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易卜崔江处士(袁州)

:
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门传组绶身能退,
家学渔樵迹更奇。四海尽闻龟策妙,九霄堪叹鹤书迟。
壶中日月将何用,借与闲人试一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韩偓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2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北上行

: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
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
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
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
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
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
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太行山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马足为侧石所蹶,车轮为高冈所催,真是行路难啊。

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
况且从幽州到朔方,战尘不断,峰火连天。

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
剑戟闪耀着杀气,寒风吹裂了衣裳。

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安史叛军像奔鲸一样夹着黄河,像凿齿一样屯居着洛阳。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
前行无有归日,回首眷思故乡。

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在冰天雪地中挣扎,哭天悲地,痛绝肝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
身上衣不掩体,皮肤粗如枯桑。

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
想去汲些水来,又被洞谷所阻;想去采些柴来烧,又苦于山高路远。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更何况在山中还可能遇到磨牙掉尾的老虎,时时有生命之危。

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
山上仅有草木,打不到吃的东西,饥渴之时,唯有饮些麟水。

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
叹此北上之苦,只有停车为之悲伤。

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何时才能天下太平,使人一消愁颜,重见天光啊?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7-199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8-139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缘:沿着。太行:山名,在今山两与河北之间。北起拒马河谷南至黄河北岸,绵延千里。

(dèng)道盘且峻,巉(chán)岩凌穹苍。
瞪道:有石阶的山道。

马足蹶(jué)侧石,车轮摧高冈。
蹶:跌倒。

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shuò)方。
幽州:地名,在今北京市一带,为安禄山三镇节度使府所在地。朔方:地名,在今山西西北部朔县一带。

杀气毒剑戟(jǐ),严风裂衣裳。
毒:凝成。严风:严冬的寒风。

奔鲸(jīng)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奔鲸:奔驰的长鲸,喻指安禄山叛军。鲸,古喻不义之人。凿齿:传说中的猛兽,比喻安禄山。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

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
剧:甚。

汲水涧谷阻,采薪陇(lǒng)(bǎn)长。
陇坂:本指陇山,此指山之陇冈坡坂。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hào)秋霜。
掉尾:摇尾。

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
零露浆:树上滴下的露水。

叹此北上苦,停骖(cān)为之伤。
骖:驾在车前两侧的马。

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王道平:谓天下太平。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7-199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8-139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
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
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
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
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
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
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魏武帝曹操有《苦寒行》,又名《北上篇》,概取诗首句“北上太行山”首二字“北上”名篇。李白此诗盖取曹诗之旨,写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备受叛军蹂躏的苦难状况。全诗格调低沉、苍凉,极富感染力。

  此诗以巧妙的设问开篇:“北上何所苦?”为找到答案,诗人以沉痛的心情审视难民们绕行的太行山:“北上缘太行”,找到这因自然环境而致的第一个原因:“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山高路陡,车马难行。随即又放眼广阔的政治背景:“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诗人找到了迫使人们迁徙的战乱这一社会问题,是为另一个原因。虽然明了“何所苦”的原因,诗人却无力为他们排解,只能以更加沉痛的笔触描绘那悲惨的情景。从“前行无归日”到“饥饮零露浆”十二句,诗人描述了“北上行”人们的惨状。接着“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诗人发出了长叹,停下马车,不忍再看,仰天狂呼:“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这首诗笔触极为细致,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绘灾民图时由环境而哭声,由哭声而身体,由身体而行动,莫不穷形尽相,给人以极深的印象。此时诗人对月挥杯的飘逸、抽刀断水的豪迈,统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两眼含泪的悲哀与深切的同情。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8-13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
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
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悦。
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惜此林下兴,怆为山阳别。
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润州刺史齐公开凿新运河,将会万古长流不绝。

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这是一座丰碑,丰功伟绩将使后人受惠,与天地同在。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
河上有两座桥梁,正对着两座阁楼,河边树木苍郁,花朵盛开。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这树木就如同周召公办公事的甘棠树,深受人民喜爱,谁会去攀折呢?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
吴国地界将因此固若金汤,从此这里就是天险。

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
水闸将海水阻拦,宽阔的人工湖使沙岸的河流交汇处显现。

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悦。
现在我送我们家长排行最小的叔父李贲外出,因为分别心里很不痛快,刚才的兴高采烈都是假装的,所以把船停下,多待一会。

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你看着满江漂荡的柳絮,像龙山的雪花,仿佛也依依不舍你的离别。

惜此林下兴,怆为山阳别。
让我们珍惜在这里的聚会,就像七君子在竹林聚会一样情谊深厚,此别也像是他们的分别一样郁闷怆恻。

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望着你即将飞马绝尘而去的身影,我可以料想:我回家以后会是多么清冷寂寞。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

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ruì)

沙汭:水湾边的沙滩。

我行送季父,弭(mǐ)(zhào)徒流悦。

弭棹:亦作“ 弭櫂 ”。停泊船只。

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惜此林下兴,怆(chuàng)为山阳别。

怆:悲伤。

(zhān)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陈商

: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长安城里有一个男子汉,二十岁的年纪心灵已经枯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佛经《楞伽》堆放在桌上,《楚辞》常常带着手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人生有时会弄得穷困无能,对着黄昏,姑且喝几杯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如今前进的道路已经堵塞,何必要存在幻想等白了头?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清苦可怜的朋友陈述圣,穿着粗布衣,边耕锄边陈列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学成了尧舜时代的古朴文体,时髦人却要求他衰朽的骈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我的柴门前车迹稀稀落落,夕阳西下,榆树影子又长又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黄昏时候,你来访问我,你苦守节操,致使额上已经打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你像那五千仞的太华山,劈地而出,抽拔挺立,森严而灵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身旁连一寸一寻的土堆都没有,却独立冲云霄,触动牵牛与北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达官贵人纵然不赏识你,可是哪能锁得住我的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我李生要师法你这太华山,傲然端坐,观看长天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逢上寒霜就做那坚强的朴樕,得到暖气就做那柔美的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当了奉礼郎,却迫使我离开这个意愿,面黄肌瘦,如同任人摆弄的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刮风飘雪,仍然在斋坛上值班,佩带铜印,贯穿着黑丝带的印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像奴婢受人颐指气使,只能乖乖地替人捧簸箕拿扫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老天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能睁开,也让我这把沉沦的古剑大声一吼。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1-1452、 潘水根.中国文学简明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14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léng)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楞伽:佛教典籍名,是法相宗所依的经书之一。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道已塞:指仕进无路。《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chú)(zǔ)豆。
鉏:同“锄”。俎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学为尧(yáo)舜文,时人责衰偶。
衰偶:大约是批评其文章气有迂腐气。

柴门车辙(zhé)冻,日下榆(yú)影瘦。
“柴门”二句:描写其居处冷落,连日光树影都显得不舒畅。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jiá)牛斗。
旁古:一作“旁苦”。寻:古时长八尺为一寻。戛:触动,碰撞。斗牛:泛指星宿。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李生”二句:言自己要向陈商学习,宁愿闲坐,也不奔走于富贵之门。

逢霜作朴樕(sù),得气为春柳。
朴樕:木名。《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毛传:“朴樕,小木也。”后常以比喻平庸之材。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礼节”二句:言自己虽为奉礼郎,但在礼节方面远不及陈商,就像巫祝祭祀所用的刍狗一样卑琐不堪。这是自嘲之辞。

风雪直斋(zhāi)坛,墨组贯铜绶(shòu)
直:通“值”,值班。斋坛:祭坛。当时李贺任奉礼郎,职掌祭祀君臣版位、陈设祭器、赞导跪拜,所以说直斋坛。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jī)帚。
臣妾:犹奴婢。郑玄《周礼注》:“臣妾,男女贫贱之称。”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天眼”二句:言何时得遇明主,自己将如古剑鸣吼飞腾。这是激愤之语。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1-1452、 潘水根.中国文学简明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14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此诗开头八句,作者诉说自己政治上“穷拙”的遭际。在“只今道已塞”的景况下,他日暮饮酒,酷爱诵读《楞伽经》和《楚辞》,以排遣内心的苦闷。他已看破官场的黑暗内幕,仕进的前途已经被阻塞,所以产生了“心已朽”的心态。这时他已二十一二岁,诗云“二十”,当为约数。“人生”两句,表达了很深的人生感叹。

  第九句至第十六句,写陈商的景况。先形容他寒酸落拓,穿着布衣,雅尚礼仪,他不肯追逐时尚,苦学古文辞,不像时人追求委靡的骈偶文风。次叙他的家很少有人来访,门庭冷落,连车轮的印迹都冻结起来,门前的榆树在夕阳照射下拖着瘦长的影子。这里,写景凄凉,与前文写人“凄凄”相呼应。黄昏时节来寻访作者,固守苦节,春气亦为之郁结不畅。以上八句诗,描述陈商的形貌、品格及其遭际。

  第十七句至第二十四句,称颂陈商的品格并表示师法陈商的心意。前四句写华山之高峻,用暗喻手法,比喻陈商人品、才学之崇高。后四句,说公卿们纵使不看重陈商,作者也不能禁口不称赞,他还要师法陈商,宁愿终日箕踞长坐,也不肯奔走权贵之门。诗句生动地表达出作者钦佩陈商的心仪和景行仰止的态度。

  第二十五句至第三十二句,诗思又回到自己身上。“朴樕”两句,是自谦之词,承上言,作者才不及陈商,不论何时,都不能成材。“礼节”以下六句,说到作者官职卑微,身为奉礼郎,专司礼仪,与作者的性格相背悖,形容憔悴,如同祭祀后被人抛在路边的刍狗。风雪天在斋坛值班,身穿黑色祭服,神气态度犹如承事箕帚的奴婢。诗句备述作者任职时所受的屈辱。

  诗的最后两句,巧妙运用古小说的典故,表达出宏大的志愿。这层诗意,涵盖陈商和作者两人,说何时天眼张开,他们像古剑那样鸣吼而飞去,施展自己的抱负。李贺诗中,“剑飞”“剑吼”之意象屡见,如“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临岐击剑生铜吼”(《开愁歌》),此诗又云“剑吼”,都有自喻之意,期望实现理想,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全诗先分别写李贺、陈商,后写李贺师法陈商,再写李贺直斋坛的情景,各用齐整的八句诗为一个诗段,最后两句,以两人同时收结,形成单起双收的结构特征,自始至终将诗人和陈商交糅起来描写,写李贺,其中有陈商的神骨;写陈商,其中有李贺的气质,完善地创造出诗篇的结构美。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2-10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司马将军歌

: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叛将康楚元、张嘉延非法弄兵,窃取荆州。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北落星的光彩明亮闪耀,战争胜利在望;南征猛将密集如云,气势如雷。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靠近天的长剑像闪电一样地挥动,直斩长鲸,劈开海水。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我看到楼船这样壮阔,就像王浚当年率领军队从三蜀东下,直取吴国,接受了吴军的投降的景象。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扬兵开战,虎旗张扬,杀声震天,江中顿时白浪翻滚,犹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指挥的将军身居玉帐之内,在河魁星的方位设置军帐。紫髯若戟,头冠崔嵬,十分威武雄壮。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天子驾临,细柳营开,细柳治军严谨,纪律严明。才知道灞上的队伍,就像孩子们在做游戏,很容易受到敌人的袭击。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羌笛横吹《阿亸回》曲子,月光笼罩下的戍楼中吹起《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将军舞起长剑,壮士呼声震天。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军队得胜庆功,演奏献凯之曲时,功臣的画像能被画在未央宫的麒麟台上。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86页

狂风吹古月,窃(qiè)弄章华台。
古月:是“胡”的隐语。这里指叛将康楚元、张嘉延。窃弄章华台:指康张叛军弄兵窃取荆州。窃弄,非法弄兵。章华台,楚灵王所筑造,旧址在今湖北省。这里代称荆、襄一带。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北落”两句:北落星的光彩明亮闪耀;南征猛将密集如云,气势如雷。北落,星名,即北落师门星。位置在北方,古代常用此星占卜战争胜负,如星光明亮,就认为胜利在望。

手中电曳(yè)倚天剑,直斩长鲸(jīng)海水开。
电曳:像闪电一样地挥动。倚天剑:意谓靠近天的长剑。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xiāng)下三蜀。
龙骧:人名,指益州刺史王浚。官至大将军。三蜀:指蜀郡、广汉、犍为三郡,皆在今四川境内。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虎旗:即熊虎旗,古时主将的军旗。

身居玉帐临河魁(kuí),紫髯(rán)若戟(jǐ)冠崔(cuī)(wéi)。
玉帐:指主将所居的军帐,坚固不可侵犯,像玉制作的帐篷一样。临河魁:在河魁星的方位设置军帐。紫髯:原为三国时吴国孙权容貌的美称,这里指南征将领容貌的威武。崔嵬:高耸的样子。

细柳开营揖(yī)天子,始知灞(bà)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羌笛:由西方部族传入的笛子。这里泛指笛。《阿亸回》:即《阿滥堆》,乐曲名。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ɡāi)
九垓:九重天。麒麟台:麒麟阁,在汉代的未央宫内。汉宣帝时,画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的图像在麒麟阁上。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86页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司马将军歌》,乐府《征伐王曲》调名,是李白模仿《陇上歌》而作的乐府诗。诗中歌颂南征将士威武的气概和严肃的纪律,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康张叛乱的必胜信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绿浦谣

:
鸣桡轧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
水清绿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白马金鞭大堤上,西江日夕多风浪。
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鸣桡轧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
每划一下桨时就发出轧轧的轻响,船下小溪水波荡漾。吴苑东边那荒芜的绿野上,烟雾漫地而起。

水清莲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水流清澈见底,美丽的莲花和娇媚的人脸两两相对,水平如镜,清清水里映出了那因愁而红的脸。

白马金鞭大堤上,西江日夕多风浪。
在那岸边的大堤上骑着白马手持金鞭的少年啊,太阳即将西下已近黄昏,西江可是风浪很大的呀。

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看那片荷叶上沾着一滴露珠,就好似骊珠一样,虽然这露珠不是真圆,但它也在那里摇摆晃荡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732、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45-46

鸣桡(ráo)(yà)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
鸣桡:谓开船。轧轧:象声词。溶溶:水流盛大貌。废绿:荒芜的绿野。平烟:谓漫地而起的烟雾。吴苑:即长洲苑,吴王之苑。

水清绿媚(mèi)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两相向:指女子和水中绿花两相对。镜:指清澈的水面。

白马金鞭(biān)大堤上,西江日夕多风浪。
金鞭:一作“金鞍”。西江:唐人多称长江中下游为西江。此指南京市西的一段长江。

荷心有露似骊(lí)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骊珠: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摇荡:摇摆晃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732、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45-46
鸣桡轧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
水清莲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白马金鞭大堤上,西江日夕多风浪。
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乐府诗始于汉武帝。当时有太乐、乐府二署,分别掌管雅乐和俗乐。雅乐是郊庙之乐,主要用于祭祀;俗乐是乐府机关采集的各地的风谣,以及部份文人的创作,主要是用来供奉封建王朝的帝王和贵族们作歌舞娱乐之用。《莲浦谣》属于俗乐,但是如果同《乐府诗集》中他人的《采莲曲》相比,它有深意得多。

  这首诗虽只八句,而且只限于粉沫莲女在摇船这一简单的情节上,然而由于诗人巧妙地融情入景,遂使这短短的八句诗,却写出了感时、伤己、怀人、惜志等多层意思,沉郁含蓄,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诗以采莲女在溪水上划着小船出现开始。开头的“鸣桡”二字就规定了这划起桨来轧轧作响的船,只能是渔户用的白木划子,而不是轻柔的画舫。摇船的人,通过下联“莲媚两相向”的“媚”字,可知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通过“鸣桡”的这一典型事物,就约制了读者的想象,使读者认识到温庭筠在这里创造的是一个美丽的渔家姑娘。只是她不是来采莲的,只不过是划着船经过这莲浦而已。整个诗就是她的思绪,诗人是通过她的眼光捕捉到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意识流”。

  由于水面比城市、山林都为开阔,所以历来划船的人几乎总是双眼望着远方的。因此,岸边那一片荒芜的草原,就很自然地进入了她的眼帘。如果“废绿平烟”不点出那曾是“吴苑”,那读者的想象就会失去规范,诗意也就会显得朦胧起来。待到“吴苑”一出,这就无异于告诉了读者她此时在想些什么。在她,也许只一闪念,然而读者的思绪却被她引导到一个古老的故事中去了。“吴苑”是曾一度称霸的吴王夫差的殿宇。吴王夫差在征服了越王勾践以后,就沉溺于勾践送来的美女西施的绝色之中,遂不问政事而逐渐腐化起来。而越王勾践这时却正在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反而一举灭掉了吴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故事。所以从她那感叹于“废绿平烟”的眼色中,顺着逻辑思维,读者就领悟得到她此时对于唐末皇室腐朽堕落的忧虑。

  船在继续前进,从开阔的湖面进入了藕荷深处。清清的水里,映出了她那衬着荷花的脸。这使她想起清晨临镜的情景:她既为青春的艳丽而自喜,也更为岁月的流逝、青春易逝而悲伤。这其实是这一类乐府的传统写法。如梁昭明太子的《采莲曲》说:“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朱超说:“看妆碍荷影,洗手畏菱滋。”梁元帝说:“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李白说:“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王昌龄甚至通首都写这一点:“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声始觉有人来。”但是温庭筠在这里手法上是继承的,在写法上却有所创新。她不是纯客观地去写芙蓉和脸面,抱着欣赏的态度,而是夹杂了人物心理的悲伤色彩。水中之莲,实为镜中之面,然而莲媚却是愁红。这就披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这内心的流露,他又不是运用内心的独白,而是混合了诗人的直接叙述。把香艳的流传,抹上了时代伤感的颜色;是她那眼神的流露,却又分明是诗人的痛苦呻吟。是她是己,已到了浑然忘形的地步,从而改变了乐府诗的气质。这就是温庭筠高过以前名家的地方。

  下一联,那跳跃的思绪,正是她愁的具体体现。“白马金鞭大堤上”,分明是意中人已去;“西江日夕多风浪”,是耽心他的安全。杜甫在《梦李白》里就是这样表现的:“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日夕而多风浪,这正是写出了晚唐的政治。她能因废绿而伤时,则她所钟情的“白马金鞭”的他,也定非纨裤子弟。是以她才会担心,在这样的世道里,像他那样的人,人生的道路上是会多风浪的。这两句看似离题而实未尝离题,若即若离,正是笔法的有明有暗。从精神的深处写出了她的不凡。这就不仅似浮雕,而且活灵活现了。

  船仍在港内进行。于是,她看到了荷叶上的露珠,像颗极大的珍珠,在上面滚动。不知她是同情,还是鄙弃,抑或是用来对衬自己。她对此不禁感慨地想道:“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乐府诗在表现上惯用谐音的手法,这里的“圆”也就是姻缘的“缘”的谐音。妙语双关,是荷,是自己。这样的句子让人读了会永远记住。它是这样形象贴切,俊语如花,而又寓意深长。露珠儿滴入了“荷心”,荷的心里明知道它不过“似”骊珠而已,绝不是真正的好姻缘。但尽管如此,它毕竟是像骊珠样的而又肯接近荷心的。这正如俗话说的:“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是以渴望真圆的荷心,也不由的要为之而心旌“摇荡”了。用“假”亦摇荡以衬起对于“真”之痴情渴望,十分形象地写出了一个追求有理的美丽的灵魂。这样用巨大的社会压力而扭曲了的、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活动,竟写得这样的美而切,令人爱不忍释。荷心指她的心,但她心中的真“圆”是什么,貌似骊珠的露珠儿又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确费人猜测。

  通首诗除了第一句作为人物出场的交代外,这四层,可以说都是她的心理活动。即令读者不去追寻白马金鞭指谁,风浪又是什么,甚至也不必去追问作者的身世,然而仅此读来,也感觉到这是一个心地多么善良而又忧思重重,很值得同情的姑娘,不能不为她的思虑而动心。荒野的绿色,粉红的娇荷,水银般的露珠儿,这些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是作者把它们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结合了起来,用它们这些可见的实物来写人物不可见的心理,于是这些就都有了特定的内容。而且正是它们,使一个血肉丰满而又思想活跃的她,忧伤地摇着小船,永远地在读者的眼前摇动。而那船桨的轧轧声,竟是这枯燥剌耳,仿佛在为她而呻吟。

  黄子云在他的《野鸿诗的》中说:“飞卿古诗与义山近体相埒,题既无谓,诗亦荒谬;若不论义理而只取姿态,则可矣。”像温庭筠这样的古诗,说“题既无谓”是可以的,因为他本来就是借题发挥,本无所谓。但要说“诗亦荒谬”,就未免不懂得使意境诗化,这正是诗的美学价值之所在。也正诗之所以于散文之外,可以卓然独立于文坛的地方。它的优点,恰恰是寓“义理”于“姿态”之中,而不是离姿态而说理。温庭筠这里正是通过这位采莲女一路心思而创造了一位有着高尚情操的姑娘,写得非常委婉温柔,又是十分聪明和多情。她不仅姿态如画,神态也逼真,非常饱满而又富有感染力。读了以后,竟使人牵挂这位明知不是真圆的姑娘,感情摇荡以后的命运。正因为她是这样的逼真感人,不由得使读者要想到:这或许正是当年的温庭筠。温庭筠曾得到过令狐綯和宣宗给予他的美好的待遇,但终因不是“真圆”吧,他还是选择了“窜死”的道路。则读到这末联,不能不为他那样的而惋惜。许多人对于温庭筠的诗只习惯于从字面去求解释,于是说他是什么唯美主义的、形式主义的,甚至是猥亵的;这当然都是徒劳的。一个作家的作品,不能离开作家的本身社会地位、政治倾向、性格、气质、文化修养以及他的审美趣味。如果顺着这个规律去找,则就会发现这位姑娘此时的心理,其寄托着诗人的感情,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45-4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