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裘换酒 寄梁冶湄,时擢延平守

:

曾记西湖醉。恰清明、画桡箫管,满城桃李。画住为佳垂手别,越鸟燕云无际。

羞割肉、一官如寄。别后双鸿时见忆,奈君腰、久折伤流辈。

乘五马,便应喜。

鸥眠波冷衰荷醉。响渔叉、月明花港,儿童歌起。残碣菊香坟尚在,半阕凄凉何已。

真好事、惟吾与子。抛却杭州今已去,想勾留、一半烟和水。

闽州荔,又尝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徐釚

徐釚

徐釚(qiú )(1636~1708)清代词人。字电发,号虹亭、鞠庄、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纂修明史。因忤权贵,二十五年归里后,东入浙闽,历江右,三至南粤,一至中州。游历所至与名流雅士相题咏。康熙皇帝南巡,两次赐御书,诏原官起用,不肯就。卒年七十三。 136篇诗文

猜你喜欢

牧童逮狼

: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有两个牧童到山里的狼的巢穴里去,巢穴里有两只小狼。他们计划分别捉它们,两人各自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故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已经断气了。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háo)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qū)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zhǐ),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yǎn)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飙:突然而紧急。抵死:拼死用力。颠掷:摆动。制:制约。去:距,距离。少顷:一会儿。故:故意。彼:另一个。致:让,令。顾:张望。趋:快速跑。绝:断。仓皇:惊慌的样子。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状:样子。且:又。于:在。乃:于是,就。舍:离开,放弃。谋:计划。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论诗五首·其三

: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如果自己见识低下,就像矮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说明评论事物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yuàn)漫雌(cí)黄。
只眼:独到的见解,眼力出众。艺苑:艺坛,艺术领域。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后用信口雌黄喻随口乱说。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

  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这时 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这首诗继承以诗歌体裁论诗歌的传统,见解卓异,说理畅达。全诗看似佶手拈来、随手而出,但却具有极为精辟深刻的理论内涵。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中仙圣,在唐代即受到推崇,如韩愈在仕由逝世时才3岁,后来他熟读李杜诗篇,作有《调张籍》一诗,其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等语,可谓敬佩得五体投地。而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对李杜的崇拜更是前所未有,并且普遍地认为诗自唐以来诗道不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有人还提出从《诗经》以来每况愈下、自宋元以来无诗之论,这种看法在明清诗歌理论中占有主导地位。

  诗人开篇即总论概述了这一普遍现象,以李杜为代表指出了他们的诗作固然光耀千秋,流传万古,其崇高地位与普及程度已是脸炙人家传户诵。接下来却陡然转笔,尖锐地指出了这种情况带来的另外的弊端:熟极而流,不仅令人觉得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新意,而且还隐隐含有这一现象在某一程度上阻碍了后世诗人的创新之意,其见解之深刻,笔触之辛辣,思虑之周到,足以发人深省。前两句并非真足在贬低李杜,而是为下文略作铺垫而已,以下即转入主题的抒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淅淅沥沥的夜雨,滴答出一个寒秋,也恰好将深深的思念,洒上我心头。你一定要珍重自己,保护好绰约的风姿。你究竟为谁才生了病?又是为谁才如此娇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珍藏的心意不曾休止,心中的愿望难以实现。我卷起四周的珠帘,且让月光洒满小楼。回想起欢聚的日子,真像一场美梦,纵然是梦,我也要竭力挽留。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4月:第149页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头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xiū)
风流:指美好动人之风韵。头的:究竟、到底。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chóu)。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密意:隐秘的情意。珠帘四卷:谓楼阁四面的珠帘卷起。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4月:第149页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上片先写环境氛围,烘托无奈之心境,秋雨袭来,愁上心头,离别之时,互道珍重。究竟是为谁相思成疾,又是为谁害羞?下片写她对离人的深怀眷念,相思之情未曾断绝,只是想见的心愿难以实现。明月升起,将楼阁四面的珠帘卷起。

  人世间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明知道无意义,却不得不去做,明明不愿意,又不得不强颜欢笑去做的事情。

  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藐视,还有对他的仕途的不屑,令纳兰身上别具一番气质,他对轻而易举得到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毫不珍惜,甚至抱着厌恶的心态,他想要抛弃身边的一切,包括他那个富贵的家庭,可是他无法做到,早在他出生的时候,上天就将这些沉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让他无法推卸。

  秋风秋雨愁煞人。深秋时分,最是人心苦闷之时,看到万物凋零,一切都要归于沉寂,心内自然是不好受的。纳兰自幼体弱多病,他一直身患寒疾,总是会因为天气变幻无常。而卧病在床。这样的季节,孱弱的身体,无尽的人生,一切都让纳兰感到万念俱灰。“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一想到秋天,首先想到的便是连绵的细雨,还有早早就降临的夜晚,愁绪重回心头。

  “教他珍重护风流。”看似对友人道珍重,希望朋友能够在今后的岁月中过得更好,但细读之下,似乎又不是。“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思念友人,也不至于会思念成疾,如果是思念恋人,那么这位恋人又会是哪位女子,纵观纳兰生平,似乎捕捉不到和这名女子相关的信息。

  既然没有踪迹可寻,那便姑且当做是纳兰拟人的一种写法吧。在这首词中,纳兰隐秘的情感得以宣泄,他悄声诉说道:“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从未停止过想念,只是这想念无法得以相见,故而遗憾。词人不由追忆往事,回味欢聚的快乐,如梦如真。

  明月当空,对夜色叹息,这就是一场虚无的梦幻,“珠帘四卷月当楼”。楼阁上的珠帘卷起,明月照进来,光线黯淡,更加让这思念变得不真实起来,或许“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这一切都只是纳兰在病中,胡思乱想出来的吧,所谓对伊人的思念,也不过是他胡乱所想的。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年1月1:195页2、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196-19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秋柳

: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枝头栖息的乌鸦,伴着秦淮河的流水,点缀着秋天的风光,它们都深深恋爱着这里的几行萧瑟稀疏的树。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柳枝不能留住行人来减少人间别离之苦,而柳絮飞舞如雪却使谢道韫咏出佳句。

参考资料:

1、 黄培需 编著.中国神童诗.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210-211

(qī)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秦淮:即秦淮河,在南京,是一处游乐胜地。竹枝:亦称竹枝词,诗的一种形式,本为乐府,出自巴渝,末有和声。后人以七绝咏土俗琐事,多称竹枝。萧疏:稀疏。

不与行人绾(wǎn)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绾:系,这里应意为挽留。谢女:即谢道韫,东晋女诗人,谢安侄女,王凝之之妻。

参考资料:

1、 黄培需 编著.中国神童诗.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210-211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此诗前两句写秦淮河秋季的景物,后两句则写柳枝不能留住行人来减少人间别离之苦而柳絮飞舞如雪却使谢道韫咏出佳句。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贴切而颇具情韵。

  这是一首咏秋柳的诗,全诗不着一个“柳”字,而句句蕴含着柳树的风韵。

  此诗前两句写秦淮河的景物:栖息在枝头的乌鸦,伴着秦淮河的流水,点缀着秋天的风光,它们都深深恋爱着这里的几行萧瑟稀疏的树。“萧疏”与“秋光”照映,“栖鸦”和“树”关联,使前后句紧密扣合,因而呈现诗人笔端的是一幅深秋萧条凄冷的画图。其中,前句写柳树的特性:“栖鸦”明写鸟而暗点树,以实带虚的手法点出了薄暮中乌鸦栖宿的树;“流水”看似泛指而特指秦淮河。“栖鸦流水”,虽不明言柳树,但已写出柳树常生长在河边的特性。这样写,较之直言“河边柳”来,不仅含蓄,而且静中有动,增加生气。也正是这些上有栖鸦,下依秦淮的柳树,装点金陵,为秋色增辉。后句则点染秋柳的萧疏之态:萧疏是秋柳的特征——秋柳既不像春柳那样金碧染两、临风起舞,也不像夏柳那样繁枝拂地、密叶藏莺,而是落叶纷飞、意态萧疏。但诗人对此并没有精雕细绘,只是以疏荡的笔触,略加点染而已。这种艺术情趣,与秋柳的萧疏风姿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后两句则写柳枝不能留住行人来减少人间别离之苦而柳絮飞舞如雪却使谢道韫咏出佳句。其中,前句反用前人诗意,偏说“不与行人绾离别”,点明秦淮河畔的秋柳只是供人赏玩而不为人攀折赠别。其中,“不与”两字,不仅翻出了新意,而且用拟人的口吻,增添了一层情韵。后句则是谢道韫咏雪的典故和李白的诗句的结合,写收条通过联翩浮想,展望秋柳的未来:秋柳到了第二年,也将枝繁叶茂,飞絮蒙蒙,而且象瑶台雪花一样地散发出香气来。

  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贴切而颇具情韵。

参考资料:

1、 郑光仪 主编.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1517-15192、 张秉成,萧哲庵 主编.清诗鉴赏辞典.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330-33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酒泉子·谢却荼蘼

: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在那一片月明如水的夜里,白色的荼蘼花凋谢了。篆香已经燃尽,可是我却还没有睡着,早起的乌鸦已经开始啼叫,又是一夜不成眠。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丝丝的寒冷透过微薄的锦衣,不要再倚靠栏杆远望了。那灯要燃尽,鸿雁犹飞的情景是最让人伤怀的啊!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纳兰全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06.:第47页2、 程秀波.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2011.04.:第25页

谢却荼(tú)(mí),一片月明如水。篆(zhuàn)(xiānɡ)消,犹未睡,早鸦啼。
谢却荼蘼:荼蘼: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攀缘茎,茎绿色,茎上有钩状的刺,上面有多个侧脉,形似皱纹,夏季开白花。篆香:盘香,为篆字形状。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嫩寒:轻寒,春寒。无赖:无奈。阑干:同“栏杆”。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纳兰全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06.:第47页2、 程秀波.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2011.04.:第25页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全词都从对方落笔。这是一个夏初的夜晚,繁盛的荼蘼花已经凋落殆尽,窗外,一片如水的月光倾泻而下。自己所思的伊人正独立窗前,呆呆地望着月色出神。这个情景跟杜甫《月夜》诗所写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其相似,望月思人、借月传情是千百年来怀人者共同的精神依托。荼蘼被赋予了一层伤感的、悲情的文化内涵,苏东坡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此外茶蘼在佛教中也有寓意,有人以为它就是所谓的彼岸花,这就给荼蘼赋予了更多的让人联想的深意。所以纳兰以一句“谢却荼蘼”开头,点出时间的同时更传达了春华殆尽的含义。古人常以春花象征人的青春时光,短短一句“谢却荼蘼”,包含时光流逝、青春虚度的感叹。后面诸句都是在这种情怀下的延伸。“一片月明如水”一句极为醒目,在一片明月如水的夜色中,荼蘼慢慢凋零。情景交融,如此紧密。然后,或许是不忍卒观这窗外景致,倦眼目乏,将眼神又放回闺中,篆香也殆尽。“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篆文盘香早已消尽,月亮也已西落,女主人公仍然难以入眠,似乎怎么也忘怀不了对窗外荼蘼谢去的伤感,一声早鸦又将深思勾去。篆香消说明一夜已尽,主人彻夜未眠。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女主人公一夜未能入眠,干脆起身,倚栏远望,希望能看到一点郎君归来的讯息;但杏眼望穿,没有一点踪迹。单薄的罗衣难以抵挡的,不只是初夏早晨的轻寒,更是孤寂之心的凄寒。这两句是化用张先《醉落魄》词句:“朱唇浅破桃花萼,倚楼人在阑干角,夜寒手冷罗衣薄。”休傍,显示出词人对所思之人的关切。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最让人生愁的是,女主人公从早望到到晚,也没有心上人的丝毫踪迹,只看到了回归的大雁一队队飞过天空。“最愁人”包含了两重意义:雁归而人未归,令人生愁;自古有鸿雁传书之说,可徒见雁行飞过,却无行人只字信息,如李清照《一剪梅》所言:“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更引发人的无限愁绪。词人以景结情,留有不尽之意。

  这首词是长夜怀人有思之作。词中没有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揭示,而是通过意象的烘托,环境的营造,气氛的渲染,委婉曲折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细腻真实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11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