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歌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至今窥(kuī)牧马,不敢过临洮(táo)
窥:窃伺。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扰活动。临洮:今甘肃省洮河边的岷县。一说今甘肃省临潭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这是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此诗从内容上看,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

  这首诗题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为他戍边抗敌,保国为民。但是,作者并不从激烈的战斗中直接表现他如何英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诗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来。人民为何赞扬,吐蕃何故畏惧;过去吐蕃长驱直入,如今又为什么“不敢过临洮”,这都是宣扬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可见这样的描写是很富于启发性的。“哥舒夜带刀”,这个“夜”字是颇有讲究的,它把起兴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把赞扬和崇敬之情融注于人物形象之中;同时又将边地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警备神态刻画出来了。“哥舒夜带刀”五个字干净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像。在那简炼有力、富有特征的形象中,蕴藏了一股英武之气,给人一种战则能胜的信心,而给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慑。因此,就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诗的主题来讲,“哥舒夜带刀”比起那种冲锋陷阵的形象更丰富、更传神,更能诱导人们的想象。

  这首《哥舒歌》可能是经过修改加工后的作品,但是它那种朴实和巧妙、明朗和含蓄相统一的风格,依然显示出民歌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37-23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注释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全唐诗》题下注:“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窥:窃伺。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扰活动。
临洮:今甘肃省洮河边的岷县。一说今甘肃省临潭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这是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此诗从内容上看,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

  这首诗题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为他戍边抗敌,保国为民。但是,作者并不从激烈的战斗中直接表现他如何英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诗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来。人民为何赞扬,吐蕃何故畏惧;过去吐蕃长驱直入,如今又为什么“不敢过临洮”,这都是宣扬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可见这样的描写是很富于启发性的。“哥舒夜带刀”,这个“夜”字是颇有讲究的,它把起兴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把赞扬和崇敬之情融注于人物形象之中;同时又将边地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警备神态刻画出来了。“哥舒夜带刀”五个字干净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像。在那简炼有力、富有特征的形象中,蕴藏了一股英武之气,给人一种战则能胜的信心,而给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慑。因此,就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诗的主题来讲,“哥舒夜带刀”比起那种冲锋陷阵的形象更丰富、更传神,更能诱导人们的想象。

  这首《哥舒歌》可能是经过修改加工后的作品,但是它那种朴实和巧妙、明朗和含蓄相统一的风格,依然显示出民歌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37-23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在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领兵大破突厥后西北人民为歌颂其战功而作。哥舒翰多次击退吐蕃侵扰,改变了边境的局面,总体上起到了安定边境作用。因而,当时就有民谣说:“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却,更筑两重壕。”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2、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37-23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西鄙人

西鄙人,意为西北边境人,相传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这首民歌通过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歌颂,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平朴自然,雄浑粗犷,流传至今。 1篇诗文

猜你喜欢

江亭

: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天气变暖,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里,吟诵着《野望》这首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江水缓缓流动,我却心情平静无意与世间竞争。云在天上舒缓飘动,和我的意识一样悠闲自在。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春天即将悄悄过去,然而我却悲伤忧愁,万物兴盛,显出万物的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江东依旧在进行艰苦的战争,我每一次回首都因为对国家的忧愁而皱眉。

参考资料:

1、 葛晓音 .杜甫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10-112 .2、 张忠纲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4 :163-164 .

坦腹(f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野望:指作者于上元二年(761)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寂寂:犹悄悄,谓春将悄然归去。欣欣:繁盛貌。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pín)眉。
“江东”二句:一作“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参考资料:

1、 葛晓音 .杜甫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10-112 .2、 张忠纲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4 :163-164 .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诗中描写在江边小亭独坐时的感受。前四句从表面上看,诗人坦腹江亭,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竞;心情闲适,与白云一样舒缓悠闲,其心境并非那样悠闲自在。五六句移情入景,心头的寂寞,众荣独瘁的悲凉,通过嗔怪春物自私表露无遗。末二句直抒胸臆,家国之忧难排难遣。此诗表面上悠闲恬适,实际则是一片焦灼苦闷。情理兼容,意趣盎然。

  首句描写表面看上去和那些山林隐士的感情没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读三、四两句,区别却是明显的。晚春的季节,天气已经变暖,诗人杜甫离开成都草堂,来到郊外,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吟诵着《野望》这首诗。《野望》和《江亭》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从表面看,“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像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诗人却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诗人的闲适心情完全没有两样。仇兆鳌说它“有淡然物外、优游观化意”(《杜诗详注》)是从这方面理解的,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看法。

  “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遑遑,毕竟没有意义,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和诗人为难。在平时,原是极不愿意“迟迟”的,诗人看见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觉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讨苦吃,应该同白云“俱迟”才对了。

  王维的诗“流水如有意”,“有意”显出诗人的“无意”;杜甫的诗“水流心不竞”,“不竞”泄露了诗人平日的“竞”。“正言若反”,在作者却是不自觉的。

  “寂寂春将晚”,带出心头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万物兴盛而诗人独自忧伤的悲凉。这是一种融景入情的手法。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诗人无关,引不起诗人心情的欣悦,所以他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当然,这当中也不尽是他个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说明诗人的心境并非是那样悠闲自在的。写到这里,结合上联的“水流”“云在”,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已经表露无遗了。

  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未平。作者虽然避乱在四川,暂时得以“坦腹江亭”,到底还是忘不了国家安危的,因此诗的最后,就不能不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杜甫这首诗表面上悠闲恬适,骨子里仍是一片焦灼苦闷。这正是杜甫不同于一般山水诗人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 葛晓音 .杜甫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10-112 .3、 张忠纲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4 :163-16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寄赞上人

: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前几天蒙您陪同前往南山,去寻找一处栖身之地与您为邻。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我年纪渐老腰脚乏力,在阴崖下居住实属不便。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我想找的是一块重冈北护、终日得阳的地方。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买所茅屋置点田地以终天年。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听说西枝村的西边有个山谷,那里长满了杉树和漆树。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正午时阳光颇为和暖,石田土质良好作物能够丰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所以我想等到雨停路干,牙疼的老病好了以后,再邀您同去西谷。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徘徊于虎穴之上,观览于龙潭之恻。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要是能在那里定居下来,我会在茅舍里备下清茶相待;也将踏着小路,拜访您的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让我们结成“二老”,相互来往,那也是很风流的呢!

参考资料:

1、 信应举著,杜诗新补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119页 2、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8页

一昨陪锡(xī)杖,卜邻南山幽。
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和尚。一昨:昨天,过去。一为发语词。锡杖:僧人所持之杖,亦称禅杖,此代指赞上人。卜邻:选择邻居。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幽秋。
年侵:为岁月所侵,指年老。未便:不便。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竟日:终日,整天。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买:一作“置”。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shǔ)(chóu)
杉:指树。黍:指庄稼。《全唐诗》校:“一作漆,即黍。”稠:多。

亭午颇(pō)和暖,石田又足收。
亭午:中午。石:《全唐诗》校:“一作沙。”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chōu)
塞:《全唐诗》校:“一作寒。”宿昔:早晚,表示时间之短。齿疾:才病。廖:病愈。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hóng)头。
裴回:今写作“徘徊”。虎穴:山名。面势:对面。龙泓:水名。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的门,指村舍。径:《全唐诗》校:“一作遥。”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二老:指自己与赞上人。

参考资料:

1、 信应举著,杜诗新补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119页 2、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8页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寄赞上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二一八卷第八首。这可以说是一篇诗体书信。

  从内容着眼,这首诗可分三段。

  第一段八句,通过对前一次卜邻的回顾,引出诗人置“草堂地”的条件。杜甫到秦州后所以再三想到西枝村,就是因为那里有赞公这位“上人"的缘故。第二句中不言“卜居”而说“卜邻”,正是这个意思。三至八句说明“心所求”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子,反衬出“一昨陪锡杖"所以没有成功的原因。其中“年侵”以致“腰脚哀",由于“腰脚衰”,所以“未便阴崖秋”,脉络十分清楚。“未便"句从反面讲,“重冈”两句正面说,就是《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中所说的“要求阳冈暖”的意思。“茅屋”句写作者的另一条件;置草堂并购附近可耕种的土地。最后一句“斯焉”的“斯”统指上述各项,“心所求”总结全段。

  第二段包括“近闻”以下四句,描写“西枝西”的那条山谷。这里关于山谷的传闻,正照应上段中对草堂地的要求。“有谷”承“重冈”,不过一从“冈’’说,一从“谷"说;“亭午"句承“竞日”句,其中一写正午,一写全天;“石田”句承“茅屋”句,不仅“兼土",而且足收。那正是诗人理想的卜居之地。

  第三段包括“当期”以下八句。写诗人的愿望和设想:“塞雨干”、“齿疾瘳”之后,卜居西枝西谷,与赞公为邻,互相来往交游,共同欣赏西枝秀色胜景,以此为乐事。“柴荆”、“茶茗”,淡泊闲适,正是风流之处。

  这首诗的特点是层次清楚,内容丰富。从这首诗里,读者看到了一位失意老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望。杜甫觉得自己已经年迈,腰腿也不灵便,不宜居住在阴冷的地方,如果有一块阳光充足的山坡上能搭建自己的茅屋,周围还有土地可供耕种,就心满意足了。当他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个地方,不但林木繁茂,风和日暖,而且有着旱涝保收的田地,便渴望能去那里居住。他通过诗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一愿望得以实现,到时和赞上人你来我往,一同徜徉在山原,信步于林径,观看西枝村秀色美景;赏花品茶论经赋诗,是件多么令人惬意,使人羡慕的风流之事。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柏行

: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先生庙与武侯祠在一个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年也难拉动。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这句写柏之古老。柯:枝柯。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dài)色参天二千尺。
霜皮:一作苍皮,形容皮色的苍白。溜雨:形容皮的光滑。四十围:四十人合抱。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bì)宫。
先主:指刘备。閟宫,即祠庙。

崔嵬(wéi)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yǒu)空。
窈窕:深邃貌。

落落盘踞(jù)虽得地,冥(míng)冥孤高多烈风。
落落:独立不苟合。冥冥:高空的颜色。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jiǎn)伐谁能送?
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送:就木说,是移送:就人说,是保送或推荐。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luán)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jiē):古来材大难为用。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这首诗借古柏以自咏怀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诗对偶句特多,凡押三韵,每韵八句,自成段落,格式与《洗兵马》极相似。

  全诗比兴为体,一贯到底;咏物兴怀,浑然一体。句句写柏,句句喻人。言在柏,而意在人。前八联十六句通过对古柏的赞誉,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抒发了自己愿意像诸葛武侯一样报效朝廷的理想。在这里,句句写古柏,句句喻诸葛,句句又隐含着诗人自己。古柏的高大坚强,雄劲飞动,古朴厚重,正是诗人敬仰的武侯的品格,也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心肯。

  在杜甫看来,诸葛武侯之所以能够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建立不朽功业,是因为君臣相知、相济。“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这看似写景、叙事,实在抒情,是在背后抒发自己不能为当时朝廷理解重用,满腹的学问不能发挥,难以报效朝廷的感叹。

  如果说前八联还只是在赞赏武侯的同时暗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悲哀和感叹,那么后四联八句则在曲尽体物之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将古柏与自己紧紧连在一起,句句写古柏,又句句写自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材大难用的愤慨。以大厦将倾暗喻国家的危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然而大木重于丘山,万牛都因不能拉动而回首去看,暗指国家危亡之际贤能却得不到任用,这与武侯和刘备的君臣际会正是天壤之别。

  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像古柏一样朴实无华,不以花叶之美炫俗,英采自然外露,使世人惊异,愿意不辞剪伐,陈力于庙堂,但没有人能把它送去。古柏心苦,却不免为蝼蚁所伤;柏叶余香,乃为鸾凤所喜。而自己的怀才不遇正是像这古柏一样。诗人最后终于发出了“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浩叹。

  诗的前六句为第一段,以古柏兴起,赞其高大,君臣际会。“云来”十句为第二段,由夔州古柏,想到成都先主庙的古柏,其中“落落”两句,既写树,又写人,树人相融。“大厦”八句为第三段,因物及人,大发感想。最后一句语意双关,抒发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之感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长安遇冯著

: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bà)陵雨。
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客:即指冯著。

(míng)冥花正开,飏(yáng)飏燕新乳。
冥冥::是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扬扬:鸟飞翔的样子。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昨别今已春,鬓(bìn)丝生几缕。
昨别:去年分别。鬓丝:两鬓白发如丝。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诗人与朋友别后重逢,对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予以慰勉。全诗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既情意深长,又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回味无穷。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深表同情,体贴入微而又积极勉励。

  本诗首二句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采山”句是俏皮话,打趣语,大意是说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寓意即谓谋仕不遇,心中不快。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大意是说,造化无语而繁花正在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

  所以末二句,诗人以十分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满含笑意地体贴冯著说:你看,我们好像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还不算老呀!这“今已春”正是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这首赠诗,以亲切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

  这的确是一首情意深长而生动活泼的好诗。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有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也正因如此,诗人采用活泼自由的古体形式,吸收了乐府歌行的结构、手法和语言。它在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借写景以寄托寓意,用诙谐风趣来激励朋友。它的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而又委曲宛转,读来似乎一览无余,品尝则又回味不尽。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金缕衣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参考资料:

1、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 . 常用古诗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 :漓江出版社 ,1982-10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854-855页

劝君莫惜金缕(lǚ)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惜取:珍惜。

花开堪(kān)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堪:可以,能够。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莫待:不要等到。

参考资料:

1、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 . 常用古诗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 :漓江出版社 ,1982-10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854-855页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这首诗的含意非常通俗易懂,可以用“珍惜时光”这个词来概括。这原是一种每个人都懂的道理。可是,它使 读者感到愿望单纯而强烈,使 人感到无比的震撼,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全诗每一句似乎都在反复强调“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有些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啰唆,回环不快不慢,形成优美的轻盈旋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出现了两次,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第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的意思是相反的,这就是重复中的一些变化,但是主要意思是不变的。“金缕衣”是非常贵重的衣物,却“劝君莫惜”,说明世间还 有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自明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青春是非常宝贵的,一旦逝去是再也回不来的。一再“劝君”,用规劝的语气,情真意切,有很浓厚的歌味和娓娓道来的神韵。两句一个否定,一个肯定,否定前者是为了肯定后者,似分实合,虚实相生,形成了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旋律和节奏轻盈舒缓。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上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 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惯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 ,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 ”式直截的感慨,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种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却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90-1391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2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