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泛舟游南溪

: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两岸竹风吹玉树,
一滩明月晒银砂。因寻野渡逢渔舍,更泊前湾上酒家。
去去不知归路远,棹声烟里独呕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305篇诗文

猜你喜欢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柴门多日紧闭不开,门前石阶铺满了白雪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如今有人把琼玉般的积雪踏碎,是友人从京城给我寄了诗来。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tà)作琼(qióng)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琼瑶:美玉,这里指雪。凤沼:即凤凰沼,属禁苑中沼池,这里代指京城。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诗《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不见于《柳河东集》。宋人蔡正孙《诗林广记》中选柳诗五首,其三即此诗,今人考证为柳宗元所作。

  柳宗元初贬永州无以为居,寓居在潇岸四无邻舍的龙兴寺内,公元810年(元和五年)迁居愚溪侧畔,筑室茨草,与农户为邻。他在《田家》诗中描写了周围的环境:“古道绕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渌。……行人迷去住,野鸟竟栖宿。”永州地处楚南、五岭北麓,偏僻荒凉。而他居住的愚溪一带更是杂草从生,蓼花披岸,溪水清寒,道无行人。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写柳居孤寂清冷的环境:柴门多日紧闭不开、石阶上铺满了皑皑白雪,分不清高底,没有人来访。这两句虽然写的是雪后柳居前的清冷荒凉之景,实际透露出来的却是他人生境遇的寂寞。

  柳宗元是“永贞革新”的重要人物,曾在长安叱咤风云。革新失败后,被贬谪到南蛮之地,昔日政治上的挚友相继被贬,天各一方,不通音讯。来永州不久,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卢氏病故,而朝廷连发四次诏命,规定“八司马”不在宽赦之列,早日复用的希望破灭了。政治上的迫害,人世间的诸多失意,给他难以承受的打击。他这时的心境正如他在《南涧中题》所述:“去国魂以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寂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柴门多日紧闭不开是他内心寂寞的独白,而石阶上铺满的皑皑白雪便是人世间清冷的抒写。

  诗的后两句叙事抒情。诗人说:为何要把琼玉般的白雪踏碎?是因为有朋友从京城给我寄了诗来。欣喜之情跃然诗间。柳宗元自公元805年(永贞元年)被贬永州至公元808年(元和三年),未有故旧大臣给他写信,后虽有些书信来往但也不多。除随行的表弟卢遵、堂弟柳宗直外,几乎没有朋友与之交往。空寂孤寂,怀人泪垂。就在这时,接到了早年朋友王涯寄来的诗,他无比高兴。这一“蹈”字,极传神地描绘出他的欣喜之情。

  前人评价柳宗元诗歌的特点在于语言峻洁,气体明净,善于从幽峭掩抑的意境中表现沉着真挚的感情。此诗的后两句似乎是感情外露了些,其实子厚在这里“以乐景写哀事”,以反衬的手法极含蓄地表现了长期潜伏于内心而永难排遣的寂寞与痛苦,让读者在岭外荒远凄寒的景象中,看到了一位手举故乡远方寄来的诗笺,足蹈琼瑶,双泪空垂的凄美形象;听到了一千几百年前的回荡在他心胸间的悲凉凄楚、愤愤不平的感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堤上行二首

: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是一个繁华的江边码头。

日暮下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天色已晚,下人急于回家,在渡口争着摆渡,浆声荡漾在江中。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下人相应歌。
月照寒江,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浩渺,两岸长堤之上,下人络绎不绝,歌声此起彼伏。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歌声或表达爱情,或诉说哀怨;流水和月光无穷无尽,歌声中情感绵绵。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堤上行》大约写于作者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到长庆四年。《堤上行》是刘禹锡根据梁简文帝的《大堤曲》创制的乐府新题。《古今乐录》曰:“清商西曲《襄阳乐》云:‘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梁简文帝由是有《大堤曲》,《堤上行》又因《大堤曲》而作也。”这组诗描绘了江边居民的生活图景和码头上商船来往不绝的繁荣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唐时期发达的商业经济和长江两岸的风土人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遣悲怀三首·其二

: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怜:怜爱,痛惜。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诚知:确实知道。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42-94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原隰荑绿柳

: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旷远原野上春光来得早,晴天下江上杨柳长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掸开尘埃生出嫩绿之色,拨开雪花可见柔软嫩芽。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碧玉似的柳芽还很短小,金黄色的柳丝尚未长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冷风吹来杨柳摆弄腰肢,有如春闺人眉间生情意。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恐怕狂妄之人胡乱攀折,望引高雅之客心欢情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初春的啼莺将要出幽谷,应当可借得一枝来栖息。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253-254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6

(jiǒng)野韶(sháo)光早,晴川柳满堤。
迥野:指旷远的原野。韶光:美好的时光。此指春光。柳满堤:一作“映柳堤”。晴川:晴天下的江面。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yí)
拂尘:掸除尘埃。柔荑:指柔软初生的白茅嫩芽。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牙:指柳树的嫩芽。缕:指柳丝。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guī)
寒吹:冷风。春闺:女子的闺房。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狂夫:无知妄为的人。逸客:超逸高雅的客人。

新莺(yīng)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新莺:初春的啼莺。出谷:从幽谷出来。常喻指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一枝栖:比喻栖身于极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253-254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6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此诗《文苑英华》卷一八八编入“省试”类。明曾益撰,清顾予咸、顾嗣立补撰《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九据《文苑英华》补入,注云:“此省试题也。”其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253-25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