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甆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孤独耸立的海中礁石上缭绕着浓烟,层层云涛蜕尽二淡月出现,鲛人趁着夜晚,到骊宫去采集清泪般的龙涎。风送竹筏随着海潮去远,夜深时龙涎和着蔷薇花的清露进行研炼,化作心字形篆香而令人凄然魂断。龙涎装入红瓷盒后用文火烘焙,又巧妙地制城经营的指环。点燃时一缕翠烟萦绕在幕帘,仿佛是海气云天。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暗想从前,她不知道有多少次撒娇耍蛮,故意喝的半醉不醉,轻轻的把灯火往碎剪。更兼故乡的溪山,飘扬着轻雪漫漫,我们把小窗一关,那情味真是令人感到陶醉香甜。而今,我如同荀令老去,早已忘却昔年酒宴间那温馨与缠绵。徒然爱惜当年留下的余香,已然把素被放在空空的熏笼上,以此来熨贴一下伤透的心田。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12-2216孤峤(qiáo)蟠烟,层涛蜕月,骊(lí)宫夜采铅水。汛远骊(chá)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甆(cí)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孤峤蟠烟:孤峤指的就是传说中龙所蟠伏的海洋中大块的礁石;蟠烟,蟠绕的云烟,就是龙上罩护的云气。层涛蜕月:波涛映月如闪动的龙鳞。骊宫:谓骊龙所居之地。“骊”字盖指骊龙而言。铅水:骊龙的涎水。黑龙称为骊龙,成语有“探骊得珠”。汛远骊风:采香的人乘木筏(骊)随潮汛而去。梦深薇露:龙涎香要用蔷薇水(香料)调制,这里把龙涎作为有情之物来写——对故乡的离梦渗透了蔷薇水。薇露:意指蔷薇水是一种制造龙涎香时所需要的重要香料。断魂心字:“心字”原来正是一种篆香的形状。红甆候火:红甆,指存放龙涎香之红色的甆盒。候火,指焙制时所需等候的慢火。冰环玉指:香制成后的形状,有的像白玉环,有的像女子的纤纤细指。依稀海云天气:焚香时,前面引的《岭南杂记》说龙涎香“能聚香烟,缕缕不散”,好像把故居的“海云天气”都带回来了。
几回殢(tì)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mán)惜余熏,空篝(gōu)素被。
殢娇:困顿娇柔。这里开始回想焚香的女子。“殢”原为慵倦之意,此处意为半醉时的娇慵之态,自当为男子眼中所见女子之情态。花碎:这花是灯花。小窗深闭:在故乡,外面雪花纷飞,屋内却红袖添香,纤手挑灯,读书养性两相宜,确实是太好了。荀令:指的是三国时代做过尚书令的荀彧,爱焚香。谩惜余熏,空篝素被:篝,是指熏香所用的熏笼,香于笼中而熏的衣物。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12-2216龙涎香是海洋中抹香鲸之肠内分泌物,并非龙吐涎之所化。抹香鲸是一种海上鲸鱼,长达五六丈,鼻孔位于头上,常露出水面喷水,想象为龙,据传有云气罩护。“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叙写词人对于龙涎所产之地以及鲛人至海上采取龙涎之情景的想象。“蟠烟”二字所写的蟠绕的云烟,指的就是传说中之所谓“上有云气罩护”,而作者在“烟”字上用一“蟠”字,想到龙蛇之类的“蟠”伏。短短的四个字,作者已写出了他对于龙涎之产地和海峤的奇妙想象。次句“层涛蜕月”写鲛人至海上采取龙涎时之夜景。“蜕月”,使人引起对龙蛇的联想,意谓月光在层涛中的闪动,如同自层层波浪的蜕退中吐涌而出,又正似龙蛇之类鳞甲的蜕退。“蜕”字,即紧扣题目,又写出月光闪动的情景,是用得极奇妙而又极为恰当真切的一个字。而且此一“蜕”字,正好与上一句的“蟠”字遥遥相对,文法上极工整,同样强烈地暗示着对于神话中所传说的“龙”的想象。“骊宫夜采铅水”,“骊宫”为骊龙所居之地,遥应首句“蟠烟”的“孤峤”。“夜”指取龙涎时为夜晚,和前面所表示的“月”相应。而且用“铅水”以代龙涎,为读者提供了极为多义的暗示。龙涎乃是铅水,是一种白色的,有香气的铅水。
至于就章法结构而言,则从首句“孤峤”之写地,次句“蜕月”之写夜,至第三句“采铅水”之写事,过渡自然,而不平淡。“汛远槎风”便写其和“骊宫”相去已远。下面“梦深薇露”,写此龙涎被采去以后之遭遇。然则此远离故土之龙涎当其在“薇露”之香气中共同研碾之时,怀念过去,梦想未来。故曰“梦深薇露”也。“化作断魂心字”,作者既将龙涎视为如此有情之物,于是此有情之龙涎遂于经过一番研碾之后化而为“断魂”之“心字”。“心字”原为龙涎香被制成之后所可能实有之形状,只是作者在“心字”前又加了“断魂”二字,更着重描写龙涎化为“心字”以后凄断的心魂。自“汛远槎风”之遥远的追忆,经过“梦深薇露”之磨碾的相思,到“化作”“心字”的凄断的心魂,想象之丰富,感受之深锐,则非常人所能揣度也。
“红甆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写龙涎被焙制成的各种形状,和被焚时的情景。“冰环玉指”当指龙涎香制成的形状。王沂孙把“冰环”与“玉指”连言,如同写女子之纤手玉环,遂使读者顿生无数想象。前面还有着“乍识”二字,用得奇巧。一“乍”字但通出初睹佳人的惊喜之状,写出龙涎香之珍贵与味之精美。“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真切地写出了龙涎香被焚时“翠烟浮空,结而不散”的实景,而且更在帘前一缕翠影的萦回中,暗示了无数磨难而不毁两情缱绻的相思,更在海天云气的依稀想象中,暗示了无限对当年海上的“孤峤蟠烟”的怀念。
上阕在一缕香烟的萦回缥缈中,把对龙涎香制作的过程做了总结。下阕从“几回殢娇半醉”到“小窗深闭”,通过上阙龙涎香本身的叙写,而开始回忆起当年在焚香之背景中的一些可怀念的情事来。
“几回”是怀想当年之事也。此着重写焚香一事。“剪春灯、夜寒花碎”,接写女子之动作,写一女子之剪灯花而已,春是“春”灯,花为碎花,便显出了无限娇柔旖旎之情调,“夜寒”则以窗外之寒冷反衬窗内之温馨。“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窗外的严寒飞雪“深闭”的“小窗”中“殢娇半醉”之人的“剪春灯”此处写情写事,出语甚妙。“故溪”,原为当日故园家居时所经常享有之情事,又遥遥与前面的“几回”相呼应。龙涎香之所以可贵,原在其有着一种“翠烟浮空,结而不散”的特质,特别是在“密室无风处”。此处写人事是虚笔,实乃写龙涎香也。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把前面所着意描写的焚香、剪灯等温馨旖旎的情事,蓦然一笔扫空,有无限悲欢今昔之感在于言外。“荀令”素爱熏香。“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王沂孙意为如今之荀令已经老去,无复当年爱熏香之风情况味矣。“顿”字,刻意描写光阴之消逝、年华之老去恍如石火、电光之疾速。“樽前”则正与前面之“殢娇半醉”相呼应,可见其温馨如彼之往事,固久已长逝无回,甚至在记忆中也难于追忆了。因而“总忘却”忘却不易,因此“谩惜余熏,空篝素被”,无限往事虽空而旧情难已。如今既已不复有熏香之事,是“篝”内已“空”矣。独留一丝怅然而已。
然而此“余熏”虽然尚在,而往事则毕竟难回,故曰“谩惜余熏”也。王沂孙此词,于结尾之处,写一种难以挽回的悲哀,让人低回宛转、怅惘无穷,所写的主题虽然只是无生命、无感情的龙涎香,多借用典故,但在丰富的想象和精心地组织和安排下,让“物”有人情。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12-2216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梅江南画。
流水发出泠泠的声响,梅树的枝桠横在断桥旁的路上。梅花好梅雪花飘飞而下,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风景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想用白璧和青钱将春色买下,可是梅花无价。归来的时候,春风吹过平川旷野,马蹄过后,飘来一股幽香。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主编.分类两宋绝妙好词: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09:第475页2、 (清)蘅塘退士等编.唐诗宋词鉴赏经典集 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03:第437页流水泠(líng)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点绛(jiàng)唇:词牌名,取南朝梁江淹诗“明珠点绛唇”而命名。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双调四十一字,仄韵。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断桥:在杭州西湖白堤上。原名“宝祐桥”,又称“段家桥”,唐时称为“断桥”。亚:通“压”,下垂的样子。浑似:简直好像。
白璧(bì)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璧:古玉器名。平圆形,正中有 孔。也泛指美玉。青钱:即铜钱.古代货币。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主编.分类两宋绝妙好词: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09:第475页2、 (清)蘅塘退士等编.唐诗宋词鉴赏经典集 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03:第437页词的上片写词人看到的画意,其中也透露出春意。虽然“春”字出得很晚,但第一句“流水泠泠”,如鸣佩环的描写,已全无冰泉冷涩之感,从而透露出春的消息。由闻水声过渡到看梅花,是渐入佳境的写法。“断桥横路梅枝亚”中“横”、“亚”二字,双重空间显现,已具画意。而梅之异于百花,唯在其傲干奇枝,迎霜斗雪之姿态,故卢梅坡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雪梅》),可“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绝非凑句,而是烘托突出梅花神韵的笔墨。“飞下”二字写出江南雪的特点,是静谧无声的瑞雪。它成为词中盛开的梅花的极其生动的背景。至此,读者已大有“人在画图中”之感,“浑似江南画”一句恰如其分地点出这种感受。
词的下片即写词人感受的春意,和观梅归来其乐融融的心情。刚刚经历过隆冬的人,会特别觉得春日可爱,那真是有钱难买的。价值连城的“白璧”,毕竟是有“价”的,而春天却是“无价”的。“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二句,还有一层较隐微的含意,那就是“春无价”又意味着“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欲买不来,不买却会来。下句“归来也”三字大有意味。如果用“归去也”三字,那就只能理解为赏梅者兴尽而返。但“归来也”,既可作词人游过归来讲,连上句也可作“春”已归来讲,这一点很关紧要。能体会到这一层,则末二句“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便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了。“一点香随马”,造句清新俊逸,它既使读者联想到“更无一点尘随马”,又使读者联想到“踏花归去马蹄香”。然而“马蹄香”只能是春深之境,而“一点香随马”确是早春之意。那暗香追随的情况,非梅莫属。人的心情如何,这里已不言自明。
通过分析可知,仅看到此词“自然”“不事雕琢”是不够的,还应看到词人在驱遣语言的分寸感上所具备的功力。虽然用意十分,但在措语时,词人只肯说到三四分;由于造句考究而富于启发性,读者领略到的意趣却是很丰富的。词的上片主景语,下片纯属情语。不管是写景抒情,都用疏淡笔墨。空白较多,耐人寻味,有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也与咏梅题材相称。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074-1075页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记得你来的时候还没到春末,你我执手攀花,花枝上的露水沾湿了衣袖。暗香初恋时光,盼望海棠能给以启示,争先去寻并蒂双花以证爱情能美满久长。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你为何要辜负我的一片情意,轻易毁约,令人一腔幽恨,欲诉无门。再次来到曾经的花树下,只能暗暗垂泪。春之神啊!你为何把我交付给这样无情之人。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shāo)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分付:交给。
上片首句以“记得”引入回忆,“春未暮”点明时间。以下二句,摄取典型的动作细节,描绘了一个富于情趣的生活场景。这两句写的是:当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少女进入了幸福的热恋,她和恋人“执手攀花”,歌笑逗闹,情投意合。这两句将人与花结合来写,沾带晨露的娇艳海棠,深情脉脉的纯洁女郎,交相辉映,浑化为一。“暗卜”两句写出了天真无邪的少女对纯真的爱情和幸福,怀着赤诚的祈望和热烈的追求。她暗自想象自己怀春初恋前景,乃至痴情地希望海棠能给以启示,寻到开蒂花,赢得爱神的庇护满意而归。“暗卜春心”句表现少女初恋时的微妙的心理:“争寻双朵争先去”,写少女与情人心心相印,争先去寻并蒂双花以证他们的爱情美满久长。
下片情绪顿转,女主人公倾诉爱情生活的不幸和委曲。过片三句,直吐胸臆,说情人不知为何负心,轻易毁约,辜负了自己一片痴情,令人一腔幽恨,欲诉无门。“多情”是对情人的俗称,宋元俗语,词曲中屡见。两个“轻”字,既是对对方的诘责,又是对命运的控诉,种种复杂的感情凝铸成这几句率直、外露、一泻无余的“分诉”。煞拍二句,归结到少女对花伤心,自悲感情虚掷,与开端几句呼应。东君,司春之神。付,发落之意。时至暮春,少女只得到当初与负心人嬉游徘徊的花下暗暗地落泪,因为海棠是她爱情悲剧的见证,海棠最了解她的痴情,也看清了薄幸人的负心。当时,她曾“共花语”,此时无人“分诉”,只可向海棠倾洒悲泪,表明心迹了。她埋怨春之神把她打发到这海棠花下的爱情圈子里,颇具无理之妙。
此词结构上采用了今昔对比的形式,词的上片描写热烈的恋情,下片词意、情绪急转而下,倾诉了抒情女主人公对爱情横遭不幸而触发的悲苦与绝望,以及对薄幸男子的不满和诘责。这种结构,勾画出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由对幸福的追求、向往、期盼转向对于不幸命运的怨恨、悲伤、懊悔这一心路历程,有力地渲染出佳人薄命的主题。
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
垂虹亭浪潮涌起,想当年蓬莱山顶上海风直吹,摇摇欲坠。天帝派遣江神守护,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烟吐雨,好不威风气派。昨晚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只把垂虹桥留了下来,只留下一座横跨的垂虹。
五湖有客扁舟舣,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鼓双楫,浩歌去。
太湖中有客舟靠岸,群仙若真的到此,宏大的队伍如何在此驻足。我焦急地手拍栏杆,想派善飞的白鹭前去送信,制止群仙前来,然而白鹭也因昨夜的重大变故远遁沙渚。眼见星月满天,宇宙茫茫,什么地方是安全的避难所?暂且摇动双橹,高吟浩歌,四海流浪吧。
参考资料:
1、 姚宇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63.2、 邓元煊评注.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5):169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huī)、掷(zhì)向虚空里。但留得,绛(jiàng)虹住。
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吴江:即吴淞江。孤亭:即垂虹亭。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帝:天帝。八柱骄龙缠尾:指亭中八根柱子上雕饰蛟龙缠绕。斗:争着。坤轴:地轴、地心。雕翚:指亭上雕饰的飞檐。翚,雉鸟名。绛虹:赤色的彩虹,此处特指虹桥。
五湖有客扁(piān)舟舣(yǐ),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jīng)难驻。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lù)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鼓双楫(jí),浩歌去。
五湖:指太湖。客:作者自指;舣:船靠岸。翠旌:皇帝的仪仗、此处指群仙。奈:奈何,无奈。沙渚:江中沙洲。浩歌:放声高歌。
参考资料:
1、 姚宇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63.2、 邓元煊评注.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5):169词上片“浪涌孤亭起”,就起得突兀奇谲,显出了垂虹亭的气势。翻滚江涛,孤亭屹立,巨浪腾空涌起。这样有气势的建筑,在词人眼里,“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蓬莱山是海上三神山之一,当年秦皇、汉武都曾派臣前往寻访仙人,可惜都未能找到,但却有亭子飘落到了人间。可见重虹亭来历非同寻常。仙山上飘来的亭子,还有谁能来护持它。“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烟吐雨,显示出亭子外观极为壮丽。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但来自仙山神力的亭子也遭劫难,昨夜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只把垂虹桥留了下来。这个巨鲸实指人间的巨怪,这里是指蒙元贵族。元兵于德祐元年(1275年)攻宋,平江府通判王矩之、都统制王邦杰迎降于常州,元丞相伯颜进入平江府。垂虹桥是必经之路。说重虹亭毁于此时,也非无根之果也不至纯属垂虹亭的被毁,象征着国家灭亡。
下片“五湖有客扁舟舣”,转写词人吴江之行。从太湖里驾着小舟停靠在垂虹桥边,目睹亭子残破,作者都积于心中多时的愤懑,便喷发出来。“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垂虹亭本来是蓬莱山上群仙的聚会之所,但飘坠到这里,仙人们如果重来,目睹亭子被毁,恐怕他们无法留驻。借群仙的难驻,表明了山河改易使神仙也不再留恋人间。这里安排得匠心独具,不直抒感慨,比直接抒发感慨要委婉得多,深刻得多。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词人想借白鹭为群仙报信,但白鹭也被惊飞。此处思维之奇,亦难以片言卒说。把沙洲飞鹭等拉进了神奇境界。“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词写至此,真情流露出来。“万重乌云遮蔽”,四海茫茫,何处是容身之地。词人的亡国之痛,从这两句里集中地表现出来。词人在入元之后,始终不肯出仕,终老竹山。是其一贯思想使然。词中在易代之后,俯仰身世,无所寄寓,与古代诗人契合。结语“鼓双楫,浩歌去”,展现了词人遗世独立的风貌,读来让人意犹未尽。
这首词语言凝炼,意境奇幻,是一首极具特色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姚宇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63.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南浦(pǔ)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南浦:泛指送别之处。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横塘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风景宜人。
前两句为送别之景。南浦,泛指送别友人的河边。一川;是为一片,遍地。朱塔;红色的宝塔。这两句可以这样理解;春天来了,南浦平披上了绿装,大地焕然一新。只有石桥、朱塔,不管春夏秋冬,还是老样子。两依然,朋友乘春光而去,以后只有石桥、朱塔与诗人为伴。想到这诗人黯然神伤。
后两句是离别之情。系;拴着。画船;油漆彩绘之船。在年年送客的横塘,今又有一条将要离去的画船,在蒙蒙细雨中拴在杨柳上,垂柳轻舟、雨中送客、依依惜别之情更使人伤怀。
全诗以抒情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烘托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