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人(时友人新有别恨者)

:
知向巫山逢日暮,轻袿玉佩暂淹留。
晓随云雨归何处,还是襄王梦觉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285篇诗文

猜你喜欢

江畔独步寻花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5-556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63-1653、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94-1964、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085、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786、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2-384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小路。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tí)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5-556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63-1653、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94-1964、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085、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786、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2-384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78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76-2773、 林从龙.古典文学名篇赏析(第二辑).合肥:黄山书社,1983:39-424、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34-5365、 黄慧娟.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118-1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人

: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曾经留下宋玉的旧衣裳,惹得巫山神女梦里添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男女有情无情很难把握,任由她另又嫁给楚襄王。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57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rě)得巫山梦里香。
宋玉: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相传他长相秀美,风流倜傥。巫山:指神女。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xiāng)王。
云雨无情:指男女间的私情。楚襄王:战国时楚国国君。楚怀王之子。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57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写出。据《高唐赋》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便根据神女的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赠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首句以“衣裳”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一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神女因宋玉之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惹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对于失恋中的朋友却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失为一剂清热疏滞的良药。

  这首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典故的运用。写诗向一位失恋的朋友进言,最易直露,也最忌直露。这首诗由于借用典故写出,将对失恋友人的劝慰之情说得十分含蓄,委婉得体,给诗情平添了许多韵味。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4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
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
显明的正道在海内已经昏暗,皇帝的废立已经不按天之常道。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难道不知汉高祖和汉光武帝的崛起,是因为羽翼丰满的原因?

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
萧何曹参安稳了摇摇欲坠的国家,耿弇和贾复摧毁了社会上的邪恶势力。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你是我们家族的项梁季父,杰出的圣代英豪。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现在虽无三台宰相高位,也不借取四豪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的名义。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激昂的精神风生云起,犹如龙虎神采奕奕。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你二十来岁从燕赵来,德才俱佳的贤人对你逢迎有加。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你像鲁连善于谈笑,就像季布征服众多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不讲究礼节了,常恐与他们不合群。

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梦里常有忧思,纯洁的心地也已经受到损伤。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面对你这个青云人物,心有惭愧,又喝了你那么多美酒,真不好意思。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五百年前的山阳嵇康﹑向秀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如今山阳的绿竹又再次繁盛。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高歌振动林木,笑声喧喧犹如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你挥笔拨洒古篆文,好像云崩天裂使人吃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你吐辞鲜明华丽,宛如五色的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你的秀丽诗句传遍江南,华丽的辞藻,高妙的文才,天庭尽知。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在这艰难时刻当一县之长,城内空空如也。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居民如锄过的草,没有几个,遍地而扫,也找不到几个恩。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你来以后,恩惠遍及所有的生灵,农夫也全部回尽耕种。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万里长江水,流趟着你的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高雅的颂乐传播吴越,高昂的乐声直冲天空的星辰而去。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小子我离别了金陵,来的时候大家在白下亭送我。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就像群凤怜客鸟一样,熟人们被我哀鸣抱不平。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每个人都赞助了我一点小钱,钱不多而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但是钱真不多,花费又太大,如同舀一斗水去浇长鲸,不够啊。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弹着宝剑高歌苦寒曲, 寒风起于堂屋前的柱子间,呼呼地响。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天快亮了,月亮衔在东方七宿角宿中的室女座之间,秋霜落满牛渚,水静泉明。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长叹一声,回家吧!面临长江我彷徨不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晓日

: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间水天相接的天际一片通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只要在泰山观峰等到三更以后,就会最先看到红日被送上碧空。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天际:天边。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直:只要须:等到。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名日观峰,为观日出处。首:第一。金乌: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为三脚乌。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正值日出之时,诗人韩偓于晨间立于江边,天东边,朝霞映入江中,水面上好似有万条金蛇在舞动着。红日彤彤,江水澹澹,一时间,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红色。在江边观日,每当红日喷簿而出,霞光万道时,那气势,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采莲子二首

: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荷花的清香飘满辽阔的湖陂,年轻的姑娘贪玩爱耍把采莲延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傍晚她戏弄湖水把船头淋湿,更脱下红裙网罗池中鸭儿。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小船掀动了满湖风光,水波相连一派清秋,痴情贪看年轻人,让小船任意飘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竟然无缘无故隔船抛丢莲子,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她大半天还在害羞。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诗题《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程,又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

  “船动湖光滟滟秋”,“滟滟秋”,指湖光荡漾中映出的一派秋色。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秋”字,不仅写出湖水之色,更点明了采莲季节。“湖光”映秋,怎会泛起“滟滟”之波呢?是因为秋风乍起绿波间?还是因为水鸟掠过湖面?都不是,而是因为“船动”。这里,作者没有交代是什么“船”,也没有交代船怎样“动”,因而对读者来说,这些都还是谜。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通过“贪看年少”点明诗篇写的是个采莲女子,同时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么,莲子抛中没有?小伙子是恼是喜?可有什么表示?这些作者都故意避开了,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把笔锋深入到采莲女的内心。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心里埋怨自己太冒失了,为什么不等没人时再抛呢?这“无端”两字透露出姑娘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

  这首诗清新爽朗,音调和谐,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