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寻卢处士

:
月高鸡犬静,门掩向寒塘。夜竹深茅宇,秋庭冷石床。
住山年已远,服药寿偏长。虚弃如吾者,逢君益自伤。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耿湋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153篇诗文

猜你喜欢

田园乐七首·其一

: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厌见:饱见。一作“出入”。

官府鸣珂(kē)有底,崆(kōng)(tóng)散发何人。
官府:一作“蹀躞”。鸣珂:装饰精美的马,这里暗指追名逐禄者。崆峒:指仙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田园乐七首》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唱支《还山吟》,天高地远傍晚寒山多幽深,送你还山非常理解你的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人到老成凡事须得任心意,见你懂得怎样安排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山中俯仰自如无意不可至,石间泉水淙淙恰如风吹雨,桂花松子极多常常落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卖药后衣袋里应有很多钱,回到山中服药又可以延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白云悠悠相劝饮尽杯中酒,明月相伴哪里还不能成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睡时回忆追问醒来时的事,梦魂可以和我相互来周旋。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22-2232、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0-392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还山:致仕;退隐。

人生老大须恣(zì)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恣意:放纵,肆意。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cóng)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偃仰:安居;游乐。淙淙:流水声。松子:松树的种实。可食。

卖药囊(náng)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卖药”二句:东汉人韩康常在山中采药,到长安市上卖,三十多年口不二价。汉桓帝派人请他做官,他逃入山中隐居起来。这里以韩康比沈千运。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白云:用南朝齐梁人陶弘景故事。杯中物:指酒。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梦魂”句:表示毫无竞心,因而传为美谈。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22-2232、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0-392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此诗以时令即景起兴,蕴含深沉复杂的感慨。秋日黄昏,天高地远,沈千运返还气候已寒的深山,走向清苦的隐逸的归宿。知友分别,不免情伤,而诗人却坦诚地表示对沈的志趣充分理解和尊重。所以接着用含蓄巧妙、多种多样的手法予以比较描述。

  在封建时代,仕途通达者往往也到老大致仕退隐,那是一种富贵荣禄后称心自在的享乐生活。沈千运仕途穷塞而老大归隐,则别是一番意趣了。诗人赞赏他是懂得了人生一世的情事,能够把俗士视为畏途的深山隐居生活,怡适自如,习以为常。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曾把深山隐居描写得相当可怕:“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茏葱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层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以为那是不可久留的。而沈千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游息,无所不到,显得十分自在。山石流泉淙淙作响,恰同风吹雨降一般,是大自然悦耳的清音;桂花缤纷,松子满地,是山里寻常景象,显出大自然令人心醉的生气。这正是世俗之士不能理解的情趣和境界,而为“遁世无闷”的隐士所乐于久留的归宿。

  深山隐居,确实清贫而孤独。然而诗人风趣地一转,将沈比美于汉代真隐士韩康,调侃地说,在山里采药,既可卖钱,不愁穷困,又能服食滋补,延年益寿。言外之意,深山隐逸却也自有得益。而且在远避尘嚣的深山,又可自怀怡悦,以白云为友,相邀共饮;有明月作伴,到处可眠。可谓尽得隐逸风流之致,根本不会有孤独之感。

  最后,诗人出奇地用身、魂在梦中夜谈的想象,形容沈的隐逸已臻化境。这里用了《世说新语·品藻》中东晋名士殷浩的典故。较之名士的“我与我周旋”,沈独居深山,隔绝人事,于世无名,才是真正的毫无竞心。他只在睡梦中跟自己的灵魂反复交谈自己觉醒时的行为。诗人用这样浪漫的想象,暗寓比托,以结束全诗,正是含蓄地表明,沈的隐逸是志行一致的,远非那些言行不一的名士可比。

  综上可见,由于诗旨在赞美沈的清贫高尚、可敬可贵的隐逸道路,因此对送别事只一笔带过,主要着力于描写沈的志趣、环境、生计、日常生活情景,同时在描写中寓以古今世俗、真假隐士的种种比较,从而完整、突出地表现出沈的真隐士的形象。诗的情调浪漫洒脱,富有生活气息。加之采用与内容相适宜的七言古体形式,不受拘束,表达自如,转韵自由,语言明快流畅,声调悠扬和谐。它取事用比,多以暗喻溶化于描写隐居生活的美妙情景之中,天衣无缝,使比兴形象鲜明,而又意蕴深厚,神韵维妙,呈现着一种饱满协调的艺术美感。大概由于这样的艺术特点,因而这诗尤为神韵派所推崇。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0-39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去矣行

: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先生,你不见那放鹰人臂套上的鹰, 一旦吃饱后就迅速飞去。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怎么能作那厅堂上的燕子, 只知衔泥为自己筑巢去依附时贵的权势之家。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我这个人生性心胸开阔不受约束,缺少一副厚脸皮, 怎么可以久处在王侯权贵之中呢?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我没有尝试过从盛物的袋子里取出美玉而服食之的方法,明天暂且进入蓝田山去试一试吧。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2-53

君不见鞲(gōu)上鹰,一饱即飞掣(chè)
鞲:放鹰人所著的臂衣。飞掣:犹飞去。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燕:比喻小人。

野人旷荡无靦(miǎn)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靦颜:犹厚颜。

未试囊(náng)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蓝田:山名,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出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2-53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参军以后不久所作。杜甫“在率府,数上赋颂,不蒙采录。欲辞职去,作《去矣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2-5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人游岭南

: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不远万里去到岭南游玩,到时柳树仍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整日只知逢迎他人,饮酒作乐。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
天晓时分可以看见随波浮动的华丽游船,暖风拂过让人不禁解下黑色的貂裘。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如果行囊里的财资不够,也不要埋怨故乡太遥远。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交州:泛指五岭以南。 汉武帝时為所置十叁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 东汉末改為交州。 越南於十世纪叁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宋亦称其国為交趾。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diāo)
青雀:这里应是青雀舫。泛指华贵游船。

(náng)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洗脚亭

: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
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
笔直的大道通往扬州,大道的旁边坐落一个高大的长亭。

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
亭的前方有一口古井,亭下还有五丈长的石头坐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砍柴的女孩可以在井边洗洁白的双脚,行人们可以在石床上歇闲歇闲。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西边的白鹭洲头,芦花摇曳犹如一片一片的白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此时此地送你离去,你再三回首,泪流满裳。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bàng)
白道:大路也。人行迹多,草不能生,遥望白色,故曰白道。唐诗多用之,郑谷“白道晓霜迷”,韦庄“白道向村斜”,是也。

前有昔(xī)时井,下有五丈床。
床:井栏也。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