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春风吹来,柳树发青芽,满眼春色。淡淡柳烟似有若无,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那闺中女子对这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眉毛弯弯如柳叶,腰肢婀娜如轻摇的柳枝,脸上仍是隔夜未整的残妆。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东风:春风。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宿妆:指旧妆,残妆。
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淡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词中化用金昌绪的《春怨》和王昌龄的《闺怨》诗,但有神无迹,如轻霜溶水,泯融无痕。诗词都写到莺声惊梦生恼,春柳触发怨情,但诗中闺妇听莺声而小庭追打,见柳色而直说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词里的香阁女子却只是淡睡不起,宿妆不整,娴静温婉,含而不露。二者相比,感情表现上有隐显曲直之别,声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语言上有质朴明快和清丽优雅之异,意趣、韵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笔“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
“恼他香阁淡睡,撩乱有啼莺”二句,词意陡生顿挫。面对烂漫春光,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意趣索寞,“香阁淡睡”,情态异常。着一“恼”字,既是贯下,也暗暗承上。上两句描绘春景,是为了衬示香阁女子的怨思,即以乐景而反衬哀情,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把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强烈。由于人物内心状态的异常,观景亦有异常之感:春色娱人,莺声悦耳,是常情;而春色恼人,闻莺心烦,则是变态。词中香阁女子所以对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实际是因春感怀,睹景伤情。莺声惊睡,也许还惊破了好梦。
下片“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为人物描写。眉叶、舞腰,既是咏柳,也是写人,杨柳枝叶的纤细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词人生花妙笔的晕染下,相互叠印复合。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丽,比喻贴切,既写出柳的风神,也显出人的韵致。“宿妆”,隔夜未整的残妆。词里的“宿妆成”,是指香阁淡睡的女子醒来,无心梳洗,懒于修饰。此处虽不明白言情,而从“宿妆”不整的容态中自然溢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幽怨。结拍“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三句正面点示题旨。
“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这三句意思是: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以及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牵系”二字,切柳丝。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结,中间所及,关涉到柳,联想古诗词中常用的柳的内涵自知“人情”为何。
全词着意描写淡春烟景中,巧妙地将杨柳的丝缕和人物的纷乱心绪牵连绾合,衬写出香闺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风情。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426页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瞬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命中注定。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有幸遇到三杯美酒,又邂逅了一朵含苞初放的鲜花。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 历代古词鉴赏 上[M]. 北京:中国书店, 2011.06.第277页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计较:算计。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且:姑且,聊且。相亲:互相亲爱。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 历代古词鉴赏 上[M]. 北京:中国书店, 2011.06.第277页这首小词从慨叹人生短暂入笔,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
回首平生,少年的欢情,壮年的襟抱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飞逝的岁月在这位年迈的词人心中留下的只有世态炎凉命途多舛的凄黯记忆。所以词的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是饱含辛酸的笔触。这两句属对工畅,集中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熨帖而自然。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种种变化与表现归结为“命”(命运)的力量。“原来”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隐含几分激愤。在强大的命运之神面前他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消极地放弃了抗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这两句倒装,不只是为了照顾押韵,也有把意思的重点落在下句的因素。情调由沉重到轻松,也反映了他从顿悟中得到解脱的心情。
似乎是从宿命的解释中真的得到了解脱,词人转而及时行乐,沉迷于美酒鲜花之中“幸遇三杯美酒,况逢一朵花新”,使本词转灰暗向光明、化伤悲为可喜。人之一生虽然有充满变量且难以掌握的“命”存在,但仍有己力能够操控者,譬如:面对美酒,可以独自小酌,也可偕友对饮;而目睹一朵清新可爱、初初绽放的小花,也足以兴发美感,使身心愉悦。此处词人所拣取之“酒”与“花”(“酒”、“花”,在朱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例如:“携酒提篮,……索共梅花笑”(〈点绛唇〉);“落帽酒中有趣,……花影阑干人静”(〈西江月〉);“酥点梅花瘦。金杯酒”(〈点绛唇〉)……等等)颇耐人寻味,因为酒代表纵放恣肆,而花则关涉宁静自得,在深谙世事人情的无奈后,心灵自由放松了,这两种不同的生命情境便能兼而有之。朱敦儒这种通过达命而产生的欢喜态度,后出的张孝祥(一一三三~一一七○)领会亦深,因此填有“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上下文都是议论,使得这属对工巧的两句尤其显得清新有趣。着墨不多,主人公那种得乐且乐的生活情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结语两句,虽以“片时欢笑且相亲”自安自慰,然而至于“明日阴晴未定”,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中了。“且”是“姑且”、“聊且”的意思。“阴晴未定是感叹世事的翻覆无定,或许还有政治上的寓意。下片末句与上片“万事原来有命”呼应,又回到“命”上去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观而实则颓唐。
起首二句是饱含辛酸的笔触,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种种变化与表现归结为“命”的力量。结语两句,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这首词对仗工整,比喻熨贴而自然,自然流转,若不经意,全词如骏马注坡,一气直下,上下文的议论,亦使得对应句尤其清新有趣。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916页 2、 肖剑主编. 宋词鉴赏大典[M]. 北京:长征出版社, 1999.11.第701页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
为别离伤感,江南的大雁无法传来你的消息。音讯断绝,我内心愁肠郁结,流下眼泪。
伤心长记中秋节。今年还似前年月。前年月。那知今夜,月圆人缺。
想起之前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和今天的一样。那时候我们还未分别,可今天啊,月亮是圆满的,我们却无法团聚。
伤离别。江南雁(yàn)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
音书:音讯,书信。珠泪:眼泪,因泪滴圆如珠,故称。
伤心长记中秋节。今年还似前年月。前年月。那知今夜,月圆人缺。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又是残春天气,青梅煮酒,好趁时新,春游时,与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他招呼她转过身来,铺开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畅叙情怀。游丝悠扬不定,若有还无,仿佛自己心中缥缈的春思,欲来还去。
参考资料:
1、 诸葛忆兵.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52页2、 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37页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气下,逢著意中人。
青梅煮酒:古人于春末夏初,以青梅或青杏煮酒饮之。斗:趁。时新:时令酒食。
回绣袂(mèi),展香茵(yīn)。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茵:垫子。泛指铺垫的东西。朝云:相恋的女子。用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典故。
参考资料:
1、 诸葛忆兵.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52页2、 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37页“青梅”二句写又是残春天气,青梅煮酒,好趁时新,以闲笔入题。古人春末夏初时,好用青梅、青杏煮酒,取其新酸醒胃。“斗时新”,犹言“趁时新”。接下来,“东城”二句写抒情主人公春游时,与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耿湋《寄司空曙李端联句》:“南陌东城路,春风几度过。”其后陆游亦有“看花南陌复东迁”之句(《花时遍游诸家园》)。
过片三句,描述两人相遇后的情景,“展香茵,叙情亲”写词人铺开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畅叙情怀。其亲密无间,殷勤款洽,说明词人跟他的意中人缠绵深长的情爱。正由于词人能够跟这位意中人“叙情亲”,所以才动了他的非份之想:“此时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游丝”悠扬不定,若有还无,仿佛自己心中缥缈的春思,欲来还去。
“朝云”,喻意中人,亦用典暗示她那“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的身伤。这三句是说词人这时甘愿化身为千尺游丝,好把那朝云牵住。可是,这柔弱袅娜的游丝,未必真能把那易散的朝云留住,这十二字中,有着“象外之象”,蕴含了丰富的潜信息:偶然的相会,短暂的欢娱,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离散;多少怅惘,多少怀思,尽不言之中了。
这首词感情深挚,虽写丽情,但不纤佻,而文笔纯净,有一种幽细、含蓄之美,是一首颇有品格的小令。
参考资料:
1、 李文禄、宋绪连.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07月:第625页2、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92页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
你和唐代诗人谪仙李白与狂客贺知章一样,都是天才诗人。但是,看来世上毕竟是归隐田园最好。朝廷的翰林院,海上的三山蓬莱、方丈、瀛洲,都虚无飘渺,比不过归隐田园的快乐。读完离骚,酒香依然还在,顿时觉得人间之小。我离开后,你归隐的地方,菜花葵麦外,又新开了桃花,增添了不少春色。
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
晚上雪迷住小船,沿着寒冷的溪水前行,去寻访自己的好朋友。如今,我即使像唐代刘叉写出险怪的《冰柱》诗,又是否有韩愈这样的知音?你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当亲草檄书,报国杀敌。万万不可如白居易,在归田之中了此一生。
参考资料:
1、 马兴荣,刘乃昌,刘继才主编.全宋词 广选·新注·集评 3,: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07:第983页谪(zhé)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piāo)缈(miǎo)。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陆放翁:即陆游,字务观,五十余岁时自称放翁。谪仙狂客:谪仙,唐时贺知章称李白之辞陆游富诗才,当世呼为小李白。故本词以谪仙、狂客称陆游。归田:归隐田园。汉张衡作《归田赋》,寓退隐之志.玉堂:唐宋时朝中翰林院之别称。三山海上:即海上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等。离骚:战国时楚诗人屈原的长篇抒情诗。
一夜雪迷兰棹(zhào)。傍寒溪、欲寻安道。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luán)飞,如椽(chuán)健笔,檄(xí)书亲草。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
新诗冰柱:指构思奇巧之作。唐刘叉作《冰柱》诗,为人所称。鸾飞:形容书法笔势奇妙。如椽健笔:称颂写作才能杰出。檄书:官方文书。白傅风流:指唐时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官太子少傅,故称白傅,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见新、旧《唐书》本传。
参考资料:
1、 马兴荣,刘乃昌,刘继才主编.全宋词 广选·新注·集评 3,: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07:第983页词中细致地铺叙了陆游归隐生活逍遥闲适,表达了作者对陆翁的殷殷思慕之情,同时又希望他能够重新出山,为国家建立一番功勋事业。全词笔势纵横跌宕,语言深沉明快,构思新奇,寓意深微。
放翁性情豪放,不拘礼法。“谪仙狂客何如?”词人开篇即用狂放不羁的“谪仙”李白和“狂客”贺知章来比陆游,称赞他在诗词方面的才华。接着,作者便开始写陆游归隐生活的乐趣。“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毕,三山海上,虚无缥缈。”看来还是归隐田园好,居官之乐、神仙之乐都无法与归田之乐相比。“玉堂”是翰林院的别称,在毕泛指高级文学侍从供职之所;“三山”指仙境,作者认为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自然无法与平实、淡雅的田园相比。
“玉堂”三句,写归田的快乐程度,高过天上人间一切乐事。玉堂(翰林院的别称,毕处泛指高级文学侍从供职之所),就官府而言,“玉堂无毕”,说明“居官之乐”根本无法和归田之乐同日而语;三山,就仙境而言,仙山虚无缥缈,微茫难求,又说明神仙之乐也不如归田之乐现实、可求。“读罢《离騷》”三句,具体描述归田生活。“读罢《离騷》”,写闲居读书:“酒香犹在”,写长夜痛饮。《世说新语。任诞篇》王恭言:“痛饮酒,熟读《离騷》,便可称名士。”放翁把个人荣辱得失置之度外,自然“觉人间小”,而自乐其乐了。
接下来三句具体描述归田之乐。归隐之后,放翁闲读诗书,长夜痛饮,自得其乐,将一切荣辱置之度外。忘掉世事的烦扰之后,“人间”便只剩下放翁能抓得住的快乐。
“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几句借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的诗意,但作者却又反其意而用之,从为人处世的态度方面对陆游归隐田园的乐趣进行描述。刘禹锡还朝之后,看到朝廷小人得势,感慨万千。而陆放翁自归隐之后,却不再关心世事,大有鲁迅“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意思。看破世事之后的归隐是充满心酸和无奈的,陆游心中其实充满矛盾,他并非忘却心中的理想,只是由于不得重用,才不得不归隐田园。这几句词,其实暗含对昏庸无能、忠奸不辨的统治者的讽刺和嘲弄。
下阕开始,作者即表达对陆游的思慕和希望他重新出山为心中之理想再次奋斗的劝勉。“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词人自比王子猷,以戴安道喻陆游,表达对他的仰慕。据《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隐居山阴,雪夜梦醒之后,望着四周皎然的雪景,心生仿徨,作下《招隐》一诗。他忽然想起身在剡县的好友戴安道,于是便连夜乘船去看他。毕处作者除了表达对陆游的思慕外,还隐有请他出山的意思。
“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作者借用韩愈奖掖后进刘叉的故事,表明自己虽有文才武略,却郁郁不得志,难以遇到“识马”的伯乐,只有放翁对自己青眼有加,惺惺相惜。面对这样一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知已,刘过自然希望他再度出山,二人一同报国杀敌,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自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词人盛赞陆游既能写文采斐然的美妙诗词,又能写掷地有声的征召檄文。才人怜英雄,刘过认为兼具诗才将略的陆游应该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而不应在田园之中看韶华流逝、岁月渐老,最终虚度毕生。刘过并非没有看到朝廷苟且偷安,主和派手握重权,有志之士一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的现状,只是,虽然历经坎坷,一事无成,他却仍然无法忘记自己收复中原、一统江山的理想。这种明知前路艰险,却依然毫不畏惧的精神令人感动。
作者构思新奇,节奏深沉明快,笔力雄健之中却又隐隐透着俊逸之气。词中多处用典,但由于所用典故与陆游身份切合,情境又极其相似,因而在词中得到很好的融合,全篇浑然天成,毫不晦涩。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51-5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