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寄陈山人

:
闲居何处得闲名,坐掩衡茅损性灵。破梦晓钟闻竹寺,
沁心秋雨浸莎庭。瓮边难负千杯绿,海上终眠万仞青。
珍重先生全太古,应看名利似浮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谭用之

谭用之

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45篇诗文

猜你喜欢

更漏子·春夜阑

: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春的深夜静静的,春的思愁绵绵不绝,花丛外杜鹃鸟的声声啼叫,似在挽留西去的残月。相思的人不见踪影,相思的梦也难成,我那孤独的心,如红纱罩里的一点残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最恨的是这时分别,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阶下的丁香花繁叶茂,每一朵都似同心结。夜雾渐渐地飘散,朝霞在天边灿烂,梁间呢喃着亲亲的细语,飞来了一双春天的燕。

参考资料:

1、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04-105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18-3193、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19-1204、 惠淇源.婉约词: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69

春夜阑(lán),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春夜阑:春夜将尽。阑,尽。春恨:春日的思愁。切:急切,这里有绵绵不觉之意。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难凭:无所依托。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xiāo)雾散,晓霞晖(huī),梁间双燕飞。
芳节:百花盛开时节,犹言春天时节。丁香千结:此处谓固结不开,犹人之愁固结不解。千,一作“半”。宵雾:夜雾。晖:光辉灿烂,一作“辉”。

参考资料:

1、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04-105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18-3193、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19-1204、 惠淇源.婉约词: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69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毛文锡擅写闺情,词语艳丽,这首词是一首艺术性较高的闺思之作。

  闺中少妇,思念远别的亲人,通宵不寐,直待天明。以其爱之甚切,故恨之亦切;以其思之甚深,故怨之亦深。这一怀思绪,主要通过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烘托和表现。

  词中的景物,不仅是作为春天一般景物用以渲染春天的气氛,同时还作为一种意象,借以表达离情别绪和春思春愁。

  “花外子规啼月”,思妇在静夜里听到鸟声,本来就容易勾起孤寂之感。以鸟声烘托岑寂,是以动写静。而这鸟声又是子规的啼叫声,便包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子规的叫声近似“不如归去”。杜牧诗云:“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这首词里所写花外子规,也具有思归的意象,但不是用以表示游子思归,而是用以表现思妇切盼情人归来。

  “红纱一点灯”,思妇独守空闺,孤寂之中,对着红纱笼罩的的孤灯凝思,此景此情,都带点凄凉之感。“孤灯”在这里是烘托思妇孤寂的一种意象。思妇夜里思念情人,不能入寐,梦也难成,空对着一点寒灯。在寒灯的映照下,益显出思妇心情的孤寂。

  “庭下丁香千结”,写室外之景。丁香结蕾,唐宋诗人多用一比喻愁思固结不解。如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首词描写庭下丁香花蕾千结,同样暗寓思妇愁肠千结,表现了思妇的离愁和春愁。

  “梁间双燕飞”,双燕飞于梁间,最容易引起思妇的春思和春愁。本来成双成对的燕子绕梁而飞,是一种很和谐的景物,可以唤起欢愉的情绪,然而当对着这景物的主人公心境十分孤寂的时候,这一和谐景物与孤寂的心境恰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当词中的思妇彻夜不眠,送走宵雾,迎来晓霞,看到双燕在晨曦中绕梁而飞的时候,不是解除了夜间相思之苦,而是更增添了一种孤寂之感,更无法排遣心中的春情和春思、春愁和春恨。

  词中子规、纱灯、丁香、双燕这四种景象,是实景,又不是单纯的实景,可以说是“实中有虚”,也就是说既具体又抽象,因为它们已经成了引发愁情的触媒,甚至称了这无形无质的情思的表象。这首词对于这些意象的运用是很成功的。

参考资料:

1、 惠淇源.婉约词: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69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04-10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唐临为官

:
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
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
  唐临是万泉县令的下属官员。县监狱里关押着十几个囚犯,都是因为没缴租税而被关押的。当时恰好赶上了晚春时节,雨水及时,正是耕种的好时候。唐临禀报县令:“囚犯也有妻子和儿女,不劳作怎么让他们生活,请把他们放出来。”县令害怕他们被放出后逃跑,不准许。唐临说:“大人如果有所怀疑,我一个人承担全部罪名。”县令就请假回乡。唐临于是将囚犯全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并且和他们约定:春种结束,都要回到监狱里去。囚犯们感激唐临的恩情,到春种结束时全部集中在县的监狱里了。唐临由于这件事出名了。
唐临为万泉丞(chéng)。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gēng)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jià)(sè)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yì),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
  会:适逢(正赶上)白:报告。逸:逃跑。悉:都。丞:县令的属官。稼穑:田间劳作,这里指种庄稼。毕:结束/全,都。系:关押。为:担任。皆:都。耕:耕作。活:使……活下来。由是:从此以后。许:允许,答应。万泉:古县名。明公:对县令的尊称。当:通“挡”,抵挡。何以:凭借什么(以,凭借)。之:代词,代囚犯。所:监狱。毕:全部,都。出:让...离开。雨:下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渔歌子·楚山青

: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楚山青青,湘水明静,清风徐来,令人流连忘返。青草茂盛,繁花竞开,海艇与小船往来穿梭,悠然垂钓于清波之中,歌声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任随船儿在水面上漂浮。不知夜幕早已降临,乘月归来,有酒盈樽,满屋是云雾蒸腾如登仙界。此情此景哪还有世间的荣辱觊争。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dàn)荡看不足。草芊(qiān)芊,花簇(cù)簇,渔艇棹(zhào)歌相续。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又名“渔歌曲”“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澹荡:即淡荡,水动荡的样子,此指风吹不动。芊芊:草茂盛的样子。棹歌:渔歌。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信浮沉:听任渔舟自在地起落。喻己于世,听其自然。信,任由。尊:同“樽”,酒器。云满屋:月光和江雾笼罩,如云满屋。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这首词写处士的生涯与心怀。上片是楚湘山水画,江山秀美,风物可爱,语言流利,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美的迷恋,是下片“渔夫”生活的典型环境。

  下片描绘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从外到内,“不见人间荣辱”。这是封建时代正直知识分子,受压抑、打击、挫折之后的一种理想的追求,绝意仕进,与世无争,虽是一种无力的消极反抗,但也体现了他们对那个社会的强烈不满。全词淡淡写景,缓缓抒情,风骨俊逸潇洒,态度旷达超拔,语言清新流利,文笔洒脱豪放,无不洋溢着一种“清胜”之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春风回来,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新芽,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虽然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无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池水冰面开始溶解。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参考资料:

1、 杨敏如 .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3 :86-89 .2、 詹幼馨 .南唐二主词研究 :武汉出版社 ,1992 :100-104 .3、 王仲闻 .南唐二主词校订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40-41 .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lán)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风:指春风。庭芜:庭院里的草。芜,丛生的杂草。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凭阑:靠着栏杆。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笙歌未散尊罍(léi)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rèn)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尊罍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尊罍,一作“尊前”。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香,熏香。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深:一作“声”,指幽深。青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思难任: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思,忧思。难任,难以承受。任:一作“禁”。

参考资料:

1、 杨敏如 .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3 :86-89 .2、 詹幼馨 .南唐二主词研究 :武汉出版社 ,1992 :100-104 .3、 王仲闻 .南唐二主词校订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40-41 .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周汝昌评之曰:“沉痛而味厚,殊耐咀含。学文者细玩之,可以识多途,体深意,而不徒为叫嚣浮化之词所动。”

  词的上片,写春景以引抒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作者以景入情,用细腻的观察、清丽的语言极力刻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但“风回”一句也让读者隐约感到作者虽面对春色,心中却满是旧思的忧愤之情。“凭栏”句一出,词意渐明,“无言”中仿佛有千言万语。“依旧”是对往昔的怀恋,对现实的感慨。如果说上片还是清丽多于灰暗,春光胜于春愁的话,那么下片则是把上片原有的那一点点由回忆中升起的生机在现实的痛苦中消灭了。承接上片引出的对奢华生活的回忆更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愁怨,“烛明”一句中孤独情思,到了“满鬓”一句无法自禁,哀怨至极。这是全词的点题之句,也是全词中最具情感震撼力的一句。

  全词描写生动,笔触细致,情景融汇,由景见情,由情生景,借伤春以怀旧,借怀旧以发怨,借发怨以显痛苦,结构精妙,意象生动,在感情上十分挚烈,艺术手法上相当成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平乐·春来街砌

:
春来街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撩乱,非干春梦无凭。

春来街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春色满大地,春雨细如丝。红杏花开落满一地,成群结队的燕子随风飞舞。

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撩乱,非干春梦无凭。
怀念远去良人的女子啊,将春幡挂满柳枝头;春闺不眠之夜,陪伴她的只有一盏孤灯,还有孤灯下那摇曳的身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恼人烦乱的不是春光,而是自己的一颗春心。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81页

春来街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幡:春旗,旧俗在立春日挂春幡,作为春至的象征。春缯:春衣。缯:丝织物的总称。

春幡(fān)细缕春缯(zēng),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撩乱,非干春梦无凭。
撩乱:纷乱。无凭:无依据。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8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