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

:
毒龙衔日天地昏,八纮叆叇生愁云。秦园走鹿无藏处,
纷纷争处蜂成群。四溟波立鲸相吞,荡摇五岳崩山根。
鱼虾舞浪狂鳅鲲,龙蛇胆战登鸿门。星旗羽镞强者尊,
黑风白雨东西屯。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
项庄愤气吐不得,亚父斗声天上闻。玉光堕地惊昆仑,
留侯气魄吞太华。舌头一寸生阳春,神农女娲愁不言。
蛇枯老媪啼泪痕,星曹定秤秤王孙。项籍骨轻迷精魂,
沛公仰面争乾坤。须臾垓下贼星起,歌声缭绕凄人耳。
吴娃捧酒横秋波,霜天月照空城垒。力拔山兮忽到此,
骓嘶懒渡乌江水。新丰瑞色生楼台,西楚寒蒿哭愁鬼。
三尺霜鸣金匣里,神光一掉八千里。汉皇骤马意气生,
西南扫地迎天子。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碧

张碧,字太碧,唐末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屡举进士不第,寄情诗酒,慕李太白之高致,其诗风受李白、李贺、贯休影响较深。擅长古风,多抨击黑暗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有《张碧歌诗集》一卷。其子张瀛,亦擅诗,事五代南汉,官至曹郎。旧说张碧为唐德宗贞元中人,孟郊推重其诗,当误。 参陈尚君《张碧生活时代考》(载《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另参《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第223页。 19篇诗文

猜你喜欢

行路难三首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行路难,归去来!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71-75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85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碧: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lì)
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白雉:一作“白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yè)(jū)王门不称情。
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曳裾: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jiǎ)生。
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huì)折节无嫌猜。
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折节:一作“折腰”。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yíng)(màn)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萦:回旋缠绕。蔓草:是一种蔓生的草。蔓即蔓生植物的枝茎,由于它滋长延伸、蔓蔓不断,因此人们寄予它有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

行路难,归去来!
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有耳莫洗颍(yǐng)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jué)
首阳蕨:《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含光混世贵无名: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yǔn)身。
殒身:亡身,死亡。

子胥(xū)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陆机雄才岂自保:《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李斯税驾苦不早: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

华亭鹤唳(lì)(jù)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鹤唳:鹤鸣。

君不见吴中张翰(hàn)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秋风忽忆江东行:这句写张翰。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71-75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85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其一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句诗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愿意。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交接一些纨绔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那么,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呢?“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此时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象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么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其三

  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如果说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最后他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抗议的激愤之词。“且乐生前一杯酒”,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神仙和酒原是李白排除忧愤的两大法宝。但他还说过“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仙与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71-752、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第1525页3、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28-23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别离

: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耻如一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

参考资料:

1、 隋慧娟 .《唐诗宋词》导读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61-162页 .2、 宁宗一 陶慕宁 .千编经典诗词曲 唐诗 .郑州市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829页 .3、 蒋孟豪 .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 .重庆市 :重庆出版社 ,2006年 :228-229页 .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杖剑:同“仗剑”,持剑。尊:酒器。游子颜:游子往往因去国怀乡而心情欠佳,面带愁容。

(fù)蛇一螫(shì)手,壮士即解腕。
蝮蛇:一种奇毒的蛇。螫:毒虫刺人。解腕:斩断手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志:立志,志向。

参考资料:

1、 隋慧娟 .《唐诗宋词》导读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61-162页 .2、 宁宗一 陶慕宁 .千编经典诗词曲 唐诗 .郑州市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829页 .3、 蒋孟豪 .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 .重庆市 :重庆出版社 ,2006年 :228-229页 .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这首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真有一种“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的气势,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彩笔浓墨描画出大丈夫的壮伟形象。威武潇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仿佛是壮士奔赴战场前的杖剑壮别,充满着豪情。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这里形象地体现出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颈联如此拓开,有力地烘托出尾联揭示的中心思想。“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

  此诗以议论为诗,由于诗中的议论充满感情色彩,“带情韵以行”,所以写得生动、鲜明、激昂、雄奇,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归隐山林无论到深处或浅处,都应该欣赏丘壑的美景。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2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hè)美。

莫学武陵(líng)人,暂游桃源里。
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2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这两句是说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起句点题“送”字。诗人看着崔九向山中走去,于是劝勉他说,山中自有美妙之景,足以自得于心,一丘一壑,皆可怡性养神。次句“丘壑”用典,讽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为下文预设伏笔。

  后两句紧依次句而写,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含蕴深刻。既是劝勉友人坚持初衷,尽享山水之乐,同时暗含这一层意思:如果弃隐入仕,以后想再度归隐,怕就难了。这里“暂”字用得极妙,与次句“尽”字相对。次句从正面劝说,结尾二句从反面劝勉。这一正一反,思虑周全,语意婉转,谆谆嘱咐,浓浓友情,溢于字里行间。

  结尾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从那个境界里返回到现实中来了。这一方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所以作者要人留恋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失败,一方面产生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认识了现实生活。当时像裴迪、崔兴宗这样的寒士是没有出路的,他们宁愿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作者劝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就不要像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一样,找到了桃花源却轻易地放弃了。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此他说:“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

: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
纤纤玉手弹开处,美人之眼泪零落,泪多多濡湿脸上薄薄的铅华粉。泪如春露润湿早晨的花儿,眼如秋波浸润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风流是心上的宝物,眼泪本为风流而洒。看那些薄情寡义之人,他们的罗衣上绝无泪痕。

参考资料:

1、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2、 刘尊明.温庭筠韦庄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yì)朝华,秋波浸晚霞。
玉纤:纤纤玉手真珠:珍珠,喻眼泪铅华:化妆品,搽脸的粉。春露:女子的眼泪浥:润湿。秋波:女子的眼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参考资料:

1、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2、 刘尊明.温庭筠韦庄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夕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52-54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4

银烛秋光冷画屏(píng),轻罗小扇扑流萤(yíng)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银,一作“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jiē)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52-54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4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此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即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天阶夜色凉如水”中“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流畅,感情蕴藉婉约,艺术感染力很强,颇能代表杜牧七绝的艺术成就。从形式和结构上看,全诗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呈现出灵动之姿,颇动人心魄。前者旨在为后者营造氛围,后者意在为前者规范意蕴,两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52-54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