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带着露的花在水中映出了倒影,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金明池的水波荡漾出淡淡的暖意。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长长的虹桥,其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一直延伸到水殿。在柳树之堤旁,鱼龙曼衍嬉闹。那里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音乐声喧天。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一眼望去,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偶然看见皇帝出游于此,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在清莹的池水畔,开设御宴。数叶扁舟如在画楫上游荡,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游人尽情欢娱,歌颂《鱼藻》佳曲,乐声婉转动听。时有轻盈女子,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渐渐走远。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就像夜晚的洞天之地。
参考资料:
1、 中华书局编辑部.《柳永词》:中华书局,2013:第107-110页露花倒影,烟芜(wú)蘸(zhàn)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fǎng)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dī)、曼衍(yǎn)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jì)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露花倒影:谓带露的花在水中映出倒影。烟芜蘸碧: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灵沼:此指宋琼林苑中之金明池,池在顺天门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金柳: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系彩舫龙舟遥岸: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千步虹桥:长长的虹桥。古人以步为度量单位,一步为五尺。虹桥,拱桥。参差雁齿:虹桥上的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雁齿,喻排列整齐之物。水殿:营建于水上之亭殿,金明池有水殿。金堤:旁植柳树之堤。簇娇春: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罗绮:指丝绸衣裳。喧天丝管:音乐声喧天。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一眼望去,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荣光,花木的光泽。蓬莱,指蓬莱池,在陕西长安县东蓬莱宫附近。蓬莱宫,唐宫名,原名大明宫,高宗时改为蓬莱宫。清浅,清澈而不深。此处为偏义,指清澈。
时见。凤辇(niǎn)宸(chén)游,鸾(luán)觞(shāng )禊(xì)饮(yǐn),临翠水、开镐(gǎo)宴。两两轻舠(dāo)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qìng)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时见:意谓突然看见,不期然而看见。凤辇宸游:谓皇帝出游。凤辇,皇帝所乘之车。宸,北极星所在为宸,皇帝如北极之尊,故后借用为皇帝所居,又引申为皇帝的代称。鸾觞禊饮 :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鸾觞,刻有聋鸟花纹的酒杯。禊饮,祓禊之后的饮宴。翠水:清莹的水。镐宴:即天下太平,君臣同乐戢(jí)御宴。此指皇帝宴群僚的禊宴。舠:形如刀之小船。竞夺锦标霞烂: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罄欢娱:尽情欢娱。各委明珠,争收翠羽: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委,委佩,委垂。翠羽,翠鸟的羽毛,可作饰物。云海沉沉:谓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云海,指高远空阔的天空。洞天:道教称神仙居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后泛指风景胜地。
参考资料:
1、 中华书局编辑部.《柳永词》:中华书局,2013:第107-110页词的开头,以三个四字句“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真切地描写了金明池的优美景色——含露的鲜花池中显出清晰的倒影,烟霭笼罩的草地一直延伸到碧绿的池边,池水暖洋洋的。由“露花”、“烟芜”和“波暖”可知是春日温煦的早晨,而“倒影”、“蘸碧”和“灵沼”则点出了池水的清澈明净和广阔,这三句不仅写景如画,而且使人感到有一股春晨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充满着美感和活力,为全词奠定了明丽热烈的基调。“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这是苏轼的赞语(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见此词的开头何等地脍炙人口。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继续写池了景象——岸边垂柳飘拂的树上系有许多争奇斗丽的彩舟龙船,煞是好看。接着写金明池上的仙桥:“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东京梦华录》载:“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溱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若飞虹之状。桥尽处,五殿正池之中心。”词句所云,亦几乎写实,而又有文采,把仙桥凌波而起,雄跨池上,直通水殿的气势写活了。“绕金堤”四句,着重描写金明池上游乐场面。“曼衍鱼龙戏”,叙写上演的百戏花样繁多,变化莫测:“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突出乐部歌舞妓人罗绮成群,弹奏起急管繁弦、声腾云霄。这几句渲染金明池上花光满路,乐声喧空的繁华热闹景象,虽为实写,却也写得绘声绘影,历历目。上片结语说:“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是此前现实描写的升华葛洪《神仙传》记麻姑语云:“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词语本此。词人运用丰富想象而进入仙境,但见景色晴明,云气泛彩,好似海中的蓬莱仙山。
下片以“时见”二字突兀而起。“凤辇宸游”四句描写皇帝临幸金明池并赐宴群臣的景况。接着铺叙君臣观看龙舟竞渡夺标。词中“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两句,生动地再现了龙舟双桨飞举,奋力夺标的情形。这里笔法自然鲜活,词意显露,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罄欢娱”三句,极写宴会上群臣咏唱赞美天子的诗歌的盛况,带有一定的颂圣味道。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四句,由写皇帝临幸而转入叙士庶游赏情景。其中“各委”二句,化用曹植《洛神赋》之典,言游女各自争着以明珠为信物遗赠所欢,以翠鸟的羽毛作为自己的修饰,形容其游春情态十分传神。“相将归远”,相偕兴尽而散。这一层描叙,使词的意味更加浓郁,使词的铺陈更见深厚。“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以想象中的仙境结束下片:傍晚白云弥漫空际,广阔深邃,池上巍峨精巧的殿台楼阁渐渐笼罩一片昏暗的暮色之中,仿佛如同神仙所居的洞府,从而把汴京金明池上繁华景色的赞颂推到了顶点。
此词为篇幅达一百三十余字的慢词长调,作者十分注意篇章的组织安排,层次分明,结构严密。上片泛写池上景象,先叙金明池的水色风光,后写游乐的热闹景况。下片重点描绘赐宴和争标的场面,先写皇帝临幸情景,后叙士庶游赏情况。全词条理井然,眉目清晰。“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两句,不只写出了池边垂柳飘拂,彩舟争艳的美景,也为后面写“曼衍鱼龙戏”和“竞夺锦标霞烂”等作了伏笔。下片以仙境作结,和上片结尾写蓬莱神仙世界遥相呼应。
全词由晨景始,以晚景终,叙写了池上一天的游况,其间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前后连贯,首尾照应,充分体现了柳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夏敬观《手评乐章集》)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直斋书录解题》)的特点。
)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身处战乱,我的家又在哪里呢?一事无成愁白两鬓发。
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我的遭遇大致和王粲一样,我的情怀也像杜甫诗中所说的一样忧国忧民。
鹡鸰音断人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我和兄弟相隔千里,音信断绝,就像乌鹊在月夜下的枝头独栖。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
哪里能够得到中山国制作的千日美酒,像陈抟老祖那样酣睡到天下太平!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干戈:战争。
踪迹大纲王粲(càn)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jí)鸰(líng)音断人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鹡鸰:比喻兄弟。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mǐng)然直到太平时。
安得:哪里能够得到。
)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春光延伸到遥远的城门。御沟里涨满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细柳垂丝丝金缕,东风平和静穆。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清平时代,朝中和民间多么欢悦。帝城条条大路,喧响着箫声鼓乐。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黄莺儿歌声断续,小燕子飞来飞去。绿水中倒映着岸边台榭,秋千影随水波荡漾不伍。一对对游女,聚集着做斗草游戏,踏青路上洋溢着卖糖的香气,到处是携酒野宴的人,你也许会幸运地认识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门。少年跨着雕鞍宝马,向晚时在一起欢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红、点点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正是轻寒轻暖宜人的长昼,云天半阴半晴的日暮,在这禁火时节,青年们已把新妆试著。岁华恰到最佳处,清明时看汉宫传送蜡浊,翠烟缕缕,飞进门前种槐的贵人府。兵卫全都撤除,皇宫敞开千门万户,不再听到传诏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务。
参考资料:
1、 朱孝臧 著 李炳勋 编注.宋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65-1672、 上疆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0-1713、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què)、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内苑:皇宫花园。青门:汉长安东南门,后泛指京城城门。浦:水边,这里泛指京城外面的江河。凤阙:汉代宫阙名。非烟非雾:指祥瑞之气。庆云是一种彩云,古人迷信,认为是祥瑞之气。九陌: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后来泛指都城大路。
乍莺儿百啭(zhuàn)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xiè)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ān),醉襟(jīn)惹、乱花飞絮。
乍:恰好,正是。啭:鸟声宛转。榭:建在高台上的宽敞屋宇。斗草:古代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饧(xíng):糖稀,软糖。 踏青:指春天郊游。夭桃:茂盛而艳丽的桃花。漏永:夜漫长。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chāng)阖(hé)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禁火:古俗寒食日禁火三天。三分:很,最。槐府:贵人宅第,门前植槐。收敛,引申为撤离。阊阖:宫之正门。住传宣:停止传旨、宣官员上殿。休务:停止公务。
参考资料:
1、 朱孝臧 著 李炳勋 编注.宋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65-1672、 上疆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0-1713、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全词用赋的铺张扬厉之笔法极力铺叙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繁荣景象。词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由内及外;中片写郊外之游,具体描写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
上片写春到京城,将优美的春景,归结为“朝野多欢”、“箫鼓”盈衢的“太平气象”。“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首二句写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丽,并未沾染上多少宫廷的富贵气息。“内苑春”四句写春意由皇宫内苑延向民间,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东风静”四句,描写东风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宫楼阙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与高贵。东风和煦闲静,细柳静静地垂拂着金黄色的柳丝,远远望去,皇宫楼阙金碧辉煌,朦朦缥缈,却非烟非雾。“好时代”四句全是颂扬之词,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写市井之繁华热闹。流莺宛转,燕子去来,近水台榭映秋千,成双游女戏斗草。卖场携酒,踏青祭扫,游人往返不绝,犹有留情于“夭桃朱户”人家者。仍归结为贵族子弟纵马豪饮的游冶逸兴。“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这二句写莺歌燕舞,既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宁。“近绿水”四句描写了荡秋千和斗百草两种游戏场面,姑娘们的嬉耍在无形之中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饧香更”四句描写了踏青路上的热闹景象,暗示了这也正是青年男女们恋爱的季节。“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中片歇拍二句描写了富贵子弟的狂饮醉归,暗衬出一派醉生梦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习俗禁火,宫中以蜡烛分赐近臣,及弛禁开门,住宣休务等事,写皇上降恩,与百僚同乐,以此颂圣。“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这二句交待了天气和节候特征,暗示天下风调雨顺,人心舒畅。“禁火天”描写了民间“试新妆”的喜气,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的可喜气象。“清明看”四句,描写了宫廷传蜡烛“燃薪火”的盛况,进一步渲染了万象更新的盛世气象。“敛兵卫”四句描写了节日里皇宫朝廷的安宁气象,“敛兵卫”而洞开宫廷大门,具体印证了前面的“太平”;“又还休务”则是对“朝野多欢”的一个总的收束。全词也在这样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围中戛然而止。
统观全篇,是一种竭力罗列铺陈的赋体写法。比之于出自真情实感的抒情词作来,其文与价值或要逊色得多,但就当时文学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诗词体式“应制体”来看,也还是写得比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评词者的赞许。全词铺叙勾勒,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处处照应;语言雅洁富丽,修饰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参考资料:
1、 上疆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0-1712、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
)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枫树林红透了,晚烟青青,天天面对安居水乡汀洲的鸥鸟,到处充满流亡飘泊的愁情。我天性爱竹,二十年来无家无地种竹,还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春风还未吹尽,秋风已到,年纪大了,一切尘缘我都看轻。我只把平生的经历闲吟闲水,谱成船夫、渔人的歌声。
参考资料:
1、 萧枫选编.唐诗宋词全集 第16卷:西安出版社,2000年07月第1版:第366页2、 郑竹青,周双利主编.中华诗词经典 第四卷:学习出版社,2011.01:第3030页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ōu)汀(tīng)。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少年游:词牌名,又名《玉蜡梅枝》、《小阑干》等,双调五十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鸥汀:鸡鹭栖息的沙洲。汀:水中或水边的小块平地。犹借竹为名:蒋捷号竹山,系取于家乡竹山之名。无家种竹云云,言其归家不得、身无安居处。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zhào)歌声。
棹歌:渔歌,船夫之歌。棹:摇船的用具,代指船。
参考资料:
1、 萧枫选编.唐诗宋词全集 第16卷:西安出版社,2000年07月第1版:第366页2、 郑竹青,周双利主编.中华诗词经典 第四卷:学习出版社,2011.01:第3030页蒋捷的这首词是和其《虞美人·听雨》一样,是其对己身世和生平的自叙性文字。这首词在表达了更为婉约些。它用一种闲适、淡漠的表面,以潇洒而轻逸的笔调写出内心的隐痛蒋捷世属宜兴望族。
全词以写景起调。“枫林红透晚烟青”,枫叶深红,是经霜长久,“透”了即要落地。“烟青”在“晚”:这恰如一个饱经折磨身乏神疲,凄恻迟暮的老人。接着抒发愁思:“客思满鸥汀”,“客思”是客居江湖的亡国飘泊之愁:“鸥汀”,表示水乡,愁对闲暇栖息的鸥鸟和平静空阔的沙汀,一“思”便即景见情。
“二十年来,思家种竹,犹借竹为名。”“二十年”,应是亡国后的二十多年。他想“种竹”,因为竹节是被当作保持高节与虚心的象征的。种竹,实为寄托亡国遗民的心事。“种竹”而“思家”,是因国破家亡。如果还不想改变自己的好尚,而只能“借竹为名”。在词人故乡宜兴有竹山,在县东北六十里的太湖之滨,作者曾隐居于此,故号竹山。
转笔写时间之易逝。“春风未了秋风到”,季节迅速地变换,其余是一片空虚。“老去万缘轻”,意同《虞美人·听雨》的“悲欢离合总思情”,词人表示这种淡漠、麻木的感情,是包含了失去少年欢乐和豪情壮志的悲哀。实际上他是用冷漠、麻木来表示对黑暗现实的蔑视的。
“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以颓唐、闲散、放浪的形态自污,以山水、渔樵为知音,作逍遥游,“闲吟闲咏”,让舟子、渔人,去作“棹歌”歌唱了。“闲淡”是被迫养成的:“思闷”、“思愁”恰是愁闷大到思可收拾的地步。
蒋捷世属宜兴望族,加上少年即中科第,使他从骨子养成一种名士风流的气概。但朝代的更换,使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词只好在吟花赏月表示出对往昔盛事的眷念之情。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83页
)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万里西风助我登上滕王阁,楚江波涛惊起,云层翻腾。远远望去好像船从树梢上驶过去,有时水鸟雀沙边飞落。晚上阴雨遮天,与唐时无异。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秋天来临、气蓑悲伤,自叹十年官场浮沉,多次落职乡居。唉,算了算了,不去说它了。天地之大,却没有我落脚之地。
参考资料:
1、 李晓丽.《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327页2、 伍心铭.《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年:第473页万里西风,吹我上、滕(téng)王高阁。正槛(jiàn)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mù)末(mò)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正槛外:门外正是。楚山:指西山又名南昌山(今湖北省西部)。古时南昌属楚地,故称西山为楚山。。楚江:指赣江。作:起。木末:树梢。一作“林杪”。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zhuó)。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紧:深,浓。秋意已深。休休莫莫:罢休,罢了。乾坤:指天地。着:安放。断送:逗引。角:号角。
参考资料:
1、 李晓丽.《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327页2、 伍心铭.《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年:第473页上片重在写景。“万里”用得极有气势,“吹”极为生动,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传说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这个故事更表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联结了起来。“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槛外”写出了当时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赣江。“云涨”、“涛作”,景象当时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激荡。“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这是写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野鸟有时落在沙边。“有时”,二字极为传神。“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暮雨”说明其伫望之久。正当游目骋怀、沉入遐思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是“珠帘暮卷西山雨”,与王勃当年所见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临风嗟叹了。
下片重在抒情。“秋渐紧”四句均是由景人情。秋天是易使人感伤的季节,更何况词人此刻正处于官场失意、前途渺茫之际。看远方天水相接,渺渺茫茫,思及自己年过半百,依然漂泊未定,任谁能不伤感,故而“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现在,自己岁月无多,天下虽大,无奈奸臣当道,哪里是自己的容身之所。“乾坤虽大愁难着”。乾坤之大却安放不住、也安放不下他的“愁”。这里以固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想象奇特。上面都是登高临景惹起的对往事的回忆和无限慨叹,往事本不堪回首,但面对此景情不自禁,由此抒发出的郁闷不平之气,亦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又吹起来了,声声入耳,又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这正与上片“暮雨”照应,角声混合着秋风、雨意,是多么萧条悲凉的感觉。这是一个倒装句。把“城头角”放在最后,又使人觉得他的无尽愁思似乎像那声声号角一样,在广阔的秋空中,久久回荡。这又变成一个以景结情的好句。“乾坤虽大愁难着”痛愤无比,结句哀思绵绵,刚柔相济,益显其沉痛悲郁。
全文上片写登滕王阁览景,下片借景抒情,由近及远回首往事,十年来宦海沉浮,如流年似水,去日苦短,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而社稷颠危,国难深重,有志难伸,内忧外患,充满胸间。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更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953-1954页2、 林力、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15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