),文姬归汉时,感笳之音,翻笳调入琴曲,作《胡笳十八拍》(拍,等于段)。三、四两句,是说文姬操琴时,胡人、汉使悲切断肠的场面,反衬琴曲的感人魅力。五、六两句反补一笔,写出文姬操琴时荒凉凄寂的环境,苍苍古戍、沉沉大荒、烽火、白雪,交织成一片黯淡悲凉的气氛,使人越发感到乐声的哀婉动人。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诗人对“胡笳声”的来由和艺术效果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邃的艺术境界。读者要问:如此深挚有情的《胡笳弄》,作为一代名师的董庭兰又弹得如何呢?于是,诗人顺势而下,转入正面叙述。从蔡女到董大,遥隔数百年,一曲琴音,把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为第二段。董大弹琴,确实身手不凡。“先拂”句是写弹琴开始时的动作。古琴七弦,配宫、商、角、徵、羽及变宫、变徽为七音。董大轻轻地拂拭琴弦,次序是由商弦到角弦,意为曲调开始时迟缓而低沉。琴声一起,“四郊秋叶”被惊得摵摵(shè设)而下。一个“惊”字,出神入化,极为生动。诗人不由得赞叹起“董夫子”来,说他的演奏简直象是“通神明”,不只惊动了人间,连深山妖精也悄悄地来偷听了!“言迟”两句概括董大的技艺。“言迟更速”、“将往复旋”,指法是如此娴熟,得心应手,那抑扬顿挫的琴音,漾溢着激情,象是从演奏者的胸中流淌出来。

  董大的指法使人眼花撩乱,那么琴声究竟如何呢?诗人不从正面着手,却以种种形象的描绘,来烘托那凄恻动听的声音。琴声忽纵忽收时,就象空廓的山间,群鸟散而复聚。曲调低沉时,就象浮云蔽天;清朗时,又象云开日出。嘶哑的琴声,仿佛是失群的雏雁,在暗夜里发出辛酸的哀鸣,嘶酸的音调,正是胡儿恋母声的继续。诗到此忽然宕开一笔,又联想起当年文姬与胡儿诀别时的情景,照应了第一段蔡女琴声,而且以雏雁喻胡儿,更使人感觉到琴音的悲切。接着二句,引自然界景物来反衬琴声的巨大魅力。琴声回荡,河水为之滞流,百鸟为之罢鸣,世间万物都为琴声所感动了,这不是“通神明”了吗?其实,川不会真静,鸟不会罢鸣,只是因为琴声迷住了听者,“洋洋乎盈耳哉”,唯有琴声而已。诗人接着指出,董大的弹琴不仅仅是动听而已,他还能完美地传递出琴曲的神韵。侧耳细听,那幽咽的声音,充满着汉朝乌孙公主远托异国、唐朝文成公主远度沙尘到逻娑(拉萨的另一音译)那样的异乡哀怨之情。这与蔡女造《胡笳弄》的心情是十分合拍的。

  直到“幽音”以下四句,诗人才从正面描写琴声,而且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幽音”是深沉的音,但一经变调,就忽然“飘洒”起来。忽而象“长风吹林”,忽而象雨打屋瓦,忽而象扫过树梢的泉水飒飒而下,忽而象野鹿跑到堂下发出呦呦的鸣声。轻快悠扬,变幻无穷,怎不使听者心醉入迷呢?

  这一段,诗人洋洋洒洒,酣畅淋漓,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董大弹奏《胡笳弄》的情景。由于董大炉火纯青的技艺,蔡女“十八拍”丰富的琴韵得到充分的体现。诗人对董大的赞慕之情,自在不言之中。最后四句,是“兼寄房给事”的。唐朝帝都长安,皇宫面南坐北,禁中左右两掖分别为门下、中书两省。“凤凰池”指的是中书省,青琐门是门下省的阙门。给事中正是门下省之要职。诗没有提人而人在其中,而且暗示其密迩宫庭,官位令人羡艳。最后,诗以赞语作结。房琯不仅才高,而且不重名利,超逸脱略。这样的高人,正日夜盼望着你抱琴而去呢!这里也暗示董庭兰得遇知音,可幸可羡。而李颀对董弹《胡笳弄》的欣赏,以及所作的传神的描摹,自然也非知音莫能为。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首诗关联着三方面──董庭兰、蔡琰和房琯.写董庭兰的技艺,要通过他演奏《胡笳弄》来写。要写《胡笳弄》,便自然和蔡琰联系起来,既联系她的创作,又联系她的身世、经历和她所处的特殊环境。全诗的特色就在于巧妙地把演技、琴声、历史背景以及琴声所再现的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笔姿纵横飘逸,忽天上,忽地下,忽历史,忽目前。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对房给事含蓄的称扬,既为董庭兰祝贺,也多少寄托着作者的一点倾慕之情。李颀此时虽久已去官,但并未忘情宦事,他是多么希望能得遇知音而一显身手啊!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上云乐

: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跪双膝,立两肘。
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
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在遥远的西方,太阳落山的地方。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传说中的胡人神仙文康就出生在那里。

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老胡文康仪容奇特,五官就像陡峭的山峰一样古怪,骨骼清瘦,风度不凡。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他的双眼眼瞳碧绿而有光,头发金黄而弯曲,两鬓呈红色。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
眼眉下垂着长长的睫毛,高耸的鼻子像山峰一样耸立在嘴唇的上方。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要不是看到这样离奇古怪的容貌,真不知道天地造物的神奇。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大道应该是文康的严父,元气是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老胡文康站起身举手可以像盘古一样摸到天顶,可以像推车一样推动天地转动。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日月初生时云雾漫天,用它来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三足乌还没有出谷,月中阴精还没有积成兔形,半隐着身子。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女娲百无聊赖地用黄土捏造了富贵人,把泥浆撒落在地上,变成了一个个贫贱的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把他们散落到人间,茫茫就像沙尘一样。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文康生命不息,长生不老,谁又能说明他不是神仙呢?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在西海栽上若木,在东海种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过些日子再来看,神树的枝叶已经长了有几万里那么长了。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安禄山叛乱,两京覆没,天下就像上古时期的洪荒之世。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陛下应运而起,即位于灵武,克复西京,大驾还都。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安禄山已死,群贼又拥立他的儿子为首领,但这不足为患,这就像汉代赤眉军叛乱立刘盆子为天子一样,成不了什么气候,陛下您就要像光武帝一样,励精图治,光复汉室。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天下振动,寰宇洗清,边关无事,贸易开通。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举足登蹋紫微,天关为你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西方的老胡文康感激陛下您的恩德,不远万里来到长安朝拜。

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他带来了五彩狮子、九苞凤凰等。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五色的狮子是老胡犬,九苞的凤凰是老胡的鸡,鸡鸣狮舞在帝乡。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表演酣畅淋漓,英姿飒爽,进退有序,纵横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他们唱胡歌,献上美酒。

跪双膝,立两肘。
朝拜陛下时,都双膝跪地,前臂举起。

散花指天举素手。
素手指天如散花状。

拜龙颜,献圣寿。
给陛下祝寿。

北斗戾,南山摧。
即使北斗破裂,南山摧毁。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愿陛下寿比南山,万寿无疆!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金天:西方之天。

康老胡雏(chú),生彼月窟。
胡雏:胡人小儿,胡人童仆。

(chán)岩容仪,戍(shù)削风骨。
巉岩:本意是指山峰陡峭,这里形容长相奇特。

碧玉炅(jiǒng)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bìn)红。
黄金拳拳:金黄色弯曲的头发。

华盖垂下睫,嵩(sōng)岳临上唇。
嵩岳:嵩山,这里比喻高高的鼻梁。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盘古: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创世的人。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阳乌”两句:古代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月中阴精积成兔形,这里借指太阳和月亮。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仙真:道家称升仙得道之人。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tuí)洪荒。
七圣:指传说中的黄帝、方明、昌寓、张若、(xí)朋、昆阍(hūn)、滑稽七人。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白水:水名,源出湖北枣阳东大阜山,相传汉光武帝旧宅在此。五色师子:即五色狮子,道家传说中元始天尊的坐骑。鸡犬: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南山:指终南山帝乡。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五色师子,九苞(bāo)凤凰。
五色师子:即五色狮子,道家传说中元始天尊的坐骑。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鸡犬: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跪双膝,立两肘。

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

北斗戾(lì),南山摧。
南山:指终南山帝乡。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跪双膝,立两肘。
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
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乐府《神仙二十二曲》中有《上云乐》,又名“洛滨曲”。相传是梁武帝时所制,假想生于上古时期的西方神仙老胡文康,长得青眼高鼻,携弄孔雀、凤凰、白鹿,慕梁朝来游,伏拜祝千岁寿。李白拟作《上云乐》,在前人歌辞的基础上作了发挥,写西域胡人携狮子、凤凰来唐朝祝天子寿的盛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