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南亭

: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参考资料:

1、 萧漾选注,历朝山水风光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第102页2、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出版社,2000.01:,第727页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拥:抱,抱持。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景煦(xù)听禽响,雨余看柳重(chóng)
景:日光。煦:温暖。读。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参考资料:

1、 萧漾选注,历朝山水风光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第102页2、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出版社,2000.01:,第727页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诗的首联“川明气已变,崖寒云尚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为远景描绘,以渲染气氛。这两旬起笔清远,境界开阔,通过江上云雾扫开,河水澄明,但山崖上还残余着冬天的寒意,还被云气包裹着,描绘了冬寒渐退,春气萌动时之景象。诗人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以渲染环境氛围方面入手,既渲绘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为下两联所写设置了一个背景。“变”、“拥”炼字精当.不但刻画景物,同时亦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写春草碧绿,春泉欢流,以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解放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旬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剐剐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颈联“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继写阳和鸟鸣,雨肥柳叶,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鲜。这一联选取了禽鸟在和暖日光中啭鸣歌唱,好雨过后柳色更增新绿这两组意象,描绘了在阳光和知时春雨的滋润哺育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听”和“看”一者诉诸听觉,一者诉诸视觉,真是有声有色,写活了景物。中间这两联秀语连出,词畅意浓,在炼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谢灵运的影响。

  尾联“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开接牌襟,抒写内心之感而作结。美景当前,诗人游目骋怀,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台馆阁之地饱览物华,实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这两句流露了涛人“处江湖之远,则忧甚其民”和“愧俸钱”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之一面。这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所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

参考资料:

1、 田军 马奕.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66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
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
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
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注释
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拥:抱,抱持。
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景:日光。煦:读xù。
重:读chóng。
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参考资料:

1、 萧漾选注,历朝山水风光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第102页2、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出版社,2000.01:,第72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春游南亭》作于约建中四年(783)早春,当时作者春游南亭,被南亭风光诱人、生机活泼的春天景象所感染,便写下了这首诗。南亭究竟在何处,已无从查考。然从诗意看,亭当在水边,周围有山,有塘,有馆所,可供游憩。

参考资料:

1、 田军 马奕.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66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诗的首联“川明气已变,崖寒云尚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为远景描绘,以渲染气氛。这两旬起笔清远,境界开阔,通过江上云雾扫开,河水澄明,但山崖上还残余着冬天的寒意,还被云气包裹着,描绘了冬寒渐退,春气萌动时之景象。诗人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以渲染环境氛围方面入手,既渲绘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为下两联所写设置了一个背景。“变”、“拥”炼字精当.不但刻画景物,同时亦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写春草碧绿,春泉欢流,以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解放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旬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剐剐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颈联“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继写阳和鸟鸣,雨肥柳叶,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鲜。这一联选取了禽鸟在和暖日光中啭鸣歌唱,好雨过后柳色更增新绿这两组意象,描绘了在阳光和知时春雨的滋润哺育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听”和“看”一者诉诸听觉,一者诉诸视觉,真是有声有色,写活了景物。中间这两联秀语连出,词畅意浓,在炼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谢灵运的影响。

  尾联“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开接牌襟,抒写内心之感而作结。美景当前,诗人游目骋怀,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台馆阁之地饱览物华,实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这两句流露了涛人“处江湖之远,则忧甚其民”和“愧俸钱”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之一面。这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所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

参考资料:

1、 田军 马奕.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66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432篇诗文

猜你喜欢

旅寓安南

: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岭南的气候真特殊,严寒来得迟,暖风又常吹。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山果冬天熟,野花正月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雨天生雾气,霜天会打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故乡远在万里外,这特殊的气候使我的乡愁更加倍。

参考资料:

1、 赵建莉.初唐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09月第1版:1632、 楚梅编著. 楚梅居笔谭 上 诗境岭南 历代岭南山水诗词选择: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05:71页

交趾(zhǐ)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交趾: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该诗中指越南北部。风候:即风物气候。催:催促。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仲冬:即农历十一月,为冬季的第二个月。正月:农历一月。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积雨:连续下雨;积存的雨水。轻霜:薄霜。震雷:响雷,霹雳。

故乡逾(yú)万里,客思倍从来。
逾:超出;越过。从来:由来,历来,向来,往常。

参考资料:

1、 赵建莉.初唐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09月第1版:1632、 楚梅编著. 楚梅居笔谭 上 诗境岭南 历代岭南山水诗词选择: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05:71页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首联中“交趾”一词点题,交代了羁旅的地点是古代的交趾。这“交趾’’的名称首先就给人一个奇异的印象。相传这里的人因脚趾长得不同一般,所以才称为交趾人的,地便是因人而得名。然而使诗人惊叹的却是这里的“特殊风候”。安南与中原大不相同的是风物气候,这是诗人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次句“寒迟暖复催”,紧承起句高度概括出安南的气候特点,寒冷的季节晚而短暂,温暖的季节早而久长。

  颔联着重写景物,上句“仲冬山果熟”,描绘高寒山区在仲冬时节果实累累,仿佛中原的秋天一样。这对北国人来说实在新鲜。这也是对首联中“寒迟”的进一步具体化描写。下句“正月野花开”,写的是新春正月山花烂漫,可见气候非常温和,如同中原夏季,这是对上联中“暖复催”的进一步具体描绘。

  颈联着重描叙天气,“积雨生昏雾”,是写安南经常长时间阴雨不断,一到夏秋便成雨季,积水不干,雾气濛濛的。“轻霜下震雷”,指在冬天里仍然雷声震震。轻霜,即薄霜,说明安南只有冬日最冷时才有薄霜,这与北方深秋便下霜的情况不同。这些现象在一般中原人看来都是不可能的。

  诗人在这颔联和颈联里,描绘了山果、野花、积雨、昏雾、震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仅用了仲冬、正月、熟、开、生、下等几个时令词和动词,加以精巧的组合,就造成了奇妙的意境,表现了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把交趾的“殊风候”毕现在笔端。这是诗人近一年来流寓安南生活体验的形象总结和意绪的流露,有惊奇、有兴奋、有赞美、有惆怅。面对这一派十足的异域风光,诗人自然又会触目伤怀。

  尾联照应题目直抒羁旅之情,“家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逾万里”是渲染其远,并非指实写。安南距中原实际上只有五六千里路,在古代交通不便,也是数月的行程,与家人难通音讯,所以作客的愁思胜于往常。诗人多年宦游他乡,贬谪也不止这一次,“客思”原是经常有的,但都比不上这次流寓安南时深重。这不仅仅是路程遥远的缘故,也暗寓有对这次的“严谴”怀有极大的愤懑。

  该诗中诗人的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不以故饰,不事雕凿,风格朴实自然。在诗中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仅仅抓住典型环境中几种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稍加点染描绘,便意象翩跹,情趣盎然,显得笔法精炼。

参考资料:

1、 赵建莉.初唐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09月第1版:1642、 林力,肖剑主编.唐诗鉴赏大典 (上、中、下册):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12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岳阳楼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吴鸥.杜甫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99-2012、 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杜甫: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271-272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东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sì)流。
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凭轩:靠着窗户。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吴鸥.杜甫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99-2012、 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杜甫: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271-272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观别者

: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排列在青青杨柳的路上,正在送别远去的亲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是爱子宦游要去燕赵,高堂上还有他年迈的双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不离家无法把双亲奉养,离家去又新忧殷殷。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情意恳切地把兄弟嘱咐,恋恋不舍地面对相送的乡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都门祖帐中饮过了饯行酒,从此就告别了亲属和友人。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洒泪去追赶前面的同伴,怀着悲伤启动远行的车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车马人从渐渐不能望见,车马后面不时扬起灰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我离开家乡日子也已很久,见到这情景不禁泪水满巾。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9-41

青青杨柳陌(mò),陌上别离人。
杨柳陌:路旁栽杨柳的道路。多用指分别之处。陌:田间小路。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燕赵:燕赵都是古国名,地点都在河北。这里泛指河北诸郡。高堂:用高堂指父母居处,或代称父母。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不行:不行进;不前进。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切切:恳挚、深切之意。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都门:都,都城。门,城门。都门,这里指都城。帐饮:谓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送别。

挥涕(tì)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前侣:前面的同伴。征轮:远行人乘的车。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车徒:车马和仆从。指游子及其仆人。徒:一作“从”。

吾亦辞(cí)家久,看之泪满巾。
吾:一作“余”。久:一作“者”。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9-41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王维有诗《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与这首《观别者》诗同一机杼。只是这首《观别者》写法上很别致。它借陌上人的惜别,来表现自己的宦游之悲。

  青青河畔,杨柳陌上,依依别离。似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之风,又宛若“杨柳依依”之韵,离别之境,自然而现。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爱子”一游,或为生计,或为功名。尚有高堂,已是老亲,又怎舍得弃高堂于不顾呢。一“爱”字,一“老”字,各种情境,只有画中人懂得。心念老亲,然生计所迫,远游原是那般无奈;此行远去,尚不知明天深浅,自然又有新的忧愁升起。此番远游,归期难料,然心中那个“孝”字,又该如何书写。切切转向兄弟,满腔的心思,托付于手足之上;依依而望,对父母的牵肠挂肚,都诉诸四邻。都门帐饮,饮毕做辞,心底仍是万千不舍,一一惜别那熟悉的脸庞。同伴早已动身,飞奔而去,再停留怕是要追赶不上,只得挥泪阔别,迈向前方,而那转身的瞬间,早已是两行滚烫的泪花。转眼间,已然望不见“车徒”,唯留下滚滚的行尘,淹没了远去的身影,那远眺的双眸,目送着远方消逝的身影,早已是老泪纵痕。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一句拉回现实,原来诗人只是一旁观者,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内心的触动,亦随着飘扬的尘土,沾湿了衣襟。

  诗中画面,在古代并不少见,诗词之中亦不乏这样的诗篇,然右丞笔下的画面,却是那般情深。至亲别离,肝肠寸断,然生活所迫,又无可奈何。历史画卷中,重复上演了多少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主角,不变的却都是那份难以割舍的情致,亲情、友情、爱情,一幕幕,一出出,在时空的帷幕里掀起层层浪花。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9-4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清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李公在历下亭驻下太守的车盖。我由北渚经过清河前来拜访。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历下亭是齐地最古老的亭兮,济南是名土辈出的地方。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云山磅礴已令人生发诗兴,美人陪饮更令人对酒高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修长的竹林清爽无比,致使交流的河水徒然涌波送凉。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这里的景物蕴含真趣,令人心怡;可惜红日西沉,宴会将散,无可奈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贵者如公、贱者如我同是被事物役使,恐怕今后难以把您重访。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9-10页2、 李时人编著,中华山名水胜旅游文学大观(上) 诗词卷,三秦出版社,第791页3、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6页

东藩驻皂(zào)盖,北渚(zhǔ)凌清河。
东藩:李北海,均指李邕。北海在京师之东,故称东藩。皂盖:青色车盖。汉时太守皆用皂盖。北渚:指历下亭北边水中的小块陆地。清河:大清河,又名济水,原在齐州(济南)之北,后被黄河夺其河路。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海右:古时正向为南,因海在东,陆地在西,故称陆地为“海右”。

云山已发兴(xìng),玉佩仍当歌。
云山已发兴:曹毗文:招仪凤于云山。云山指远处的云影山色。发兴催发作诗的兴致。当:是当对的当。玉佩:唐时宴会有女乐,此处指唱歌侑酒的歌妓。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修竹:修长的竹子。阮籍诗:修竹隐山阴。交流:两河交汇。

蕴真惬(qiè)所欲,落日将如何?
蕴真:蕴含着真正的乐趣。惬:称心,满意。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贵:尊贵,指李邕。贱:低贱,杜甫自谦之称。俱:都。物役:为外物所役使。公:指李邕。难重过:难以再有同您一起重游的机会。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9-10页2、 李时人编著,中华山名水胜旅游文学大观(上) 诗词卷,三秦出版社,第791页3、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6页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杜甫曾自称少小脱略,结交老苍。这时能陪李邕游历下亭,真是快意当前,不能无诗。

  全诗十二句。诗前四句游历下亭及其原因。李邕前辈驻东济南,杜甫得以共泛清河同游历下亭。这段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骨一联,极切合情景,亭既古老,人多名士。此诗原注称“时邑人塞处士在坐竹“。济南自汉以来,有伏生传尚书予张生、欧阳生等,皆是名儒。之后,各朝代都有才人。所以这联为人所喜爱,至今仍在历下亭悬挂,为游人观赏。次四句写亭中宴饮,周围云山美景,助发雅兴,眼前玉琨歌会,对酒为乐,歌声清扬,举觞劝客。更有修竹笼翠,亭中不觉暑热,亭外虽空有碧波交流,但也助人兴。良辰美景中,长少才俊咸集共饮,真是赏心乐事。此四句全以虚字当腰,极显抑扬之能事,为本段的特色。最后四句写宴游历下亭之感想,此亭深蕴自然真趣,令人恣情留恋,日落席散又该如何,可感可叹啊!大家都为外物役使,身不由己,不知何时能再与李邕前辈共游同乐。则系抒情,寓无限之留恋,伤重游之无期。系叹息人生之别易见难。但更有深于此者,则矗贵贱俱物役骨,无贵无贱,皆为物役,受外物之支配束缚,不得自由自在、这当是老庄思想在诗里的流露。

  全诗辞真意切,情感深挚,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二句为时人后人赏誉,悬挂亭中,至今流传。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金小平选评,杜甫诗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04,第14页2、 海兵编著,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孔巢父摇头不住长安,将去东海随烟雾飘流。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将诗卷永远留人世间,放竿垂钓采珊瑚求生。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隐居深山般遁世高蹈,时值春寒冷峭景凋零。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仙女们驾着云车而来,指点虚无的归隐之处。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自以为他有仙风道骨,谁知离长安归隐之因?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爱惜巢父想苦苦相留,应知富贵像草尖露水!

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蔡侯是淡薄名利的人,趁凉夜庭中摆酒饯行。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失意停琴见孤月残席,何年从仙界寄我书信?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向南找禹穴若见李白,代我问候他现在怎样!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15-17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51-152页 .

(cháo)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这句写巢父无心功名富贵。掉头,犹摇头。“不肯住”三字要和下文“苦死留”对看。朋友们要他待在长安,他总是摇头。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归路:犹归宿。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知其故:指弃宫访道之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cài)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侯:是尊称,杜甫尝称李白为“李侯”。静者:恬静的人,谓不热衷富贵。别人要留,他却欢送,其意更深,所以说“意有馀”。除,台阶。

罢琴惆(chóu)(chàng)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罢琴:弹完了琴。酒阑琴罢,就要分别,故不免“惆怅”。空中书:泛指仙人寄来的信。把对方看作神仙,故称为空中书,杜甫是不信神仙的。

南寻禹(yǔ)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问讯”一词,汉代已有,唐代诗文中尤多。如韦应物诗“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杜诗如“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并含问好意。禹穴有二,这里是指浙江绍兴县的禹穴。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15-17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51-152页 .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留入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此诗写孔巢父执意离开长安,蔡侯为之设宴饯行,杜甫在宴上赋此诗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并在诗中赞扬了孔巢父的高风亮节。

  此诗前四句叙述孔巢父辞别长安去往江东。五至八句写的是诗人对孔巢父此去途中的想象之情境。九至十二句言孔巢父对人生有独特的见解,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且归隐之心已决。十三至十六句写蔡侯置酒为孔巢父饯行的情景。最后两句请孔巢父转达对李白的问候,点明题中的“兼呈李白”,从侧面点出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深厚情谊。

  孔巢父此去,意在求仙访道,故诗中多缥缈恍惚语,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可以看出杜甫早期所受屈原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51-152页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5-1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