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致仕沈彬郎中

:
鹤氅换朝服,逍遥云水乡。有时乘一叶,载酒入三湘。
尘梦年来息,诗魔老亦狂。莼羹与鲈脍,秋兴最宜长。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中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223篇诗文

猜你喜欢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淡淡的阴云薄雾傍晚自行散开,万里青天白日朗朗映照着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曲江上春水弥漫两岸繁花千树,你有啥事那么忙啊一直不肯来?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66-467

(mò)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yìng)楼台。
漠漠:迷蒙一片。淡云,薄云。开:消散。青天白日:谓天气晴好。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有底:有何,有什么事?时:相当于“啊”,语气词。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66-467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诗歌开篇描写了当天气候的变化。前三句描写了雨后曲江两岸的美丽景色。傍晚的天空还飘浮着淡淡的阴霾,但很快就消散了,显出了蓝天白日,碧空如洗,同楼台相映成画,美好的春天也就更为动人了。在曲江上,红花绿树倒映在江水之中,更衬托出春天的美丽。诗人用淡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新的画卷,节奏欢快自然。

  从美学观点看,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往往格外给人以美的享受。大概,水中、镜里反映出来的形象,总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澄明而又微茫仿佛的美感,其动人情处,往往超过实体。此诗写景之美,正从水中得来:久雨乍晴,蓝蓝的天,明晃晃的太阳,千门万户的楼台,姹紫嫣红的花树,统统倒映在“曲江水满”之中。花树和楼台的倒影斑驳地叠映在水里。于是,花从翠楼顶上长出来,鱼从绿树中间穿过去。偶然,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楼台花树,摇晃生姿。这实比岸边实景更令人神摇心醉。

  诗的结构也很有新意。它打破了绝句三句便转的规律,一连三句写景,第四句才陡然一问作结。这种结构上的特点,也很值得玩索。

  这首诗是写给白居易的,除了倾诉自己的激情之外,也有惋惜和埋怨对方爽约的意思。诗人没有直接表露自己苦候、失望、埋怨的情绪,而是巧妙地极写曲江雨后空气清新景物明净所特有的美。曲江的春天,曲江楼台花树的迷人,愈是渲染得美好,愈显出辜负这良辰美景是多么可惜。末句虽只轻轻一问,尽管语气十分委婉,却把诗人这种心情表述得淋漓尽致。诗人构思巧妙,也于此可见。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07-80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寓言三首·其一

: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金滕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周公背靠斧依而立受诸侯朝拜,周成王为何如此戒惧敬慎呢?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周武王不愉快的时候,周公剪爪投入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
贤圣都会遭遇被人进谗陷害,人君也不免有所怀疑。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风能够拔起参天大树,禾苗尽受损坏。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周武王弟管叔鲜与蔡叔度像苍蝇一样扇动流言蜚语,周公写下《鸱鸮》诗。

金滕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如果周武王没有看到周公的《金縢》书,谁知道谁忠信可靠呢?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kuí)夔?
斧扆:指古代天子坐处,在东西户牖之间所设的用具。状如屏风,高八尺,以绛为质,其上绣为斧文。起于周代。简称“扆”也写作“依”,或称“斧依”、“屏扆”。夔夔:形容敬谨恐惧的样子。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tè),不免人君疑。
谗慝:进谗陷害。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金滕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金滕:《尚书·周书》中的篇目,记载的是周武王死后成王消除对周公误解的事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开元后乐

:
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
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
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
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

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
不要吹奏开元时期的旧乐章,乐章中的歌曲让人愁断肠。

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
邠王宴乐玉笛呜咽之音持续到三更时分,虢国夫人的金车香飘十里。

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
自安禄山发动叛乱以来,兵连祸结,汾阳王郭子仪从此征战疆场。

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
中原的良马早已被搜求殆尽,如今沙苑只剩下一片萋萋芳草,再无牧马。

参考资料:

1、 吴战垒 王翼奇主编. 毛泽东欣赏的古典诗词[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 ,261-262.。2、 孔维阳编著. 毛泽东书法创作历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11 ,384.3、 自陈增杰编著. 唐人律诗笺注集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 ,875.

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
开元后乐:指开元以后的音乐,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所谓“开天盛世”的官廷音乐。

(bīn)王玉笛三更咽,虢(guó)国金车十里香。
邠王:即李守礼,章怀太子李贤之子。邠王玉笛”,盖泛言侯王宴乐,不必指实。虢 国:指杨贵妃之姐虢国夫人。金车:装饰华美之车。

一自犬戎生蓟(jì)北,便从征战老汾阳。
犬戎:周代西方少数民族。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犬戎曾攻入周朝京城。这里借指胡人安禄山攻入长安事。蓟北: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作乱,范阳郡治在河北蓟县,因有此称。汾阳:指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禄山叛乱有功,封汾阳那王。“老汾阳”,指其长期征战,岁月销磨于疆场之中。

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
沙苑:在陕西大荔南洛水、渭水之间,地多沙草,宜畜牧,唐时曹于此置沙苑监,管领养马事。草又芳:暗示已无牧马。

参考资料:

1、 吴战垒 王翼奇主编. 毛泽东欣赏的古典诗词[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 ,261-262.。2、 孔维阳编著. 毛泽东书法创作历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11 ,384.3、 自陈增杰编著. 唐人律诗笺注集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 ,875.
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
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
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
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

  此诗从开元乐写起,引出了唐王朝由胜转衰、安史之祸的缘由,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战祸连年造成的悲惨现状。全诗以不见行踪的“悲愤”二字为宗,勾连各句,将跳跃幅度极大的四联诗融为一有机整体,表现出较为深厚的艺术功力。

  首联“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的句意:不要再奏响那些霓裳羽衣舞和秦王破阵舞曲(虽然出现在李世民时代,但是开元时期仍在演绎),那是过去《忆昔》的回忆,想到这些,那辉煌的时代,对比此时兵荒马乱,“路有冻死骨”的惨景,真是悲从心起。

  颔联“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写两处场景的不同比较,王室后孙却遭遇软禁,生不如死,在三更尚不能眠,笛声哽咽,催人泪下,而那单单一个虢国夫人的车马,就是贴金镶钻,所谓宝马香车,暗示开元时候的物质生活糜烂,更飘逸出了夫人使用的熏香。两处对比烘托出唐朝政治失利者的悲哀和当朝者和宠臣们的逍遥。

  颈联“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安禄山的胡人背景有《胡旋舞》为证,大概的词句为,“内有太真外禄山”。因此,说他们是蛮夷之乱也不为过。安禄山在蓟北筑城招兵买马,贮存武器钱粮,谋反叛变,汾阳王郭子仪长期征战,岁月销磨于疆场之中。

  尾联“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最后一句,诗人发忧古之思,看到凄惨情景,不由叹声遽然,战事连连,中原的男儿被抓为壮丁当兵,连骏马都搜求一空;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岁月变迁,沙苑之战,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但是这一切过去,意义也不过如此。老百姓死的死,亡的亡,只有这青草还在生长,其他的都转瞬即逝。

  这首诗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开元后乐讲音乐这个题目,写出唐代兴衰的大感触来。这种以小见大,还有见微知著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 毛泽东喜读的古典诗词曲赋500篇[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2000 ,539-540.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656-65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从军行

: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到交河边饮水。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中巡夜的打更声,还有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也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追随将军去与敌军拼命。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103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45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yìn)马傍交河。
烽火:古代一种警报。饮马:给马喂水。傍:顺着。交河:古县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行人:出征战士。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蒲桃:今作“葡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103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45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一、二句是说,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三、四句是说,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敲击的凄厉声,又听到远嫁乌孙国的汉家公主的幽怨的琵琶声。

  诗一开头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警报;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军中的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是写“白日”、“黄昏”的情况,那么夜晚又如何呢?三、四句接着描绘: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五、六句是说,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不见城郭;大雪霏霏弥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这里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七、八两句是说,胡地的大雁惊飞着哀鸣不停;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流泪滂沱。

  诗人并不从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而是别出机杼,背面敷粉。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九、十两句是说,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大家只得豁出性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谁不想班师复员呢?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分量压倒了上面八句。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汉家:汉宫。最后两句是说,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到汉宫。

  拼命死战的结果如何呢?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的生活,到战时的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葡桃”就是现在的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进入中国的还有“蒲桃”(葡萄)和“苜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旁边,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是什么呢?只是区区的葡萄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103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骆谷晚望

: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辽阔的秦川沃野千里,风景如画,浩浩荡荡的渭水如绵长的细丝一般穿越三秦。这美丽的风景画是我在归乡途中一望所见的。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这次不如不回来啊,怀着这种屈辱的心情回家,仿佛那山岭上的花草都枝枝使人断肠。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444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53-354页 .

秦川如画渭(wèi)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川:平川。秦川:指秦岭以北古秦地,即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渭:一作“柳”。还家;一作“还乡”。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公子”二句: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444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53-354页 .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五。下面是安徽大学文学院术研究带头人、安徽大学古籍整理汉语言文字研究所顾问马君骅对此诗的赏析。

  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诗人晚望于此,有感而吟此诗。此为缘景遣怀诗。这类诗率多景为宾,情为主,以景起兴,以情结景,它借助眼前实景,抒发内心幽情,越突出景物的瑰丽,越反衬心情的凄婉,细读自见堂奥。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川,平川。“秦川”,指秦岭以北古秦地,即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残阳如血,远岭近峦,浓妆淡抹,眼前展现一幅锦山绣水的美丽画面。“如画”二字把莽莽苍苍的辽阔秦川描绘得斜阳掩映,沃野千里,平畴闪光,丛林生辉。这是广袤的大景。“如丝”二字又把浩浩滔滔的东流渭水状写得长河落日,浮光耀金,万丈白练,飘浮三秦。这是绵长的远景。大景与远景交错,山光与水色竞美,蔚为壮观。然而这些美景都是诗人站在骆谷“一望”中摄取的,又是在辞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见到的,句中特着“去国还家”四字,隐隐透露了诗人是失官还乡,因而被壮丽河山所激发的豪情,一刹那间又被愁怀淹没了。下两句便将此情毫不掩饰地抒写出来。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是说王孙出游,乐而忘返,辜负了家乡的韶华美景。韩琮反其意而用之,借“公子王孙”来指代宦游人,实即自指,说自己这次“去国还乡”还不如“莫来好”。对于遭逐沦落的诗人,这种心境是可以理解的。《汉乐府·陇头歌》之二所写“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正可移来为韩琮写照。韩琮的诗情正是由此歌生发。他虽面临如画如丝的秦川渭水,心里只觉得“岭花多是断肠枝”了。据历史记载,韩琮被石载顺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不能不倍增其断肠之慨。

  “莫来好”是与“断肠枝”相因果的。本来“岭花”并无所谓“断肠枝”,只因作者成为断肠人,“岭花”才幻成了“断肠枝”。断肠人对断肠枝,自然不如莫来好了。

  全诗二十八字,并无惊人警语,而自有一种形象意蕴,令人回肠荡气,原因在诗家惯用的以乐景写哀的对比反衬手法,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挥。起句写美景,景美得扑人眉宇;收句写愁肠,肠愁得寸寸欲断。同一诗境,效果迥异,令人读来自入彀中。试一口诵心维,景乎,情乎,乐乎,悲乎,似都浑然莫辨了。其点化契机,仍然是“莫来好”三字所导入的一种闲愁美,哀伤美。乐景固然给人以美感,哀景同样给人以美感。在特定诗境下,先乐后哀,乐中生悲,会更使诗味浓郁,咀嚼甜美。此诗得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983-984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