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 其三

:

嗟余怨行役,三陟穷晨暮。严驾越风寒,解晨犯霜露。

原隰多悲凉,回飙卷高树。离兽起荒蹊,惊鸟纵横去。

悲哉游宦子,劳此山川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颜延之

颜延之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 43篇诗文

猜你喜欢

初去郡

: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
或可优贪竞,岂遗称达生?
伊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
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无庸方周任,有疾象长卿。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
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坰。
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战胜臞者肥,鉴止流归停。
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
彭薛告老仅仅算知耻,贡公贺友确是好虚荣。

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
此辈稍胜贪求名利徒,岂够保身全生受称扬。

伊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
唯我怀抱出尘隐逸志,才疏口讷鄙弃虚浮名。

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
田园当作巢栖穴居处,爵位可代亲自去耕种。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久想退隐虽说自赞许,愿望行迹尚未成一统。

无庸方周任,有疾象长卿。
仿效周任无功不求升,取法长卿闲居说多病。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
儿女完婚离家像尚子,谢绝高位知足似邴生。

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
恭谨承继古人清高意,快备行装尽速返故乡。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回想初仕正是元兴问,此次辞官适逢在景平。

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违背心愿居官二十载,从今清静不为俗事忙。

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坰。
归期将近登船心如箭,沿岸船飞大地退后方。

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由江入溪水路至尽头,离船登岭跨步山路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原野空旷沙岸一片静,天空高远秋月分外明。

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石上休息尽情饮流泉,攀附林木随意餐落英。

战胜臞者肥,鉴止流归停。
归隐心静体瘦已变肥,临水照容终得清流静。

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就此超世作个羲唐人,我学击壤重获真朴情。

参考资料:

1、 胡大雷.谢灵运鲍照诗选:中华书局,2005:第41页2、 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第115页3、 沈德潜.古诗源:哈尔滨出版社,2011:第231页4、 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昭明文选译注 第三卷 (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第170页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
彭:彭宣。汉代研究《周易》学者,官至大司空。王莽时上书求归乡里。薛:薛广德,汉代“鲁诗”专家,字长卿,官至御史大夫,后辞官归里,不再出仕。朝廷赐以安车驷马,广德悬挂其事以示荣。班固评价此二人“近于知耻”。裁:通“才”,仅只。知耻:谓有羞耻之心。贡公:贡禹,汉人,字少翁,为光禄大夫,后辞官不许,又为御史大夫。与王阳友善,见其被用而喜。未遗荣:没有忘记荣华富贵。

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
贪竞:贪恋官位。达生:通达人生,为道家对生命的认识理论。

伊余秉微尚,拙(zhuō)(nè)谢浮名。
伊:语助。秉:执持。微尚:隐遁的志趣。尚:志向。拙讷:笨拙又口不善言;自谦之词,指自己不善作官。谢:弃绝。浮名:指功名。

庐园当栖(qī)岩,卑位代躬耕。
栖岩:指古代巢居穴处,这里指隐居。卑位:谦指所袭康乐侯。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顾己:回顾自己。自许:自赞。心:心愿,指隐居。迹:行迹,指做官。并:合一,具备。

无庸方周任,有疾象长卿。
无庸:无所作为。周任:春秋时周大夫,言行为孔子所称。长卿: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常托病不朝。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
毕娶,办完婚娶之事。尚子:尚长,东汉隐士,为儿女办完婚嫁,即隐迹山林。薄游:指做小官。邴生:西汉邴曼容,养志自修,不愿作六百石以上的官,如超过,便自免退居。

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jīng)
促装:收拾行装。柴荆:柴草竹木编织的门或屋舍,代指故居。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牵丝:指初仕。《礼记·缁衣》有“王言如丝”。元兴:东晋安帝年号(402-404年)。灵运初仕为晋琅玡王大司马参军,时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是年正月戊戌(十六日)方才改元,而上一年的年号为元兴,故云“及元兴”。解龟:即去官。龟:龟纽。宫印印鼻刻有龟形,下有穿丝条的孔眼。景平:宋少帝年号(423-424年)。

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负心:违背心愿,指作官。废将迎:指省去官场送往迎来的繁琐礼节。将迎:官场上的应酬。

理棹(zhào)(chuán)还期,遵渚(zhǔ)(wù)修坰(jiōng)
理棹:准备船只。遄:急忙。遵渚:沿着江中小洲。骛:疾驰而过。修垌:绵长的原野。

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溯溪:沿溪逆流而上。终水涉:结束水上旅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憩石挹(yì)飞泉,攀林搴(qiān)落英。
挹:双手合捧取水。搴:拉动、拾取。落英:落花。

战胜臞(qú)者肥,鉴止流归停。
臞:瘦。清瘦。鉴:镜子,此作动词,犹临照。止:止水。流归停:指流水终归静止。

即是羲(xī)唐化,获我击壤情。
羲:伏羲氏。唐:唐尧。击壤:上古时的一种游戏。击壤情:即风俗淳朴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1、 胡大雷.谢灵运鲍照诗选:中华书局,2005:第41页2、 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第115页3、 沈德潜.古诗源:哈尔滨出版社,2011:第231页4、 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昭明文选译注 第三卷 (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第170页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
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
伊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
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无庸方周任,有疾象长卿。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
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坰。
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战胜臞者肥,鉴止流归停。
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诗作前部分叙写古人事迹,以之为衬托表明自己坚决辞职隐居的意志与行为。诗作后部分写自己返家行程中的景象及感想。诗中抒发了去官还家、获得解脱的愉悦心情。诗中写景不多,却极为清丽动人。

  一至十句自述隐居丘园之志。

  先对几位古人加以评价:西汉的彭宣、薛广德、贡禹虽有高名,但只能说是优于贪婪奔竞之徒,还说不上是懂得养生缮性。彭宣和薛广德,班固《汉书》对他们评价颇高,称其“近于知耻”(《汉书·叙传》);谢灵运却说他们“裁知耻”而已,并不十分推崇。贡禹曾为河南县令,因受上司责备,便辞官而去。后又出仕,元帝时为光禄大夫,以年迈求退,为皇帝所挽留,进为御史大夫。诗人认为他并未能遗弃荣华富贵。评论古人只是陪衬,目的是表明自己的志向不仅是不贪竞而已,而且要做到“达生”。《庄子》有《达生》篇,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认为人之性分有定,不可勉强致力于性分之外的事。

  篇中又说欲存生养性,莫如弃世而无所牵累。诗人正以此种思想作为隐退的精神支柱。其具体的打算,则是“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山居赋》云:“古巢居穴处曰岩栖,传说古代隐士也有过此种原始生活者。但诗人毕竟做不到这样,故有所变通,以田园当作岩栖。他也不能真的耕稼自给,故欲学习古代一些达士的做法,安于卑位,以薄俸为生生之资。他说自己拙于仕宦,讷于言辞,故欲选择这样的生活道路,不过以往行迹尚未能与此种生活理想相一致。这可说是诗人对往昔生活的一个总结。

  十一至二十句写去职。

  先举周任、司马相如、尚子、邴生以自比。诗人说自己在种种方面都类似于上举那些淡泊明志的古人。自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至景平元年(423年),实得十八年,说“二十载”是约略言之。二十年来做违心的事,心情是悒郁的;而今终于摆脱了送往迎来等等俗务,其快意可知。

  二十一句至三十二句写初去郡途中的所见所感。

  “理棹”以下四句写其水陆行程。为早日还家,乃疾速行舟。遄、鹜二字表现出心情之急迫。“理棹”二句已兼写水陆,“溯溪”二句又写水涉山行,但不觉累赘,因读者可由此充分想象其行进的画面,感受到行程的漫长辛苦。“野旷”二句是写景名句,景中其实有情。清旷无际的风景正与诗人心境相应。久被絷牵,一朝脱去,自感到无限的开朗、轻快,故触目皆成佳趣。

  “憩石”二句写山林小憩情景,暗用《楚辞》典故:《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又《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熟悉典故的读者可于言外获得一种清幽芳洁之感。“理棹”四句写疾速前行,途程漫漫,“野旷”四句写赏玩风物,途中小憩,形成情绪和内在节奏的对比;而其心情之急迫与愉悦,都得到了表现。由愉悦的心情、悠然的意绪,进而引发出一番情理相融的议论:高尚之志战胜了富贵之欲,胸襟旷然,则臞者可肥;以止水为鉴,则流荡不返者将归于宁静清明。(二句用《韩非子·喻老》和《庄子·德充符》典故)心灵获得了自由宁静,则即使处于纷乱奔竞之世,也等于是归真返璞,回到了伏羲、唐尧时代,可以无拘无束、怡然自得了。传说尧时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诗人用此典故,似有“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韩愈《山石》)之慨,且使人隐约感到他与当权者关系之不和谐。

  谢灵运去郡之志是坚定的。当时其堂弟谢晦等人都写信劝他不要离职,他执意不从。不过他并非一贯恬退之人。《宋书》本传说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其出为永嘉太守,正是与当权者矛盾的结果。他之去郡,乃是一种不合作态度的表现。明乎此,对于此诗的理解便可更深入一层了。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第381-38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

: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景公奢华,一生依恋宫室,穆王倦怠,八骏昆仑纵远。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哀人生之短促,泪洒牛山,羡神仙之长生,瑶池欢宴。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蹉跎一生,抱负焉有实现,唯有远游,我心始能通畅。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为君为王之人,未必欢娱,何况我之小吏.固守海疆。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羁旅之苦,有谁可以慰藉,唯有观海,心藏大潮澎湃。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望东极之溟海,洪波浩瀚,有谁人可知晓,海东世界。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
依稀听得,故乡菱女欢歌,仿佛目见,伊们含颦笑容。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漫步下行沙洲,濯足碧水,回首盘山夕阳,一挂丹峰。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60-612、 黄世中著.山水清音——永嘉山水诗赏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09:45-46

齐景恋遄(chuán)台,周穆厌紫宫。
齐景: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遄台:齐国台名,供君王游玩用,旧址在今山东淄博市。周穆: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天子。厌:厌倦。紫宫:帝王宫殿。

牛山空洒涕(tì),瑶池实欢悰(cóng)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淄博市南面。洒涕:指齐景公登牛山有感于人生短暂而哀痛流涕之事。瑶池:天上神仙所居之处,西王母曾于此宴请群神众仙。欢悰:欢乐。

年迫愿岂申(shēn),游远心能通。
年迫:接近天年,指年老了。愿岂申:志愿哪能得到伸展,指未能实现抱负。通:通达,舒畅。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jī)封。
大宝:指王位。况乃:何况是。守畿封:指谢灵运任永嘉郡太守而言。畿封:本指王城郊界,这里指边疆。

(jī)苦孰云慰,观海藉(jiè)朝风。
羁苦:旅居边海的苦楚。孰云慰:谁能安慰。云,为句中语助词,无意。观海藉朝风:凭借早晨的凉风登山观海。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hè)东。
洪波:大波。语出曹操《观沧海》诗:“洪波涌起”。极:边际,尽头。大壑:指海洋。

依稀采菱(líng)歌,仿佛含颦(pín)容。
依稀:隐隐约约听不真切。采菱歌:采菱人唱的歌。夏秋之际,江南水乡采摘荷菱,歌声此起彼伏。仿佛:模模糊糊看不真切。含颦容:含忧皱眉的样子,别有一种美态。

遨游碧沙渚(zhǔ),游衍(yǎn)丹山峰。
遨游:两字同义,指游览,边走边欣赏。碧沙渚:为碧水浸绿的沙滩。游衍:与“邀游”义近。丹山峰:被丹霞染红的山峰。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60-612、 黄世中著.山水清音——永嘉山水诗赏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09:45-46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诗的前八句纯以议论出之,点明此番出游的缘由。诗人借对前事的评述逐渐抽绎出自己的思绪来。头四句以齐景公和周穆王作为一反一正的比照:春秋时的齐景公,曾登牛山而流涕,哀人生之短促,而其用以补偿的却是加倍地贪恋宫室狗马之乐;周穆王为追求赏心乐事,则乘八骏西游,在昆仑瑶池与西王母尽相见之欢。前者沉溺于世俗的物质享受之中,未免辜负了那一瞬间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说“牛山空洒涕”;后者在远游中实现了生命的延长,那才是精神上真正的欢乐,所以说“瑶池实欢悰”。这一“空”一“实”的用语,已逗漏出作者的主意所在。次四句归到自己身上,作进一步申说。“年迫”两句说岁月流逝,愿望成空,惟有在与自然亲切晤对的远游中,才能使心胸豁然畅通。“大宝”两句说:即使贵为国君也不能摆脱“年迫”之苦,更何况像我这样被迁谪至海隅的失意者呢!言下则企羡远游之情已昭然可见。诗的前八句,用笔至为工稳细密:写齐景公事以“遄台”和“牛山”并举,因两者均在今山东淄博一带,位置相邻;写周穆王事以“紫宫”和“瑶池”并举,因两者原意指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字面相近。后四句虽已转入夫子自道,而在字面上,“年迫”犹承齐景公牛山之泣一事,“游远”犹承周穆王西游之事,“大宝”义兼二君。意虽转而语犹承,从中可见大谢诗的“法密机圆”(方东树语)之处。

  诗的后八句写登临的所见和所感。“羁苦”、“观海”两句为承上启下的过渡。盘屿山在浙江乐清市西南五十里,滨海,故登山可以观海。而此番登临,原是因不耐客中寂寞故来寻求安慰,非同一般的流连玩赏,这就为下文的虚拟之笔预设了伏笔。诗人写景,只用了“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两句,从空际着笔,极写海之浩渺无涯。这两句在突出大海辽阔无际的同时,也写出了其吞吐无穷的容量和汹涌澎湃的动势;而置于句首的“莫辨”、“谁知”,又将诗人的惊异、赞叹之情倾泻无遗。诗人以大刀阔斧的疏朗之笔展示出极为恢宏的气象,不仅切合海的性格,也使全诗至此精神为之一振。而紧接着的“依稀采菱歌,仿佛含嚬容”,又在转眼之间将实景翻作虚景。按采菱曲为楚歌名,“含颦容”则从西施“病心而颦”的故事化出,这里借指越女,所谓“荆姬采菱曲,越女江南讴”(王融《采菱曲》),这楚歌越声在大谢诗中乃是和归思相联系的。谢灵运有《道路忆山中》诗云:“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可移用为此诗注脚。“依稀”、“仿佛”四字已明言这并非实有之景,而在眺望大海之际,忽闻乡音,忽见乡人,正是由思乡心切而生出的幻觉。这一神来之笔,把主人公深沉的情思呼之欲出。既然“羁苦”之情不能在观海之际释然于胸,那么也就只有在继续远游中才能聊以排遣,诗的末二句正是以展望未然来收束的。诗的这一部分以虚实交互为用的运笔烘托出内心的波澜,把主人公为苦闷所迫而又无计解脱的心绪表现得十分真切而自然。

  这首诗大半都用对偶句组成,却无板滞迂缓之弊。原因是诗人的精心结撰之处,并不限于区区一联,而是将之置于全篇的结构之中,注意彼此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如首四句从字面看分为上下两联,而在用事上则以一三、二四各说一事,显得错落有致。五、六两句虽自成一联,而它们又分别和前四句勾连相承。“莫辨”以下连用六个偶句,而以句首的不同用词又可分为三组,这又是与内容的虚实转换互为表里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70-67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采莲赋

: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紫茎亭亭呵立于粼粼清波,红莲朵朵呵映衬重重芰荷。莲蓬作房屋呵荷叶作屋顶,莲籽儿洁白呵莲蓬如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鷁形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生怕沾湿衣裳而低声浅笑,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住衣襟。于是船桨击水缓缓向前,芦花点点飞上绫罗绣垫。荡舟湖上不思回返,梧台已经遥遥可见。带水的荇菜沾湿了衣衫,长长的菱草缠住了臂环。泛着柏木舟多么悠闲自在,水洲边放开歌喉唱一曲《采莲》。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歌唱道:碧玉姑娘本是小户人家之女,前来嫁给身世显贵的汝南王。莲花映衬着她的容貌,荷叶染上了她的衣香。手持莲花荷叶进献给君子,希望穿上用它制作的美丽衣裳。

参考资料:

1、 许梿.六朝文洁全译(修订版).贵阳市: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17-18页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jì)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luó)
  文波:微波。此句语本《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芰荷:出水荷叶。绿房:指莲蓬。因莲房呈圆孔状间隔排列如房,故称。翠盖:形容荷叶圆大如帷盖。素实:白色的莲籽。黄螺:莲蓬外形团团如螺,成熟后由绿渐黄,故称。

  于是妖童媛(yuà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櫂(zhào)将移而藻(zǎo)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jiàn)。菊泽未反,梧台迥(jiǒng)见,荇(xìng)湿沾衫,菱长绕钏(chuàn)。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妖童:俊俏少年。媛女:美女。心许:谓心中互有情意。鷁首:船头。鷁是一种大鸟,古代常被画在船头作装饰。徐:缓缓。羽杯:一种雀形酒杯,左右形如鸟羽翼。一说,插鸟羽于杯上,促人速饮。櫂:划船用的工具。代指船。一作“棹”。束素:捆扎起来的白绢。形容女子细腰。素:白绢。迁延:拖延。顾步:一边走一边回视。敛裾:把衣襟紧抓成一团。形容害怕船倾的样子。裾:衣襟。兰桡:兰木做的船楫。罗袸:绫罗垫子。袸:同“荐”,垫子。菊泽:指湖泊。菊字是藻饰词,芬芳之意。反:同“返”。梧台:梧木搭建之台。梧木是良材。迥:远。荇:荇菜,水草名。菱:水生草本植物。钏:臂环。柏舟:柏木做的船只。容与:闲暇自得貌。江渚:江边陆地。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碧玉:古乐府有《碧玉歌》,属《吴声曲辞》。郭茂倩《乐府诗集》四五引《乐苑》曰:“《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荐:进献。袭:衣上加衣。荚蓉裳:有莲花图案的衣裳。芙蓉是莲的别称。

参考资料:

1、 许梿.六朝文洁全译(修订版).贵阳市: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17-18页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这篇小赋以状物传神见长。

  全文可分三个层次。

  首四句为第一层,以描写河中红莲开篇。淡紫的茎干出于绿水,微风吹来,拂起阵阵波纹。它擎起一团红莲,亭亭玉立,绿色荷叶为其扶枝。荷叶仿佛一面高大的翠盖,遮盖住绿色的苞蕊。丰硕的苞蕊中,藏着素白的莲子,它那丝丝黄瓣,仿佛轻盈的霓裳羽衣。短短四句,就像一个特写镜头,直逼夏水轻波中的荷花,把它的枝叶蕊实,全盘呈呈现出来。其描写笔法,细致准确,丝丝入扣,表现出相当高的白描技巧。

  “于是妖童媛女”到“歌采莲于江渚”为第二层,将描写的镜头摇向远方,于是画面逐渐扩大,一幅夏日采莲图渐次展现。但见一群少男少女,轻舟荡桨而来,他们同心相映,杯酒传情。这段描写有两处特别入神。一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写舟船泛于河中情景。兰棹将举,已被水藻牵挂;船身未移,浮萍早已漾开,宛然一艘水波荡漾中的画船,轻摆慢摇而来,整个画面因之全活。二是“恐沾裳丽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写船中男女调笑之态。其中“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馀,叶嫩花初”,写少女的情态入神。“夏始春馀”喻其芳龄正盛,“叶嫩花初”喻其青春正美,都是未经人道的妙笔。但虽有胜日之高情雅趣,也不敢纵情任性,不敢开怀放声,因为着轻舟而荡兰桨,生怕动作大了,溅水沾了衣裳,甚至翻了船。因此,这一“浅笑”、“敛裾”,直把少女的神情心态,刻画得维妙维肖,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在这里用笔不轻不重,好像蜻蜓点水,妙处全在那漫不经心的漾漾涟漪之中,而文中人物之夏日情趣,突现于读者眼前。下面继续写船在水中行进的情态。“水溅兰桡,芦侵罗荐”,“荇湿沾衫,菱长绕钏”等语,无不是写船上人与水和水中的植物打交道,写得轻盈俏皮,似是芦苇荇菱特爱与人为难,别饶情趣。

  最后一层,为五言六句小歌一阕,说他们泛舟的悠闲快活,然后女子唱起歌来,作画龙点睛式的渲染,碧玉小家女之形象,若隐若现,翩然而出。“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以浑沌比拟手法,营造出一种错觉感受:莲花亦脸色,脸色亦莲花;衣亦荷,荷亦衣;衣香荷香,浑然一体。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把碧玉女放在了绿一片、香满天的莲荷图中,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点缀以人的精灵,造成一种美景美人浑然一体的胜境,产生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效应,有美不胜收之感。

  全篇以莲起,以莲结,而中间核心部分只写了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似与主题“采莲”无干。实际上自”棹移”、“船动”以至“荇湿”、“菱长”等等,无不是采莲过程中的动态渲染,因为是暗写,使读者不觉。如果是明写如何如何采莲,反倒呆了。

  赋,在东晋经过一段短暂的沉寂之后复呈崭新气象,到了梁代,赋风有所变化,文体以华美繁复著称,这篇文章属于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全文语言整饬,首尾周全,换韵频繁,音节谐美。而其举体小巧轻灵,笔调婉娈多姿,闪现出玲珑剔透、潇洒飘逸之气。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756-75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悲哉行

:
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差池燕始飞,夭袅柳始荣。
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
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
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蔂萦。
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并。
鼻感改朔气,眼伤变节荣。
侘傺岂徒然,澶漫绝音形。
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

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春天来了,原野上长满绿油油的青草,王孙公子们在草地上尽情地追逐嬉笑。

差池燕始飞,夭袅柳始荣。
雏燕学飞多有参差,柔润的桃枝上,初开的花朵宛如少女含羞带娇。

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那鲜艳的花瓣,呈现出迷人的色调,翩翩起舞的飞燕也在欢快地鸣叫。

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
屋檐上空,彩云悠悠地飘,山涧中吹来阵阵清风,吹动着清水。

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
幽暗郁郁的树木出现了新的面目,却只有一簇簇初生的幼芽,才能涌起盎然的春潮。

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蔂萦。
茑萝攀附在松树上,顺当地生长,葛藤缠绕在穆木上,更加枝繁叶茂。

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并。
我孤身一人在外飘零,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我的亲友故交。

鼻感改朔气,眼伤变节荣。
沐浴着春天的气息,感慨万千,观赏着美好的景色,忧伤烦恼。

侘傺岂徒然,澶漫绝音形。
远离亲友,音讯断绝,怎能叫人心情转好。

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
春风习习地吹来,却无法把我的思念寄托,鸟儿翩翩地飞去,又怎能把我的问候捎到。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142-1432、 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28-130

(qī)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悲哉行:乐府杂曲歌辞有《悲哉行》,传为魏明帝造。萋萋:草木茂盛貌,华丽貌。王孙:王爵的子孙。游:游玩。有情:有情致,有情感。

差池燕始飞,夭(yāo)(niǎo)柳始荣。
差池:犹参差,指雏燕学飞多有差池。始飞:初始飞行。夭袅:摇曳多姿貌。夭,幼嫩矫好。袅,袅娜,细长柔美。柳:柳树枝。始荣:开始荣发。

(zhuó)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灼灼:鲜明貌。悦色:悦目其颜色。飞飞:飞了又飞,纷乱貌。

(yán)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
弄声:炫耀耍弄其声音。檐上:屋檐上。结阴:结成阴凉。吹清:吹动清水。

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
幽树:幽暗郁郁的树木。改观:改变为新的景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终始:终了和开始,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初生:刚刚出生,初期生长。

松茑欢蔓延,樛(jiū)(gě)欣蔂(lěi)萦。
松茑:即松萝,女萝。附着在松树上的地衣门植物。欢蔓延:喜欢藤蔓蔓延生长。樛葛:弯曲的树枝和葛藤。欣蔂萦:欣喜藤蔂萦绕。蔂,藤。

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并。
眇然:高远貌;遥远貌。弱小貌;微小貌。游宦: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晤言:会晤言说,见面谈话。时未并:时事没有并行,时机未有兼并。

鼻感改朔气,眼伤变节荣。
鼻感:鼻子感觉。改朔:变换朔日,指经过一个月。朔,农历初一。更改正朔。借指改换朝代。眼伤:眼光伤感于。变节:转变四季节气。荣:草木的荣枯。

(chà)()岂徒然,澶(chán)漫绝音形。
侘傺: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侘,诧异的。傺,留住。岂:岂能是。徒然:偶然,谓无因由。澶漫:放纵泛滥。指纵乐之心,语出《庄子·马蹄》:“澶漫为乐”。澶,水流平静。漫,水流盈溢。绝:绝尽,绝断。音形:话音与形貌。

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
风来不可托:本于陆机同题诗:“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反其意而用之。岂为听:岂止是为了听(声音或好音)。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142-1432、 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28-130
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差池燕始飞,夭袅柳始荣。
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
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
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蔂萦。
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并。
鼻感改朔气,眼伤变节荣。
侘傺岂徒然,澶漫绝音形。
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

  这首诗首二句以春草起兴,第三至第六句极写春光之旖旎动人,第七至第十句,用名理语为写景部分作结,最后十句转入抒情写意,让全诗在感情最激越的高潮处完成了题意。这首诗,在语言上颇为精工密丽,巧用比兴,始终运用大量拟人化的动词,着力写出景物的神情意态,形成了篇中有句、句中有眼的特色。

  诗以丽景衬托哀情。首二句以春草起兴,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也最宜于怀人相思,青青的草色因此便逐渐成为离思的象征。楚辞之后,汉诗《饮马长城窟行》亦云“青青河畔草,緜緜思远道”,唐以降“春草”更成为诗人们习闻熟见的典型意象,如自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后主的“离情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等。而在这一诗歌语言典型化的过程中,大谢无疑也是重要的一环。

  第三至第六句极写春光之旖旎动人。“差池”指燕子的张舒尾翼、轻捷穿行,“夭袅”写桃花的舒枝展叶、婀娜多姿,这两句是从形态上着眼的;“灼灼”指花色的绚烂鲜丽,“飞飞”写燕语呢喃,这两句又是从声色上着眼的。这四句虽然写的只是寻常之景,但由于讲究选词造句,却增色不少。它们均以连绵字居首,其中“差池”、“夭袅”属双声、“灼灼”、“飞飞”属叠字,两两相对,从而造成一种暄妍热闹的声情;而“差池”和“灼灼”又均用《诗经》成语,这两个成语本来都是写亲人之情的,用其成语也就加强了反衬下文的意味。这四句中二、三两句紧承,一、四两句遥应,这种“丫叉句法”(钱钟书《管锥编》语)在烘染景物的同时,又有矫避平板之效。“檐上”、“涧下”两句又把笔触移到山中,景色也从浓丽一变而为清幽。“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两句,用名理语为写景部分作结。“终始”出于《庄子·达生》:“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初生”则本于《庄子·天地》郭象注:“初者,未生而得生。”意谓春天里林木的形貌变化虽然较为著眼,其实造化万物也莫不都在潜移默化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物理人情,消息相通,由此从目击之景过渡到心之所感。

  以下十句转入抒情写意。这一部分仍以比兴发端。“松茑”、“樛葛”两句,取《诗经·小雅·颊弁》和《周南·樛木》的用语,以缠绕于松树、樛木上的茑藤和葛蔓,比喻家人亲密依存的关系。这两个取譬既上应了“幽树”,又反挑起下句的“眇然”。眇然,微细孤弱貌,这里指游子的茕茕独立。春光愈是骀荡暄妍,相形之下游子就愈发显得飘摇可怜,人与物乃在得不得时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禽鸟花木因得时而生意欣然,游子因不得时而意绪阑珊,故面对春色不以为喜,反以为悲。“鼻感”、“眼伤”两句,意同陆机诗中的“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感”与“悲”、“伤”同义互文。而下两句的“侘傺”和“澶漫”则属反义对举。两句谓失意的痛苦刻骨铭心,而纵逸快乐则早就与自己无缘了。“侘傺”和“澶漫”二词是以双声和叠韵相对,四字均为去声,从而传达出愤懑的心声。诗的最后亦以比兴结。

  末两句乃从前人化出,“风来”句本于陆机同题诗:“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鸟去”句则略近于汉代的《别诗》:“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古诗中素有临风送怀、托鸟寄音的说法,现在连此都不可得,可见其郁结的情怀非常深。全诗在感情最激越的高潮处完成了题意。

  大谢的这首诗,在语言上颇为精工密丽。诗中用连绵词有七处,从典籍中取成语者约十处,远较陆机的原作为多。文字的琢炼也每多胜处,如“桃悦色”、“燕弄声”中的“悦”字、“弄”字,“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虆萦”中的“欢”字、“欣”字,都以拟人化的动词,着力写出景物的神情意态,形成了篇中有句、句中有眼的特色。从这里不难看出晋宋之际诗歌语言在形式技巧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24-62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游东田

: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戚然无欢,邀友一同游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登上云雾笼罩中的高高楼榭,顺着山势眺望远处的菌形台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远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烟霭迷离的景象。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游鱼嬉戏,触动水中新荷;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春酒虽美,还是停杯对景,眺望青山。

参考资料:

1、 范能船,朱晓松.《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122、 张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23、 彭振刚.《钟山风韵》.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11-124、 林之亭,朱梅福.《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导读》.合肥:黄山书社,2010:2225、 曹鼎.《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齐梁体诗传(中)》.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326、 郑春山,李学文.《千古绝唱: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卷二》.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13417、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38、 周期政.《古诗英华解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96

(qī)戚苦无悰(cóng),携手共行乐。
戚戚:忧愁的样子。悰:快乐。行乐:游玩。

寻云陟(zhì)累榭(xiè),随山望菌阁。
寻云:追寻云霞的踪迹,指登高。陟:登,上。累榭: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随山:顺着山势。菌阁:华美的楼阁。

远树暧(ài)(qiān)阡,生烟纷漠漠。
暧:昏暗,不明晰。阡阡:同“芊芊”,茂盛的样子。生烟:指新生之烟。漠漠:弥漫,散布。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荷:荷花。余花:残余的花朵。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芳春酒:芳香的春酒,这里指美酒。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参考资料:

1、 范能船,朱晓松.《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122、 张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23、 彭振刚.《钟山风韵》.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11-124、 林之亭,朱梅福.《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导读》.合肥:黄山书社,2010:2225、 曹鼎.《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齐梁体诗传(中)》.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326、 郑春山,李学文.《千古绝唱: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卷二》.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13417、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38、 周期政.《古诗英华解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96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诗的第一、二句说自己心中不乐(悰,乐),故与朋友携手来游东田。次二句写登上耸入云霄的层层台榭,随山势望去,只见楼阁华美无比(菌阁)。接着四句继续描写远近景色,远处树木苍翠茂密,山间烟霭缭绕弥漫,“阡阡”、“漠漠”两个叠音词将树木的葱茏和云烟的氤氲表现得非常生动。接着,诗人目光稍稍收回,只见水面上荷叶颤动,于是推想一定有游鱼在水下嬉戏,又见栖息着的鸟雀一飞而散,留在枝条上的残花纷纷飘落下来。诗人在“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二句中将鱼、荷、鸟、花结合起来写。由荷动可推知鱼戏,此以实写虚也;“鸟散”是瞬间的景象,稍纵即逝,而“余花落”相对和缓些,诗人用“余花落”这一细致的动态描写来表现飞鸟散去后由动人静的一瞬间,显得余韵悠悠,体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新荷”、“余花”也点出了时节正是初夏。诗的最后两句写不去饮酒取乐,而是凝神眺望城郭边的青山,诗人陶醉于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的形象跃然纸上,诗开始时的苦闷至此已荡然无存了。

  全诗写景既有全景式的概括描写,显得视野开阔;又有局部细腻的生动刻画,精警工丽,富有思致。这样写景避免了冗长的铺排,同谢灵运的某些写景铺排过多相比有了进步,显得流丽清新。

参考资料:

1、 王钟陵.《古诗词鉴赏》.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1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